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O+ i9 L2 K1 X+ l2 ?) |
王西麟,中国当代最重要的交响乐作曲家,一个陌生的名字。3 |2 w( F9 O4 [! h+ v
! U- o- y$ ^+ h9 j2 z5 F ]2 _& O
《南方周末》在一篇报道中这样描述他,“也许有人说他是疯子,有人说他的精神处于裂变中;有人说他是海明威式的硬汉,有人说他是孤独的行者。有人说他是中国最好的作曲家;有人说他的音乐一钱不值。”很多机构对他的态度有一种默契:“作品可以演,话不要说”。3 C( }0 z. p4 S0 x- d
: d& }! o& V& D' j* j 王西麟1936年生于河南,父亲王缄三当过岐山县县长、胡宗南保安处的处长。1945年,失业的王缄三流落到甘肃平凉。1949年,西北野战军在平凉将王西麟吸收入伍,只因他曾在教会学会了五线谱,“有文化”。1957年,王西麟考入上海音乐学院作曲系,1962年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作曲系。对于一个出生于国民党旧军官家庭的青年人来说,要躲过一个接一个的政治运动是一件困难的事情,加上王西麟天生一副倔强偏执的脾气,这几乎注定了他的悲剧命运……4 f N) l9 ]6 h( x* ]0 }9 j$ w
$ s1 I3 |/ }' s “文革”结束,下放山西已十多年的王西麟回到北京,1981年,他在1963年创作的《云南音诗》获得了全国首届交响乐作品评奖一等奖。王西麟开始浮出水面,但他的音乐观念以及对现实的激烈看法,常常语惊四座,此后音乐圈似乎一直有意无意地回避着这位另类的作曲家。
+ a8 J" y5 }( Z' g+ O P
3 ?- {& P5 Z9 v 被孤立的王西麟开始潜心交响乐创作,在很长一段时间,他的交响乐只有一个听众,就是他自己,他几乎如困兽一般,居于北京斗室中,用音符当剑在与自己和自己的过去搏斗。很多人对他的坏脾气敬而远之,他的北交同事曾用“最天才、最深刻”来评价他的音乐成就,言下之意,也许只有天才才配得上一副怪异的性格吧。
" k B& l- v9 G: H' u y2 L
& B8 P8 c* ]7 e 据《南方周末》报道,直到2008年,资深乐迷苏立华才知道王西麟。德国科隆室内乐团的首席黑管演奏家弗朗茨·奥利弗告诉他:中国有个叫王西麟的作曲家,值得关注。苏立华这才发现,这位几乎没有公开出版过唱片的作曲家创作过8部交响乐、5部交响组曲、10部交响诗、13部室内乐作品和若干声乐、器乐作品。王西麟请苏立华听自己多年前创作的《第四交响曲》。黑云压城城欲摧的音符充满整个空间,苏立华发现:当年写下《云南音诗》欢快音符的年轻人,已经变成了中国的肖斯塔科维奇。
: c$ }* [9 s o, {# R, |) D" `- ^0 {$ X& } ?
“这是一部伟大的作品,它建基于欧洲的先锋派。中国的作曲家和世界隔离了数十年,而王西麟能不受限于他国家的主流乐风找到自己独特的语言,他值得成为格拉维委音乐奖这样严肃奖项的得主。”当代大师波兰作曲家潘德列斯基曾这样评价王西麟的《第四交响曲》。7 {0 e( x3 a0 O t G7 H
1 U" F3 N1 L3 ], K/ ?
现在对苏立华来说,能帮助生活窘迫的王西麟义不容辞,他几乎是以一种悲情的方式在帮助这位某种程度上被埋没的大师,他把收藏的绝版唱片拿出来,通过微博义卖收藏筹资支持录制王西麟的交响合唱《国殇》。
$ P' u* Q$ T; X' H$ g
( }$ ^& v. Y& N6 z 乐迷义卖收藏品
# S/ R" v' j' Y9 [7 E" _* B' M& U$ ^, A
助王西麟出唱片
0 _( f0 D; D! Y3 V
, P7 s6 W$ D. u1 \/ b “他应该被这个时代理解和保护,而不是被抛弃。”
4 h+ g0 I. i9 |* `% Y& ?& [; x# g; f8 M: C* ?$ O n% n
苏立华,古典音乐资深乐迷,从1988年买来第一张激光唱片到现在,已经收藏了3万多张唱片,其中大部分唱片到今天已成绝版,包括全球只发行1000套,由180张CD组成的,全国不超过5个人拥有的莫扎特全集。但是不久前,他却把这些视若生命的绝版唱片拿出来,发出了一条微博,要“义卖收藏筹资支持录制作曲家王西麟老师的交响合唱‘国殇。
1 w" I4 i1 E! v3 `) a0 C
+ M% B1 E7 Y! E 有人私信他为何要这样做,苏立华的回答直截了当,“每年看到那么多中国人去维也纳金色大厅,而一位76岁的中国杰出作曲家还没有出版过一张唱片,我急了,无奈才这么做。”: m0 @* v# Q/ j! F! E
2 y! h: \5 B0 { 苏立华的举动的确有些出人意料,有人问他为什么要这样做,也许暗含三层意思,拿出这么多珍贵的唱片,舍得吗?靠义卖的钱出版唱片,岂不是杯水车薪?当然,更多人的疑问是,为什么要下如此大的本钱帮王西麟?因为在古典音乐圈子里,王西麟被很多人认为是个十足的“疯子”和“异端”。6 U- I, \' Q' @
& j/ A4 b. n9 O$ i# p2 C
17年前耶鲁已开设6 Z' e( n0 ~: ^" I3 q( @& d* C
- M. c, u2 @1 G* [; p% P7 P 王西麟音乐研究中心! ^8 P* e6 R9 b G- l
/ E4 w4 t- b4 {9 E' S# e
王西麟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首先,毫无疑问的,他是一位非常优秀的作曲家,用苏立华的话说,他是“中国音乐史上最天才,最有深度的作曲家,是实实在在用音符写思想,写社会和历史的作曲家。”迄今为止,王西麟创作了八部交响曲,一部钢琴协奏曲,一部小提琴协奏曲,一部声乐协奏曲和交响合唱等作品50多部,三次获得中国文化部颁发的音乐作品一等奖,2007年被德国mgg大辞典第17卷收录为世界著名作曲家条目,而且早在17年前,耶鲁大学就开设了王西麟音乐研究中心。9 F+ \8 e' n! c, V. W2 W0 D+ h ?
( q, {) D5 O9 g/ p$ M. [9 C! U4 b; d 对于普通民众,王西麟是个陌生的名字,但喜欢王西麟音乐的听众,有很多是中外文化艺术界的知名人士,包括地质学家鲁石、思想家丁东(微博)、学者杨汉伦、美国音乐学家约翰·鲁滨孙、波兰作曲家潘德雷茨基、前苏联作曲家古柏杜里纳等。王西麟也经常在国内外大学里举办讲座,包括美国耶鲁大学,国内的清华、北大,中国音乐学院和中央音乐学院,他收到很多年轻听众的来信,表达对王西麟作品的感受。* T+ E6 t$ u/ F$ u, m; R' R+ @- S, ~6 R
/ i* R0 ^9 ]4 j, U
倔强偏执的个性% U& m3 X8 N* k* W3 q
7 { n, c# }5 z h 招致很多的非议
1 [: G4 g; J0 ?$ b; I- A1 _ B
3 p- b8 i" [; j4 ~5 B4 ^ 但是这样一个才华横溢的作曲家在圈内却是提及色变的对象,关于他的怪异和疯狂,执拗与不开窍,流传了不少“段子”,以至于超过了对他艺术上客观评断。# O# Q; n$ W& R0 O& j7 [) N6 [
; ?6 m/ S; `% [; F. v 苏立华说,上世纪80年代,崔健曾有一首歌叫《受伤的苍鹰》,作曲就是王西麟,在这首歌录制现场,王西麟曾由抽泣而嚎啕大哭,并“猛地从调音台前站起来,张开双手,大声喊道:‘啊……伟大啊……伟大!不是他伟大,’他指着正戴着耳机目瞪口呆站在话筒前的崔健,随后又指向自己:‘是我伟大!我才是真正的歌者!我才是真正的歌者啊!8 e% s. n" ?2 R/ @& F
& d2 o' B3 }& v 见过王西麟的人都会对他的与众不同印象深刻,比如那棱角分明的国字脸,那大多数时候都紧皱的眉头,那低沉浑厚的嗓音,和说着说着就开始激动的神情和语气。记者也曾听不少人提起过王西麟不识时务的怪异举动,特别是他容易失控的情绪和激烈的言辞。活到70多岁,王西麟依然没有掌握的技能就是“圆滑”,对于自己不认同的作品和作曲家,王西麟会直截了当毫不留情地指出不足。
( g4 U8 i" a) B% r( Q/ [4 ?- \/ I3 x
7 `$ w) E9 b# ]- P' `- w, M1 d2 K5 Q 几年前,《人民音乐》杂志曾刊发王西麟万言长文《由〈夜宴〉〈狂人日记〉到对“第五代”作曲家的反思》,王西麟对当代最著名的几位作曲家一一点名,指责他们的作品缺乏“人类命运关注”,警告他们“千万不要变成‘技术大师,思想侏儒”,引起轩然大波。并不是人人都受得了王西麟那一针见血,毫不留情的话,因此专业音乐圈对王西麟的态度其实很微妙,有不少人喜欢他、欣赏他、同情他,也有不少人讨厌他、反感他、骂他,还有一些人,只专注听和研究他的音乐,但是不与他有任何交往。
) ]7 X" V! o7 k# ~2 t9 ]- b
- M" R1 l8 \( k! p$ D7 s: u 苏立华的愤愤不平来自于社会和音乐界对王西麟的不公正待遇,“王西麟创作了大量在国际上被高度评价的作品,可叹国内给他举办音乐会和录音的,多年来主要是北京交响乐团和指挥家谭利华。即便是他的母校,演奏他的作品也几乎只是走个过场,挑选一些不会引起政治联想的作品或一部完整交响曲的部分乐章。”以至于到现在,无论什么乐团,只要能演出他的作品,王西麟都会同意并很感激,“无情的现实把他磨练成了一流的推销员,每次他都会把音频、文字和乐谱等资料准备得极为漂亮,发送给每一位潜在的合作者。这些合作者,听了王西麟音乐作品的几乎都在力推他,努力在国内外促成他的作品的演出。”- f8 P$ ^% h; `! s- F- r; K
* D/ u& b9 @- K; d2 p+ R7 \ 一头流血的狮子7 g8 `" Y4 i6 T: q+ `+ z
x# P3 o7 j1 b
人鬼之间的信使7 T$ z9 r% G% E! c
! y$ ^) V9 \0 W t' w p
“我知道有些人,特别是音乐界的,受不了王西麟的言行举止和说话方式,我很理解,我当初也受不了。当你看到一个疯子发疯时,你是去嘲笑他或阻止他的疯狂行为,还是去设法给他治病?还是把自己也变成疯子和他们一起发疯让路人嘲笑和唾弃?你可以把王西麟视为一个疯子,但不要去取笑他,应该去治疗他”,这是苏立华想帮助王西麟最根本的初衷,如今我们看到的王西麟的样子,并不是他的主观意愿,更多的是命运使然。
, f6 v! o, E0 e3 ?( W2 b# F I3 K* Q$ R5 N* x
“今年77岁的王西麟像他那个年代大多数正直的知识分子一样,难逃‘文革’浩劫。1962年从上海音乐学院毕业后,因为在一次学术论坛上激烈批评当局的文艺方针,被下放山西长治14年,其中7年在大同经历了批斗,拷打,刑讯,受尽凌辱,其中的苦痛自不必说”,苏立华在自己的微博中写道。但是在精神上,王西麟更多的继承了鲁迅的衣钵,他的作品充满了深刻地思考与批判性,尤其是他的《第四交响曲》,澳大利亚国立音乐学院吉姆·科特教授曾经这样评价这部作品,“人们在这里可以清楚地听到对不人道的谴责之声。很少有作曲家能够如此清晰地表达这种激情,而仅此一点,如果不论及其他的话,就能把他列入近50年来国际作曲家的前列。”
5 o* T. m2 @4 j: w2 K1 q |9 g) H8 q8 ?; g/ l1 @+ O* [0 Y
但是就是这样充满对人性深切关怀的作曲家,却总是被误解为反社会,也导致他的人和音乐被孤立,再加上他从不屑于沽名钓誉、弄虚作假,更不屑于敷衍了事去搞钱,看着庸才和弄虚作假的伪艺术家灯红酒绿,风光人间,自己却孑然一身,孤苦地拖着跛脚四处找人演奏自己的作品,难免愤愤不平。这种情绪反映在音乐中,在充满力量的痛楚、抗议、悲悯之外,偶尔会透露出哀怨的诘问,以及难以自抑的自怜。
$ i4 m: e/ O/ O1 }6 h# v6 X4 ^8 O8 }. C, Y/ t1 R
苏立华认为,如果人们愿意更多地了解王西麟的人生,能够静心倾听他的作品,就能感受到王西麟的音乐就像是寒夜星空下荒郊野外的铁笼里,一头流着鲜血的狮子无助的呻吟与间歇的咆哮,“也可以说,他的音乐是一个疯狂时代飞逝而去之后途中遗落的余音,甚至可以说他是一代冤死魂灵用生命雇用的代言人。也因此,我总觉得王西麟是活在人鬼之间,是人与鬼之间的信使。”
4 Y# E, c( E" z0 b6 N0 d; E! N2 ~2 f: C# t0 Q
有时候会抱着6 x% V0 W. m6 `, B# a
5 p8 m, T% j3 o" k1 e
一瓶醋泡大蒜猛吃. \, v2 _( M. L0 g( J6 S6 _
8 r1 Y9 a1 Y. a6 C
王西麟真的像传说中那样“可怕”到不可理喻吗?“和他交往的这四五年来,我也许是唯一一个可以长时间听他诉说的人,他大多数时间是一个慈祥热情地人,有时也在我面前怒吼、狂叫、诉说,有时则抱着一大瓶醋泡大蒜猛吃”,苏立华说。 R. a. O6 u' n; o
4 N9 j) L) ^4 L& H8 f7 c
这么多年,王西麟最大的精神支柱可能就是她的女儿王颖。王颖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后留学德国科隆音乐学院获作曲博士文凭,2012年在世界著名的布兰登堡作曲比赛上获头奖,和女儿在一起切磋作曲是王西麟最开心和自豪的事。王西麟也和任何健康的人一样,向往青春,喜欢美酒美食。70多岁的人了,每顿饭吃下去的东西在1.5斤至2斤,大杯喝水,大口吃蒜。. P2 C0 d# f& }. F6 o& q
7 k; m1 N* C( \0 G7 f- w8 Z O 在苏立华眼中,王西麟是一个非常单纯的性情中人,“2010年,瑞士文化风景线艺术节委托王西麟创作钢琴协奏曲,并于当年11月在巴塞尔和苏黎世举办专场音乐会。创作期间,王西麟多次邀请首演者陈萨与他见面,陈萨一是忙于演出,另外也听说过王西麟的脾气,害怕单独与他接触,王西麟为此写了几十封邮件,催促安排会面。- ~8 V$ x: x' y! [
2 V% t. K1 g7 E% A3 ^" e# W+ g
- r+ z2 Z; e6 t. g8 U& O0 O. q) p: y8 b1 J' K# L5 t5 K6 D
见面后,他和陈萨谈肖邦前奏曲的艺术价值,谈李斯特的钢琴协奏曲,最后才谈到自己的创作。陈萨是个性情中人,她很欣赏王西麟这种近乎于粗狂的直率,并被他的博学和思想打动。这次见面让王西麟的情绪稳定了很多。转眼到了瑞士的演出现场,第一天排练陈萨就把王西麟镇住了。从此,陈萨成为少有的被王西麟高度评价的青年演奏家。”& @+ B, g* D/ ~' Q7 f) s) a/ v7 Z
0 {: K( k9 S/ C+ J 苏立华也知道,靠义卖收藏对帮助这位作曲家的确是杯水车薪,但是他的信念是,“通过我的举动能一石激起千层浪,感化那些有经济实力的企业家出资帮助,邀请以色列爱乐乐团、柏林爱乐乐团这样世界上最优秀的乐团来录制王西麟的《国殇》,这部作品写得太好了,希望王西麟在有生之年能拥有一张自己这部作品的唱片,他应该被这个时代理解和保护,而不是被抛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