|
1、声乐老师是学生的向导 # z- K, G0 b; A( e1 g: J
通常来说,声乐初学者的一些学习行为在进入学习阶段后的好长一段时间(一般1、2年时间)都还属于自发的、盲目的模仿行为。这个时期,声乐方面专家习惯称之为声乐学习的“盲点”时期。就是说,学习者进入学习阶段后,接触了一个新的学科,就好像一个旅游者来到一个完全陌生的城市,没有方向感,不懂路牌指示,也不知道目的地。开始的一些简单的学习行为暂时还是自发的、盲目的。所以,声乐学习者,要快速地达到学习的目的,一定要找到一位好的向导。有了好的向导,学习者才不会走弯路和迷路。 & r+ p1 m8 H! W' D- a0 }" ^
2、声乐老师是学生的眼睛和耳朵
- r' X3 k! L- b: f! F7 k( P" S 声乐是一门视听感觉艺术,它的传播实现方式包含两方面内容:歌唱主体(歌唱者)和接受客体(观、听众)。在声乐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要从建立正确的声音概念和形象审美观念的需要出发,同时充当歌唱者和观、听众,以便科学地认知、整合和塑造自己的声音形象。然而,声乐学习的困难常常出现在学习者这些“歌唱者充当观、听众”角色兼顾和互换中。比如为了分辨自己的音色的好坏,歌唱者要科学地区分主观的声音和客观存在的声音,要以客观存在的声音(通常指听众听到的声音)来引导自己的感觉,尽量避免主观听到声音对歌唱感觉的误导。要做到这一点,学习者必须在声乐老师的指导下,循序渐进地进行练习(这个过程叫声音概念的建立)。老师在这个过程中充当学生的观众和听众,为学生的歌唱练习,及时提出建议和看法参考,帮助学生了解和认知自己的声音,所以可以说,老师是学生的第二双眼睛和耳朵。
9 t% B, I k# Y 3、声乐老师是学生的乐器模型
: @! J" c; {0 m' e0 e5 U. C 我国著名的声乐大师沈湘先生讲过,声乐学习就是制造乐器。如果是这样的话,声乐老师教学生唱歌就是指导学生如何去把自己制造成乐器的过程。
9 @/ v* F! {6 }0 e% S$ m/ q% b 声乐学习者要在自己的身上制造乐器,它向雕刻和生产的一个过程,必须有一个模型和一套工序,在这个过程中,声乐老师通过正确的歌唱示范和表演指导,为学生展示了声音和表演的形象和原理,因此可以说,声乐老师是学生的乐器模型。
+ x0 l! M1 l( E) 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