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0日,北京南城少儿戏剧场内,一场名为《燕落花枝》的北京传统乐曲音乐会拉开帷幕,由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音乐系师生表演,马帅、杨春林指挥。 琴箫慢吟、鼓笛清响,序幕以“向传统音乐致敬”为题,表演的是中国记谱法《工尺谱》合唱。幽静的民乐声响中走出一排男生,抱拳站立,用传统器乐《老六板》的旋律齐声演唱传统记谱法七个音名。歌声清朗、旋律轻快,像是学堂唱歌课,也是舞台表演唱,令人耳目一新。 接下来吹打乐合奏《四上贤》是北京海淀区民间吹打乐。四只唢呐出台,笙笛相伴,欢快热烈、喜气洋洋。吹打乐《文朝凤》是大兴区民间器乐曲,也是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乐种“武吵子”的一首曲牌。这是音乐系师生们去大兴太子务村采风学习,加工整理的结果。只听台上鼓镲作响、笙管齐鸣,表演十分闹热。舞台3位女生敲打两面大鼓,6位男生演奏大镲走到舞台中心,边舞边打、身手灵活,显示出传统打击乐乐舞合一表演样式的丰富。 竹笛重奏《对花-喜歌》改编自北京密云民歌,梆笛、曲笛、新笛六支一起出台,高唱低吟、时分时合,犹如秀才对歌。古筝三重奏《将军令》改编自清朝室内乐弦索十三套曲目,加上中大阮与打击乐,节奏铿锵、音响堂皇。雅乐《梧桐树》取自《九宫大成南北词宫谱》,有歌有乐,民乐小乐队室内乐演奏形式,歌词与苏轼《蝶恋花-春景》相似,由张娜演唱,韵味古典,风格类似昆曲。接下来的京胡独奏《哪吒令》取自唢呐曲牌,由王少卿改编,姚利独奏,民乐小乐队伴奏。独奏从容自如,合奏有声有色。民乐合奏《燕落花枝》,大兴地区民间乐曲,原为鼓吹曲,由陈思昂改编为小乐队作品。起首弓弦颤音似水流,竹笛清脆悠扬,慢板优雅、快板活泼,音乐改编有意境,只是篇幅略微嫌长。 《海青拿天鹅》、《松青夜游》两首乐曲是有乐谱记载的古曲,根据清代弦索十三套古谱打谱演奏。打谱和演奏都比较原汁原味。音乐会以清朝宫廷音乐五首为大轴,民乐大乐队与人声表演一起出台,管弦齐鸣,场面宏大。器乐《导引乐》开台、女声与乐队《皇都内外》随后,《壮军乐》、《太平乐》等前四首均选自清朝宫廷卤薄乐,最后一首《海宇生平日》选自宫廷宴飨乐,采用男女混声合唱加上乐队,全部作品由杨春林重新编配并指挥。音乐有和声织体、有复调配器,借用了西方作曲编配手段,音响有高潮、有起伏,保留了传统民乐旋律至上、抒情写景的风格,也照顾到了现代观众追求音乐丰富的现代审美口味。 传统音乐“工尺谱”读谱法一直是音乐教学中的老大难问题,让学生唱好音乐会表演的“工尺谱”歌曲,问题就可能引刃而解。如果国内音乐专业学生都能基本解决中国乐谱读谱问题,面对浩瀚的传统文献就能自由选择、自由专研。再如地方传统器乐表演如何学习、如何发展的问题,应该是采风学习与创新发展同时并举。通过采风学习民间曲目,再加工整理搬上舞台,鲜活的表演形式可以保留发展,由此形成新的音乐表演样式,打造新的器乐表演风格。因此,传统器乐的传承实际上是一种“活态”传承。所以,北京传统器乐曲与器乐表演搬上舞台,可以原汁原味,也可以创新发展,形成个性、形成特点,也可能形成新的表演传统。总之,传统器乐的传承,应该百花齐放,才能枝繁叶茂。
- z S* P+ {3 N# 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