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同發聲原理、不同的材料、不同的振膜、不同的結構設計等等,都是為了設計出一款理想的耳機,理想化的耳機應該具備哪些條件呢?/ E& o Z8 v6 W$ O
1 C% E7 J# d# q/ Y- | Y
頻率響應足夠寬,高音甜中音準低音沉,而不是胡標亂寫的5-40000Hz這種
; I* s: n6 v5 b0 u+ Q/ ]' Y
' D4 `7 J+ X, s# c6 j9 u6 W( ^4 X8 ?體積能做到很小也能保持性能
; {% s2 a3 V2 n' w0 q) t& O( N8 B* V3 c5 ^
振膜要足夠薄夠輕,還要保持剛性,但內阻還得大
+ A4 Y/ A. i+ y% ?3 X) E c" Y2 k; B4 z; C- D
不能有分割震動
7 r3 B3 B' p6 x3 T' C7 p, c- K; I {
具有全天候的環境適應性
* Z2 y9 L( |: t
. z( N: W$ B6 A4 Z* x舒適的佩戴,有人機合一的感覺
( ~5 N9 {" W0 c- a1 i4 g/ V
7 c9 ]# Z# {- K7 R/ h9 G要同時滿足這些條件,現代的技術幾乎是沒可能的。體積與頻率的關系、剛性與內阻的關系……簡直就是一對對冤家對頭。在此之前,我們有20多篇文章在系統的介紹相關知識,其實如果認真的讀完這些文章,其實心里就有譜了。/ s: p, ^: O6 G2 F, C
6 l. Z% N) l- E6 @1 D& k
簡而言之,最理想化的耳機是不存在的,這是個偽命題。絕對完美的設計,大概也就是Matrix那樣腦后插一根針了。
3 |: x. ^: A, n. B7 a$ X' e8 } t$ M7 C, s9 o) V& Y
分割振動-某揚聲器@6500Hz
; H0 i' ?+ w# C z
2 k3 c. ]( h0 _' [討論這個話題的意義在于,建立一個平和的消費心態,增強抗忽悠能力。正確的了解不同耳機天然優劣,可以有效的防止錢包的側漏。
4 b. c& Y- `2 l X0 p" Z, d. B; J7 L; m% _* w3 b# q
最理想化的耳機不存在,就意味著每一款耳機優點的背后必有缺點,有所得必有所失,這在耳機消費中也是真理,并不會因為你多花幾千塊錢而改變。: E" S$ u! A D: S
) _/ F8 a, P+ S' m3 i+ e& t; |/ Y
不要被宣傳忽悠。很多產品的宣傳當中,虛標參數的現象普遍存在,耳機的參數已經成為了最沒參考性的典型案例。文案中強調XX技術有多好,XX涂層有多牛,但這基本上是優點放大說,缺點永不提,不停的暗示,這就是最理想的耳機。典型的說辭是XX涂層能夠將失真抑制到最低程度,其實這種說法多數不靠譜,這個時候,更應該去查查資料,看個究竟。3 Y" l8 ]. {! h4 G# N7 V* h) a
8 b$ A$ s3 S D: i0 y對于很多菜鳥來說,對官方資料不信任也不看不懂,但對于價格,強烈的心理暗示作用非常明顯,商家也很樂意灌輸一分錢一分貨的消費理念,越貴越完美越理想。利用這種觀點進行營銷的也越來越多,于是我們發現了不少奇葩的產品,售價幾千元的可能還不如低階貨。
' \* Z/ J6 o# v; z3 z& R
- y. G* u" w; Z5 k4 U1 Z即便不存在誘導消費的陷阱,從技術上說,頂級的動圈一樣有它的毛病,最好的靜電耳機,也會有它的缺點,單單元有不足,多單元也有難以克服的技術障礙,這和它們賣多少錢沒關系,賣1萬時缺點存在,賣5萬時,缺點依然會存在。你需要了解這些缺點。了解缺點并不是阻止消費,而是更冷靜的消費,這很關鍵。
- a/ ]6 k; a2 `- c) A9 Y! ^ e. z, o& Q: B
現有的技術能做到的是緩解缺點帶來的負面影響,例如研發各種復合材料、涂層來降低分割振動,或者加入"味精"掩蓋不足,例如人為的改變聲音風格,這些被籠統的歸納到了"調音"的范疇。涉及到"味道",這是考驗廠商實力的一個模糊指標,也是一個很容易產生玄學觀點的地方,"大師調音"變成常見的忽悠手段之一。其實"味道"有有意為之的部分,也存在不得已而為之的部分,"味道"并不是完全可控的,應該冷靜看待。
# s, H2 C k+ f- \
0 n- U# S6 j! W) r) ~冷靜的看待高階貨,就是在保衛人民幣。因為真實的表現、宣傳的引導、心理的暗示,很容易讓人產生沖動,尤其在聽好耳機時,很容易因為其優秀表現忽視其不足的一面,我們也去過一些實體店體驗,店員那種貼身促銷,沖動就有些難以控制了。聽的時候眉飛色舞買回來又有些后悔的案例其實不少,所以冷靜很重要,珍惜人民幣,人人有責。. |2 _" H! h4 Z- O
9 M7 K/ F" u6 Q2 s% q
最理想化的耳機雖然永遠不可能被設計出來,但努力設計出更好的耳機的目標從未放棄。這些年,材料科技進步很大,很大程度的推動了振膜設計的更新,我們可以用相對低的成本獲得更好的耳機,另一層意義是,新技術也可以將耳機的最佳表現提高到更接近"最理想化"的程度。所有的耳機的設計,都有一個時代背景,如今的耳機整體水準好于10年前、20年前的,它不會有穿越的,所謂明日科技,今日享用是不可能出現的。在耳機行業,很難出現跨越式的進步,那些"革命性"的XX都是不值得信賴的,起碼需要打個問號。千萬不要用晶片行業的進步速度來要求耳機行業,耳機行業整體能進步就已經不錯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