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I7 q7 i( ]2 H7 y/ {0 ~
2 W. K3 {# \! \( H' z时代的精神财富
0 [; V m( ]( f6 ^
; {7 C( k; D3 h- E! b8 c) ? 生茂在歌曲创作上具有很深的造诣、很高的成就和很大的影响。他的歌曲广泛传唱了半个世纪,影响了几代人,是时代的精神财富。
9 K) O* ?7 q' { r6 S6 ^4 f( ?, w/ D; a
可以说,他创作的那些脍炙人口的歌曲是与时代同呼吸、与人民共命运的。反映军队面貌的《真是乐死人》、《走向练兵场》;反映军民关系的《老房东“查铺”》、《看见你们格外亲》;反映祖国建设繁荣景象的《祖国一片新面貌》、《马儿啊,你慢些走》;反映全国人民“向雷锋同志学习”的《学习雷锋好榜样》;反映党和人民军队光荣传统的《长征组歌》,都在军内外广为传唱。
; H7 _$ @" t/ K
) b `0 T3 c) D4 }7 L 生茂的歌曲有生动的音乐形象。一首好的歌曲,首先歌词要提供良好的依据和正确的主题思想。但要把歌词转化成歌曲则要由音乐为它插上飞翔的翅膀,创造出生动的音乐形象。这一步至关重要,往往是决定作品成败的关键。甚至我们发现,一些外国的著名歌剧的咏叹调和歌词写得很一般,但因为曲调写得十分出色,结果也广为流传。当年《长征组歌》的歌词由总政治部主任肖华将军写出来之后,总政和北京军区组成了两套班子为之谱曲,最后之所以选择了北京军区生茂同志他们几位谱曲的方案,我想,原因还是在音乐上。
) {7 r. B; M; ?) t3 X9 h* J( T) ?: y
生茂歌曲的生动音乐形象有几方面的原因。首先有动人的曲调。《马儿啊,你慢些走》、《祖国一片新面貌》、《沁园春·雪》等歌曲都有这个特点。这些歌曲的曲调都很动人、好听,受到普遍喜爱。第二,歌词处理十分成功。与文学语言结合得十分紧密,甚至连一些歌词的四声都很自然。有的时候,曲调是伴随着语言的声韵在起舞、上下翻飞,朗朗上口,既好唱又好听。如《学习雷锋好榜样》、《真是乐死人》。第三,结构得体。结构是一个作曲家的功力所在,生茂的歌曲不但质量高、数量多,而且题材和体裁也很广泛。从流传的这些歌曲看,都是量体裁衣,结构得体,处理得恰到好处。分析一下《马儿啊,你慢些走》的“快、慢、快”结构,再对比一下《真是乐死人》、《学习雷锋好榜样》、《老房东“查铺”》、《沁园春·雪》、《长征组歌》等不同曲体的处理,我们都会感受到结构的力量。第四,深入学习民间音乐,吸收、消化、创新。生茂歌曲的曲调有浓郁的民族风格,有很强的民族亲和力,听来入耳、唱来上口,亲切、质朴、自然,对一些民歌、戏曲、说唱等地方音乐进行了认真的消化、吸收,并恰当地运用到了创作当中。从作品中可以明显地看出,生茂对民间音乐甚至是民间的口头文学都很熟悉,用起来得心应手。(解放军报/ 傅庚辰)
6 B) Z5 c2 u$ S, x) u3 D5 _, f
, V# U: V4 J( ~+ H$ ]( b* Y一个纯粹的音乐人 2 k1 \ `8 E, |' X
: r& F9 M7 u; q9 Z3 j
生茂去了,我总觉得空空落落的,也许写几行纪念他的文字,心里会踏实一些。 - ?- k, _& ^ \/ c
- }8 K( {) [7 C0 u 我和生茂初识是1949年的事。那时我从学校参加了六十三军前线剧社,是他和他的战友们,把我迎进了军营。1950年,部队解放了大西北以后转入了大生产运动,文工团发动大家创作一批服务大生产的群众歌曲。我学着写了第一首歌词,生茂看了谱了曲子,后来发表于西安出版的《群众音乐》上,这是洪源词、生茂曲的第一次合作,也是值得我们纪念的一个很好的开端。
2 ~ {; G: F# C! T! w7 k
% N5 L+ z7 r2 D 看来我们之间是有缘的。我们在抗美援朝前线创作了《立功去见毛主席》、《祖国,我的妈妈》等广为志愿军传唱的歌曲。到了上世纪五十年代中后期以及六七十年代,曾有大量的洪源词、生茂曲作品不断出现,《学习雷锋好榜样》、《看见你们格外亲》(与刘薇合作)、《读毛主席的书》、《野营训练好》等大批的作品就是这一时期产生的。生茂不单单是我创作中的合作者,生活上我们更是情同手足的好战友。在我眼中他是兄长,是益友,是我志同道合的伙伴。他一生不与人争、不计名利。同志之间相处,他总是谦恭对人,对我尤其宽厚有加。我的脾气不好,经常接受他的规劝,生活上他对我很关照,有求必应。如今失去这样一位知己很是痛心! . |0 k) z; U; N
3 s2 _0 f& }/ ?+ ^" X- ^ 生茂是个纯粹的音乐人,他似乎就是为音乐而生,在生活中他无时无刻不在汲取音乐的营养。我和他一起曾经走南闯北,几乎跑遍了祖国大江南北、长城内外。我曾和他一起到步兵连当过地地道道的战士。他走到哪里,便展开民歌、民族戏曲的收集。生茂是一位旋律的巨匠,你真不晓得他心里有多少美妙的旋律,一曲《马儿,你慢些走》真可谓是余音绕梁,作者把他自己陶醉于大自然的心情用旋律传递给每一个听歌者的心灵当中。再如《祖国一片新面貌》那种炽烈欢快的旋律令人欢欣鼓舞;《真是乐死人》那种特有的幽默,以及他所写的许多铿锵的战歌、豪迈的抒情曲等等,无不令人喜爱有加。他在处理任何体裁、任何题材时都能淋漓尽致地写出他的情怀,写出他的志趣,写出他对美独特的诠释与追求。
$ K8 K. @' N% n& \' g! a% }
4 s M/ q9 _& m4 S! v 《长征组歌》这部被誉为红色经典的巨作是他与其他几位战友合作创作的,他在这部作品中做出的奉献众人皆知,功不可没。这部经典之作是生茂一生的生活积蓄,音乐积蓄,是对党、对事业的无限激情的总概括、总爆发。这是他对历史题材与时代精神准确的理解、正确的把握,使出全部精力的呕心沥血之作。组歌一经传唱便得到了上至中央领导,下到普通群众的广泛赞誉,如今已成为家喻户晓的中国最经典的大型声乐套曲之一。什么是主旋律,什么是最强音,《长征组歌》做出了明确的回答。 1 I( b. X/ r, A6 z6 t$ m# P
, p5 T' y, \7 X0 s# A, w 生茂走了,但他将永远活在他所留下的歌声中…… (解放军报/ 洪源)
! k% ^& p; b- R$ B
8 w( Z( c* |$ E4 n$ B他的歌中跳动着军魂国魂 . K$ k2 l% s) e0 G, v- ^
- w2 R3 E9 P+ J9 _! I& P
7 ]1 F! r) M# X6 _2 u. L( I1 [7 C# p# C( _, G$ O! b. F- _$ A
生茂(左)与老搭档石祥(右)合影。解放军报, p5 i3 }% m# n1 c
. [: O( X) Q# s1 c+ @. T, X5 Z3 c 歌曲,是人民的心声,历史的足音,时代的号角。生茂自1945年参加部队文艺工作以来,至今已60多个春秋。他创作的音乐作品数量之多,质量之高,流传之广,在军内外都名列前茅。他谱写的《马儿啊,你慢些走》及由他参加主创的《长征组歌》两件作品,同时被评为二十世纪华人音乐经典。他的心和兵共鸣,歌与史同在。他是一位名副其实的著名军旅音乐家、人民音乐家。
5 k, F% ?" q- _5 F( a
9 H7 I! l/ M& `( h' r. ~6 f 他的歌中跳动着军魂。生茂戎马一生,无论是在战争年代的炮火硝烟里,还是在和平年代的战备训练演兵场,他都和战士肩并肩,心连心。他有转战晋察冀、夜里拽着马尾巴急行军的战斗经历;有攻破太原城、带领尖刀连缴获阎锡山军乐队的传奇;有走进卫生间、嘴里哼着曲调的美谈;有梦中作曲的佳话。《真是乐死人》,是他在欢迎新兵入伍的路口,站着一句一句即兴谱写成的;《走上练兵场》、《远方的书信乘风来》等,大都是他深入连队生活、走在队列里酝酿而成的。特别是他创作的大量队列歌曲,往往是与战士实行“五同”期间,边谱写边教唱的,因而产生了一拍即合的效果。“八荣八耻”提出后,生茂夜以继日为之谱曲,并不顾78岁高龄,心脏做了搭桥手术,毅然亲自到连队、演兵场教唱。此歌很快传播军内外。
6 e/ k9 j: I; T; Q7 r) s3 _, E
9 s' a4 i. {0 `2 k: A+ S; ^, l9 m 他的歌中跳动着民族魂。生茂姓娄,1928年生于河北省晋县农村,从小丧母,是跟着外祖母长大的。他对平民百姓特别有感情。生茂是最爱哭的音乐家,只要一遇到感人的事他就会流下泪来。这是他容易动情和倾注真情的标志。他谱写的《看见你们格外亲》、《谁也离不开谁》等歌曲,充满了平民意识,体现了为民鼓与呼。他经常深入民间采风,多年积累的音乐素材已建成一座“音库”。他对河北、山西、陕北民歌的悲怆、激昂,云贵川民歌的欢畅、悠扬,陕甘宁及西藏、内蒙古、新疆民歌的热烈、奔放,都有深刻的领悟,并能灵活地运用到创作中。所以,他谱写的歌曲,形象鲜明,优美动听。音乐的人民性来源于对人民的热爱。以百姓之心,抒百姓之情,是生茂音乐创作的立足点。他的歌里始终激荡着真、善、美的民族魂。 4 M5 O/ A/ Y p) ~3 |
; O$ h* s: _" o5 Q2 x' r5 y3 Q/ k 他的歌中跳动着国魂。纵观生茂创作的数以千计的音乐作品,贯穿着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一条主线。如《马儿啊,你慢些走》、《祖国一片新面貌》等。他的歌托起了著名歌唱家马玉涛、马国光、贾世骏和男女声二重唱耿莲凤、张振富。《马儿啊,你慢些走》被周恩来总理誉为“音乐集南北之大成”。他参加主创的《长征组歌》,是塑造国魂的鸿篇巨制。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历经十几个省市,艰苦卓绝,举世闻名。肖华将军在长征组诗中作了诗情画意的描述。曲作者充分调动长征不同地域的音乐素材,使革命的政治内容和尽可能完美的艺术形式达到完美统一,铸造了一座长征精神和音乐史诗的艺术丰碑。它充分说明,革命的、民族的、大众的,才能是永恒的、不朽的艺术精品。 (解放军报/石祥) 5 W6 v% r0 s9 `
m* [% O* W+ z: T" V
同行眼中的生茂 ; U7 ~! \! i# x' N3 ^
% k+ J A; B( h2 {# i# a, l
: M9 D: x9 K4 J. @( ^ 2 m5 B% |3 ?9 \9 b( ]! [4 |; Q
王立平(著名曲作家)歌如其人!生茂一生为人纯朴。过去都说做事先做人,我觉得同时做事,也要同时做人。生茂歌写得漂亮,人做得实在。我想艺术家只有胸怀宽阔了、慈爱了、善良了,有了大目标,才会有大成就。
# ~4 B1 J6 d( @$ y& s# S
0 ~( F( q' B8 _, n5 M" C9 P/ N8 W5 O# s+ h3 y
/ c$ P9 K+ r& r2 U r 王佑贵(著名曲作家)生茂老师除了民歌的积累外,还有生活,他把民歌和生活黏合在一起,一听特有民族味。你说像谁?也像谁又不像谁!在像与不像之间,艺术得到了升华。太像了你是抄袭人家的,你死搬硬套,又像又不像是最高境界。我觉得生茂老师的这种境界已经出神入化、炉火纯青了,确确实实称得上旋律大师。包括《马儿啊,你慢些走》、《长征组歌》,可以说都是我们二十世纪民族音乐的经典。# V1 U. s2 C6 `& w6 }8 X
# P+ c; Z( c. |" ]" M
: `! [: W9 B7 Q. J Q& f _1 @6 {( @
王晓岭(著名词作家)记得战友文工团成立60周年时,我写过一副对联,后来还挂在我们团的大门口,写得是:“六十功名歌舞乐,八千里路雨雪风”,实际上借用的是岳飞那句诗。随着时间的推移,如今应该是“七十功名歌舞乐,八千里路雨雪风”。在这漫长的“歌舞乐”和“雨雪风”中,生茂老师留下了永不磨灭的痕迹。
0 a3 q2 ~! a- L" g7 c3 }6 f* }+ C ! ~; f* |3 d* [ T& _8 D( g+ a
! T. c% C$ [ c/ |8 [. F0 F " a8 h9 ?/ Q2 x/ a6 Q
臧云飞(著名曲作家)我特别感动的是几个月前,在总政举办的《光荣之歌》晚会上,领导将一份歌片交给我,让我给配器。说实话,我现在已很少帮别人配器了。但我一看,石祥老师词,生茂老师曲,我顿时肃然起敬。因为是作为《光荣之歌》的开场,是按照大管弦乐队配的器,我写得特别激动,每写一个音符,仿佛就像生茂老师站在一旁给我以教诲和鼓励。
7 F8 v: K- Q6 C
# e* g' T) {6 b0 P0 g. _
2 q9 n: o) f4 y7 H- T- W; A
9 E1 G, E1 ~- J# f0 x 晨枫(著名词作家)所谓经典,就像一个坐标,标志着一个艺术门类中最有价值的制高点。经典作品具有强烈的示范作用,它可以直接成就一批优秀的歌唱家。如北京人艺因为有了郭沫若、曹禺一代大家的作品,才造就了像于是之、朱琳、郑榕、蓝天野一批表演艺术家。可不可这样说,有了生茂老师那一代有着非常功力的词、曲作家,才造就了那一代艺术造诣深厚的歌唱家。(解放军报)
% T' d& c1 w$ ?) C
1 W3 M6 D& H) b8 X! J6 f+ _" E, w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