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8016|回复: 0

[直播视频连接] 打牢读工尺谱功,演好北京传统乐曲

[复制链接]

465

积分

3

听众

155

金贝

中国原创音乐基地发布

积分
465
Bbegorypl 发表于 2015-8-11 21:13: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听北京传统乐曲音乐会8 y$ ]! L! J, p% @

: H' S4 b0 }( T4 F: G  燕京古都文化三千年,器乐表演与声乐表演传统同样深厚。1月10日,北京南城少儿戏剧场内,一场名曰《燕落花枝》的北京传统乐曲音乐会拉开帷幕,由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音乐系师生表演,马帅、杨春林指挥。
# Z8 @9 P; E2 c1 A5 [- a/ t
+ T/ R; i% n5 H4 y  C  琴箫慢吟、鼓笛清响,序幕以“向传统音乐致敬”为题,表演的是中国记谱法《工尺谱》合唱。幽静的民乐声响中走出一排男生,抱拳站立,用传统器乐《老六板》的旋律齐声演唱传统记谱法七个音名。歌声清朗、旋律清越,像是学堂唱歌课,也是舞台表演唱,令人耳目一新。8 `( d# j' x* {5 I4 u

6 R5 [; J# u" S( L9 v  接下来吹打乐合奏《四上贤》是北京海淀区民间吹打乐。四只唢呐出台,笙笛相伴,欢快热烈、喜气洋洋。随后吹打乐《文朝凤》是大兴区民间器乐曲,也是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乐种“武吵子”的一首曲牌。这是音乐系师生们去大兴太子务村采风学习,加工整理的结果。只听台上鼓镲作响、笙管齐鸣,表演十分热闹。舞台上三位女生敲打两面大鼓,六位男生演奏大镲走到舞台中心,边舞边打、身手灵活,显示出传统打击乐乐舞合一表演样式的丰富。! g% @; g, W! g' B$ h  b
+ c- E9 y( i" K6 |# W$ b
  竹笛重奏《对花-喜歌》改编自北京密云民歌,梆笛、曲笛、新笛六支一起出台,高唱低吟、时分时合,犹如秀才对歌,轻声细语、有分有合。古筝三重奏《将军令》改编自清朝室内乐弦索十三套曲目,加上中大阮与打击乐,节奏铿锵、音响堂皇。雅乐《梧桐树》取自《九宫大成南北词宫谱》,有歌有乐,民乐小乐队室内乐演奏形式,歌词与苏轼《蝶恋花-春景》相似,由张娜演唱,韵味古典,风格类似昆曲。接下来的京胡独奏《哪吒令》取自唢呐曲牌,由王少卿改编,姚利独奏,民乐小乐队伴奏。独奏从容自如,合奏有声有色。接下来的民乐合奏《燕落花枝》,大兴地区民间乐曲,原为鼓吹曲,由陈思昂改编为小乐队作品。起首弓弦颤音似水流,竹笛清脆悠扬,慢板优雅、快板活泼,音乐改编有意境,只是篇幅略微嫌长。3 b, h$ G: ~: d. s% j% m3 C" ]1 ?+ }
& ~. Y3 E9 f7 V* K: n; B9 N" B
  作为有乐谱记载的古曲,是下面的《海青拿天鹅》《松青夜游》两首乐曲,根据清代弦索十三套古谱打谱演奏。打谱演奏都算原汁原味。古筝张晓红、二胡韩石、琵琶谢青、三弦高冠琳演奏一丝不苟,诠释认真准确。音乐会以清朝宫廷音乐五首压轴,民乐大乐队与人声表演一起出台,管弦齐鸣,场面宏大。器乐《导引乐》开台、女声与乐队《皇都内外》随后,《壮军乐》《太平乐》等前四首均选自清朝宫廷卤薄乐,最后一首《海宇生平日》选自宫廷宴飨乐,采用男女混声合唱加上乐队,全部作品由杨春林重新编配并指挥。音乐有和声织体、有复调配器,借用了西方作曲编配手段,音响有高潮、有起伏,保留了传统民乐旋律至上、抒情写景的风格,也照顾到了现代观众追求音乐丰富的现代审美口味。
% M) e  k: G$ A3 n. x2 v! j* u0 z! l
4 Z0 d0 S- E* l2 R4 c- ?- ^8 g  作为北京地方艺术院校,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对本地传统音乐的继承发展肩负重任。这台音乐会是继学院2012年推出“北京民歌通俗画卷”以来的一个续篇,往年以北京民歌传承为主,本次以传统器乐传承领衔,动机明确,主题鲜明。以此促进首都舞台传统声乐与器乐表演,推动地方艺术院校传统音乐教学、表演、创作、研究的融合与发展。音乐会举办为艺术院校继承传统提供了一个有益的样本,给出了新的启示。
, x7 j/ P9 V0 X6 [5 `6 n* ]* [* y& G4 f! |4 A# E: W% d: P
  比如传统音乐“工尺谱”读谱法一直是音乐教学中的老大难问题,让学生唱好这首音乐会表演的“工尺谱”歌曲,问题就可能迎刃而解。如果国内音乐专业学生都能基本解决中国乐谱读谱问题,面对浩瀚的传统文献就能自由选择、自由钻研,选择表演、创作、研究传承音乐文化的突破口,推动传统音乐持续发展,功莫大焉。又比如地方传统器乐表演如何学习、如何发展的问题,应该是采风学习与创新发展同时并举。通过采风学习民间曲目,再加工整理搬上舞台,鲜活的表演形式可以保留发展,由此形成新的音乐表演样式,打造新的器乐表演风格。舞台演出与农村表演环境不同,表演不可能一成不变。就算本台音乐会有谱记载的清代弦索十三套两首曲子,其谱子翻译、乐器使用已经不可能“原汁原味”地完全复原了。译谱有多个版本,同样乐器的音色、音响乃至弦制也大不相同。因此,传统器乐的传承实际上是一种“活态”传承。
& H" |: j' e4 U3 H  H  d( W5 o8 c. X+ ^4 F: i
  所以,北京传统器乐曲与器乐表演搬上舞台,可以原汁原味,也可以创新发展,形成个性、形成特点,也可能形成新的表演传统。总之,传统器乐的传承,应该百花齐放,才能花繁叶茂。
: b" _9 o' D9 ]9 A3 I9 M. G. N) D7 G$ k% W
音频应用店铺 音乐发布 中国原创歌词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音频应用|歌词网|投稿|中国原创歌词基地 ( 鄂ICP备13005321号-1 )

GMT+8, 2025-1-22 23:55 , Processed in 0.110903 second(s), 9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Audio app

中国原创歌词网微信: 924177110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