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s5 y- b2 Z/ j$ B/ U9 i" c
' k8 T' F% F" j8 @) D% y6 n- b( m9 `: Y& C, s0 ^
1938年,田汉做了一套军服,他回到长沙,就是这副身着戎装的模样。图片来源:长沙晚报0 p. n2 s( d& ]3 {5 ~3 X$ ?6 B$ M
) V$ u/ U( ^$ o- f6 J8 `+ g4 Z 中新网9月3日电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近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布了“我最喜爱的十大抗战歌曲”,《义勇军进行曲》、《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等10首经过网络投票后入选。那些慷慨激昂的抗战歌曲,曾激励千千万万爱国将士奔赴民族救亡的战场。以下,中新网为您梳理那些脍炙人口的抗战歌曲诞生历程。
0 \6 ]6 N, m- a; e7 y P# j# \7 G$ _
田汉入狱前写成《义勇军进行曲》
% g# A$ d9 R7 v& a0 ] J/ q) {+ Q3 A5 q
《义勇军进行曲》,也就是我们今天的国歌,最初诞生于1935年。关于《义勇军进行曲》词作创作经过,以往有一种说法:田汉创作《义勇军进行曲》歌词时,已被关进国民党监狱,田汉的妻子林维中借探监之机带出田汉写作于烟盒锡纸上的歌词,并交给聂耳谱曲。
4 Z4 y! F9 ]; s7 o0 y0 U6 f, Q
0 Y: N' s7 _, }: |5 p2 y5 Q 其实,《义勇军进行曲》词作者田汉曾至少两次在报纸、杂志上撰文称:“这支歌曲,我原想写得稍长,歌词写好后,因(电影)摄制前,我即被捕入狱,就成为现在这样子”,“《义勇军进行曲》这支歌是作为(电影《风云儿女》中)诗人辛白华《万里长城》长诗的最后一节,紧附在第十五节后面的。但据孙师毅兄说,这支歌不写在(电影梗概的)故事里面,而是写在另一张包香烟的锡纸的衬纸上的,衬纸被茶叶水濡湿,字迹模糊,他们从衬纸上一字一字抄下来的。但关于这些,我的记忆跟字迹一样地模糊了”。
+ Z" a4 h3 \- v+ S2 t- _0 W+ E- R; d5 m1 T
虽然田汉的记忆模糊了,但夏衍曾这样回忆《义勇军进行曲》的创作经历。夏衍在1983年报纸中指出:有人误传《义勇军进行曲》歌词写在一张包香烟的锡纸的衬纸上,连田汉本人也模糊了,其实田汉的《入狱》一诗才是写在这种衬纸上的。在田汉入狱前,田汉已经交给剧组《风云儿女》剧本梗概,梗概“写在旧式十行红格纸上,约十余页”,“《义勇军进行曲》这首主题歌,就写在梗概原稿最后一页。因在孙师毅同志书桌上耽搁了一个时期,所以最后一页被茶水濡湿,有几个字看不清楚了。”4 U2 p1 s+ P+ \. U2 x. }
0 I7 J8 c1 N! s, | 此外,夏衍还提及另外一件事:作曲家聂耳当时听到田汉被捕的消息后,马上来找夏衍,说:“听说田先生写的《风云儿女》有一首主题歌《义勇军进行曲》,请交给我作曲吧。”夏衍便把谱曲工作交给了聂耳。“聂耳以惊人的热情与速度谱写了这首曲子”。这就是《义勇军进行曲》词曲创作的基本经过。3 X6 f% ^- {* i; M: B/ b
9 |+ K. c. W" n j/ L: |
冼星海6天6夜完成《黄河大合唱》谱曲
7 T8 f2 _ v! h4 J
( S1 ^. w) A. }0 L' ^* F 和《义勇军进行曲》相似,《黄河大合唱》也作为一首经典歌曲被传唱至今。这首创作于1939年的抗战歌曲由冼星海作曲,光未然作词。
9 x6 r) \% g: K; `" Z8 Z5 g0 H$ X/ q. V( q4 ?8 M: F' U
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冼星海加入上海救亡演剧第二队,辗转各地宣传抗日。翌年11月,奔赴延安,在鲁迅艺术学院任教。 T( W0 S, j6 x2 Q6 }- [
: ?. v! ^/ t, K# [ {2 S' n7 K! T
就在延安,《黄河大合唱》的词与曲相遇了。1939年1月,光未然在吕梁山行军时不慎坠马、左臂骨折,他被送进延安边区医院,在病床上写出《黄河颂》;并在这年的除夕联欢会上朗诵。. z! r7 p7 ]* j
: E1 S; W" u* R% O2 }' { 冼星海在现场听得“很兴奋”。2月26日,冼星海到医院看望光未然,说想谱写黄河颂的大型音乐。
/ ~% {# A& R# ~7 n) ^! G2 I+ W0 j! q# l) H& k' P% Y8 I0 h
冼星海的女儿冼妮娜曾回忆,1939年3月26日至31日,冼星海在简陋的土窑里连续6天6夜完成了《黄河大合唱》的谱曲。
! A, W2 S+ G* |5 J+ B4 F
) e4 T, i) F1 w5 y+ I0 F0 B. Z2 C “听母亲讲,六天六夜,父亲创作始终处于亢奋状态。他手握拳头一边唱一边写,不知不觉写出了60多页手稿,桌上堆成一个小山。创作达到忘我之境时,父亲竟情不自禁地把手中的烟斗敲断了。他把毛笔杆插在烟斗上,长长的烟斗就这样伴随着他继续创作。”冼妮娜说。4 O5 |6 `/ ]& e, ]8 _. u( D
( i- b! h; i* j! z
《黄河大合唱》延安首演指挥邬析零也曾回忆冼星海创作《黄河大合唱》的经历。“他正坐在小矮凳上,把谱纸放在膝盖上,凑着菜油灯的暗黄亮光,谱写《黄河颂》。星海兴奋地站起来说:‘你来得正好,八个歌子,我已经写好了七个。就是这首《黄河颂》太难写了。我谱出了三个,但一个也不满意。’”邬析零说,直到3月31日,他才从冼星海手中拿到《黄河大合唱》的全部清稿。
, |8 r6 z0 W+ ?. O% g
: c5 r$ @& a8 {2 }9 Y 邬析零记得,这本清稿是用白粉莲纸抄写的,手工装订成册,小于16开本,册边整齐如刀切。“打开看,字迹清晰秀丽,通本一字不涂,一字不改,每个字都在规定的位置上。”( z) S. v6 e0 S! I& ~
8 x2 b8 W& E' J 窑洞里“敲盆拍腿”写出《八路军进行曲》 W8 }" t: F1 u
9 I B$ l' j* Z- p
同样是1939年,在冼星海《黄河大合唱》的影响下,郑律成同公木合作写出了组歌——《八路军大合唱》。《八路军进行曲》就是组歌中的8首歌曲之一。
$ w& i" _: ~* ~: \8 x, q) e0 s7 g# D
据公木生前回忆,这首歌曲诞生在延安的窑洞里。有老战友说,他们是在窑洞里“敲着盆、拍着腿”写出来的。
) [4 y- w3 f" M8 Z& f% @- S, X) W, b4 }
这一年冬天,《八路军大合唱》由郑律成指挥,鲁迅艺术学院在延安中央大礼堂首次演出,获得了巨大成功。作为《八路军大合唱》中的一首齐唱歌曲,《八路军进行曲》逐渐传唱大江南北。7 L$ i: p* g( D8 z; ~
. Y7 W1 T6 U+ g' R- ^. E 周大风17岁创作《国际反侵略进行曲》: L& v# ^0 d/ ~/ [) }
+ H7 e) Q; x# F/ H- f1 U5 H/ J. {3 m 1945年9月2日,日本政府正式签署投降书,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取得最后的胜利。
0 ^7 F8 R8 Q6 B3 g9 b6 T- }) s6 `5 \8 z6 ?( I6 o' }7 ?. h
这一天,《国际反侵略进行曲》振奋人心的旋律在全世界60多个国家奏响。而为这首歌作曲的是一位17岁的少年。6 n9 X3 |' _. Z D g4 `
# _" ~, ]2 r2 q. J0 \# V( I 1939年春节前夕,17岁的周大风在上海的一张爱国报纸上读到蔡元培先生撰写的《国际反侵略运动大会中国分会会歌》。$ p0 q2 U0 h; L$ [! j
( L D8 N, |+ M/ i* V' T# p( j
下班回家路上,周大风细细思量,觉得歌词文采虽好,但略显艰涩拗口,不利于广泛传唱。当晚,他就“斗胆”给蔡元培先生写了一封信,在提建议的同时,附上了一首自己怀着强烈的爱国激情一挥而就的白话词曲稿。2 A( R* Z+ s" M& E
$ b( W6 \, \; T- C
不久后,他惊喜地从上海美国商人发行的《正言报》和香港出版的《星岛日报》上,看到了自己创作的《国际反侵略进行曲》词曲。歌曲被确定为国际反侵略运动大会总会会歌,并译成多国文字,世界各国反日德意侵略集会时一般都会高奏此曲,气势十分磅礴。9 }4 C% R! Q! }9 [
0 c" \4 r! w0 ^0 S8 S1 l 傅庚辰趴炕上写下《地道战》曲调
2 Q" M5 |8 W7 Z- U0 B$ p
- y3 ]( p0 `( j# n 虽然中国抗战已经于1945年取得了胜利,但那8年的记忆并未因此抹去。上世纪60年代,中国仍然涌现出不少经典抗战歌曲。创作于1965年歌曲《地道战》就是其中之一。
' \# ^) ~. k( t& J4 k1 q. g% C! f0 a$ q
作为这首歌曲的作者,当时只有29岁的傅庚辰为了创作还曾去“实地采风”。“那时我去河北冉庄,看到了驴槽子洞口、锅的洞口、炕上的洞口……那些地道充分展现了军民的智慧与勇气。这让我觉得,我原来头脑中关于地道战的那些曲调太平淡了。”他回忆道。
' z# J( F$ O2 ~' ^2 x5 w* o( V% u4 ~9 L6 Z/ p
在傅庚辰的回忆中,这首歌实际的创作似乎只有那么一瞬间。他说:“有一天,我跟着摄制组出去拍外景,随着他们走到村头,‘地道战,嘿,地道战’,不知怎地,突然之间这个主题就从脑子里冒了出来,我扭头往回跑,到了屋里头趴炕上把这个曲调写了出来。”; O2 f! S* N1 b3 h8 T8 G
9 i- c" L' v8 [7 ~- q5 Z% P3 T0 H
傅老说,当时自己也没有想到这瞬间的灵感竟然就这样铸成了一首经典。而这首经典歌曲一直传唱至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