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9959|回复: 2

[歌词创作] 香港的填词人知多少 

[复制链接]

996

积分

4

听众

772

金贝

中国原创歌词基地初级

积分
996
小鸟飞翔飞 发表于 2015-9-28 15:43: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 X3 c" @. k, V
香港的填词人知多少 . n1 P0 b2 i6 t. Q6 w, m
  香港的流行曲填词人共有多少?他们的遭逢,你知多少? 
3 n5 k. T9 B5 W! w  作谁都知道,香港的流行曲填词人一直都不多,从香港作曲家及作词家协会的会讯(1986年5月号第四期)中得知,作词人仅一百零一名;其中还包括不少正统音乐作词家,也有一些是只有一两首作品在唱片发表过,就申请成为该协会会员。实际上,同一时期,经常替歌星填词的作者,都不会超过十至十五名。 
2 N+ V( Q+ N- Y( j' o- }( w  m  以下不妨以崛起的先后次序,统计一下香港究竟有多少位著名的填词人: 
* i& w) T* J  t  先贤前辈级(《啼笑因缘》一曲盛行之前):周聪、柳生、王粤生、叶绍德、罗宝生、周永坤、詹惠风,关圣佑、文翁、苏翁、庞秋华、邓登、公羽(怀疑是郑国江早年的笔名)、尹光、邓锦昌。(共15位) ' q3 @9 I- q  m7 z
  第一代:黄沾、郑国江(尚有郑一川、江上风、江羽等笔名)、卢国沾、许冠杰、黎彼得。(共5位) 8 T7 X( A& t% C' r( O
  第二代:卡龙(叶汉良)、汤正川、李再唐、何重立、潘伟源、周慕瑜(罗锵鸣)、邓伟雄、韦然、易空(徐亿雄)、林孝升、黄百鸣。(共11位) 
4 e1 s9 u/ j8 V  第三代:向雪怀、林振强、林敏聪、潘源良、文井一、唐书琛、卢永强、小美。(共8位) 6 ~( D; {: b( x+ u0 J) k0 ~( f8 c: f0 a
  第四代:林夕、陈少琪、因葵、刘卓辉、周礼茂、周耀辉、简宁。(共7位) ' y& j  `& J3 [/ i3 [+ f
  上述五代填词人,统计起来也不过40多位。在名单中,周慕瑜(罗锵鸣)、易空、林孝升的作品只寥寥几首,尚恐予人勉强凑数之感,行内人甚至会笑说:“那么只写了一首半首的俞琤、陈婉芬、倪秉郎、林燕妮、张国荣等也不该漏列的。” 8 @# |3 ?9 O# B/ l
  为什么粤语流行曲的填词人,来来去去都是那几位?而且若细心留意,他们的背景大多不简单。 " |( d# C- c, g* c6 Y
  多年前,在一份音乐周刊上看到一封这样的读者信: & T+ G6 T5 }( O3 W( M
  ……… 
: D1 W- r( N! R) G2 I  近期的新近填词人虽多,但各有其特殊背景,例如: ! D8 I  f% r: h- c; v+ d9 t3 l
  汤正川——商台、港台DJ。 $ u# l( i1 D- g4 K7 `& ~9 p
  李再唐——港台DJ。 
, T. `2 a/ W, o+ H4 N# c( |  邓伟雄——任无线(即电视广播有限公司)要职。 
, Z: Z" G* O) i; o  z& P; u2 m) Q7 t  卡龙——唱片公司职员,将任职港台。 $ p. b+ M1 M. |+ f" }6 |% v% y
  林振强——林燕妮之弟,可能获黄沾支持。 # N4 H' I* i# _
  ……… 7 ]( k6 S3 Z. i0 L
填词界四代主将素描 
, X' k2 O) @. ?# u  本章要评述的,是粤语流行曲乐坛上比较有影响力的填词界主将,故此,有关的分期方法,便与上一章略有不同,这里很粗略地把二十年来各个时期的填词界主将分成四代: ) _3 j4 R. @& |) u
  (一)1969-1973年:苏翁、文采、叶绍德、郑锦昌、罗宝生。 
# u$ m+ B' s. x4 s  Z3 M1 M! A  (二)1974-1979年:郑国江、黄沾、卢国沾、黎彼得、许冠杰。 
) E; U7 M$ T+ t3 }& t- f  (三)1980-1984年:向雪怀、林振强、林敏聪、卡龙、卢永强。 
. ]5 e+ d% O; r! l9 Z  (四)1985-1989年:潘源良、小美、林夕、陈少琪、潘伟源。 
+ g" s7 y: W$ Q! x- h  这个分法,主要依据填词人初露头角的年份。其实要说填词界的主将,黄沾、郑国江、卢国沾在八十年代头数年,他们的产量依然占去总产量的很大比例。林振强在1985至1989年间,其产量也曾是众人之冠。现在这个分法,基本上每五年便冒出一代,似乎很有规律呢! 
' M5 Y, X6 H2 R+ p  四代填词人的作品,最明显的分辊自然是遣词用字的不同,也关乎文采方面的差异。 
- @. f/ Y3 P/ S8 ~% |2 ?, m    词风三变 
+ J. d% L1 s- c6 L( E+ F8 X  气概,是这二十年来粤语歌词的又一大风格变化。 
1 |6 ^6 t% P/ F, L3 X! S  第一代填词人顶多只能说是花间派。他们不大觉得填词有什么地位(事实上当时许多唱片连谁写词也不作字面交代的),也就安于流连于“花间”,以温丽词藻再现古代倚花傍柳的生活,殊不管这已是个到处石屎森林的世界,还唱这样的歌词其实是颇隔膜的。 - d: z% y5 |+ Q, W
  到第二代填词人,地位已不可同日而语,是愈来愈受尊重的,因而也让他们以替粤语歌词开天辟地为己任。故此,这一代填词人的作品气概都不凡,予人波澜壮阔、境界宏大的感觉。当然,这也许是与个别作家的作风性情有关,如卢国沾,一下笔便仿佛有惊天地泣鬼神的力量,而他又是这一时期的填词界主将,自是使当时粤语流行曲歌词的总体风格倾向于雄奇磊落、豪壮激昂。 ) G+ {) F- t8 S; n" D( L
  不过,这种气概到了第三、第四代填词人,便全变了样,上可揽月、下可擒龙的阔大境界渐渐变得罕有,常见的却是现代商场式的,千门万户,每户局促一隅,虽小也五脏俱全。偶然有一两户是打通多个铺位的,算是“大作”了。庆幸的是,第三、第四代填词人并没有返祖到第一代填词人那种只徜徉花间的狭隘。 9 u* `1 M# S2 S9 F# i
  但为什么第三、第四代填词人的气概,反不及第二代填词人呢?这该跟他们的成长环境与过程有关,其中也涉及社会、文化、思想等等的因素。卢国沾、黄沾等是成长在六十年代的;林敏聪、小美、林夕、陈少琪是成长在七十年代以至八十年代的。他们虽同在香港,却是两个很不同的社会环境呢!六十年代的香港社会仍是奋斗型的,可让青少年充满理想和激情的;但七十年代以至八十年代,社会已很富裕,又兼“九七”渐近,在这些年代成长的青少年,物质的丰足、前景的隐忧,也许正好削弱了他们的理想和激情。至于文化、思想方面的因素,也可作相类的比较分析。 
, Z$ H4 R/ p+ K* ?: U 
; Y; d3 {/ q/ S% e. F# Y' M
: D0 m0 J4 f% J9 C# O--------------------------------------------------------------------------------
5 \8 \  A( I+ q8 h5 回复:<粤语流行四十年>节选(填词部分) . d. ^3 }8 u7 G( K7 f
题材上百花齐放 
) g) v- q; c3 {- E) u' j' p6 M. T  从这几代填词人对题材的取舍,则可从另一角度去看填词人作品的风格变化与社会变化的关系。 + K7 s" |1 d; P& ^# I, P/ P7 T
  第一代填词人的题材基本上只有两个:情歌和鬼马歌。事实上,爱情歌曲永远是流行歌曲的主流,问题是爱情歌曲以外,填词人还能写什么?第二代填词人在题材开拓上是有很丰富的收获的,除爱情歌曲,约略也可分出八大类: 
# W- q. d1 H  ]$ W. Q. p  (一) 励志; 
3 d$ `) W' Q3 d6 q" L, I. s9 p: _' G5 i  (二) 武侠(又可根据内容归到其他类别去); 
0 T% Y  R1 f- t& I2 e; f* @! t8 v3 T# G  (三) 歌颂自然; 
, J7 I; b* B1 T; F% c  (四) 哲理、人生(包括人情冷暖、亲情友情等); 0 m' u1 [9 _$ x
  (五) 讽刺社会、写实; 
; e1 g) s2 W  C) m0 b: B  (六) 家国情怀、香港情怀; 
, p' X' `% S2 |/ J  (七) 反战、盼望和平; 0 Q- |/ T% X- q
  (八) 宣传运动。 
  [; u2 w. }# B' a. V  在七十年代末期,主要还是“哲理、人生”型的歌曲占优势。到了八十年代初,这类型的歌曲也一度失势。直到八十年代中期,一种叫“度身订造”的歌词,混合了励志、哲理、人生等元素,却也能重新抬头一阵子,而其中的代表作:《顺流逆流》、《几许风雨》、《别人的歌》都先后得奖。这隐约说明,近十多年,除了爱情,香港青少年关心的主要还是个人的奋斗或对人生的种种思索。 7 l( m1 k$ O! q; C8 R
  歌词呈现人际关系疏离 
# }# P: E- X, _5 \- U  值得注意的是,第三、第四代填词人,其实一直都很能注意到现代社会的疏离感,并且一直都有通过歌词表达出来。这些,是第二代填词人绝少写过的题材。这种作品,尤以潘源良写得最多;其他第三、第四代填词人,也屡有尝试,例如林敏聪的《可爱的笑容》、小美的《寻真记》(两首都是由彭健新主唱)、林振强的《假假地》(夏韶声主唱)、向雪怀的《为忙说谎》(汪明荃主唱)、林夕的《说不出的感想》(林志美主唱)、《不愿置评》(Raidas主唱)、陈少琪的《迷惘夜车》等,有时,这群填词人甚至把这种疏离感写入爱情歌曲中,如林敏聪在《休息工作再工作》(苏芮主唱)中所写的:“人生只不过如此,休息工作再工作……恋爱分开再恋爱”,把人生感受写成无休止的单调重复,仿佛除此便别无意义。 
( U/ p6 x( d- t. ^  歌词的价值:娱乐之外 " `: G1 V8 k# Z, F& V. V
  上面已先后从填词人的词采、气概、取材三方面来看粤语歌词风格的变迁,以及它与社会变迁关系。由此而联想到另外一些问题,例如:粤语流行曲是否有留存的价值,它在普及文化中应占什么地位?从我们的文化历史来看,即使如汉赋的空有词藻、内容苍白,又或是唐宋间的“花间”艳词,人们评价都不高,但却不容否定它们的存在。至少,这种文学现象,也可以旁证一些社会风尚。同样,从内涵看,第一代填词人的作品内容纵是只有郎情妾意,苍白得很,也是不应该抹杀它们曾在历史舞台上出现过的这一事实。 " d7 W( R* I) |! E, ?0 ^. J! R
  论内涵,第二代以至第三、第四代填词人的作品当然优胜得多,不但取材广泛,作品的创意和深度也是有目共睹的,所以当年黄沾、卢国沾都自豪地说,他们所写的,内容甚至可与台湾新一代(即罗大佑、侯德健、李寿全等)的流行曲作品匹敌。确实,我有时也感惊讶,它们好些歌词,确可当作文学作品来看待,尤其是上述第三、第四代填词人所常写的人际关系疏离感问题,是如此敏感的嗅到当前社会的气息,殊属难得。 8 E, d" n: d) S& e4 A: A5 D9 l9 R
  当然,基于流行曲的商品本质,粤语流行曲的写实作品还是往往只限于罗列现象,步入讽刺层次的已很少,而具批判性的就更少。然而,这又教我想到一个奇怪的现象,就是好些写实作品,只被视为“鬼马歌曲”,这个称呼压根儿就把歌曲的价值贬得很低。例如,当年许冠杰的《半斤八两》、《加价热潮》和大AL(张武孝)的《新区自叹》,究其内容,虽是绝对限于罗列现象,批判性欠奉,但也肯定是写实作品,为何众人都只视之为“鬼马歌曲”,却不带一丝严肃去看待?有时总怀疑是传统那种“词为艳科”的观念在作崇,写爱情给视为天公地道,写实反被视作毫不正宗。幸而到了八十年代,这种观念已明显淡出,人们也不再动辄把写实作品目为“鬼马歌曲”了。 
# ?8 ^8 P; ]5 K: r3 w 5 E* o# X+ K# ?
音频应用店铺 音乐发布 中国原创歌词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96

积分

4

听众

772

金贝

中国原创歌词基地初级

积分
996
 楼主| 小鸟飞翔飞 发表于 2015-9-28 15:43:50 | 显示全部楼层
9 回复:<粤语流行四十年>节选(填词部分) ) Q% Z. D! C9 z6 K
八位填词名家各树一帜 
) ?% D3 k7 e( Y' j8 k& Q' G- Y% a歌词毕竟是粤语流行曲文化最重要的部份,是社会思潮以及各种意识形态的反映。所以,多认识一点著名填词人的作品及风格,是必要的,本章将分别扼要介绍五十年代到八十年代,八位很有代表性的填词人。 + B; V8 u+ G6 A( Q- K1 ?, I, B
周聪----但开风气不为师 ' [# b8 c$ V) r  F( g3 Y
在七十年代粤语流行曲大盛以前,也有一个人曾努力做过拓垦的工夫,而且当时声名亦不俗,更有人誉他为“粤语歌之父”。这个人就是周聪。 
$ l/ D" [9 J3 e# \五十年代,周聪还是夜总会乐队领班,但已有替唱片公司写词,1959年商业电台开台,他便加入工作,直至退休为止,时间长达三十余年。在商业电台启播初期,他负责剧本创作及节目制作,而该台的广播剧的主题曲以至插曲,都全出自他的手笔。 
4 Y5 R* T/ M% d& T7 U7 J* z' l周聪有感于当时欧西流行曲走势凌厉,而那些所谓粤语歌,在旋律调子方面多取材自粤曲,一旦套上新词后便变得艰涩乏味,他遂试图以写图语歌的手法,曲子或是新写,或引西曲,歌词则尽量用语体文撰写。 
9 m% q% _8 k- v* |2 ]/ Z$ Q周聪所写的粤语歌作品,在五六十年代的香港是十分受欢迎的。我便见过一本由马锦记书局于1960年出版的《周聪粤语时代曲》,共收入他的作品百余首。 
5 b! v1 M( m) j, G4 A7 g5 t, M周聪的作品的确是摆脱了粤曲味,所用词藻有时也很美丽,但所描写的悲欢离合,都觉质木无文;而歌词内容也略嫌偏狭。 
. }, A% Y. r, @8 ~从以下的作品片段,我们不难推想周聪大部分作品的面貎: ) c9 L: I+ [3 f' l4 b  C0 O3 z5 l
一枝竹会易折弯,几枝竹会断折难,孤掌莫恃倚,团结方可免祸患……(《家和万事兴》,同名电影插曲,该片曲张瑛主演,于1956年5月4日首映。) 
) _! Q% B6 b: T' P( m0 W$ T+ x$ l, F我愿似花娇美,愿明月皎洁常圆,看芳草青青那堪娇花快谢,明月不常圆……(《劲草娇花》) 
( G: z; J/ Z# j7 d寻伴侣大众欢乐趣,求淑女爱她痴心最,日日快乐唱随,做一对好伴侣……(《快乐伴侣》) 
- z- j# h) P( ~  J% z' V苏翁----无名词客文言笔 3 ^1 b+ G& i% x" G- n0 w, Z$ m$ I5 ]
苏翁活跃填词界的日子,是在六十年代中期到七十年代中期。他原来是一位粤剧工作者,于六十年代中后期,他写了大量的粤语电影的主题曲插曲,但由于当时并不重视填词人,作品都不标出填词人的姓名。事实上,七十年代初期,两首轰动一时的粤语歌曲:《相思泪》和《新禅院钟声》,我们从不知道是谁填的词,原来,这正是苏翁的作品。而他的另一些知名作品还有《分飞燕》、《天涯孤客》。假如当年有流行榜之说,这些肯定都会成为榜首歌,甚或是该年度的中文金曲。 
" @0 w/ G' z0 ], j7 V) {, r$ k苏翁是以写粤曲歌词的手法来写粤语歌曲的典型代表。我们从他的知名作品里,对其水准可窥一二: 
- d1 y. r7 s. C云寒雨冷寂寥夜半景色凄清,荒山悄静,依稀隐约佛堂颂经……情似烟轻,禅心修佛性,梦幻已一朝醒,情根爱根,恨根怨根,春花怕赋咏……为爱为情恨似病,对花对月怀前情,徒追忆,花月证,郎情负我……(《新禅院钟声》)分飞万里隔千山,离泪似珠强忍欲坠凝在眼,我欲诉别离情无限,匆匆怎诉情无限,又怕情心一朝泪,有泪爱海翻,空嗟往事成梦幻……(《分飞燕》) 
# V7 c9 R$ H4 x# b用的是文言文体,而歌词内容,也不离“郎情妾意”,但这正是那个年代的粤语歌曲创作主导风格。 
& S. b! J0 @* b黄沾----雅俗俱能每率真 
$ T' J# t8 u) [1 F黄沾是七十年代中期粤语流行曲大盛时期的重要填词人之一。他自1968年便开始撰写粤语流行曲歌曲,但他的名作都是在粤语歌大盛以后才出现的。 1 h2 n4 b! ?4 B; h; i
他写流行曲歌词,极向往雅俗共赏的境界,只是,他太理解流行音乐的本质,视写歌为照顾歌星、服侍老板、取悦歌迷。因此,他的大部分作品,都有凝滞、词语翻来覆去的局限。其实,黄沾的佳作中,是完全不见这些缺陷的。如他早年的名篇《问我》: ' A1 J7 y8 _4 _0 J% P8 Y; d) r
问我欢呼声有几多,问我悲哭声有几多,我如何能够一一去数清楚……愿我一生去到终结,无论历尽几许风波,我仍能够,讲一声“我系我!”关于这首歌词,黄沾亦承认其中有最多他的“自我”成份。而这亦是表现他率真而辛辣的风格的代表作品。 
, B7 @# H5 l' @! @1 d0 z黄沾写粤语流行曲歌词,既能用语体文,也能用文言文,尤其当他填写古装电视剧歌曲,更全用文言文。这在八十年代才崛起的新派词人来说,却很少见到。事实上,在电视剧歌曲带领潮流的那些日子里,黄沾是写电视剧主题曲的高手,善于驾驭题目。他为电视剧《苏乞儿》和《天龙八部之虚竹传奇》的主题曲填写的歌词,可说是这方面的代表作: 
3 m' |1 \) u5 W) _, h
6 l- M2 s1 @5 [, z- l" C( B
3 I! X$ \* t6 [1 ^. L+ {
. \; a) r3 L! Y" T, ~1 j
' E: ?" C+ |$ Z2 E
音频应用店铺 音乐发布 中国原创歌词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96

积分

4

听众

772

金贝

中国原创歌词基地初级

积分
996
 楼主| 小鸟飞翔飞 发表于 2015-9-28 15:44:13 | 显示全部楼层
--------------------------------------------------------------------------------
4 @% n# u: f2 \10 回复:<粤语流行四十年>节选(填词部分) + e4 q, P5 H# j7 O% G7 s4 c9 y  U
忘尽心中情,遗下爱与痴,任笑声送走旧愁,让美酒洗清前事。四海家乡是,何地我懒知,愿意趋寸心自如!任脚走,尺躯随遇!……(电视剧《苏乞儿》主题曲:《忘尽心中情》,叶振棠主唱) ) h' L2 s/ m7 j( p8 v! H
万水千山纵横,岂惧风急雨翻,豪气吞吐风雷,饮下霜杯雪盏。独闯高峰远滩,人生几多个关,却笑他世人妄要将汉胡路来限……(电视剧《天龙八部之虚竹传奇》主题曲:《万水千山纵横》,关正杰演唱) 
7 v6 S# k4 x, ~$ _' i: H他这些作品,词藻美,意境亦阔大,句式整齐中有参差的变化,委实有大师的风范。 
# p* I) q/ F. l$ F2 S黄沾还喜爱创作歌剧的作品,罗文投资的两部大型古装歌舞剧《白蛇传》、《柳毅传书》、都是由黄沾包办全剧的曲词。写这类曲词,难度要比普通粤语流行曲为高,但是黄沾是办到了,而且不乏佳作也!) ) m; _  I3 M6 D& b; ^4 \/ _3 B
黄沾有浓烈的家国情怀,所以他写有关香港和祖国的词也不少,其中以写给罗文的《中国梦》最具代表性: 
% H9 I' y3 c  Z1 }$ _, o……那一个梦澎湃欢乐?那一个梦倾涌苦楚?有几个唐汉风范,让同胞不受折磨?那天我中国展步!何时睡狮吼响惊世歌……要中国人人见欢乐,笑声笑面长伴黄河!五千年无数中国梦,内容始终一个!…… 
  Y/ k5 M' p( v0 F* d郑国江——巧匠才凭理驭情 
! O+ H! D! U( b# C3 m6 ]; l" d郑国江在七十年代初期就开始填词。起初,还用过不少笔名,计有郑一川、江羽、江上风等。他本身是个小学教师,但从未因填词的丰裕收入而放弃过教育工作。 ) |1 P, u8 m6 U8 _0 z; f, o
郑国江在填词界中是一个好好先生,也是一流的“词匠”;唱片公司每要求他重写作品,,他几乎都不介意的再改。除了诲银诲盗、鼓吹侥幸成功的题材之外,对于其他内容的歌词,他可以说是来者不拒。从每年“香港小姐选举”助兴歌舞的歌词到儿童歌曲、宗教歌曲、宣传歌曲、教烹饪歌曲、仿绎民歌……纳纳杂杂,他全都胜任,连当年人人都讨厌,要杯葛的莫斯科世运会,他都毫不理会,依然为林子祥写了一首《世运在莫斯科》。 . M! ]. _$ H3 A6 I9 O* l
有人指郑国江所填的歌词,总没有强烈的追求,没有攀越的欲念,这是指其感情方面。但在理性方面,郑国江是很注意歌词的教化作用,故此他所写的运动宣传歌就有不少数量。 / g8 L& T$ T4 E4 F
他虽为“词匠”,但才情不少;在自我挑战之下,他也写出颇多杰作,如《孤雁》(陈百强主唱)、《咏梅》(关正杰主唱)、《水中莲》(林子祥主唱)等,都是他在填词方面一个又一个自我突破。  6 J8 C0 U8 C3 n* E$ t
郑国江的歌词是“浅白一派”,而他又善于运用比喻来加深欣赏者的印象。如:指点音乐#P+W % S- ?: J/ m# n& f$ k
其实正邪,好似日同夜,难望两立,总有一边要扯……其实法律,好似一把雨遮,你肯担起,忠奸都咁遮。(《救世者》,泰迪罗宾主唱) . ]( b1 ?2 b3 G( z/ {7 b
繁荣现象又似路人,在你身边不顾地过(《借来的美梦》,彭健新主唱) 
# j6 M* N5 B* e$ Y# l& \5 h1 I% ]* i这些比喻,奇特而精警。 
3 |! T- O$ ^7 I# T6 e' ~) j- w( G郑国江的理性、写词总保持那份纯真、冷静,不过分投入,有时竟成了他写好些爱情歌曲的优点。由于他的冷静,可以捕捉许多爱情路上变幻无穷的风光,而这些往往是性情词人所留意不到的;又因为他不愿做词匠,他亦乐意把捕捉到的风光剪影下来,而不管它好看与否。  4 e! E' N  ?6 |+ |. V7 o+ A
郑国江的情语、很多是令人心潮激荡的,试举一束: * y6 m: i7 R  r, ^+ v
情深是让你自由(《让你自由》,蔡枫华主唱) + X* t6 X: R* r: n( Y! S; V
凡事不可解释,就称做缘份(《什么是缘份》,林志美主唱) ; Q. D8 y* m& b
自己孤单还要天天唱着情歌(《盼望的缘份》,陈百强主唱) 
$ a0 m- w5 B& N+ W: Y6 j! ^( W   L2 C+ L0 R. k9 [- _4 }
--------------------------------------------------------------------------------
$ ~; w0 t' F/ I$ h) q( S11 回复:<粤语流行四十年>节选(填词部分) 
  x) i0 U1 A1 k* J卢国沾——欲掣鲸鱼碧海中 
1 K4 V, @8 M) d- [& o记得我曾作过这样的比喻:若郑国江写词似耍太级拳,那么黄沾就似耍咏春拳,而卢国沾则似耍铁沙掌或鹰爪手。 
6 o& ^4 \9 m- Z9 \9 }' u卢国沾的作品,常给形容为很有“霸气”、“杀气”。这自与他个人的性格、才气、雄心和经历有关。卢国沾是填词人中唯一在无线、佳视、丽的(而今的亚洲电视)三个架构截然不同的电视台干过事,亲历佳视的兴亡,也亲历电视台瞬息万变的惊涛暗涌。这些冲击,更锻炼他成为一个傲骨铮铮的词坛英雄。   o: b; S, C" x2 `
卢国沾是擅于填写多种歌曲题材的高手,写下无数哲理歌的名篇,而他写的电视剧集主题曲歌词,堪称杰作的数量亦多,且有压倒黄沾之势。其中的(天蚕变)、《天龙诀)等武侠电视剧主题曲,正是他那霸气的标志。 
" f9 N5 s+ L8 y5 v2 d( b$ m唐代杜甫有诗云:“未掣鲸鱼碧海中”;我看卢国沾,却是“欲掣鲸鱼碧海中”。他总是重视创意,加上他力大心深,使每一首作品都几乎有无穷张力,以及一新耳目的造语。 
. W7 O! M/ i  G" a$ M2 p八十年代中期,卢国沾觉得情歌越来越滥,不单是流行歌坛的“主菜”,还成了别无选择的“菜式”。不甘随流的他,便独力宣扬起非情歌来,并身体力行,写出了一批作品,像《螳螂与我》、《小镇》就是他在这一个时期里的辉煌纪录。 
3 z( L# I4 U" o- W然而。卢国沾其实也是写情歌的高手。他在写情歌的时候,还专给自己难题。最爱处境式或内心独白式的写法,而置借景取物抒情的方法不顾,他正是如此的舍易取难。 
- O; D" e8 W8 S《找不着藉口》、《怎么开始》、《紫王坠》、《陪你一起不是我》、《情若无花不结果》等作品,可谓是他这种写法的代表作;其内容常能由表及里,是沉默中的内心激动;是平静中昀热血沸腾。总之,让你感到内心深处有挣扎和攀越的欲望。 ' X' b9 B4 f7 ^. }) X. F, g% S' q
卢国沾比同期填词人如郑国江和黄沾,有更多写及父母对儿女的深切的爱的作品。这正应了鲁迅的一句“怜子如何不丈夫。”这类作品中的代表,可举《渔火闪闪》为例: 
/ M% Q% `6 h/ u# i- S! `渔火闪闪擦浪涛,随那海浪舞,小娃娃,你可知道,巨泪翻起比船桅高?……你可知道,碰着风急看运数?…… 好一个家,人船并处,茫茫碧海正是父母。(《渔火闪闪》区瑞强主唱) ( I2 @4 D* H& F  z6 Y; \0 {' i4 n* @
林振强——奇思迭出谁堪敌 
* z& h! ?' c/ b- L, K从来耐不住沉闷刻板的工作的林振强,每作一词的时候,都千方百计要挤点新意,找些新角度;它们或是具有奇诡的想像力,或用妙趣的夸张,或用拟人法,或强调某个本来很平凡的字词,或用比喻,总之务求要刷新读者的感觉。然而他的作品也往往有新颖而深度不够的缺点。 * ~& w2 ?6 b; X+ F0 ^: Z8 O
林振强也有深情的作品,这可举《独脚戏》(林子祥主唱)、《三人行》(林子祥、诗诗、刘天兰主唱)、《每一个晚上》(林子祥主唱)等为例。然而,他好些深情之作,部常藉同一桥段:以“说谎”、“隐藏”的动作来显示矛盾张力,如明明是爱时偏说不爱,明明是伤心却偏装作开心等。这等作品,初看一两首也许会受感动,而多看了却易麻木。 
. Z$ w: M& A% C6 I6 O林振强思想西化,所以写了很多——般人认为露骨、意识不良、令人想入非非的歌词。但他本人却认为这些情欲歌曲并没有什么大不了,他有自己写情欲歌曲的原则与尺度,有美感上的追求。 
  \5 H; {) ]  K/ p  ?# V林振强自认没有什么救世意识,但其一腔热情,也使他激动地写下了这样的作品:当年在那寒风中,马嘶马乱纵,云月也摇动,沙尘共那长刀飞,散於鲜血之中…… 别要对我讲,仇恨过后全无,我一息尚存,悲愤未能扫,在我国土,泥内百万头颅,曾用血肉来挡武土刀,寒风中我仍彷见到…… (《血肉来挡武士刀》,叶振棠主唱) * @# h2 A- v( E" v4 b& L
这首歌词是他有感日本文部省纂改历史教科书而写的。事实上,林振强在非情歌方面的杰作也不少。其中有不耻于人面的虚假、不择手段的《高速世界》、《假假地》、《雾夜追踪》;有歌颂良善小人物的《阿勇的故事》、《稻草人》、《梦里Super Star),有言志、励志的《果子》、《我是豪放》,有描写亲情的《空凳》、《大树》、《母亲的手》等。 
* c, B$ d3 ^' |4 V( a& O林振强在八十年代末的产量,是远趋其他填词人的,但难得的是他的奇思妙想仍不绝如缕!无奈他后来却渐渐重复老路,而这又不能过于苛求了。 
/ \# F4 d2 |% u1 m" q 
: Z6 {& H; k$ R, L; g  V! B! }5 Q5 z, C3 Z" q/ ^8 F8 f# G% d/ ?
--------------------------------------------------------------------------------
' e5 G1 ~' U4 r8 h12 回复:<粤语流行四十年>节选(填词部分) 
9 b  I% P" q8 U5 ]4 q9 h" P  A潘源良——半是苏辛半纳兰 
% t; Q3 |+ x& E作为八十年代中期冒起的填词人,潘源良颇受郑国江、卢国沾、林振强的影响,他以郑国江的平易近人风格加上卢国沾所追求的那种内心挣扎的描写。所以,潘源良的情歌歌词,常有人拿柳永甚至是纳兰性德的词与其相提并论。 
: |* d/ w: A. x6 j( i* t3 n4 \但情歌歌词并非潘源良的全部,他也有大批非情歌的作品,写及这个社会、这个世界的种种百态,其眼界的开阔、识见的深刻,一时无两。近年,他这方面的杰作就有《空中楼阁》(沈金铃主唱)、《一点意见》(叶倩文主唱)、《广播道神话》(刘美君主唱)、《珍惜这地球》(夏韶声主唱)、《国旗》(林子祥主唱)、《长夜孤魂》(卢冠廷主唱)、《十个救火的少年》(达明一派主唱)。 # V  n3 J9 J8 B9 {% X, X0 q2 N4 f
潘源良写这些非情歌的作品,独立思考的卓见,往往就是其作品成功之处;如他替夏韶声填写的《珍惜这地球》,就提出了很尖锐的见解: 2 H$ h/ F% m* S/ F' o) o8 I
你有你开山,我有我倒海,美化说共自然搏斗,你有了资本,我有了丰收,世界却剩下尘与垢,现在尽力搏杀,再也管不得以后…… ) V! r2 W+ h! Q$ {$ _) K  C2 N1 k
又如刘美君主唱的<广播道神话),其中一些片段: 2 X1 a. u' i! T* `
广播道,昨天赶到,今天出炉;广播道,大家知道,分分钟部有Show…… 
' |4 h: k, y9 w( B/ c) K寥寥数语,一针见血,也有语带相关的地方。造语精彩之处,教人惊叹。 
/ |% A& z/ l# `) \林夕——小眉目处写人生 
1 N: D* H5 A# l* a林夕是1986年乐队潮流所带起的香港新一代填词人之一。他的词风,亦足以代表了最新一代填词人的格调。 
7 X  Z. _" `9 j, g8 \林夕的思想是早熟的,太快看透世情的,他亦形容自己“小眉小目,处事锐利故时恐流於浅薄”。卢国沾填词五六年,才填出了《戏剧人生》此一绝唱,但林夕填词不久,便将戏剧与人生作了一次又一次的互相借喻。比方在罗文主唱的《即兴演出》,他便把一对旧恋人重逢,比为一次即兴演出;而在下列一些片段,亦可见一斑: 
+ N: x9 `! {/ t/ E8 o和他结缘.一邂逅从此数十年。但若是就此完场,太似粤语片,现实下逝水流年,戏继续上演…… (《人间有情》,叶丽仪主唱). 1 R  v! B, z: g8 v% Y
一起奔波世间,同台演戏,亦是凑巧,跟你饰演对手,却此生此世幕幕连戏!(《全球传声新一代》,卢业瑂主唱) 
- R% k1 E1 u" {# J6 K& T7 `  t2 w明天无论我得到未来,被万个世上人,纷纷记载,明天无论找失去目前,妩力在世上幕前支撑作战…… (《过客》,杜丽莎主唱)  
' J, l# `) v# K* ~+ U到了林夕替梅爱芳填《台板人生》,就把戏剧与人生的关系写得更为深刻。%o , X8 Z; ]4 r0 R) R( z8 K* G
林夕的“小眉小目、处事锐利”,乡表现在情歌之中:这便往往是怨而带怒,如何嘉丽主唱的《纯属废话》、张国荣主唱的《侧面》、吴国敬主唱的《心病》等。然而,许多现代爱情,确是这样敏感、计较、先小人后恋人,甚至亦小人亦恋人。然而,林夕也写过传统一点的隽永的爱情歌词,如张国荣主唱的《无需要太多》、吴洁梅主唱的《我宁愿一个》、罗嘉良主唱的《得不到》、罗文主唱的《天地有谁》等,实不让潘源良、卢国沾、郑国江等人的作品专美。 
' e4 {6 o0 f' i: I, a0 t林夕比起卢国沾、郑国江、潘源良、林振强等填词人,其非情歌作品的数量明显较少,尤其是在社会写实或家国情怀的题材方面,但他却以其中一首《别人的歌》,夺得了最佳中文流行歌词奖;而他另外的一些非情歌作品,也是极具水准的,如甄妮主唱的《独白》、罗文主唱的《未知》及吴国敬主唱的《在那遥远的地力》。然而,林夕的兴趣却不在此,这正是“不是不能,不为罢了”。 
音频应用店铺 音乐发布 中国原创歌词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音频应用|歌词网|投稿|中国原创歌词基地 ( 鄂ICP备13005321号-1 )

GMT+8, 2025-10-5 19:16 , Processed in 0.162251 second(s), 9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Audio app

中国原创歌词网微信: 924177110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