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坐落于汾阳路20号上海音乐学院内的犹太人俱乐部,是一幢有着半圆形落地长窗的建筑,建于19世纪20年代,闻名于上海的“星期四聚会”起源于此。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由上海音乐学院以犹太音乐家与国立音专(上海音乐学院前身)渊源为题的音乐剧《海上·音》,正在加紧排练,将于9月1日至3日晚在上海兰心大剧院隆重首演。
( |9 ?# V, I0 N: G! h# p 以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抗日战争为时代背景,《海上·音》将音乐教授、犹太人小提琴演奏家阿瑟·乌纳与国立音专声乐学员凌芸的爱情故事作为叙事主线,其间融入时代对社会、民族的严峻考验,展现了1938年-1945年间上海人民对犹太人的接纳过程和友谊发展,并通过对犹太民族与中国人民共同进行反法西斯斗争的描述,讴歌了双方深厚的友谊与人间真情。该剧特邀赵光作曲、周小倩导演、林在勇脚本创作、马达编剧。5 h5 U5 K$ }, p) q2 b, b3 q4 n
上海音乐学院音乐戏剧系主任赵光教授说,上海音乐学院与犹太音乐家有着非常深厚的渊源。1927年国立音乐院成立后,聘请了数位外籍音乐家和犹太人音乐家任教作曲、钢琴、声乐、弦乐。建院之初,国立音专每个系,都有犹太音乐家任教甚至领衔,为上海培养了一批优秀音乐人才,这批音乐人才日后成了中国有影响的音乐家。如戴粹伦、陈又新、徐锡绵、谭抒真、陈宗晖、毛楚恩、范继森、李民强、丁善德、瞿希贤、桑桐和汤正方等。其中,德国犹太人弗兰克尔更将奥地利犹太音乐家、西方现代主义音乐代表人物勋伯格的和声体系和瑞士音乐理论家恩斯特·库尔特线条对位理论第一次介绍到中国。著名的犹太俱乐部时至今日依旧保留在上音校园内,即使国音几度更名也并未斩断这种深远的中西方音乐艺术文化交流。 @* W7 Y( Z1 n" l
作为《海上·音》的作曲,赵光仅用了短短两个月的时间便将完整的作品呈现在大家面前。原本想将曲子写得轻快清新,但“扎进去、沉下去”后,受史料的感染,作品便渐渐趋于悲凉。另外,考虑到故事背景的特殊性以及戏剧内容等因素,赵光也并未过多局限于传统严肃音乐风格,反之则将带有犹太音乐元素的小提琴独奏片段贯穿其中,造成一种间离感。剧中也不乏软摇滚、流行乐结合咏叹调、宣叙调写法的唱段,更有几段带有合唱的舞蹈场景,对于演员的声音和肢体表现力都非常具有挑战性。
2 I, y' x x$ v/ s 值得关注的是,此次剧中角色的扮演者均为上海音乐学院音乐戏剧系在校师生,有些甚至是刚刚取得录取通知书的准大一学生,无外籍人士参与。对此,上音方面领导表示,“从零起步”的《海上·音》旨在给学生们很好的学习机会,希望能够不断打磨这部新作,培养青年人才,并有机会走向世界舞台。4 U2 A- g5 k' f4 L. O) b( G$ h
2 |; W8 K6 Z5 F9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