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在北京师范大学北国剧场举办的一场绿色音乐会里听旅意男低音歌唱家、声乐教育家栾峰先生的演唱,音乐厅过道站满了人,却出奇地安静。舞台上的他,身着优雅燕尾服,充满魅力的男低音,在一首首短小优美的意大利古典声乐作品中低吟浅唱,没有电声,没有鲜花,却有着如同意大利咖啡一样浓得化不开的韵味。 和栾峰约好采访的时间,北京刮起大风,气温骤降,敲开栾峰工作室的门,唱机里如丝绒般亮丽的意大利歌剧随着门开的一刹那温暖流出。客厅暖黄灯光笼罩下的工作室显得低调温馨,书柜上整齐码放的音乐书籍和数不清的歌剧碟片,三角钢琴静静伫立,墙上有歌剧海报、音乐家的照片,和他在意大利学习期间所获得的国际声乐比赛的证书,其中有张证书挂的位置并不显眼,细看是有着意大利总统和总理签字的“意大利共和国骑士勋章”的证书。此时,一只憨态可掬的深灰色大猫在桌上恣意伸展懒腰,身着休闲服饰的栾峰亲手泡上香茗,亲和近人、慢条斯理的言谈中更有着一种谦和气度。 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从事芭蕾舞教师工作的母亲是栾峰艺术生涯中最早的启蒙导师。从小学到初中,他都是校文艺队的宣传骨干,这对他在舞台上轻松自如的歌唱状态非常有帮助。15岁那年,他对母亲提出了学习声乐的想法,得到了母亲支持。1974年,17岁的栾峰考入总政歌舞团,穿上梦寐以求的军装,跟随著名男低音歌唱家杨彼德先生学习声乐。1982年,对意大利声乐持有浓厚兴趣的栾峰凭借努力考进中央音乐学院,师从刚从意大利归来的男中音黎信昌教授。1987年,香港第一届国际音乐节的莫扎特歌剧《魔笛》剧组到北京选拔B组演员,几番挑选之后确定了栾峰和女高音迪里拜尔,由他俩分饰剧中太阳神萨拉斯特罗和夜后两个主要角色。经过中央音乐学院四年正规学习,栾峰一直期待能演一部真正的歌剧,这正是难得的机会。此后一个月排练中,他每天一睁眼就背谱学英语,从那时他养成上午背谱学习的良好习惯。“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他的表现让英国指挥和导演在合练时非常满意,当即将原定的3场演出改为6场都由他一人担纲。在香港,栾峰饰演的“太阳神”吸引了意大利驻香港总领事孟凯蒂先生的关注,这位对歌剧有着浓厚兴趣的外交官敏锐地觉得这个年青人是个不可多得的歌剧人才,当即决定把意大利政府该年度发给香港地区的奖学金转发给栾峰。 从香港回到北京,栾峰马不停蹄开始办理赴意留学的手续。当时,他在总政歌剧团工作稳定,收入令人羡慕,还身着神气的军装。如果要留学意大利,意味着要脱掉军装,从头再来。回忆这个选择的十字路口,栾峰说自己没有犹豫,他说这源于自己多年对声乐艺术的热爱和对歌剧梦想的追求。他记得,小时候妈妈常对他说过一句话:“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歌唱家是“炖”出来 初到意大利米兰威尔第音乐学院,栾峰看到在学院里学习声乐的韩国、日本留学生经济条件都很好,经常花钱请老师补课,而自己手持一份微薄奖学金,留学时间又短,经济和时间的预算都非常紧张。好强的栾峰想抓紧有限的时间多学东西,多出成绩,拼命练习意大利歌剧咏叹调,还在许多声乐比赛中疲于奔忙,希望能多拿奖项证明自己。威尔第音乐学院一直沿袭着意大利传统的声乐教学传统,老师均是老一辈很有名气的歌唱家,他们坚持着不急不躁、按部就班的教学方法。栾峰的老师是男中音歌唱家马拉斯毕纳,在一次上课中,老师看出了他略显急躁的心态,忍不住对他说:“米兰大教堂盖了近500年还在盖,你急什么!”老师对他演唱的曲目进行了大量调整,让他改唱莫扎特的作品。栾峰一开始心里还有些抵触,在唱了一段时间古典的、艺术的“小歌”之后,他惊喜看到了自己技巧和作品感悟上的变化,终于理解了老师所说的“米兰大教堂还盖了近500年”是什么意思。在舞台上出演了一个个成功的角色之后,坐在笔者面前的栾峰对老师当初的话非常赞同,他缓缓地说:“学习声乐绝不能着急,歌唱家是文火‘炖’出来的,没有七八年甚至更长时间的历练是出不来味道的。这个‘味道’是在成熟的心理状态之下理解分析作品唱出来的,不理解不分析的人,只会一味往音量上唱。” 20多年来,栾峰坚持每天上午读谱学习,每周两次合乐。每次合乐,他都一气儿演唱二三十首歌,如同一场独唱音乐会。现在,为人师的他坚持教学生就如同文火炖食物,慢工出细活儿,心平气和地教,心平气和地学。留学经历、比赛经历和生活经历使得他积累了正规传统的意大利声乐观念,他坚持把这种具有“意大利血统”的观念传递给学生,根据“声种类型”为学生制定教学计划、选择曲目,并建议学生多熟悉语言、了解作品,他强调说,声乐艺术是“语言的艺术”,如果不知道自己在唱什么,只会在音量上“瞎使劲儿”,而能够打动观众的是音乐而不是音量。他一直坚持亲自为学生示范唱,有次为一个理解力稍差的学生甚至示范唱了20多遍,学生们有时都心疼他因为一遍遍示范唱而疲劳的嗓子。
* B- R# p0 O4 t1 |* B% k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