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调和声应用 转调使音乐变化更为丰富,使歌曲更富有趣味。因此作曲家常使用转调手法。对于初学键盘的网友来说学会转调的和声写作是十分必要的。6 I! I, v6 b+ \; {
什么是“转调”?
$ r* u% l% K p# N7 b: D“转调”[1]是在音乐作品中从一个原调进入到一个新调的过程。
" |; d0 F* J6 W这个概念有些专业,主要是对“过程”的理解上。通常转调最少一个乐句,这一点与“离调”是有明显区别的。4 ~8 O! y; T% q& V. h- `
学习转调要从三个方面入手。
! N' q# x+ D6 W* Q( Z一、准确确定新调的调式。
* v0 ]0 l8 r* g' y, }" w, ~这是必须要作的一件事。确定了调式就等于确定了和弦材料。不同的调式和弦材料是不同的[2],如同不同的建筑需要不同的建筑材料一样。就等于告诉你,如果调式确定有误,那么你的和声写作肯定是错误的。如何确定调式呢?读者可以阅读一下笔者的《调式解析》帖子[3]。
8 c2 S8 w" u( J" M% |; E二、在转调语句中栓示调式
' ~2 I$ d1 k$ q* c由于和声与主旋律是不同但有关系的声音集合,和声与旋律一样受到调式的约束,有的书中把和声的这种关系称为和声调式。以下的论述是在和声调式与旋律调式相一致为条件{4}。6 l8 A0 s0 c% \+ I9 l, h% x5 f! y4 k
在转调语句中的和声部分必须有一个标志性和弦组合。这个和弦组合就是“终止式”。不同调式的和声语句终止式是不同的,这是最简单最直接的呈现调式的方式。在以下范例中将讲到从d自然小调转到F自然大调的和声语句中的终止式是d:A7-Dm,(Ⅴ7-Ⅰm),F:C7-F,(Ⅴ7-Ⅰ)。这两个不同调式的和弦连接它们的终止和弦都是主和弦,和弦的连接都有是属七——主。但是读者应当注意!在原调中使用A7-Dm没有使用Am7-Dm是因为A7中有导音而在Am7中没有导音。在以下的范例中如果使用Am7将是一个病句(如果读者还不理解可发贴)。4 }8 b( R4 J0 @
读者在作转调语句和声写作时一定要明确终止式。' Z) o4 p9 y0 D; {
三、原调与转调和声语句的无缝连接0 j2 m' r% j9 I ^! a) R T
在介绍无缝连接技术之前先要明白什么是近、远关系转调?近、远关系在和声学中的概念是两个语句调号(#或b)个数的差。如:C大调没有#或b号而G大调是一个#号。G大调比C大调多一个#号。而F大调是一个b 号,bB大调是两个b号。 bB大调比F大调节多一个b号。这种只差一个调号的两个调式称为近关系调式。它们之间的转调称为近关系转调。其它是远关系转调[5]。
7 ^$ W. p( Q$ q9 S8 K1 i9 J0 l依靠调号来区分关系的远近离实际应用差距较远,好象与转调没什么关系。
& e1 ~9 l" _- X6 X+ }, b如果按下面的理解将会把转调概念,应用连系起来。* |* \4 e5 y$ s# p4 K
转调是两种不同调式之间的变化过程。不同调式它们的和弦材料是不同的。因此要用和弦材料来定义转调过程。如C自然大调的和弦材料与G自然大调的和弦材料有四个和弦是相同的[6]F自然大调与bB自然大调也是有四个和弦材料是相同的。这样读者就明白了原调和转调之间相同的和弦材料越多关系越近,反之关系越远。在下面论述到无逢连接时读者才会真正理解运用和弦材料定义转调的良苦用心。远关系转调之间的相同和弦材料要少于四个、甚至没有相同和弦材料。远关系转调是一个难点,但不是重点。它的应用比近关系转调要少。而且只有在学会了近关系转调的基础上才有可能学会远关系转调。, N8 d6 F6 J# G3 g. n
无缝连接是指转调语句与前后两语句之间的连接方式。这是对转调语句的一种强制性要求。只有无缝连接才能使转调语句与前后两语句自然,平滑,流畅无断点的相互结合融为一体。要作到无缝连接除了转调语句的书写要严格按和声法则规定的公式书写之外还要严格尊守以下两条:8 N! k% x9 l# t3 ^- Y- U7 s5 b
1、转调语句的终止式是有要求的,但是转调语句的起始和弦是没有规定 的。转调语句两端的和弦必须分别是前后两个语句的和弦材料的组成部分。如:有一个转调语句是F 大调,它的第一个和弦是A,终止和弦F。那么A和弦必须是前一语句的和弦材料而F也必须是后一个语句的和弦材料。
& M. @) X. v0 [4 e$ f4 h2、转调语句的起始和弦、终止和弦与前后两语句的连接必须符合和弦公式。如上例转调第一个各弦A必须与前一语句最后一个和弦构成和弦公式关系。转调最后一个和F必须与后一语句的第一个和弦也构成和弦公式关系。
0 Q/ I% A( [1 [# n1 q" O后一讲的内容是以一个范例讲解转调和声写作的应用。 注译:
# u4 [; X) r1 _! E% W" F, X' L3 v[1]有些书中把离调也列入到 “转调”。本文为了突出重点,没有论述离调。有关离调的应用以后介绍。
4 M: W: J3 a& x% p' ~[2]“和弦材料”这一述语不是那一个音乐家独有,在很多音乐理论作品中都提到过。在“宋大叔教音乐”中就讲过。
0 Z0 R9 Y$ G/ c0 H7 v% X[3]《调式解析》中只论述了大小调的调式问题。由于当时阅读的网友不多没有继续发贴(笔者认为所有的网友都精通了调式判断,没有必要发贴)。有关民族调式,七声调式??????都没有介绍。实际上大小调式与民族调式,七声调式是有很大区别,主要表现在“和弦材料”上的不同。那种简单的把大小调式的和弦材料套用到民族调式或七声调式是一种错误作法。如同运用云南吊角楼的建筑材料来修建摩天大楼,当然反过来也不行。民族调式与七声调式也有本质的区别。如商调式与多利亚调式就有很大不同。再如商调式具有大小调的双重色彩,有的书中甚至说成“中性”,读者应当如何理解。
( [- Q; V1 j4 R4 k, [[4]还有的是和声调式与旋律调式不一致,笔者认为这种使用方法很难也不是和声写作主流,更多的是展示作曲家的才华。
. h) u3 K- a5 T9 C2 z[5]有的文献中把相差两个凋号称为次近关系转调。
- A1 y( S1 a1 A/ g) {[6]读者可以运用《调式解析》中提到的求解和弦材料的方法,实际在纸上作一下C自然大调与G自然大调是否真的有四个和弦材料相同? $ m/ d! M8 C/ _# x; `( 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