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6163|回复: 2

[缩混] 音乐的题材与体裁--器乐体裁

[复制链接]

2万

积分

33

听众

1万

金贝

中国原创歌词基地高级

积分
20529
good 发表于 2015-8-10 20:49: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奏鸣曲
& R" A  j( m1 g7 Y$ e  j% {* p: N& R/ b) O; z9 g; y
简单地讲,奏鸣曲就是由好几段音乐构成的乐曲。一般是由一件(或少 数几件)乐器演奏,只用钢琴伴奏。最常见的是小提琴奏鸣曲和钢琴奏鸣曲。 当然,钢琴奏鸣曲就无需伴奏了。奏鸣曲(sonata)一词来自意大利语,本 意是演奏乐器,没有体裁方面的含义。今天说的奏鸣曲是指在十八世纪形成 的一种形式,有着严密的组织规则。它一般由四段组成:第一段用奏鸣曲式, 快板;第二段用三段式,慢板;第三段为小步舞曲或诙谐曲;第四段用奏鸣 曲式或回旋曲式,快板。其中的每一段又称作一个乐章,各乐章之间在速度、 情绪、主题、调性等方面形成对比,用不同的方式发展音乐材料,使得作品 的整体结构丰满而又富于变化。这种形式形成于维也纳古典乐派时期,因此 被称作“古典奏鸣曲”;海顿、莫差特、贝多芬的作品是古典奏鸣曲的典范, 但他们的作品通常是分为三个乐章的。3 j' A8 h  c+ h1 ?. b2 `
  U% ]8 G) R. }) x$ x3 w
在古典奏鸣曲形成之前的巴罗克时 期,曾经有过另一种样子的奏鸣曲,被称作“巴罗克奏鸣曲”,它同古典奏 鸣曲的区别在于:
6 y$ p$ p9 f% b6 y, J(1)结构比较松散,对比因素较少;. d8 n0 Q" z- r9 }$ v: y  {; w
(2)分为庄重的严 肃的“教堂奏鸣曲”和由舞曲组成的“室内奏鸣曲”两类,前者各乐章的速 度为慢—快—慢—快,后者比较自由,视具体的舞曲而定。巴罗克奏鸣曲是 古典奏鸣曲的前身,维瓦尔迪、亨德尔、巴赫等人的作品即属这个范围。
7 \  d9 O$ c) J) A2 P8 D
7 j" h4 l$ A. m; x自古典奏鸣曲形成以后,许多作曲家用这种体裁写作,并且产生了固定 的概念,归纳起来,奏鸣曲的特点是:
0 g; b- v& W! U7 x(1)由数个乐章组成;
; k2 R! `6 f' f2 s  k4 n7 A2 _(2)在各乐 章之间尽可能地使用多种对比手段;, L  J& i% T+ i; Y& I' [
(3)一般是一件乐器的独奏,但有时也 用四五件乐器的小型室内乐队;
& v6 E2 m) c' U8 t: X% R(4)通常是无标题的“纯音乐”;1 S) S, {- Y2 Y
(5)各 乐章有惯用的特定曲式。这些特点被称作“奏鸣曲原则”,它对后世的作曲 家有非常大的影响,在许多大型作品的结构中都可以看到奏鸣曲原则在起作 用。 还有一种“小奏鸣曲”。这种形式比奏鸣曲轻便、灵活。一般是二三个 乐章,有时甚至将奏鸣曲原则压缩到一个乐章之内(例如贝多芬的钢琴奏鸣 曲,作品111)。演奏技术往往也比较简单,便于教学和自娱。
. T1 H$ F+ ?; K7 |* C+ q1 S8 V' P, R( c4 m2 T
交响曲5 A3 Y+ s- K4 F9 h+ P6 Q
0 d. ~6 t! A* _; V  x
在了解奏鸣曲原则之后,再分析交响曲的结构就容易得多了。交响曲被 称作“乐队的奏鸣曲”,因为它与古典奏鸣曲大体产生于同时期,即海顿和 莫差特的时代,其结构原则可以说是直接由奏鸣曲脱胎而来。它也是由四个 乐章构成,各乐章的顺序亦为快—慢—舞曲—快,每个乐章所惯用的曲式亦 与奏鸣曲相仿。' [7 W5 z$ F" l4 o1 Z

+ J, o" ^- z; j: C" e# U交响曲(symphony)的原文词意是“同时发音”。这个词最初是泛指包 含许多声部的乐曲(也包括人声)。后来,随着器乐曲的蓬勃发展,这个词 逐渐与声乐分家,专指器乐合奏曲、尤其是歌剧、清唱剧等大型声乐体裁的 序曲。海顿为近代交响曲铺平了道路,他因此而被尊为“交响曲之父”,这 种体裁也从此就与维也纳古典乐派联系在一起。自那以后,演奏交响曲的乐 队逐渐形成固定的编制,被称作交响乐队。维也纳古典乐派的三位大师,海 顿、莫差特和贝多芬的交响曲被视为经典之作,至今仍在演奏。
  U5 M9 e. V% |6 c1 ^
; f5 R0 @- d1 [交响曲规模宏大、结构严谨、音响丰富,既能充分发挥乐队的能力、容 纳深刻的思想内涵,又能表现多样化的戏剧性对比和冲突,可以说是集器乐 表现手段之大成。因此,它历来受到作曲家的重视,人们也常常从交响曲来 判断一个作曲家的器乐写作能力和驾驭大型曲式结构的能力。在广泛的创作 实践中,交响曲的形式、乐队编制和表现手法都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今天的 交响曲与十九世纪的交响曲已经有了很大的不同,蓬勃发展的民族文化、各 种现代思潮及新的作曲手法都在交响曲的音响中表现了自己的存在,大大丰 富了交响曲的表现力。有一点应该说明一下,交响曲过去又称交响乐,为了 避免概念混淆,交响曲这个名称只用于上面所说的这种专门的体裁,而交响 乐则与交响音乐的概念一样,泛指用交响性手法写作的、由交响乐队演奏的 音乐,例如歌剧序曲、协奏曲等等,交响曲当然也包含其中。在这个意义上, 交响音乐和管弦乐的概念大体相同。
5 U  [7 K2 @+ L8 _
. E- L3 h# D" V: Q9 S5 a交响诗和音诗、音画
. _+ g( R* J* {* u) p! n2 \1 ?$ A! D9 j
; F3 ]4 A/ q9 q- E" |! T' }交响诗是十九世纪浪漫乐派时期的重要体裁之一。匈牙利作曲家李斯特 首先使用这个名称来命名他写的十三首单乐章的管弦乐曲。自他以后,用这 种体裁写作的人很多,但大家对它的说法却并不一样。1 {' {& l# J9 Q& u

- X; i# {8 d' N7 g: B8 }' d将这些说法中的共同 点归纳一下,交响诗在形式上的特征是:
8 d/ z1 u" @6 H. w* _! g& t(1)以交响性手法成,用交响乐队 演奏;: Y' S* v! G1 ^3 i
(2)一般只有一个乐章;
% {& S; E* z$ q% N7 Y. J/ ?/ n(3)都是标题音乐;' Y+ t7 u; r, }. H
(4)具有描写性,其 情节背景和标题常常来自神话、民间传说、著名的文学作品或历史事件。李 斯特认为,使用这种单乐章、多乐段、相对自由的结构,能够摆脱传统思维 方式的束缚,使形式与内容更紧密地联系起来。同交响曲比较,交响诗在形 式上的确要自由得多。作曲家们在创作时可以根据内容的需要来决定作品的 结构。例如,斯美塔那的《我的祖国》实际上是由六首交响诗构成的交响诗 套曲;里夏德·施特劳斯则不用“交响”一词,将他的作品称为“音诗”; 还有的作曲家用类似于交响诗的形式刻画自然风光、甚至一幅美术作品,他 们称之为“音画”或“交响音画”。
3 V! c$ D1 t- I/ ~- n
) C7 l( r1 W! @6 c. m; \& I- G; M协奏曲
; ]+ R% i! Q6 t- a  {
( T7 p8 P  r: V用最简单的话来讲,协奏曲就是由一件独奏乐器和一个乐队合作演奏的 乐曲。 最早的协奏曲据说出自叔侄二人,他们是意大利的安德列亚·加布里埃 利和乔瓦尼·加布里埃利。当时的协奏曲是由好几个声部(其中有乐器、也 有人声)同时演奏,像比赛一样争相显示自己的技巧和魅力,形成一种生机 勃勃、饶有趣味的“竞奏”。自问世之日起,这种形式就为听众所喜爱。十 七世纪末叶,意大利著名的小提琴家兼作曲家托雷利和科雷利二人改造了这 种形式。他们用一小组独奏的弦乐器担任主奏声部,再用大型乐队作为对比, 与主奏部彼此呼应。主奏部的各个乐器之间、主奏部与大乐队之间时而你争 我抢,都想突出于别人之上,时而同心协力、奏出和谐、丰满的音响。这种 形式是近代协奏曲的前身,称作“大协奏曲”。巴赫的《勃兰登堡协奏曲》 中的第二、四、五首就是大协奏曲的名作。现代作曲家如布鲁赫、勋伯格等 人也有这样的作品。 我们今天所说的协奏曲是指由莫差特开创的形式。它是由一件独奏乐器 同管弦乐队合作的、多乐章的套曲。根据独奏乐器的不同,分别称作“小提 琴协奏曲”、“钢琴协奏曲”、“单簧管协奏曲”等等。通常是三个乐章: 第一乐章用奏鸣曲式写成;第二乐章的曲式无一定之规,慢板;第三乐章多 用快板的回旋曲式。第一乐章临近结束处的“华彩段”是协奏曲的精彩处之 一;这时乐队一片沉默,让独奏家在自由的空间将高难的技巧和奔放的激情 挥洒得淋漓尽致。2 u( l" i8 W9 Z/ |) c

$ v, E8 e$ }$ A" P( g% G! k- w) J
音频应用店铺 音乐发布 中国原创歌词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万

积分

33

听众

1万

金贝

中国原创歌词基地高级

积分
20529
 楼主| good 发表于 2015-8-10 20:50:14 | 显示全部楼层
套曲和组曲
$ u  }, W  C( [1 b6 {8 S  y3 d8 b" h+ L) ^
套曲是个大概念,凡是由几个独立段落构成的音乐作品都叫作套曲,像 交响曲、协奏曲就都属于套曲结构,组曲也是套曲中的一种。构成套曲的各 段(或各乐章)有时只是一种很松散的联合,但有时也存在严格的整体结构, 有的作品甚至各乐章采用同一个主题,以取得完整的效果。在器乐套曲中, 最重要的当推奏鸣曲,上面已经介绍过了;声乐套曲则与其他声乐体裁一起 放在下面讨论,在这一段里,我们主要了解一下组曲。
$ `9 b% s3 [4 h! }, Z& B3 I' E9 `2 Q% m% L& W+ Y
组曲是各种器乐套曲中最早出现的形式,现在分成古组曲和现代组曲两 种类型。
; Z' Z; m6 T/ S9 Z2 O$ i& [* d
& N/ e2 R7 X  P" x' F- {古组曲是由舞曲发展出来的。早在十五世纪,欧洲的作曲家们就已经不 满足那些短小的舞曲。他们将几首舞曲的调性统一起来,然后按照对比的原 则、根据不同的风格和速度将它们有机地联缀在一起。由于它是由舞曲联缀 而成,所以又称“舞蹈组曲”。构成古组曲的舞曲有很多种,常见的如阿勒 芒德舞曲、波洛奈兹舞曲、库朗特舞曲、加沃特舞曲、吉格舞曲等等。这些 舞曲在十五、十六世纪都曾经广泛地流行于欧洲的民间和宫廷。古组曲所包 含的舞曲的数目起先是不固定的,但通常为四首以上。到巴罗克时期,形成 由四首舞曲组成的固定形式。它们的顺序是:阿勒芒德舞曲(四拍子,中速, 庄重)—库朗特舞曲(三拍子,稍快,活泼)—萨拉班德舞曲(三拍子,慢 速,平稳)—(有时插入其他舞曲)—吉格舞曲(三拍子,快速,跳跃)。 由于这种形式的古组曲在巴罗克时期定型,因此又叫作“巴罗克组曲”。 现代组曲在结构原则上与巴罗克组曲没有根本的区别,只是形式更加自 由。在现代组曲中,舞曲已经不再是唯一的材料。十九世纪浪漫乐派的作曲 家常常从芭蕾、戏剧、歌剧以至文学作品中取材,写成标题性的交响组曲; 例如柴科夫斯基的《天鹅湖组曲》(取自他的舞剧《天鹅湖》)、格里格的 《培尔·金特组曲》(取自他为话剧《培尔·金特》所作的配乐)、里姆斯 基·科萨科夫的《舍赫拉查达》(以阿拉伯故事集《天方夜潭》为素材)、 比捷的《阿莱城姑娘》(取自他为同名话剧作的配乐)等,都是这种富有戏 剧性的交响组曲的佳作。; g/ ~  d! Z) D5 s( Q

2 {) k4 g' O1 w前奏曲和序曲
3 d/ J( v1 T  q1 V* I2 x/ W% O& I2 a6 w! I! W1 n/ a, x" a1 q
这两种体裁很容易混淆。它们在刚诞生的时候有相似之处,都是放在较 大的乐曲前面作为引子。但是后来的发展方向却有很大的差异。 前奏曲(prelude)在十五世纪就开始使用了。当时它就像是一段自由写 作的“过门”,篇幅很小,一般为十几个小节,常常用琉特琴演奏。至十七 世纪中叶,随着组曲、众赞歌等大型体裁的发展,前奏曲的规模也扩大了, 成为这些大型作品的开头部分。到了十九世纪,肖邦写的二十四首钢琴前奏 曲开创了前奏曲的新时代。在今天,当我们说到这种体裁的时候,指的就是 由肖邦而来的形式。
- z  K0 \. L0 j0 f' P: y% s: I2 x. P
它的特征可以归纳为三点:; a, j: x- ]# [6 l
(1)它是独立的作品,而不 是其他作品的“前奏”;
' h) p  f0 r" z0 ]/ V. p+ \! V(2)所用的乐器都是键盘乐器,后来几乎成了钢琴 的专用体裁;# [+ F# S. Q$ E! E, p  d  u5 g0 I
(3)与以前的“过门”比较起来,篇幅大多了,且常常具有一 定的思想内涵和技术难度。由这三点可以看出,这种前奏曲与旧的形式之间 的共同之处只剩下了名称和自由的写作手法。自肖邦以后,斯克里亚宾、德 彪西、拉赫玛尼诺夫等人写出大量的前奏曲佳作,可以这样说,只要是一个 熟悉钢琴的作曲家,在他的作品表中就一定会看到这种体裁。
1 K% _- L; P6 o. k7 g( [$ K7 Q" @9 M( }8 j: |3 F0 |
序曲(overture)的出现稍微晚一些,它是在十七世纪随着歌剧、清唱 剧的出现而产生的。所以,它从一出娘胎就是以大乐队作为表现手段。歌剧 是1600 年左右诞生的,半个世纪之后的1658 年,法国作曲家吕利创立了由 “慢—快—慢”三段构成的序曲,成为歌剧序曲的标准形式。这种结构被广 泛接受,称之为“法国序曲”。1696 年,意大利作曲家A.斯卡拉蒂首创另一 种形式,由快—慢—快三段构成,被称作“意大利序曲”,当时又称“交响 曲”(sinfonia)。十八世纪上叶是两种序曲并存的时期,后来法国序曲逐 渐少用。
5 L' a3 s9 P: V+ A1 d# n' ]6 K
2 |( W2 r( d9 z( q3 l$ M早期的序曲(例如在吕利和斯卡拉蒂的时期)同歌剧之间没有多少联系, 自十八世纪起,序曲才成为歌剧不可分离的组成部分。它们有的是将歌剧中 主要的音乐主题联缀在一起,使观众先有印象;有的是以歌剧主题为基础写 成比较完整的器乐曲,预示着剧情的发展和结局;也有的序曲起描述环境、 渲染气氛的作用,直接与歌剧的第一幕连在一起。
) ?7 f3 t/ ~5 \3 S+ q  p+ k' M+ L0 I7 Y/ I: `1 O8 y+ J8 s1 T
歌剧序曲经常作为音乐会曲目单独演奏。在十九世纪,又出现了一种与 戏剧没有关系的、专为音乐会而作的序曲,称为“音乐会序曲”或“交响序 曲”;著名的作品如门德尔松的《芬格尔山洞》、柏辽兹的《罗马狂欢节》、 布拉姆斯的《学院序曲》等。有时为话剧配乐而作的序曲也归入此类,例如 贝多芬的《埃格蒙特》和门德尔松的《仲夏夜之梦》。
音频应用店铺 音乐发布 中国原创歌词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万

积分

33

听众

1万

金贝

中国原创歌词基地高级

积分
20529
 楼主| good 发表于 2015-8-10 20:50:49 | 显示全部楼层
夜曲" m2 w8 h" x7 g9 k$ W4 K- m
; d. }" q1 Q4 b3 {/ ~% x8 Z( y
夜曲是十八世纪在欧洲流行的一种小型器乐套曲。它本来是由一支室内 乐队在夜幕之下露天演奏的,因此而得名。爱尔兰作曲家费尔德(1782— 1837)首先使用这个名称写作钢琴小曲。十九世纪的夜曲几乎都是钢琴独奏, 最有名的是肖邦的二十一首《夜曲》,为这种体裁树立了形式和风格的典范。 夜曲的典型写作手法是以一个优美的旋律在上方浮动,左手用行云流水一般 的分解和弦淡淡地衬托;安祥的情调中透出几分郁闷,在夜色中充满着浪漫 的气息。
4 N2 ?4 M% g3 f& |' G
# _, n. q: a% f4 y3 y2 Y幻想曲、随想曲和狂想曲
7 q1 Q5 i  L1 A/ m
+ I- j: Z# C: Q8 N幻想曲是一种结构和写法都很自由的器乐体裁;“自由”的意思是不拘 泥于习惯、没有固定的模式。因此,与其将它看作一种“体裁”,还不如将 它看作一个“名称”。这个名称在十六世纪开始出现,当时主要指由吉他、 琉特琴之类的乐器演奏的小品。后来,一些作曲家喜欢将自己兴之所至、不 拘一格的作品称作幻想曲,并且常常使用一些新鲜的、或是高超的技法,巴 赫的《半音阶幻想曲》就是一个很有名的例子。# o1 @+ Q0 d1 D) Z: \2 R& T

7 i' N0 ]1 u! k2 w. S+ \十九世纪的作曲家们发现这 个名称很适合自己的口味,就用它来命名各种即兴式的作品,经常带有梦幻 或奇思异想的味道,有时还采用现成的音乐加以改编;例如李斯特的《忆唐 璜》,就是作者看了莫差特的歌剧《唐璜》之后根据印象写出来的。 随想曲兴起于十九世纪,也是一种结构自由的体裁。它在形式上与幻想 曲难以区分,其不同之处似乎更多在于风格和写作习惯,而不是特定的格式。, {: H& }% q& Y2 w# [
# x- _. z, c4 h# Q; L7 v
法国思想家、哲学家卢梭在他编写的《音乐词典》中是这样描述随想曲的: “一种自由的音乐;在这里,作曲家摆脱了一切主题的约束,让才思尽情地 驰骋,使自己沉浸于音乐的激情之中。”以“随想曲”命名的音乐作品有各 种不同的形式;有独奏,也有乐队作品,有的采用较为严整的曲式,更多的 是不拘一格。有的带有练习曲的性质,比如帕格尼尼的《二十四首小提琴随 想曲》,也有的是用管弦乐的色彩描绘异域风情,类似于音画,例如柴科夫 斯基的《意大利随想曲》。, M, o$ ~( g" A+ z3 ^0 s
- l- Y1 T! I! V: |9 W8 S0 g; [
狂想曲出现于十九世纪初叶,但是它成为尽人皆知的体裁名称却是在半 个世纪后的1854 年、李斯特写出著名的十五首《匈牙利狂想曲》之后。这种 体裁可以看作是幻想曲的一个变形;它的特点是结构自由、热情洋溢,经常 取材于民歌的曲调或是风格,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和史诗的气质。狂想曲大 多是乐队作品,但也有钢琴独奏。李斯特之后的著名作品有德沃夏克的《斯 拉夫狂想曲》、埃内斯库的《罗马尼亚狂想曲》、格什温的《蓝色狂想曲》 (有时译为《布鲁斯狂想曲》)等等。
. o* i0 h, r1 O- [& h( W* X1 w8 e7 b
布拉姆斯写过一首由女低音和男声合唱队演唱的“声乐狂想曲”,还写 过几首名为狂想曲的钢琴作品,其中既没有使用民歌素材,也不容易找到大 家已经习惯的那种激情,由此而开辟了另一条道路,亦有不少作曲家效仿。) l! |( ?# o3 F# s' N8 d
7 a- e" {; p) e) y# Y
军乐和进行曲, v/ F* Z  X* {1 @) y1 {" T
1 S, ~$ B' Q2 P. X4 A. ~
广而言之,一切与军队有关的特定音乐形式都应该纳入军乐的范畴。远 在古埃及和古罗马的时代,乐器就已经介入了人类的战争。犹太人的军营中 用号角唤醒沉睡中的战士,罗马的卫士用低沉的号声警告敌人的来临,苏格 兰的风笛手用激扬的音乐鼓舞士气,中国的王侯曾亲自擂鼓指挥大军的进 攻。时至近代,军乐队的规模更加庞大、功能愈加多样,在雄纠纠的迎宾仪 仗中、在肃穆的阵前悼亡时、在庆典的欢乐场面上,军乐队都是不可或缺的 角色。有个欧洲国家还别出心裁地组织了一支伞兵军乐队,音乐家们在空中 组成队形,让雄壮的乐声从天而降。! a  r( b0 s$ y# p
6 G; L& C- f+ H8 B! _# ?( i
军乐的原始功能有三个:一是传递信号,一是激励士气,一是统一步伐; 在典礼、仪式上演奏的军乐已经超越了上述功能,成为军风军威的象征。军 乐的基本特点来自它的原始功能,节奏鲜明、速度固定、分句划一,曲式一 般也比较简单。此外,军乐队必须能够在行进中演奏,这一点决定了它只能 以吹奏乐器和打击乐器组成。/ P9 Z7 p# v0 u/ D/ s4 h( w' R6 H6 ^
- r! ]0 W) x" S: D" q
进行曲本来是军乐中最重要的形式之一,不过自从十六世纪起,它就已 经走出军营,成为一种很受欢迎的音乐体裁,在歌剧、交响曲等大型体裁中 也经常出现。其内容有时仍然与军旅相关,例如舒伯特的《军队进行曲》, 但也有许多与军队毫无关系,像《婚礼进行曲》(最著名的是瓦格纳的歌剧 《罗恩格林》中的那一首)、《葬礼进行曲》(贝多芬的第三交响曲《英雄》 中的第二乐章就是一例)等等。演奏也不再限于军乐队,更常见的是管弦乐 队(如伯辽兹的《拉科奇进行曲》)、钢琴(如莫差特的《土耳其进行曲》)、 合唱(如郑律成的《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等。由于这种体裁篇幅不大、 节奏有力、形象鲜明、富于鼓舞人心的力量,因而易于被人理解和记忆,一 些著名的进行曲真可谓妇孺皆知。最有名的进行曲作曲家大概要算美国的苏 萨,他平生写作了一百三十六首进行曲,加上改编的作品则近五百首,流传 极广,被誉为“进行曲之王”。% T# \/ `) P  K; T: g$ I
$ d% d; S0 Q3 ?* t4 p% A  n
器乐体裁还有许多,比如变奏曲(即一个主题加上它的多次变化出现)、 改编曲、创意曲、叙事曲、谐谑曲、练习曲、托卡塔、各种重奏和独奏曲以 及千姿百态的舞曲,我们所介绍的只是最常见的几种。没有介绍的那些有的 是不必解释也能从字面上理解其含义(比如改编曲、练习曲)、有的是现在 已经很少使用(像托卡塔和创意曲);另有一些则只是名称和写作风格的不 同,很难从形式上加以区分,就不再一一列举了。
音频应用店铺 音乐发布 中国原创歌词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音频应用|歌词网|投稿|中国原创歌词基地 ( 鄂ICP备13005321号-1 )

GMT+8, 2024-12-31 02:49 , Processed in 0.252953 second(s), 9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Audio app

中国原创歌词网微信: 924177110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