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5 l& r; K9 ~* x$ Z+ l. v3 r" i
电子音乐合成与MIDI 一.电子音乐合成 产生乐音的方法很多,现在用得较多的方法有模拟合成和数字合成两大类。 · 模拟合成法 " 减法合成 (滤波器 ) " 加法合成 · 数字合成法 "频率调制合成( FM) "波表合成(Wavetable) "线形合成(LA) "先进集成式合成(AI) "先进向量合成(AV) "可变结构合成技术(VAST) 计算机中采用数字音乐合成技术,主要采用两种方法: " 频率 调制合成法(Frequenncy Modulation Synthesis) "波表合成法(Wavetable Synthesis,也称为乐音样本合成法) (一)频率调制合成 频率调制合成是通过硬件产生正弦信号,再经处理合成音乐。合成的方式是将波形组合在一起,理论上可以有无限多组波形。 乐音合成器的先驱Robert Moog采用了模拟电子器件生成了复杂的乐音。80年代初,美国斯坦福大学(Stanford University)的研究生John Chowning发明了一种产生乐音的新方法,这种方法称为数字式频率调制合成法(Digital Frequency Modulation Synthesis),简称为FM合成器。他把几种乐音的波形用数字来表达,并且用数字计算机而不是用模拟电子器件把它们组合起来,通过数模转换器(DAC)来生成乐音。斯坦福大学得到了发明专利,并且把专利权授给Yamaha公司,该公司把这种技术做在集成电路芯片里,成了世界市场上的热门产品。FM合成法的发明使合成音乐工业发生了一次革命。 FM合成器生成乐音的基本原理如图05-07-1所示。它由数字载波器、调制器、声音包络发生器、数字运算器和模数转换器5个基本模块组成。数字载波器用3个参数:基音周期(pitch)、音量(volume)和各种波形(wave)。调制器用6个参数:频率(frequency)、调制深度(depth)、波形类型(type)、反馈量(feedback)、颤音(vibrato)和音效(effect)。乐器声音除了有它自己的波形参数外,还有它自己的比较典型的声音包络线,声音包络发生器用来调制声音的电平,这个过程也称为幅度调制AM(amplitude modulation),并且作为数字式音量控制旋钮,它用4个参数A、D、S和R表示,这条包络线也称为ADSR包络线。 y) X* o. b; L( `1 Y7 Y8 K
通过改变图05-07-1中所示的参数,可以生成不同的乐音。例如: · 改变数字载波频率可以改变乐音的音调,改变它的幅度可以改变它的音量。 · 改变波形的类型,如用正弦波、半正弦波或其他波形,会影响基本音调的完整性。 · 快速改变调制波形的频率(即基音周期)可以改变颤音的特性。 · 改变反馈量,就会改变正常的音调,产生刺耳的声音。 · 选择的算法不同,载波器和调制器的相互作用也不同,生成的音色也不同。 图05-07-1中的13个声音参数和算法共14个控制参数以字节的形式存储在存储器中。播放某种乐音时,计算机就发送一个信号,这个信号被转换成存储器的地址,从该地址中取出用于产生乐音的数据。FM合成器利用这些数据产生的乐音是否真实,它的真实程度有多高,取决于可用的波形源的数目、算法和波形的类型。 (二)波表合成 使用FM合成法来产生各种逼真的乐音是相当困难的,有些乐音几乎不能产生,因此很自然地就转向乐音样本合成法。这种方法是将每种真实乐器发出的声音抽样,加以适当的处理后存储成声音样本(音色文件),记录在合成器的内存当中,需要时,调用相应样本来合成该乐器的乐音。这就是波表合成(图05-07-2)。内存器的容量越大,合成效果越好,价格也越贵。Wavetable的声音播放会比较真实,而且可以做比较多的音效变化。 乐音样本的采集相对比较直观。音乐家在真实乐器上演奏不同的音符,选择44.1kHz的采样频率、16比特的乐音样本,这相当于CD-DA的质量,把不同音符的真实声音记录下来,这就完成了乐音样本的采集。 乐音样本合成器所需要的输入控制参数比较少,可控的数字音效也不多,大多数采用这种合成方法的声音设备都可以控制声音包络的ADSR参数。产生的声音质量比FM合成方法产生的声音质量要高。
! q$ D" `1 e) L0 m
# S- i( |. |& R$ B; f( ^3 NWavetable的衡量标准有: "波表库容量 "复音数 "特殊效果 二.电子乐器数字接口 电子乐器数字接口(MIDI,musical instrument digital interface)是用于在电子乐器(例如音乐合成器 (music synthesizers)或乐器(musical instruments))之间以及电子乐器和计算机之间交换音乐信息的一种标准协议,是音乐与计算机结合的产物。从20世纪80年代初期形成标准,并逐步被音乐家和作曲家广泛接受和使用,现已成为电脑音乐的代名词。我们可以从广义上将其理解为电子合成器、电脑音乐的统称,包括协议、设备等等相关的含义。 (一)MIDI的形成 " 1982 年,国际乐器制造者协会通过了美国 Sequential Circuits 公司的大卫 . 史密斯提出的“通用合成器接口”的方案,并改名为“音乐设备数字接口”,即“ Musical Instrument Digital Interface ”, 缩写为“ MIDI ”,公布于世。 " 1985 年 11 月,国际乐器制造者协会公布了《 MIDI 1.0 版的细节规定》。 " 若干次修订 ,包括: · 尽管MIDI规范仍然停留在“MIDI 1.0”版本,但是,自从1984年最初的规范建立以来,MIDI规范还是有很大的增强和更新。除了附加的新的MIDI消息例如MIDI机器控制和MIDI演出控制消息,对其基本的协议来说也有相应的增强,增加了一些诸如组选择(Bank Select)、声音全关闭等特征,以及许多其他新的控制器命令。 · 到1995年为止,有五个独立的文档涵盖了基本的MIDI规范、附件(MSC & MMC)、附加标准MIDI文件和通用MIDI。 “95.1”版出版于1995年1月,把这些文档的最新版本收集在一起。基本的MIDI规范的版本(称为详细的规范)是在那个时候更早的4.2版本,它本身是“ 详细规范4.2版本”文档和“4.2附件”的一个汇总。 95.1版本集成了已存在的文档并且纠正这些文档中的一些小错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