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福斯特 (Stephen Collins Foster) <美>1826-1864 9 F* `; y+ q' X8 W
* j h3 [2 n" C6 J
----美国作曲家,以歌曲创作为主,自学而成。生于宾夕法尼亚的匹兹堡。作有《故乡的亲人》、《我的肯塔基故乡》、《金发的珍妮姑娘》、《美丽的梦神》、《噢,苏珊娜》、《老黑奴》等二百首歌曲,其中很多都是广为流传的著名歌曲。他的作品结构简单,节奏平稳,音域不宽,材料精练,音调吸收源自古非洲文化及欧洲赞美歌的黑人民歌的养料,于真挚纯朴中含感伤色彩。这种情绪既是对黑奴命运的同情,又是他孤身异地生活的切身感受。第一位真正伟大的美国音乐家是曾经被称为“民歌制作者”的斯蒂芬-福斯特。
1 v( V3 ?/ |! h) t N+ E, A# Z" e+ `
---- 主要作品:
/ H% a5 b( d5 J$ A美丽的梦神 (1864) Beautiful dreamer <英> % g- P; h( ~7 j% a+ ?
哦,苏珊娜 (1848) Oh! Susanna <英> ( `! c% \! M7 r* J4 W% [3 e) K
- D! w: V& d# Z# P, ~7 J
3 Y5 q3 _: l# m( r约瑟夫.施特劳斯 (Josef Strauss )<奥>1827-1870 1 Z/ Q- l2 U" F& y$ @
, Q7 N; w0 m. `$ z' G1 q9 W-----奥地利作曲家、指挥家。小约翰-施特劳斯之弟,本职为建筑工程师。1853年开始从事指挥和作曲,后任宫廷舞会的指挥。作品以钢琴小品和舞曲为主,共计三百余首,风格与小约翰.施特劳斯极其相近。
% p$ w! u$ h/ J2 U v; G* a \; `6 O; o
---- 主要作品:
3 e# p7 m I8 @2 W& ~3 k2 |8 n' x. q3 w5 W
奥地利的春燕圆舞曲Op.164 (1864) Dorfschwalben ans Osterreich <德> $ P6 B) c" i3 P! ~2 s2 ]4 c
天体的音乐圆舞曲Op.235 (1868) Spharenklange <德>
3 p: V3 w1 c0 P生活充满爱与欢乐圆舞曲Op.263 (1869) Mein lebenslauf ist Lieb’ und Lust <德> * T4 [. b* `0 f- X
小嘴不停波尔卡Op.245 (1868) Palppermaulchen,Polka-schnell <德>
3 K" \. _9 y, {: L# s' o铁匠波尔卡Op.269 (1869)Feuerfest <德> ! F% o2 D6 f2 H# h
红蜻蜓波尔卡-马祖卡Op.204 (1866) Die Libeilr,Polka Mazurka <德>
: z8 _. J+ s* d8 a5 H& M5 i9 f女人心波尔卡-马祖卡Op.166(1864) Frauenherz Polka Mazurka <德> " s0 h, D/ e6 H
% C' s* ^6 i% _& |
安东.鲁宾斯坦(Anton Rubinstein)<俄> 1829-1894 1 G: L' o2 e; m# Q' B& d
# g/ O+ ~, j; ^- p, |% y4 e% i----俄罗斯钢琴家、作曲家、指挥家和音乐社会活动家安东-格里戈里叶维奇-鲁宾什坦,在1829年11月28日生在界于波多尔斯基省与别沙拉比亚之间的维赫瓦齐涅茨镇上一个有文化的犹太人家庭,六岁时,随家庭迁居莫斯科.鲁宾什坦的非凡的音乐才能自幼便已显露,十岁时(1839年)公开举行钢琴演奏会,1841-1843年间,到西欧许多城市巡回演出,获得了很大成功.这期间,小鲁宾什坦得以认识西欧的一些大音乐家,如肖邦、李斯特、门德尔松和梅耶贝尔等.此后,鲁宾什坦在柏林和维也纳攻读音乐理论,并创作和出版了他的第一批作品.1849年鲁宾什坦回到彼得堡,后来就任大公爵夫人叶莲娜-帕芙罗芙娜的宫廷乐师.& l; y- X/ i9 s+ S
1854-1858年间,鲁宾什坦重又出国巡回演出,在钢琴演奏方面获得了世界性的声誉.1859年回国后,定居在彼得堡,并着手实现他一生中的主要事业----创办俄罗斯音乐协会,指挥协会在彼得堡举办的全部交响音乐会,并以独奏家身份参加交响乐和室内乐演奏会,实际上成为协会的领导者.与此同时,他主持了协会开设的"音乐班",这个班后来在1862年改建为俄国的第一年音乐学院(彼得堡音乐学院),由他亲任院长.这所学院在鲁宾什坦的领导之下,很快地达到了很高的水平,柴科夫斯基便是这个学院的第一届毕业生.$ i! d$ `" p6 Y" Y2 S* u
' ^) @8 y q5 {# O
鲁宾什坦正确地注意到专业音乐人才的重要意义,他所创办的彼得堡音乐学院,和他的兄弟尼古拉•鲁宾什坦在1866年开办的莫斯特音乐学院,是当时俄国音乐教育的真正中心.
4 S3 G, w0 R: v/ R从1867-1886这二十年间,鲁宾什坦多半住在西欧,主要从事演出活动.1872-1873年间,他曾同波兰小提琴家维尼亚夫斯基(H.Wieniawski,1835-1880)到美国旅行演奏;1885年,他开了一组按历史编排的著名演奏会,这组音乐会包括七套音乐会曲目.
: X; m2 |+ D' Y5 W+ h. x+ b8 m5 V9 M1 I( ?
1887年,鲁宾什坦重又出任彼得堡音乐学院院长兼教授,他对教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1891年,鲁宾什坦移居德累斯顿,主要从事创作活动,有时也为慈善目的开演奏会,还为年轻的霍夫曼(J.Hofmann,1876-1957)授钢琴课.1894年,鲁宾什坦回归祖国,同年11月8日辞世.: t9 _/ I+ @! C D# @, d6 r
7 |, F4 E, _' ]他的音乐社会活动,对俄国音乐文化的发展起了很大的作用;他奠立了俄罗斯钢琴学派,他的演奏风格对世界钢琴艺术的发展产生过巨大的影响;他创作过多种多样体裁的大量作品,包括十四部歌剧(最著名的一部是《恶魔》)、六部交响曲、五首钢琴协奏曲、以及室内乐重奏曲、钢琴曲和声乐曲等.但是,他的作品除歌剧《恶魔》、个别钢琴小品和浪漫曲外,一般很少有人演奏,而在交响音乐作品中也只有《第四钢琴协奏曲》至今仍然受到应有的欢迎.5 R# V7 O, [5 S! M% b" F0 w1 j
: t6 O6 {. l/ A
----- 主要作品:
' } ?5 M& f0 R7 i1 NF大调旋律Op.3-1 ( E3 Z" y$ d4 U# Y
天使之梦Op.10-22
/ `# q6 f' Q+ a$ o3 n( p浪漫曲Op.44-1 - W3 d* k7 t, i; [% S* j) i- W
戏剧交响曲Op.95(1874)Dramatic symphony<英>
- n6 R% R& Q6 }& s1 P" K俄罗斯交响曲 Op.107(1881)Russian symphony<英> ' B- [8 g# @! f3 J! W0 w
$ J0 M" e9 e& w1 _- n
热南 (Paul Genin) <法> 1829-1904 B& H- t1 T& x' [9 q, w7 w
/ @3 l7 s M' W# [----- 著名作品:2 Y+ B% p/ l8 r$ V x
1 U, z7 y( K' z. `; W7 L
威尼斯狂欢节Op.14 Carneval de Venise, Fantasie Variee <法> $ S( E5 a0 ?5 B$ v+ n! N
那波里民歌主题幻想曲与变奏曲 4 J" ?% H" B9 j3 y% p
# S7 B6 g7 s. ?, i2 ^
布拉加 (Gaetano Braga ) <意>1829-1907 6 O% L( N# V0 T0 R7 r; Z
9 `! B/ Y; |/ z! k---- 意大利歌劇及民歌作家,兼大提琴家。 主要作品;天使小夜曲 Angel’s Serenade <英>
7 R8 h! V h& i# ]/ [" r米夏埃利斯 (Theodor Michaelis) <德> 1831-1887
4 W# m$ ]! u ]5 g, w" V- c( l c9 z) H# W
台奥多尔-米夏埃利斯 (Theodor Michaelis,1831-1887),德国作曲家。曾在汉堡等地任管弦乐团演奏员,是现代轻音乐的创始人之一。代表作是描绘性管弦乐小品《森林中的铁匠》,常作为野外音乐会的曲目。
1 x$ O- ], Z# Q. K. h" |
/ s' a6 N. M" Y3 Q, k---- 主要作品:
) E- b( T7 ]: q- b& g! s" }4 H. @
1)《森林中的铁匠 》Der Schmled im Walde <德> :管弦乐曲,后被改编为钢琴曲和轻音乐。有人曾将本曲与艾伦贝格的《森林水车》和奥尔特的《钟表店》一起并列为三首最著名的描绘性标题乐曲。 乐曲分为五段,以造型性表现手法写成: 第一段:《夜晚》。降B大调,慢板,4/4拍。主题旋律悠长平稳,描绘了宁静的森林夜景。 第二段:《清晨》。g小调,中板,4/4拍。主题中的三连音生动逼真地模仿出杜鹃的啼鸣,华丽精巧的颤音犹如此起彼伏的鸟鸣,使人联想到清新明朗的森林之晨。最后以鹌鹑的鸣叫声结束。第三段:《小溪》。g小调,急速的快板,3/8拍。主题中运用快速的十六分音符和跳进音程的曲调,描绘了小溪潺潺的流水声和杜鹃的啼鸣;三拍子轻快的节奏,烘托出森林的幽静气氛。整个主题展现出一幅溪畔鸟语的自然画卷。 第四段:《早晨的祷告》。G大调,快板,4/4拍。这一段是本曲中最为人们熟知的部分,在教堂的钟声、管风琴声的衬托下,悠扬的主题采用波尔卡舞曲体裁,其跳跃的节奏,生动地描绘了铁匠的打铁声和快活的形象。 第五段:终曲。乐曲在活泼而富有生气的气氛中结束。
/ L& y! e! B9 D- h
) _# T* Z2 m* J, u; o$ l8 X2) 《土耳其巡逻兵 》Turkish Pastrol <英>
/ A% R' N$ f: B! R
$ ]2 \! |9 v2 ~% a1 {
! z z0 A) b: m8 c1 D9 V- s. Y鲍罗廷 (Alexander Borodin) <俄>1833-1887 . d6 Z9 p" G8 Z; S4 {
+ s" D3 P- |0 D, H; k% j# U
---- 俄国作曲家,从小就对科学和音乐同时发生浓厚的兴趣。他的专业是化学,1856年从彼得堡医学院毕业后一直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并在科学上有重要发明,二十五岁获医学博士学位,后任医学院教授。直至1869年(三十六岁)《第一交响曲》公演前,一直是业余音乐爱好者。之所以能在化学、音乐两大领域中获得成功,一方面由于他的努力,另一方面要归功于他的音乐老师和朋友巴拉基列夫、里姆斯基-柯萨科夫等人。他是“强力五人集团”成员之一,主要作品有:被称为“勇士”的《第二交响曲》、交响音画《在中亚细亚草原上》和两部弦乐四重奏,为俄国民族交响乐和室内乐的创作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此外还有歌剧《伊戈尔王》(自编脚本)。在他去世后,这部歌剧由里姆斯基-柯萨科夫和格拉祖诺夫续成。在他的墓碑上刻着他的作品主题和他研究的化学公式。一位评论家说:“没有一个音乐家只写了那么一点作品而能永垂不朽”。2 R9 Y1 S, ?) ?6 c
, w+ L" ~! G3 ^* e6 W: m5 J
---- 主要作品:
5 c7 ]+ f! g" t8 H8 ?! O在中亚西亚草原上Op.7 Danse les steppe de l’asie centrale <法>
- ~4 v) M8 N& E( x# w# q3 v2 R伊格尔王序曲 Prince lgor oveture <英> - q4 K, Q8 `6 ]8 y8 K( w" W
伊戈尔王子 Prince Igor<英> 3 r, k# q! a5 R. {8 \0 G& Q: [
未完成交响曲Unfinished symphony<英>
G, }! I! g. ^6 j, K9 r4 i波罗维茨舞曲 Polowezkischer Tanz <德>
. C3 Z3 h. L% I3 |; n3 R$ B夜曲 (1881) Notturno <意> 4 r+ t9 L" _; b7 O* G9 D$ P% h0 \, g
/ L( Y3 N0 _8 a+ T
勃拉姆斯 (Johannes Brahms) <德>1833-1897
. ~$ H. f8 e6 `2 {3 `+ L! W- O
, o, V B3 e; c+ F3 @-----约翰奈斯-勃拉姆斯(1833-1897)德国十九世纪后半叶最卓越的、古典乐派最后的一位作曲家。1833年5月7日勃拉姆斯生于汉堡一个职业乐师的家庭里。他童年生活十分贫困,十三岁便在酒店里为舞会弹伴奏,在剧院帮助父亲演奏。与此同时,为了多得报酬,他还写了不少沙龙音乐作品,包括多种舞曲、进行曲和管弦乐曲改编曲等。他曾从师戈赛尔、马克逊学习钢琴,一生中交游颇广,尤其得到舒曼夫妇及约•阿希姆的赏识与支持。他是创作与演奏并重的作曲家。但他没有进过音乐学校,靠他自己的勤奋好学、他的卓越才能和对自己所献身的事业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觉悟。他的成熟的作品证明了他掌握着登峰造极的艺术技巧和才华。他的作品兼有古典手法和浪漫精神,极少采用标题。交响曲作品中模仿贝多芬的气势宏大、笔法工细、情绪变化多端、时有牧歌气息的流露,而仍带有自己的特点。他重视奥地利民歌,曾作有九十余首改编曲。所作形式繁多的重奏曲,提高了室内乐的地位。此外,他还作有二百余首歌曲、四部交响曲、一批钢琴小品与主题变奏曲、协奏曲,其中以《D大凋小提琴协奏曲》、《a小调小提琴、大提琴双协奏曲》最为著名。六十年代,他定居维也纳,把当时欧洲这个音乐中心作为他的第二故乡。l897年4月3日他在维也纳逝世。勃拉姆斯的交响曲的构思之宏伟和规模之庞大,同他的先辈有很密切的联系:他的音乐戏剧性可说来自贝多芬,对民间歌曲、舞曲等体裁的兴趣显然效法于舒伯特,他个人热情的叙述音调,则使他更接近于舒曼。他继承贝多芬交响乐的传统,吸取了深刻的人道主义和热烈的爱国主义精神,着力表现时代的精神风貌和斗争生活,他的作品成为继贝多芬之后西欧交响音乐的杰出典范。如果同奥地利交响乐作曲家布鲁克纳相比较,布鲁克纳的九部交响曲好象都是从一个统一的结构派生出来的,而勃拉姆斯的四部交响曲却各有其不同的思想内容,各自形成一部独特的音乐戏剧:《第一交响曲》象史诗那般宏伟,可以看到贝多芬"从黑暗到光明"的构思的强烈影响;《第二交响曲》是风俗舞蹈性的抒情诗;《第三交响曲》是一曲悲壮的颂歌,但它的戏剧性的终曲却令人神迷心醉;而《第四交响曲》的戏剧性发展则几乎达到古典悲剧的境界. 就其历史功绩而言,在德国音乐史中,人们时常把勃拉姆斯同巴赫与贝多芬相提并论,把他们比作三个主要支柱,即根据巴赫(Bach)、贝多芬(Beethoven)和勃位姆斯(Brahms)姓名的第一个字母总称为"三B"。
% Y0 L* j3 c: v, J5 k7 k' p3 a) k
7 `- m# n! L. I1 [ S# [---- 主要作品:% U# i( U8 Z) ]& y- t2 n& r
7 a3 m6 L0 J% o5 ^7 P; y大学庆典序曲Op.80 (1880) Akademische Fest-Ouverture <德> , t/ A4 T% \ B$ L1 ?
海顿主题变奏曲Op.56a (1873) Variationen uber ein Thema von Joseph Haydn <德>
4 t6 i# ?5 c6 K) e6 U$ v! x. ]匈牙利舞曲(一) (1869) Uungarische Tanz No.1 <德>
& N; g; q: T7 ?' j匈牙利舞曲(三) (1869) Uungarische Tanz No.3 <德> 6 d# j; V+ s7 Y. {
匈牙利舞曲(五) (1858) Uungarische Tanz No.5 <德> 6 ~7 m; W$ x" F. L' c+ d! @
匈牙利舞曲(六) Uungarische Tanz No.6<德> 0 ~7 a) x9 B! _# N% _: ]% @% I2 E
圆舞曲Op.39-15 (1865) Walzer <德> K7 l. M1 |2 P6 y) _5 S& @% @ B
摇篮曲Op.49-4 (1868) Wiegenlied <德> - N+ D V0 O% A4 [+ j9 y$ s
女低音狂想曲Op.53(1869) Alto rhapsody<英> 5 [8 l; e/ I& W2 x8 d
爱德华Op.10-1(1854)Edward $ F* w# {% m5 _/ u; K6 n6 y
德意志安魂曲 Op.45(1857/69)A German requiem<英> A: O) f6 C0 Q0 |2 `! Q% h- t
亨德尔主题变奏曲Op.24(1861)Handel variations<英> ' s8 I2 ?0 k; S% v
情歌 Op.52;Op.65 Liebeslieder<德> Love songs<英> : N! O1 a: ~# E2 A
梅格罗尼浪漫曲 Op.33(1861/8)Magelone romances<英>
% X8 I/ O' O! i& o# R悲歌 Op.82(1880)Mournful song<英>
" l/ D3 i: o# f" s帕格尼尼主题变奏曲 Op.35(1866)Paganini variations<英>
3 e+ P+ m* P& v8 ^& b, ]雨水奏鸣曲Op.78(1878/9)Rain sonata<英> ) ~1 Z7 \; w" F0 o4 {
命运之歌Op.54(1871)Song of destiny<英>
8 U/ {4 O( q. c( D悲剧序曲Op.81(1880)Tragic overture<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