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5 _+ q/ h, n8 N! j7 s“把我每一天寂寞,把我每一天孤单,一点一滴存入感情银行。拿着厚厚的一叠存折,去兑换我的新娘……她永远是那么年轻漂亮,她永远是那么纯洁善良。”这是建阳作家叶木青歌词集《相思总比寂寞好》中的《感情银行》的优美词句。
) I' j+ I+ x* q4 H0 Z! T2 t
* W! `8 }7 J# E1 r& C Z7月2日,叶木青对笔者说:“今年,我的童话书《黑母鸡的处世哲学》与北京宇泰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签订有声读物出版;6月5日,《小鸡吉格故事》由北京可以这样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签订完有声发行出版,并录音剪辑完成上市,到目前已有2000多名听众。”1 v! E+ g, G# Y2 q' o" g+ ?
% E- s& b: l- ]( c% G5 G2 P
今年44岁的叶木青,是中国诗歌学会会员、中国音乐文学学会会员、福建省音乐家协会会员、福建省作家协会会员等。20多年来笔耕不辍,在全国各地报刊上发表歌词等文学作品800多篇(首),共计50多万字;出版了诗集《相思总比寂寞好》、《深山高歌》、童话集《黑母鸡的处世哲学》等,受到名家的关注。他的作品曾获《人民文学》杂志“爱与和平”征文优秀奖、福建省“五个一工程”奖、“闽北改革开放30年优秀图书奖”等。曾获得南平市“中青德艺双馨文艺家”、建阳区“区管优秀人才”等表彰。
- ?+ k& ]' s6 b0 N* S. ]! ?* L) f) v& }7 B# p# r4 w
苦难中结缘文学
+ }* ^/ y/ [2 p& t/ Y6 q/ U9 Z% W' m9 Y a+ }
1971年12月,叶木青出生在建阳区漳墩镇凤凰村的一户农家。周岁那年,他不幸患上小儿麻痹症。身体的疼痛,精神的折磨,伴随着他艰难地成长,5岁时才能勉强直立扶墙学步;10岁才入学。初中时就有文章在刊物发表,在校园里他有个“小作家”的绰号。
9 \1 \! ~; d7 [( R2 D! o& G H: |% e8 Q3 o! x* P
初中毕业后,叶木青由于家庭贫寒和自已身体的原因辍学。他没有因此而消沉,而更加坚定地走文学创作道路,诗文陆续不断在《福建日报》、《闽北日报》等报刊发表;他的小说《妻》刊登在浙江省《野草》杂志,收入中残联主编的《收获感动》一书,他的小小说《花钱的秘诀》1994年在《野草》刊物上发表后获得“春兰世界华文”微型小说大赛优秀奖。
$ O# G+ N# x6 K* `/ h6 p- S' G: p% R/ U |4 \, ]( ]8 e+ F
1991年,叶木青谋到一份临时工作,工资虽不高,但生活总算稍微稳定,为充实自己,叶木青便把省吃俭用的钱全用来买书,乡里供销社书店的文史类书都让他搬进了书房。为了得到《现代汉语八百词》、《动词用法词典》工具书,他还跟随货车司机到杭州新华书店购买。
; r) T1 X( n/ s. j
5 v9 l+ c* z* |- s( l* E4 m: E寂寞中笔耕不辍 }8 g% C2 T! Q4 R3 |
m! q" I. H5 |' W' |4 Y( w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卡拉ok在城乡流行,看到偏僻的小山村竞有两家卡拉ok,他也想让自己的作品唱进平常百姓的心里,叶木青开始了歌词创作。他精心创作的一首首歌词先后在《词刊》、《歌曲》、《音乐周报》、《音乐天地》等40多家诗词刊物发表,60多首被全国各地作曲家谱曲后登载、转载、演唱、录音传播。他的作品在参加全国性及各省市不同类型的征歌大赛中屡屡获奖,受到歌词界同行的一致好评,歌词连续多年入选《中国年度最佳歌词》。近年来,叶木青在繁忙工作之余,依然勤奋创作。不断有他的新作发表、获奖、出版,或者是他的歌词被音乐家谱曲、传唱等好消息传来。2005年,创作小说《独臂余狭》荣获中国残疾人作家联谊会、《人民文学》杂志“爱与和平”征文优秀奖;2006年10多万字的童话集《黑母鸡的处世哲学》入选中国残疾人作家“金苹果”丛书,由南方日报出版社出版后,列入广东省关工委捐赠贫困地区学生图书之一,并荣获“闽北改革开放30年优秀图书”奖。2010年,采编的《深山高歌》福建畲族山歌集出版;2011年他的童遥《香喷喷的米饭从哪里来》被中宣部、中央文明办确定为百首童谣参加网上推荐,还有作词歌曲《人民与公仆》入选《福建省文艺创作60年选卷》、散文《露天下的荧屏》入选张海迪作序的《永远的忠诚》一书……/ A$ {) V U7 I! x
9 }- r# c/ [* Z' V h
清苦中歌唱生活+ M9 l( h' ~ M9 A# f0 K2 ^
0 E) o6 `( t a+ B2 e, d8 m如今,尽管电视、网络、报刊都传播、转载叶木青的作品,但经济上的回报却非常有限。叶木青常说自己是苦命的作者,没有稳定的工作和财力支持,写作对他来说不是闲情逸致,而是为了谋工作、求生存,为此写过公文,人物通讯,还有应邀给各地写过县歌、景区歌,及厂歌、校歌。
0 C$ k5 q; V9 S$ k- {- Q( f9 h* Y
) F5 ?9 @6 E5 A/ l% q1 h这些年,他又写起儿童文学,在童话创作上崭露头角。提起当今儿童文学,叶木青深有感触地说,“如今市场上发行的童书多是国外译作,甚至模仿或抄袭国外作品,题材不是公主就魔法,这类作品读多了,会造成青少年得软骨症、精神虚脱。他对笔者坦言:“他的童话要让小朋友回归现实生活,直面生活的困难和挫折……认识世间真善美”。他在拓展童话题材、加深童话内涵方面,更多关注对社会现实的思考,更加注重人情世故的表达。
8 F3 a1 \, b6 t9 U8 q$ Z2 Z% Y& n7 G% w) G: {# w
也许正是由于作者生在农村,长在底层,他笔下的童话趣味盎然、神奇美妙,展现出一幅幅乡情野趣、田园风光的美丽画卷,散发着浓郁的乡土气息,他的童话故事有着独特的魅力和强烈吸引力。他先后在《花火》、《中外童话》等20多家儿童杂志刊物发表,其中长篇童话《小鸡吉格故事》从2013年4月起,在由中国关工委教发中心、河南省教育厅关工委主办的《下一代英才》月刊杂志连载,塑造了小鸡吉格勇敢机智、不畏艰难的偶像,成为该刊的品牌,至今已发表了50多篇。
& B) Q' k4 x2 B) z. N6 Q; V% I( b. r: Q) t9 q
叶木青告诉记者,今年4月,《中国儿歌大系·华东卷(三)》由辽宁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发行。去年他受著名儿童文学作家〈中国儿歌大系·华东卷〉主编圣野之邀,负责福建区组稿。经过叶木青辛勤努力四处征稿,我省有19位作者38首儿歌入选大系,作品精彩纷呈,圣野等老师亲笔题辞以资赞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