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新的计算机算法可以仿照音乐大师们的风格谱写出新颖的乐曲:巴赫、柯川或披头士。可是,那些作品真称得上是艺术吗?
* h* v+ Q3 x4 b+ T" s, {
& ~9 X6 B% `* T2 o/ o; ?% W# \ M 不久前,当法瑞尔-威廉姆斯代表法国的“蠢朋克”乐队在格莱美颁奖典礼上接过奖杯时,穿着打扮就如同机器人一般。这也许正预示着源自法国的真正音乐机器人即将来袭。$ F+ V- D/ y1 \# w4 ^* x
; y: U6 H" {9 v 以假乱真的音乐机器人
& R+ q% W5 y3 H. M: A5 k3 S4 x4 V. S3 k4 v6 G3 ^
来自美国和巴黎的电脑专家们正在研发新的算法,目的是使电脑能够谱写出带有巴赫风格的原创曲目,改编约翰-柯川的独奏爵士乐,或者将这二者混编为一支人们闻所未闻的曲子。! o% h0 X# H/ Z+ Z
7 j. L- A- x' `4 y- v; H
索尼公司位于巴黎的计算机科学实验室由弗朗索瓦-帕谢领衔,他说:“目前,我们已经非常接近于这个目标:通过计算机编程来编写美妙的旋律,其曲风可以和罗格朗或麦卡特尼这样的流行乐作曲人的作品媲美。”
4 t% ^0 e4 [/ e2 h( u/ y9 k8 t. q8 t$ f- E. l8 j! z# I+ c
类似的商业应用也许还包括购物商场里不断播放的电脑原创音乐,它能根据婴儿啼哭声的出现而变得舒缓放松;为忙碌的作曲人开发的各种省时作曲工具也当属此例。不过计算机编曲引发的问题却也抽象得多,它关乎这些东西的本质:音乐、艺术、情感和人性。
; @5 o, q$ r9 v: Z* h5 |9 R
' L) g: I) L% a 音乐机器人能分析人类作曲人的作品,然后合成为带有许多相同特征的乐曲。同时作为电脑专家、作曲人和作家的大卫-柯普,在1981年时因作曲受阻而开始了“音乐智能实验”,他说:“每首乐曲中都包含着一组指令,用于创作出与其自身相关却又不尽相同的乐曲。”
; {, d! `+ S0 V2 g8 d" n# N6 y+ n
“它确实令人印象深刻。”爵士乐吉他手派特-麦席尼在评论由帕谢的团队设计的爵士乐机器人编写的一支曲子时说。这首曲子听上去带有萨克斯传奇人物查利-帕克与法国作曲家皮埃尔-布列兹混搭的风格。6 E2 s3 v8 u0 {4 ^. d8 ]( N
- z2 L# `$ m+ l: S% _ 与利用计算机编写歌曲的其他大多数努力相比,将帕克与布列兹风格的舞曲混搭为一体的法国机器人领先了一大截。比如,另一个模拟爵士钢琴家比尔-艾文斯风格的爵士乐机器人,其效果就令人啼笑皆非。丰满的和弦与急速的吉他琶音是艾文斯的招牌,可笨拙的力度变化与毫无意义的旋律却摆明了告诉大家——演奏者绝非人类。+ v1 q' o" E( }/ v6 W
4 n( k) \+ I! ]" j6 n 谁是艺术家?
- J! C0 ]- i7 V& U; U# f6 g; W& E4 n
早在1950年,阿兰-图灵这位二战期间的解码专家和人工智能的先驱,就曾开展过一个蒙眼测试,想试试看计算机能否蒙骗人类,使其误以为与之交流的是人而非机器。这项测试实际的目的,是判断计算机是否会思考。
- X: S! @# f0 V' g3 @& R
- X0 z" f+ L" o& d( s+ G 不过计算机也会演奏吗?在纽约布鲁克林工作的音乐人、技术专家艾瑞克-辛格认为答案是肯定的。辛格设计了一支名为“奥开斯里特翁琴”的计算机乐队,2010年麦席尼在录音和巡演时用的都是它,而并非真的乐手。柯普则已经设计出了一个名叫“EMMY”的音乐模拟器。EMMY能谱写出许多有说服力的音乐:从巴赫的圣歌调到莫扎特的奏鸣曲,再到肖邦的马祖卡舞曲、乔普林的拉格泰姆调,甚至还能模拟它的制造者柯普的曲风。1 [7 i* G- u9 f1 p$ k! j8 x
" @/ y) H! F- B 音乐合成器的先行者雷-库兹韦尔在《精神机器的时代》一书中,有句话被挂在了柯普的网站上,它提出的那个疑问对于与EMMY类似的项目来说无论如何都绕不开:“当柯普的程序写出一段悦耳的音乐时,到底谁才是艺术家:被模拟的作曲人,柯普的软件,还是柯普本人?”0 G7 p6 t' c# b
j A2 x- H- S; ] 麦席尼认为答案是人类。“我不认为它是计算机制作的音乐。”他说,“我更倾向于视其为‘计算机辅助’而成的曲子,因为不论是谁写的编码,是谁确定的参数,这些都已经对最终的结果造成了影响。”
8 H! `) R: \- \& H5 N+ r6 n2 I S2 W$ P8 q
为机器而感动?! Z5 q/ D T M3 `8 _( a. J& u& o+ H, m
( X. I( f3 |9 \ P 作者的问题暂且不论,机器人的崛起对某些人来说着实不妙。当柯普在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他的音乐智能实验之际,音乐人工会却正在谴责音乐工作者的另一个假想敌:音乐合成器。从好莱坞到香港,它迅速取代了舞台和录音棚里的管乐组,甚至是整个乐队。# B7 ~ [. s: o
/ g0 {, s' L2 u, H; t4 { ~
如今,音乐合成器已经成为大多数门类音乐录制的必备。可是, 30年前取代拉斯维加斯演奏大厅里人类乐队的单一合成播放器,如今正受到怀揣预先录制好音乐的“苹果”电脑的DJ的威胁。
" b( `: s/ p8 u( _8 O% {
) m) Z' C, c' j 因此,如果有一天机器人取代了DJ,谁会为他们说话?
4 w* x [+ n X1 E+ ?/ G. I- i5 s' p
也许会是这些人:观众。不久前,有人写了一篇流传甚广的文章,说的是机器人DJ将主持一场舞会,得知此讯的舞曲粉丝们不干了。其中一位人类DJ的捍卫者评论说:“做梦去吧,机器人永远不会读懂观众,不会为观众演奏。机器人永远没法与真正的艺人相提并论!” @( j* R9 ?1 l. e) V" @0 p$ S
) c4 T. {$ P% q, c4 j8 Z
DJ在现场表演中的任务其实很有限:基本上就是保证音量正确,并在播放事先选定歌曲的间隙搭配上合适的音乐节拍。这一点成了安迪-萨姆伯格的讽刺表演《低音何时停止》的素材。在该表演中,一个名为“达维奇”的DJ(映射著名DJ艾维奇)站在平台后面,在观众看来他像是在控制声音,而事实上却是在摆弄火车模型、炒鸡蛋、画自画像,以及做各种打发时间的无聊事。3 U; K8 n9 `# i4 b% Y) f8 L
3 h6 Q" `+ o+ W) v0 z
实际上,机器即便没有统治舞曲音乐,至少也对其影响颇深。“没有计算机的话,就不可能达到那样的力度和音色。”提亚斯多乐队的首席歌手、作曲人奎拉说,“在感动人类灵魂这个问题上,计算机已经颇有建树:它让人欢笑、让人尖叫,让人在舞池里扭动身躯、挥汗如雨。”) ]) e+ w- a- n. p
+ W& o+ s0 F* C, l
如果机器人能令拉斯维加斯的夜总会欢歌热舞,是不是说计算机就能谱写出催人泪下的交响曲呢?“我敢肯定有人会为乡村女歌手泰勒-斯威夫特而欢呼,有人听完俄罗斯古典音乐大师拉赫玛尼诺夫的作品会说‘哎,真没劲’。”辛格说:“因此,我们可以更进一步思考:人类真的有情感吗?抑或只不过是大脑异常复杂的化学与神经冲动而已?”
+ C. y. s2 V2 T9 R. L+ O3 J6 x) l/ N+ N' Q t0 e# c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