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 降级大调 ! l, A) A( w6 }! \
& d3 [ {3 w) e: Z' a" \4 {& h
例1:
* T5 [4 w" U$ I9 e [3 k
4 U7 L: {) ?% ]降级大调与升级大调相反,以C大调为基础,一个大调应有两个音型,在一开始去掉C大调上面的音型留下下面的D
& y( D3 M) d2 J4 x- I$ n* [: {+ x
O、RE、MI、FA,然后下面再接一个音型,用一个全音连接起來得到FA、SOL、LA、降SI的音型: 這个大调的主音是F+ k4 D, ~% _0 ?7 A( P- @9 e
9 |5 I; k3 O1 }/ SA,所以调名就是F大调,调号是降SI
8 t7 o- D' Z. J1 \) @
* i B% c% s- y' U+ \) F例2: + j. P, I& D# u! o& X( M3 P3 @6 ]
H o) Y/ Y; ^3 M一样的方法,以C大调为基础,在一开始去掉C大调上面的音型,保留下面的音型,在向下接一个音型,得到一个新( U1 z; [! U9 D; A" p; L5 w. Z
1 ]0 f: H4 m/ u$ I
音型:降SI、DO、RE、降MI 這个大调的主音是降SI,所以调名就是降B大调,调号是降SI、降MI
7 F# Z% v: Y7 l9 C; f. O/ x4 O; {: R6 c# c! y# c
依此类推,得到7个降级大调:F大调、降B大调、降E大调、降A大调、降D大调、降G大调、降C大调這7个大调,这! N, J- J& L# i3 M
0 K5 v6 H# o0 `" A6 @2 {七个调的调号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延续前一个调的调号,增加一个新的调号,順序是:降SI、降MI、降LA、降RE、降SO+ E; ^# i3 k$ s1 Z
' a) B2 }- Z- h* @ D$ W+ O) z; vL、降DO、降FA,列表如下:
. ~% a q# F& t) }5 I) a9 N7 w% V1 Z1 y- W4 t L
C F 降B 降E 降A 降D 降G 降C
c& r5 _- i' ^' ^ O. K; H; d, L1 f4 X9 [
注意:十二平均律中只有12个音,只能做出12个大调,可是您算一下,C大调 + 7个升级大调 + 7个降级大调总共有% B, G/ c/ M8 Y$ W6 K: i" ^: s
0 |8 {8 ~& c0 k
15个,怎么会多3个?原因很简单,其中一定有三个调是重复的,需要扣掉,但怎么有重复的?原因很简单,就是"同音
% T( N! _1 @, C1 E/ {% E
7 A. Z% z( t! B: K" h9 m2 C" m異名"造成的。 现將升级大调与降级大调的调名列出來哪3个调是重复的,一目了然。
+ l- `6 p8 `3 M, G9 l# s; e% f0 g) D( d" V/ p
1 2 3 4 5 6 7 , d' g# m1 z( y
% D S1 u& \ o% rG D A E B #F #C (升级大调) # [ ^! j$ T+ p; o3 u1 R
+ `* H, {9 @8 h0 z7 n
F 降B 降E 降A 降D 降G 降C (降级大调) 2 O; y8 r0 G( ~* D
! t+ x6 a; h8 {$ p% r' d4 {7 n其中蓝色的调名表明这6个调互相是同音异名的调:
, v6 f" {9 r! }* D, P) S7 T/ U. Q3 i( {
B大调(5个升記号) 同 降C大调(7个降記号) 7 ^1 E! E8 l3 q* ?7 R
3 R7 A' L- q- h0 c& X#F大调(6个升記号) 同 降G大调(6个降記号) ) W$ h* v% \- O
( U% l: [6 h6 G- ~7 Y#C大调(7个升記号) 同 降D大调(5个降記号) 2 u( Q! z* w9 f5 x3 X
8 B' n" z u7 m4 Y7 q
其中(B/降C)、(#F/降G)、(#C/降D)根本就是同一个音,既然主音相同,那音阶自然就完全一样了,只是写' O% X8 ?8 G" P# w, j7 n
' Z* f8 g6 k4 T% r2 J
法不同而已。 3 f7 J* i( h& A
2 \* a8 i5 L0 u' f' ?5 a& y X+ e(2)小调
7 V! W7 Z6 Y7 K0 K5 ?2 Y7 ]
$ o" r( b4 d6 ~' F小调与大调相比可就简单多了,每一个大调都有一个附属的小调,而且这个附属小调所用的调号是共用该大调的调
* u1 y8 f! J) D7 ^0 T; R6 w3 H$ |& |0 f& A) Z
号,我们可以将小调看成是"寄生"于大调的另一种音阶。将该大调的主音向下移小三度就可以找到小调的主音了, p H1 Z; P0 c% _
/ G; H7 W. \& ^( b0 g1 `例1:
! a7 t+ ~$ X7 G5 @" i6 O, e! o L5 ^
以C大调为例,其附属小调就是a小调了:
u4 t. w5 r6 ~. p
9 u# Z0 V) M# w0 _4 `6 r( ^0 N本例中下面那一行就是C大调的附属小调a小调,确定了主音是LA后,向上排7个自然音上去,因为C大调沒有任何的升# U; T9 e2 b2 J% A2 W
4 g8 h4 L5 S: l降记号,所以a小调也就沒有任何的升降记号。 8 i* i! h2 O. g7 n- g) Y
0 ~: X5 }0 ]- p( _
例2: 5 A8 S3 O+ W8 x4 ]8 A0 w% H
, X& F+ T/ p- s' ]3 v s
本例是二个升记号的D大调,附属小调就是b小调,其他的音往上推,因为调号都写在前面了,所以不用去想哪个音% H( ?5 ~: x+ \5 X5 ]/ C t
8 P, J9 z0 l0 e6 K) X要升或要降了。这种小调称为自然小音阶,在作曲中並不常用。 g3 r' K" C$ z
# f/ a3 |+ Z, O- o7 M) n小调的分类 ' I+ |1 X9 |- L
& }' [! x- }$ |- m4 M小调分"自然小音阶"、"和声小音阶"、"旋律小音阶"、"現代小音阶"四种,比较如下:
+ u/ K1 O' D8 B2 c S$ l `7 ?. g8 i( M+ R; U9 J8 z
本图中自上而下分別是"自然小音阶"、"和声小音阶"、"旋律小音阶"、"現代小音阶",其区别是:) H' w- e; ~8 C/ e( |% \. J
) z! d4 ~% }# Q4 f1 g9 l5 ia 自然小音阶:
5 Q2 }$ o) B7 X- z5 [; i! Y, ]
0 T0 L' |: Q; ]" e+ F除了调号之外,完全不加任何临时记号。
- c3 _" }9 E- L
) a7 N9 {: f1 i G/ c: o. s$ Z2 _; ob 和声小音阶:
. {# ]2 v/ b$ {+ u: s V( D: U# [! B2 a- S. g, v' G( m* e
因为和声学导音的概念,导音应该和主音相差半音,所以除了调号之外,将自然小音阶的七级音升高半音,就成为和
9 q- [4 D, p- R/ ~/ Q' J- u; i2 K$ U
声小音阶。
* ^ l" z( v( \
: @& d% C0 K6 G/ ac. 旋律小音阶:
- S2 k) k) z5 l4 _
( }) {. B: w2 N3 o- l" j; r除了调号之外,由于和声小音阶将七级音升高半音,六级音和七级音就会相差增二度(三个半音)了,为了方便旋律9 s3 ?* s$ d+ U( a' l1 I$ l: p4 {+ F
$ e+ i) X7 ~' [9 T2 ?, X2 n的发挥,所以在音阶上行时将六级音也升半音,却给人以大调的感觉,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便在音阶下行时將六级音和七
% g5 S* ~7 Y; B7 A+ A/ H5 s( v3 U0 W4 b- i3 b
级音还原,成自然小音阶的样子,称为旋律小音阶。
' g' I9 s) Y, g! h: M8 g
. _, A' n) H2 Z1 _/ jd. 現代小音阶: 2 {2 p1 I6 A; c
; v6 t* H% D4 z+ P8 L4 O
除了调号之外,在现代的和声中,技术不断进步,大小调的调性也不再是很重要的事了,作曲家需要新音阶,現代小音阶2 L- U$ b% }: o0 {/ R' q
4 k \0 ?! w" a6 i
就出现了,和旋律小音阶不同的是,現代小音阶在下行的時候是不将六级音和七级音还原的。
) w% C9 z' D3 z6 H2 ]$ \& x- j) i+ c7 T$ k+ J2 w) i
% q& A/ d, f$ {# X @* W
- T1 u6 v& T4 i l+ q; `2 F& E(五):音程
4 W' O; P2 t4 ?. S3 z1 S1 x, R: s. {2 S8 @8 A( ~5 U; V
1:音程的定义
% a& q2 F) g% }1 T' _* k j) l
$ y; _0 J+ j$ Z9 Q1 V8 X(1)音程:
1 ]+ e2 p3 ]5 R
* H! b) J- S! s4 X! V* }所谓的音程指两个音级在音高上的相互关系,就是指两个音在音高上的距离而言,其单位名称叫做度。度作为音程的
+ a+ x2 |9 |5 ?# }; S1 V v) u. T1 \& L% m U7 Q) N5 `: _; `: L `! o H
单位,是两个音符之间相差几个自然音音名的数量单位,如四度就是指由这个音算起四个自然音音名,如DO和FA之间的( o& Y0 ]1 i: v$ q0 h
- t o* t; ? e: K" {* t4 u `- k3 o8 A度数算法是DO、RE、MI、FA四个自然音音名,因此DO和FA之间的度数就是四度。度数並沒有办法显示DO和FA之间的确
0 V/ ~$ d! T7 N9 @, U
( L, A0 P- v9 G4 C6 r3 E9 \实距离,确实距离要用半音來算。因为若只是用度数來计算音程,会出现一个问题:有些度数虽然都叫四度,但之间相隔
/ s$ }: e; f |2 a A$ f5 h f! }0 d; b+ `
的半音数目却不一样,如DO和FA之间相差5个半音,而FA和SI之间相差6个半音。度数是相同的,但实际的距离却不同。 W; e. l3 s& H
9 K4 k' c& [. C+ r* G( Q因此,确定了這組音的度数后还要在度数的前面再加上大、小、增、減等形容词來进一步确定这组音的正确音程。 例:
; r. m0 E# [* @' H
/ X+ p/ H! {! d6 Q+ }# |3 V. p若以自然音Do、Re、Mi、Fa、Sol、La、Si來做例子,所可能出現的音程如下:
Q: W) D: b2 [& o8 Y6 y8 p3 O5 P6 o2 X0 ?6 w
一度 二度 三度 四度 五度 六度 七度 八度 : Y; ~9 m# Z% x5 ?7 ?' E
1 H) n; k% T. o/ e同音与同音之间为最低度数,称为一度,相隔一个音的称为二度,其他以此类推…….,但是您一定很清楚這樣的分法
- e" d3 v: N# H3 j6 z+ W5 e( H5 |# ~" V- u* Z% M/ r) d
只是最粗略的分法,因為相同的度数之间,還是會因為相隔半音数目不同而有差別,如譜例:
8 j6 M. _3 J5 p2 o( e- K( F; [2 s- p3 d8 ^
大二/小二 大三/小三 完全/增四 完全/減五 大六/小六 大七/小七 ! O/ ^0 [8 o" E& @" m5 b
6 D- f: U; a2 _- C. _+ Z) e如上例的大二/小二度,DO和RE相差二个半音(即一个全音),MI和FA相差一个半音,但以度數來说都叫二度,为了区
% m2 o. o4 H$ }; k' R, W; [' }+ Q! q$ ]
分这两种不同的音程,音程较远的被成为大二度,音程较近的被称为小二度。 因为一、四、五、八這四种度数在和声学
- S3 x1 U) K. R
% ]4 `* N. Q8 k7 y" G1 {6 M上被认为是最和谐的音程,所以在四度和五度的地方有完全的字样,因此我们称之为完全音程,即完全一度、完全四度、! b) E7 e" _8 y0 N
9 ]4 \7 C m+ L' W7 p1 K6 Y
完全五度、完全八度。 在音程中,最常见的就是大、小和完全這三种。完全音程因为完全,所以不再冠以大、小这样的0 {6 ~# ]3 h5 d+ v/ l& i
! z# x8 M; [# J ?( W) t
字眼,在乐理上是沒有大四度或小五度这种名词。而在其他同度数的情况下,大音程一定比小音程多一个半音,如大三度5 l: h% g& R6 V1 p
# ]2 f: T, f( h. D5 k* O5 b7 a
就一定比小三度多一个半音,但有时候因为临时记号的关系,出现了比大三度要再多一个半音的情況,这个音程被称为增
# v* D) } c" {+ [( d
) ^4 u; m/ f9 @三度,如FA和#LA就是增三度,反之,若出现比小三度要再少一个半音的情況,就称为减三度,如#RE和FA。 在完全音
1 f k& f4 T' ~
9 g/ d @2 [5 _程的情況下,像DO和FA相差5个半音,称之为完全四度,但FA和SI卻相差6个半音,比正常的完全四度增加了一个半音,: J+ {' |) `5 h/ l/ ~
5 P3 s; r; `5 f! X% \
此时我们就以完全四度作为标准状态,称呼FA和SI的音程为增四度,完全五度和減五度同上。 ; Y2 h0 t, p) m2 F9 v% M# J
0 u. C7 m, F& d9 e& s
(2)常见的音程的名称:
2 o6 F& O4 H% M5 I6 r c- d, h) y* w7 p& w
距離0个半音:完全一度 5 N3 e* T5 H# ~" l* m. Z
) \# [* m( d l5 G0 {) s- X
距離1个半音:小二度(MI / FA)、增一度(DO / #DO)
) X% U2 o' u3 [$ P8 f j( A$ W) u- i9 o
距離2个半音:大二度(DO / RE)、減三度(#RE / FA)
% ^$ J' J# S6 \& o/ Z& F h5 S' H. f, f) B/ i
距離3个半音:小三度、增二度 距離4个半音:大三度、減四度 ! e* e* ?; \, X. Z
' Y. O6 U: B7 s/ l* a8 i& `距離5个半音:完全四度
2 d& m" `5 k" @/ Z9 p) ?% z3 w+ m! E, Z" `" i$ L% [5 \
距離6个半音:增四度、減五度
9 {$ o4 U5 M% R1 W8 W! x" d7 m' b5 M1 [6 Y! }/ s3 A
距離7个半音:完全五度 2 H2 a' ?! f1 ?% p" [$ K2 a
. r* Q) O0 M& Y9 x& S# H距離8个半音:小六度 o8 \, Y: V4 S) K' x* v$ w
) c- y2 S' d5 }9 b, F7 k. D" s! ~距離9个半音:大六度 9 _* \9 z3 M* x$ b* s0 h1 p
2 d# w8 s8 p/ A) ?+ x距離10个半音:小七度
/ A8 h9 c: S& e* g; E
6 q+ Z, Q+ C3 m/ y/ }7 p! E! L距離11个半音:大七度
- @ N, g; L9 D( L; J0 ~4 W! x# j; u% a
距離12个半音:完全八度
4 l! a$ k* n* f4 J' B
% P- K q: @* P z# M% x记住最基本的自然音程,其他的就依照原则去推论:若这个音程是大、小、完全音程,那就沒什么关系了。但若不' _/ f0 ^! G$ Q) @3 e" M
+ J6 Y# z9 a# p: E& j: v
是,則比大音程或完全音程还要多半音的音程称为增音程;反之,比小音程或完全音程还要少半音的音程称为減音程。超
" F y* _/ |6 p: Q2 [7 G/ p, {$ p, F3 Y0 L1 _5 i9 [& w
过八度的音程,称为复音程(八度以內称为单音程),要判別复音程很简单,只要算出这个音程是八度 + ??度数,再& P# x1 i7 h1 M# q) z/ k
- I6 G5 R- ]# x
减去一度即可得到答案,如c和c2雖然都是唱DO,但差了二个八度,所以他们的音程就是八度 + 八度再减去一度,答案14 o* w. c/ a4 T
/ F$ M* x3 [, y: T5度。 ) q8 }: H/ K. K0 B; n8 z1 |
$ k7 l1 B" o8 W) X* f
2:音程的分类之一:
- @8 }% c; P S. J# f# Z+ ~
* a0 J$ `- z: t; s先后弹奏的两个音形成旋律音程。同时弹奏的两个音形成和声音程。旋律音程书写时要错开,和声音程书写时要上下) [5 M- V* D# v4 E' o5 q
' Q$ P* V( N6 D( G+ B$ `
对齐。音程中,下面的音叫根音,上面的音叫冠音。旋律音程依照它进行的方向分为上行、下行、平行三种。 $ b" `, c- w; s5 @( Z7 \. `7 A% {# p
' H! t1 h& w1 o/ g
3:转位音程 $ v$ _* Q, j4 {* E$ w4 G
8 E2 H6 z+ @% v) j6 Z(1)定义:
/ A' t8 U0 E9 [3 q4 o3 L [ k; C
音程的根音和冠音相互颠倒,叫做音程转位。音程的转位可以在一个八度内进行,也可以超过八度。音程转位时可以" w" }$ l4 I" J' }2 D
" b, E- R7 P& e5 W9 d移动根音或冠音,也可以根音、冠音一起移动。
& y; @- F/ ^4 @- b) C+ Y# V) a+ A( x, H3 i: t( t
(2)音程转位时的规律:
5 D" _8 N9 S3 c3 K! N+ s! d2 `$ Z8 g9 ]6 E% X' x3 d7 d
A、所有音程分为两组,它们是可以相互颠倒的。 2 r0 Y% W0 J4 Z5 h& n( j3 ^( e! Y
$ O9 F! @/ X" Y, ^' oB、可以颠倒的音程总和是9。因此我们若要知道某一音程转位后成几度音程,便可以从9中减去原来音程的级数,* @% {$ U8 U- o" q1 r Q* X
5 B1 C7 C" ]% i* j1 d6 i/ @例如:七度(7)转位后(9-7=2)成二度,其他依此类推。 除了纯音程外,其他音程转为后都成为相反的音程:
6 Q0 g1 h# w( v5 g) D) W. }$ y/ I9 I' H& K
纯音程转位后成为纯音程,大音程和小音程之间通过转位后相互转化,增音程和减音程之间通过转位后可以相互转化,但, Q& ]* W5 r! @# T( D3 M
" x$ G) k9 A0 ]增八度转位后不是减一度,而是减八度,倍增音程和倍减音程之间通过转位后可以相互转化。 , C. z' @) ^4 n( W; e' T
8 i( a4 z! ^2 Y8 b
4:音程的分类之二 ; |+ a4 k( C7 [0 `
& p3 G& o) P+ G4 {; y4 b; E; B! T极完全协和音程 协和音程 完全协和音程 音程(按和声音程在视觉上的印象) 不完全协和音程 大小二度、大小七度 : g2 n' U" R' e, w
: T' j" f/ c: T x1 ^ g. R不协和音程 所有增减音程 倍增、倍减音程
: i* X; Y* m; [' X* D/ z5 i. J6 {* o7 f8 A
(1)按照和声音程在听觉上所产生的印象,音程可分为协和的及不协和的两类。 听起来悦耳、融合的音程,叫协和音, p8 Y7 J; s y( K8 e z) [/ `; T
5 z) U4 ~3 q* F E ?9 O程。协和音程又可分为三种:
) }! P6 ~2 p9 s. I
* f4 l2 }+ g- R( W* h# ^, WA.声音完全合一的纯一度和几乎完全合一的八度是极完全协和音程。其特性是声音有点空。
/ Y: Z9 S! I7 X' H& i) J) I: \. n( j
B.声音相当融合的纯五度和纯四度是完全协和音程。其特性是声音有点空。 / ]2 c# O2 b1 w. L# b" ~" ^
, s5 z k, w- h1 T7 z
C.不很融合的大小三度和大小六度是不完全协和音程。其特性是声音则较为丰满 s. Z4 O9 w1 B1 ~' x7 e/ O/ F
* d! [* o( S+ a7 I- a7 ^/ H
(2)听起来比较刺耳,彼此不很融合的音程叫做不协和音程。包括大小二度、大小七度及所有增减音程(包括增四、减
" O& [! Y& l4 e6 I9 v$ B/ ?" T* X% `6 }( G# X
五度音程)倍增、倍减音程。7 x) t5 x4 r- ]4 a. D
2 h9 c, q4 q5 M! q3 \- AA+5和弦: 由A.#F.#C.F 构成.
0 D8 R- l" e! M4 A! ]. `; s- X6 P3 l+ k' J; `5 V
E6和弦: 由B.E.#G.bD 构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