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K+ ?$ g1 {/ N% w y: I四、从教学看王露对“国乐发展”观的践行
$ T+ X4 s; L0 a& ~9 R/ u, \% z
, M2 G% e$ Y' P+ j0 a若要复兴国乐,传承国乐,培养大量的优秀学生,造就大批音乐人才,是最直接有效的办法。虽然王露在当时极富盛名,但他仍然选择来北大做一名普通的讲师,并认真履行着“传道”、“授业”、“解惑”的职责,并深受学生爱戴。杨晦在他的回忆录《五四运动与北京大学》中提到“当时课外的艺术活动那么多……而且请到的导师多是一流的人物,……音乐讲习所所长是箫友梅,当时也请来了王心葵,这位全国闻名的古琴家。”从这里不难看出王露在北大做讲师之前就已有盛名,他大可不必为了生计而从事教师职业。
, ~) ]" o9 V' \8 R8 Q0 C
6 d/ b& i7 V! C. c# @王露教授古琴、琵琶两科,每周一、三五上课,与其他同事相比课时最多。可见王露的敬业与对传承国乐的热情。他深知人才培养对于国乐发展的重要性,因此身体力行,将自己所能无一保留地传授学生。他还经常举办音乐会,激发学生的“国乐热”:“受聘北大导师后,他经常参加演奏会,每次会‘吸引一千多师生前去观赏,从而在校内兴起了一股学习国乐的热潮。’据郑天挺回忆,还激发了部分同学发掘古乐器和乐谱的强烈要求。”[④]
; i! o( b! M n5 S1 v9 V
4 ]6 W6 b7 T7 W, h9 R王露招收学生向来不拘一格。他认为振兴国乐需要综合知识人才,这样有利于国乐被更好的理解、传承并发扬光大。他因材施教,张友鹤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李健正在《我国近代杰出古琴家张友鹤》中写到“友鹤来到北大以后,先在预科就读,逾年升入本科哲学系。这时他认识了在北大执教的山东诸城派琴家王露先生,受王露先生影响,二十二岁才开始接触古琴的张鹏翘,一下子便爱上了古琴……由于鹏翘在学琴习诗方面的努力,大家都认为他是两位先生的入室弟子。”后来张友鹤成为了王露在北大最得意的弟子。1923年张友鹤果然不负众望,从北大哲学系毕业后,考入北大音乐研究所,从事古琴曲谱研究。后参加“国乐改进社”,发表《琴学浅说》一书,成为了一名杰出的琴家。除了张有鹤之外,湖北詹澄秋、杨心如、浙江章铁民、济南李华萱、沂水顾海门等琴家也均为王露的学生。( y9 J" B) O0 z, u6 u: k* m5 m
+ w- p7 [$ P# s9 G& l V2 }五、从传承看王露对 “国乐发展”的影响与贡献! U7 o$ w+ C7 H7 _- D6 o# Q
% D& v/ J' L+ D9 Q/ `
王露先生过世已近百年,而他的精神却影响着国乐传承的几代人。他的后人们仍在坚持不懈的教书育人,肩负着国乐传承发展责任,为国乐的发展、发扬光大而不懈努力,让国乐生生不息。影响较大的后人有:
7 G: G! g0 |. J; m, e% ?8 Z' C9 s! @3 m z; K }0 z! Z* ]
1、张育瑾:古琴演奏家与古琴理论家,济南古琴研究会会长,济南古琴研究会有会员40余人,他还发表了众多理论文章。
+ i! Z& G! ]; H+ U
3 o- `/ l' i8 Q5 L( h% I2、高培芬:山东琴会会长,诸城派第五代传人。师承张育瑾。高培芬与王露的教学方法较为相似,不仅对学生进行技巧的培养,更让其兼修文化,她除了教导学生、组织演出、举办音乐会之外,她还进行了打谱工作等。
8 u# f- U* b% h9 y8 B) V/ O" E% m/ X$ Z! W
3、王笑天:德音琴社现任社长,诸城派第六代传人。他培养了古琴弟子近百人,并编写了《德音琴筝》一书。
" y8 {: M& q* l
9 F1 @* K/ R9 ~( u王露的后人不仅将其技艺传承下来,也将其国乐发展思想代代相传,为国乐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 K- t0 d7 @, Z: I L& a. |0 l! y3 {! ^( g
六、王露“国乐发展”思想对当今振兴国乐的指导作用0 D1 V/ h6 L" I3 z
- @$ L* S% M% [" r' `1、对优秀的作品应进行倡导支持。应积极推动能弘扬民族精神、倡导文明进步的音乐作品创作与传播;评价作品要首先看其是否具有较好社会效益,决不可唯市场论。. R7 _, A; B* W6 a
/ Y2 P' f2 e- [/ n. m2、人才的培养应不拘一格。招收学生应兼顾技艺水平与综合素质。应因材施教,重视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世界观和爱国主义精神的教育。
, k! r' \1 f; E) Q
" p7 H; V2 g) z) r4 S0 `; }+ c! r3、教学方法应重视理论联系实际。音乐创作者与演奏者应多体验生活,与人民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了解人民的疾苦,体验人民欢乐,发现人民工作生活中的真善美,激发人民群众实现中国梦的正能量。只有从人民群众的生活工作中汲取营养,才能创作出更多更好的音乐作品。
, i& {3 p+ {" P; F
3 z7 C4 ?$ _/ V+ S8 s4、重视传承,加强对传统音乐艺术的整理,包括对传统民歌、说唱、戏曲等民间艺术的整理。5 ?; b$ G( }+ p( A% {& s! Y3 j6 l
- e" K1 C4 g( y8 v1 J5、传统乐器需要不断的改造、发明与创新。重视鼓励对乐器的改进、发明与创新,演奏方法(譬如指法)的变化等,通过改革创新充分发挥国乐乐器的优点。0 w3 U3 q. {3 a3 @5 p
) b6 T: {" j2 Y- Y& w. N. A2 }2 O面对强大的西乐潮流,二十一世纪的国乐发展之路又到了挑战与选择的十字路口,而王露的音乐发展思想就如同漫夜里大海上的航标灯一般,为国乐的复兴指明了发展方向。
) X4 Z: ^& Y0 O6 C3 W' _) n$ _6 t9 W6 t& h
本文主要参考文献:
, Z5 a# L' w# H% A. T; t) h8 g4 G* G
( k6 [* g/ V, D# M6 j7 ]王笑天:《德音琴声——诸城派古琴艺术与名曲》,山东,泰山出版社,2007年第一版。1 {+ m w% S% O+ { H$ _9 o
! a. `" x1 n( d9 ^( ~. I8 F李荣声:《北派琵琶的遗音——<玉鹤轩>琵琶谱》,《中国音乐学》,1994年第3期,69——76页。
- a, g: B) g1 h+ k6 N, W" M9 h* ]+ D7 ?7 e8 X, z
王露【编著】,李华萱、谢毓鹏、李荣声【整理】,李荣声【执笔】:《玉鹤轩琵琶谱选曲》,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1年版。# e$ X1 c8 i& w7 u% ]' V
9 M. p; l; X' E; w: O5 T% j
杨和平:《王露与北京大学音乐教育》,《中国音乐学》,2004年2月,第2期,55页。' N( O1 C0 B. v4 k* g( }3 W
, w+ t+ C& A0 a# v# J
[①] 王笑天:《德音琴声——诸城派古琴艺术与名曲》,山东,泰山出版社,2007年第一版。
- q& i O' c9 p# |! X
6 A' m' o7 e$ O( E' y. F# E[②] 李荣声:《北派琵琶的遗音——<玉鹤轩>琵琶谱》,《中国音乐学》,1994年第3期,69——76页。
& T, G! h) {# y5 f& A5 [/ d* S. {! u; B% \; v8 t% d$ Q6 r
[③] 王露【编著】,李华萱、谢毓鹏、李荣声【整理】,李荣声【执笔】:《玉鹤轩琵琶谱选曲》,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1年版。
6 E5 |: M: o( p% X4 ^/ J5 [
+ G/ q: X% w/ E* J1 c9 y[④] 杨和平:《王露与北京大学音乐教育》,《中国音乐学》,2004年2月,第2期,55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