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T$ h2 @+ O% n/ g 都知道歌词是用来唱的,要用最简单的词实现最舒服的语感,那为什么有的歌词很简单却有韵味,有的歌词都觉得太口水?答案不只是在风中飘,你完全有可能会在第一期《上弦乐公开课》找到。第一期主讲人侯德健老师讲到了关于歌词创作和“赋比兴”,届时敬请关注。趁着节目还没上线,不如先贴说说这事儿。
) z: l3 w9 K! F3 }) }, ^" ?5 B3 m }" ?% W& F
细说从头,几年前刚刚萌生制作音乐公开课的想法,在一次和苏阳的喝酒时,我不仅不以为耻反以为荣地当面赞叹,我喜欢你的歌词,酒壮文盲胆,我还背了几段他的词。苏阳嘿嘿一笑说,总要讲究点赋比兴。——我瞬间石化了,我虽然心里很想引向那个话题,但完全没有预期在四惠东某处很像县城快打烊的一条小街上,一个自称老汉的民谣歌手竟然和一个半文盲真真聊到了赋比兴。所以此处我们先拿传统民歌代表之一——西北花儿以及民族摇滚音乐人苏阳来分析(当然苏阳在西北汲取的营养不只来自花儿)。
$ k/ _4 t: F+ u$ B
4 a L: E0 s A+ ]" J 1987年,学者汪曾祺在美国有过有个演讲,《中国文学的语言问题》,后来刊于《文艺报(1988年1月16日)》,其中一段涉及到民间口头文学(包括民歌)的传承:“我在兰州遇到过一位青年诗人……有一回他去参加一个‘花儿会’(当地有这样的习惯,大家聚集在一起唱几天‘花儿’),和婆媳两人同船,这婆媳二人把他‘唬背’了:她们一路上没有说一句散文……所有对话都是押韵的。媳妇到一个娘娘庙去求子,她跪下来祷告,不是说:‘送子娘娘,您给我一个孩子,我给您重修庙宇,再塑金身’,而是说“今年来了,我是跟您要着哪,明年来了,我是手里抱着哪,咯咯嘎嘎地笑着哪。这是我所听到过的祷告词里最美的一个。”8 @) h( F6 V' U8 s6 B
[2 w# N" ]- `% W% j
由于民歌主要通过口口相传来完成分享、传承,文学反而一直被视作读书人的独有专利——更别说因为科举的存在文学创作一度近乎实用技术,所以在发扬赋比兴的文法方面,民歌在事实上承载了远比文字更重要的作用。其中,花儿的歌词堪称作为西北民间口头文学形式,很多作品具备较高艺术价值,经过千百流传中的打磨,主动或被动的更迭,能流传下来的基本上都是经受住了无数淬炼的了。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花儿歌词在谋篇艺术上采用了大量的赋、比、兴的表现手法,使花儿这种民歌更加具有了浓郁的乡土气息,言词也更为含蓄风趣、形象更加鲜明生动、韵味也更是婉转悠长。9 p) D' L) s# K1 k% \
- y7 y% M. l" f: @% h; x
“阿哥好象路边的草,越活者越孽障了9 D# V* @% O& y, G& ]' a
/ i, m1 R( j9 B" c' Y7 O7 o, ~ 尕妹好象清泉的水,越活者越清亮了。”# r/ @( P8 c. V# A" Z% {6 g& G
# W \& z3 F. L! O, ], q$ k( G7 g
前两句完整对称,但意思恰好相反,形成对比。
1 [6 S& j) J6 {: }4 {6 B, l; }2 u' o; j5 F6 f3 \+ q: f/ Q
“阿哥是阳山的枣骝马,尕妹是阴山的骒马;
' P) o! q4 l9 r7 A& J$ k
; {4 }6 K5 K' @( k3 q. ] 白天草滩上一处儿耍,晚夕里一槽儿卧下。”8 C4 `( I" E$ W. e
V% h9 D1 n& M2 W( \! M
整篇用一个喻体的比式花儿。
7 l/ |( z. _6 P& c# u9 R, t \5 m2 Z7 i! Y {2 D' L4 d+ s) Q
“泾阳的草帽往前戴,恐怕南山的雨来;
9 c* D* S: P5 Z2 @# I) I4 y. _# i& G6 U) E
年轻的阿哥尕妹爱,哪一个庄子的人材?
9 s- I7 b1 s2 k+ ]5 X, s& Y2 |1 a6 w
泾阳的草帽我不戴,南山上没有个雨来;
3 f1 e d9 y' i& _: J
. P) y8 H y- N2 n3 v! w* n 少年的尕妹阿哥爱,范家村你把我找来。“8 p0 z3 S, l% c9 B) t
, V8 I7 ^! r6 Q; m% ]
花儿歌词还喜欢用结构相同甚至字数相同的句子来起兴,和下文形成较为整齐的对仗,借以加强前后两部分的联系,这是劳动人民进行艺术创作的一种手法,貌似简单平淡,实是别有一番韵味。除了句式上讲究对称的花儿,还有两首花儿相互对称的。
, H. E2 }' {2 J# I) Z" ]- ~/ d& _/ b' g4 r! l
“兰州城里兵变了,四城门上了锁了;0 h9 C% P( b5 \" F; f2 e6 A9 o
* _* _3 s; {' t5 m
我维的尕妹心变了,大眼睛认不得我了。”
* k. z" d/ a2 o$ K* {. p; Z( {# p
以兵变比心变,表达了受打击后的失落感
+ ?. t9 m5 }& d/ G% `8 i( C; N* f( p) d3 V
“帐房扎在高山上,我当成白塔儿了;
[, M" }/ q3 j. I: T/ c9 _
4 k. V. @) F. r3 G. ~0 y! J 尕妹坐在地边上,我当成银花儿了。”4 ^! T- Y4 I, ~- w
* I2 A9 c; z) r0 V! H7 B7 q 比部分先作一个铺垫,主旨部分再明确表达歌者的思想感情,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 s+ I) Z4 c3 m- f0 s: C
# s8 r2 |; }, H& X" Q0 k 接下来再看看花儿的当代改良者苏阳的作品。
t+ o% u8 H. E+ k7 c7 ~
7 o5 S& g# h0 N “宁夏川,两头子尖,东靠黄河西靠嘛贺兰山,金川银川米呀米粮川……”
8 P1 h$ b! K; l- q+ u
' {$ F( z- e, m9 B% D 这是《宁夏川》四个短句,完全符合极简主义,寥寥数笔把宁夏地理、风情写透,后来经改编后成为苏阳的代表作。, {4 @9 M4 R1 G! H
9 Q" c7 Z' q9 ]
事实上,在苏阳探索摇滚乐与民歌的过程中,花儿的影子无处不在,除了旋律外,花儿歌词的审美价值和语言结构几乎成为苏阳歌词的底色。* H$ a2 j; X) r& X
, B: Z! G- I# b1 z- G
“尕妹妹牡丹啊9 z5 I, D+ h* a. l
6 y6 i6 f# Q4 }8 A8 P3 F) l 往花园里长
3 [: n8 C1 w5 \7 h. U U* @
" c p: d+ D3 b/ w1 W) p 二阿哥
' {) q- _% v" O) u X1 S" n4 A( c/ f0 E- t; G
是空中的个凤啊凰
0 S5 u* C: c8 U V* x$ R* B% u
4 D% i9 Z: e0 R. L$ `) r% b1 m& y! } 我悬来悬去的 s% w; |0 |) E" f# S
8 D1 i g. y g) y 个没望想
- q1 U4 M- ~3 z( L; U6 S" _1 ]+ \& Z" F
吊死到白牡丹的树上”! l% H6 K7 p- b
3 U# J7 S6 d, ]9 j
来自苏阳《凤凰》。; A3 ~& N% _- t
+ [! l& d: `* Y' J 插入苏阳歌曲《新鲜花儿开》
7 N s# V8 a7 e$ g; z3 E6 B y- N$ u1 f
+ g1 D( K4 h2 c1 d+ {0 a, j “花开一开到山里边呀, r. T( Z" z0 V5 H
; m* _' I0 X8 Y0 ]6 u
山里边它住着一个王大姐呀
+ J& p8 ]8 O; Q6 j! Z; o: B+ g* h8 O* E# C6 z0 u4 t3 b) `; ]
王大姐的丫头子吗
6 r# A) I9 s" I6 g
" o9 ^/ w$ i+ L2 f9 } 今年的花儿开
& W0 z/ o+ M$ V5 A9 L9 ^* E
: S/ @5 o. H0 c! n 哎黑呀伊吆呀! Z* C) ` V V6 ^$ |
( `1 j a6 R( L* D, U) W
今年的花儿开# J( a/ D: R" t* U
! }- n4 ?) R) a$ Q
花开一开到城里边呀
2 y6 n* V( j! \" A5 P8 | D$ P# ?' l" M) k M$ p0 t" F. y
城里边吗住着一个李大谝呀# o1 f$ t# }( F7 E- \8 |
2 e" x. @! V( m0 H2 G- ^, L 李大谝的包房里呀, q# ^, V ^6 Z7 ]7 i) W
! }! \# f2 z8 u, c! z3 m8 R" M
啤酒的花儿鲜
* x2 m& n( R6 `/ D5 J/ ]7 q( d: c$ x
( F" r; ?- t7 ~3 z/ X 哎黑呀伊吆呀
; G# B0 C; c9 \" z
, Q" e: M. T* K/ N+ i 啤酒的花开鲜' d0 K: T9 F0 R8 P: d0 r
6 K) ^# z7 S- G% X6 l: `6 I* _ 我的杯子里是养育人千万6 @9 d# p% |% [7 R4 ^; Y! ~
1 L( y' z$ H$ f9 e# q! M0 h 你的个杯子是祸害人嘴馋6 {7 p' V8 A5 j Y2 o2 O9 m
- }3 J# S) ^2 L. K# {# x: g
一来一去骚情的花儿开!”. r Y/ V2 t, o& J- ]& q m/ k& W
: B: F+ a& K& y# x
《新鲜花儿开》是一首典型的叙事歌曲,但苏阳的野心从来不止于讲一个逗比的故事,而花儿的结构给了苏阳很好的依托,以“我的杯子里是养育人千万/你的个杯子是祸害人嘴馋”,峰回路转,然后迅速回到“花开”,点到为止的表达尽显无疑,情绪克制才有张力。
8 \! ?6 t& ^) T! B B
' R# z4 J2 S' o* q8 j, U “张家营有一个张桂花
0 \7 O8 L. W% s; }& v
) V+ p0 C. \; h v 家住在东村的泥草子洼
. i7 s, x# d4 j- Z
5 M! H6 }; u% x0 I' r 心灵手巧麻将打得好
% z" x- e; x4 l, D5 o% D3 H2 Q, T9 C5 e. D x3 r( z
十个人提起嘛九个人夸- U6 o; u# Z7 C0 G0 z0 Q: h4 a
1 f6 j# G# j' _) e$ p- U9 x5 I4 }
南面的苤挘西面的瓜
; l" h0 m- e! ]1 e& ]' o
# g# G" ]- f P/ q8 J 从东面来了呢王大牙
+ M7 U. w! U% ?2 T6 _$ ^ w6 ] M: I$ I' c3 J5 R
嘻嘻哈哈 抽烟又喝茶
+ N+ D2 Q! A5 L) z+ I
5 k: S& `3 b8 X: s. X4 M 临走还撂下了一万八
7 q+ q& ~+ B/ y: l3 c5 i3 ]; Z7 y; {/ G8 k" t" \! @
日子定下啦
7 k" {2 ]- m: S: k0 y9 H! x! m7 i7 N6 f$ I9 _
河水它流哟 树苗子窜哟5 r1 ^( h0 B6 U7 W0 L
% K: E6 x# F7 {! b/ X
宽宽的路等着他
+ d2 \' ?8 x e! i P4 Y
2 d/ m' J2 M% k+ R* o 草籽子落哟 娘老子老了, t: ~6 a8 P2 p: K7 N/ @
3 o' Z+ u7 t/ Y* U& R( p& S; S
儿女都是冤家”
4 V) f) Q" ^# b. d& {: l
% I& D) u$ t3 F2 @. z, ^ 苏阳《冤家》,前九句话像分镜头,诙谐地完成了一部微电影,交代了所有背景,而且一直是在赋,没有影响叙事节奏。“疼着长大”来了一个狠狠的切割符,整首歌转向“冤家”的视角。故事、人文关怀都不缺乏,但整首歌没有出现一句廉价的悲悯、同情、期望、呼吁,在不断反复的“嘿嘿哎嘿呀呼嘿”和声中结束了一个未完待续还会不断上演的故事。(文/车头小伙)
$ h3 s0 X3 q! Z( u3 m6 ?( o6 @: d) e+ W# p' n! k' 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