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F( E9 q7 j4 ] 贺绿汀,1903年7月出生于湖南省邵阳县,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1年考入上海国立音乐专科学校,之后参与左翼电影事业,创作了《四季歌》《天涯歌女》等上百首歌曲,在社会上广为流传。* ~3 U% k, U. ^
" W0 x2 m k2 ], n4 H7 Y" }9 |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上海进步文化界组织成立救亡演剧队,奔赴内地和华北前线进行抗日宣传活动。贺绿汀参加了救亡演剧一队,创作了经典作品《游击队之歌》。1938年6月,贺绿汀到武汉参加中国电影制片厂工作。武汉失守后撤至重庆,任职中央广播电台音乐组,兼任育才学校音乐教师。4 w4 j3 S% V1 d, j4 o# x" A
6 n5 b8 Y5 G( ^, n
+ n9 L# k# s7 G3 h4 p% W+ R6 \8 I7 ^
1941年皖南事变后,贺绿汀来到了新四军新军部驻地江苏盐城泰山庙,在华中鲁艺学校担任音乐系教师,为敌后根据地培养抗战艺术人才。日军对盐城实施大“扫荡”时期,华中局和军部决定停办鲁艺和抗大,刘少奇将贺绿汀分配至军部鲁迅文艺工作团。鲁艺工作团在贺绿汀的指导下,创作了《新四军万岁》《苏北进行曲》《保卫夏收》《军民团结一条心》《打胜仗》等大量抗战歌曲,在根据地广为传唱。1941年底,贺绿汀创作了《一九四二年前奏曲》,又名《和平光明前奏曲》,极大地鼓舞了抗日军民的斗争士气。
4 s; y$ n) g- g {7 U# a9 `
* Y, p1 S( ?1 s" | 为军地培养音乐干部是贺绿汀的又一项重要工作。在资料匮乏的条件下,贺绿汀亲自写出了乐理学、作曲法、和声学和对位法等讲义,发到军、师的宣传部门和各文工团、宣传队。6 W$ `1 R/ H/ q' L& @' t& Z6 ~
3 q, n4 N$ ]+ O/ S1 U
1942年底,日军又开始策划对苏北抗日民主根据地的第二次大“扫荡”。贺绿汀和邹韬奋一起被安排在老黄河口八滩杨庄的开明绅士杨芷江家中隐蔽。后在一师师长粟裕的精心安排下,经南通乘船前往上海。1943年7月,贺绿汀由上海辗转抵达延安,任教于延安鲁迅艺术学院。
3 Z0 ^+ V: u3 m; b- b/ o& f; a; y. T3 \* C& ~
解放战争期间,贺绿汀历任中央管弦乐团团长、中央音乐学院副院长等职。新中国成立后,他历任上海音乐学院院长、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等职。1999年4月27日,贺绿汀因病在上海逝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