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O* o& A5 V6 w9 G$ ] 再现犹太音乐家与上海的不解情缘% I3 a3 j( @8 l+ Z' s2 m
' ]: n5 T+ S0 I/ ~0 k东方网8月22日消息:据《劳动报》报道,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由上海音乐学院创作的大型原创音乐剧《海上·音》将于9月初在兰心大戏院上演,记者获悉,该剧还未上演就已引来高度关注。
5 @' L" r8 `6 R' H' |; ~9 O" P
9 l8 d0 U4 q3 |& R 讲述犹太人与上音渊源
! W8 `# Z1 i( T' Q; X2 x7 J* I" j1 ~# g" \6 s" o% o" r. A
这部剧是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创作的,而选取的角度,则非常新颖:即以抗日战争为时代背景,以犹太音乐家与上海国立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前身)的渊源和中西方音乐艺术文化交流为缘起,围绕音乐教授、犹太人小提琴演奏家阿瑟·乌纳与上海国立音乐学院声乐学员凌芸爱情故事及其任教的上海国立音乐学院展开。通过对犹太民族与中国人民共同反法西斯斗争的描述,讴歌双方国际民族友谊,勾勒出犹太音乐家与上海的不解情缘。& |, a7 i8 W5 _' W0 p: ~; L
' }9 z1 B. E% v7 Z“它绝非应景之作,对犹太人我们也没以恩人自居,而是侧重在犹太人给上音留下的印记。”为了这部剧,一个人在宾馆里闭关苦写了3个月的著名作曲家赵光说,像贺绿汀音乐厅,原本就是犹太人在上海闻名的“星期四聚会”俱乐部所在地,“是有真实的历史情境存在的。”. Z. R' V0 }7 L* q+ J5 s
$ k; q H$ T0 R% s- k4 Z7 p上音与犹太音乐家有着非常深的渊源。1927年上海国立音乐学院成立后,聘请了数位外籍音乐家包括犹太人音乐家任教作曲、钢琴、声乐、弦乐。建院之初,上海国立音乐学院每个系,都有犹太音乐家任教甚至领衔,为上海培养了一批优秀音乐人才,这批音乐人才日后大多成为中国有影响的音乐家,如戴粹伦、陈又新、徐锡绵、谭抒真、陈宗晖、毛楚恩、范继森、李民强、丁善德、瞿希贤、桑桐和汤正方等。而著名的上海犹太俱乐部即位于现上音校园内。" u) Y2 Z, Q# o ]5 ~
% c4 w# A2 _2 c7 i$ ^# A: A1 J
表达上音人的历史情怀
: [8 I; m' a1 m" I# w+ f* ^" f9 V" \9 c: {# ~3 `
《海上·音》出品人、上海音乐学院党委书记、院长林在勇表示:“在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我们以尊重和缅怀历史的心情,创作了原创音乐剧《海上·音》,用以表达上音人对犹太音乐家的敬意和感谢,亦在提醒勿忘历史和勇于创新的决心。希望可以将朝气蓬勃的正能量通过音乐的方式传播到社会的每一个角落,直至深入人心。”# t4 L& _ Q9 q; y: D: D. t- ]! M
6 n( b) b. [) ]
2 x& z: G8 B# j' g0 R7 }4 `7 p/ W
曾成功创作音乐剧《楼兰》的著名作曲家、上海音乐学院音乐戏剧系主任赵光谈及此次创作与以往的不同,他感想颇多:“考虑到故事背景的特殊性和戏剧内容强烈冲突等因素,创作动机首先是将带有犹太音乐元素的小提琴独奏片段贯穿其中,但是并没有局限于传统严肃音乐风格的写法,剧中不乏有节奏布鲁斯、软摇滚以及流行乐风格结合咏叹、宣叙调写法的唱段,重唱唱段较多,结合合唱中多声部复调化写作,风格性较强且紧扣戏剧情景。如《干杯》三重唱加合唱具有法国浪漫情怀,《如果世界没有爱》(女主角独唱)和合唱舞蹈段落《搬》虽然风格情绪迥然不同,但都有布鲁斯音乐元素,《爷们儿》则是软摇滚,或称为抒情摇滚。另外,几段带有合唱的舞蹈场景也会很精彩,比如《十里洋场》,《搬》,《最后的斗争》,《上海的夜》等富于动感。这些对于演员的声音和肢体控制能力都非常具有挑战性。”
5 }8 V* `. q' c- ]/ i8 Z; Z6 b+ k A( D
记者获悉,剧中角色的扮演者均由上海音乐学院音乐戏剧系在校师生担当。从7月中旬建组、排练至今,经历了最为炎热的时节。全体演职人员放弃暑假、投入排练,力求呈现给观众一台思想与艺术水准兼具的演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