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 手风琴出版物介绍& H5 L# g7 l" w5 U$ f& z# s- e
+ F, F- g7 a- w- E& T3 r E; H1 q! D' A 1952年后,中国陆续出版了一些手风琴方面的书籍,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5 M$ x" l6 ^: G. d o! T5 `
; o: w4 Y' N- c. E) ^8 ~- n P0 P$ S 手风琴演奏法 云 海著 万叶书店 1952年
) ]4 Y% ]/ g1 _( V$ e% E$ f
; K, ^/ p D9 e$ `: k' S 手风琴简易自修读本 [苏]德士凯维奇著 金石译 新音乐出版社 1953年
) _* w: d3 E, g1 A
8 j& p5 o1 y2 e9 m. @/ j) k 怎样学习手风琴 温 仲 三编著 上海文化出版社 1956年
* i% B: z# U- f# J- Z% V4 S0 j) A9 Q- A# S$ S; N4 X6 w9 q
手风琴自修教程 [苏]阿.库德里亚夫采夫 普.波鲁亚诺夫 吕金藻译 音乐出版社 1957年
8 a7 {0 G0 C$ }" H! G* Q
) D1 M* F1 m/ }# @# x1 w 键盘式手风琴简易演奏法 尹 志 超编著 音乐出版社 1957年% @' o e$ ]( j+ @/ ^9 {
# [3 h2 C7 A" P: v2 W0 F
键盘式手风琴曲集(三集) 尹 志 超编配 音乐出版社 1957年. S0 K% g. J5 h
, \: D) P: y" e: A% M, V* \& Q 键盘式手风琴初步练习法 尹 志 超编著 吉林人民出版社 1957年
: {( m1 n/ ]) N/ M3 N. X; t* A1 I
键盘式手风琴演奏法(正、简谱) 绿克、程就父编著 音乐出版社 1957年6 q4 |% e$ I( ~3 W# b2 ?" I
7 f! V/ T4 J# [# ^2 ?/ _' K 键盘式手风琴曲集(集册) 绿克、程就父编著 音乐出版社 1957年% c( E W& k; f5 d# u0 w4 R
; b# y7 o' @ L2 W8 o
手风琴简谱演奏法 任 克 明编著 音乐出版社 1957年
. ?* U: c J$ L2 F
6 m3 C$ {' I4 Z2 d$ X, R- ~; ?; m 简谱初级手风琴教材 韦 俊编 上海音乐出版社 1958年
( }4 |# J$ M- c H- x' R
" N$ T( V3 E- b* W. M& | 手风琴技术训练 余 约 章编 上海文化出版社 1958年
+ { Z% h4 B9 Z" s* m: O5 f) k: A: Q( ?# U# o2 x8 e: f
手风琴曲集(集册) 安 绍 石编曲 不 详
* X& z2 v! y0 G ^/ o m5 A" ]% c% C9 N6 l3 p3 [
中国民歌手风琴独奏曲集 扬 鸿 年编曲 上海音乐出版社 1958年
' k. \7 u1 K1 ]' t' l* L1 @: \+ V$ ^! w
怎样拉手风琴(业余自修小丛书) 李 敏编著 音乐出版社 1959年0 d! X' l$ S7 e% {+ X$ x# B
+ `! n3 U- g5 M
手风琴演奏常识 朱 画编著 广州文化出版社 1959年( {" n3 g+ ~* ?5 Y& L
, U, ?' ~6 S! d0 }, h! b* M8 D$ ? 轻音乐手风琴独奏曲集 宋兴元 孟升荣编曲 上海文艺出版社 1962年
" n p7 E$ }3 s; e% W; ^ d
* P# H8 N+ X( l' t4 Y 手风琴曲选(集册) 音乐出版社编辑部编 音乐出版社 1962年) S- n: B4 S' t: |5 Z* L" n
; {! b# v( W e( o; f& P7 x0 Q
这些手风琴书籍有一部分篇幅是文字内容,简单介绍了一些乐理、记谱法知识以及手风琴乐器的构造、运指技巧和练习方法,为手风琴的学习和普及带来了方便。现将其主要内容总结如下:
/ V8 A0 J- X+ {4 F# t
4 L/ u. [& c0 q ⅰ乐器方面:除了在建国后出版的第一本手风琴书籍《手风琴演奏法》(云海著)中,根据当时的情况说明了全音阶、半音阶、新半音阶、钢琴式(键盘式)四种类型手风琴的不同构造,其余的书籍主要介绍的都是键盘式手风琴。
+ f1 M/ L( A- g
+ j4 h9 f6 ]$ Q ⅱ记谱方面:以五线谱为主,有的书籍为了读者学习方便将五线谱和简谱同时列出,如《键盘式手风琴演奏法》(正、简谱)(绿克、程就父编著)。记谱根据左手的记谱方法分为“实音记谱法”、“五线谱略记法”两种记谱法。“实音记谱法”源于前苏联的两本教材,是将左手伴奏部和弦按照实际音高把音都记出来,并仿照苏联教材在和弦上方标记Б、Μ、7、y分别表示大三、小三、属七、减七和弦。“五线谱略记法”在《手风琴演奏法》(云海著)、《手风琴曲集》(安绍石编曲)和《中国民歌手风琴独奏曲集》(扬鸿年编曲)等教材中都有说明和运用:五线谱三线下的音表示低音(单音),三线上的音表示和弦音(左手和弦不记出全部音符,只写出其根音),用大写字母和小写字母表示低音和大三和弦,用m、7、d分别表示小三、属七、减七和弦。有的也用“大、小、属、减”等字直接表示。
+ M/ E# M6 K4 ~ Z
5 x' U, d+ B5 @ l5 k5 _ ⅲ演奏方面:比较全面地介绍了手风琴的演奏姿势,用图式说明了手风琴左手键钮的排列规则并讲述了左右手的手形、指法及运指技巧,说明了风箱运用技巧,讲解了有关的乐理知识和音乐表情术语、记号。《手风琴演奏法》(云海著)中编写了C、G、D、A、F、ьB、ьE七个调音阶的指法。认为“风箱推拉”是影响手风琴演奏的重要因素,其原则是“用一定的力量和速度来推或拉,动作要均匀,为防疲劳必须利用左腕全部的力量,拉开风箱的时候,应偏重一面使风箱做扇子形,这样可避免左手疲倦,演奏的姿势也比较美观。”后来的《键盘式手风琴演奏法》(正、简谱)(绿克、程就父编著)更全面地列出半音阶以及所有关系大小调左右手的音阶和琶音,并按照调性编写相应的练习,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这本书首次根据左手低音键钮讲解了基本和声知识,并详细说明了大调、小调、转调情况、中国民歌等不同类型的手风琴伴奏编配方法。* Y8 h# I R# r9 |+ |/ Q
7 m; f) K# s8 s/ j X
当时除了这些手风琴普及书籍所介绍的一些手风琴基本知识,有关中国手风琴教法及艺术理论方面的研究几乎是个空白,很难找到有关这一领域的文章。中国手风琴事业要想取得快速发展,必须依托大批具有扎实科学基础、以手风琴专业理论武装自己的手风琴艺术家们的工作,而创建一个良好的探讨中国手风琴专业理论的学术环境,则是造就众多优秀手风琴艺术家不可缺少的重要条件。) {$ [: C/ d3 n: @2 |3 J
& t: M0 ]3 ^$ b
这些书籍除了文字部分的内容,还比较系统、全面地收录了建国十七年间中国主要使用的中外手风琴乐曲。这些中小型乐曲延续到今天,作为手风琴教学的初中级教材还在使用。主要包括以下曲目:
, M' o Q0 [; d A# u) \2 B A- s* L$ C, s0 a# z& j, y0 i. L
ⅰ原创歌曲改变的手风琴乐曲:9 L* ^# T* q/ u2 A5 `9 O3 V
, y7 s; f9 p' \ N5 M' C. X
新春乐:茅沅曲 郭汀石改编 红头绳(选自歌剧《白毛女》):郭汀石改编4 s* L3 S6 S8 |5 U2 }! ?
, ]# y0 C0 P6 c3 U1 { 解放军进行曲:郑律成曲 王碧云改编 骑兵进行曲:劫夫曲 晨耕编曲 王碧云改编; e" W) j/ I1 p; g( |* w9 Z+ _! O
1 G4 q5 |" `7 m/ S6 ~! n" u3 S 我是一个兵:张自强、王碧云改编 彩云追月:任光、聂耳曲 宋兴元改编" S3 A- z7 m4 V6 I8 q' k
' \% h1 d4 g$ [$ N9 [ m! d! X3 V0 F 士兵的光荣:张自强、王碧云根据佩之《战斗进行曲》改编
6 |4 o1 N" M0 T5 q b& k
- n% j+ V6 E8 P& U ⅱ中国民间音乐改编的手风琴乐曲
4 w4 K( g; ? p, B o2 B
8 F4 x/ e+ Z$ b; n, G 四季调(青海民歌):郭汀石改编 旱天雷(广东音乐):宋兴元改编
0 Y% y; |/ n1 y2 ~: a* k4 p3 i# G9 P( M2 O9 h! C. S
步步高(广东音乐):宋兴元改编 紫竹调(沪剧曲调):宋兴元改编" e% I+ O+ V7 H% ~9 i7 v7 o+ X
# r& i) { Q% F& m ?$ S% C! U1 v 花好月圆:黄贻钧曲 宋兴元、孟升荣编曲
, b, C# y3 }" E- l3 R3 y9 c* @, D$ N4 C1 Q
ⅲ外国手风琴乐曲: A' I9 |) }/ _* J- R7 ]
/ F& [. z+ B# T9 _% E4 h: h+ S 波兰民歌:小杜鹃、波兰圆舞曲 小啄木鸟:[意]拉扎罗曲: b8 @* J! a: k4 h! L) w% c& n
& B* M/ f( ~" G9 {3 w) b
纺织姑娘:俄罗斯民歌 小酸梅果:白俄罗斯民歌
6 f6 H. J/ \3 ?# E8 ]9 z. l; x9 Q6 j A! i2 {1 r
小苹果:[俄]格里艾尔曲 喀秋莎:[俄]布朗捷尔曲
9 d, W/ o7 `, \! x- ~2 `. v A9 O( ?8 a( w
微笑波尔卡:格垃纳.沙尔汀曲 单簧管波尔卡:[波兰]普鲁修斯卡曲
* T) Q7 W0 l7 n. O
/ Z) y8 h, ]; h0 z$ X 杜鹃圆舞曲:[瑞士]约纳逊曲 军队进行曲:[奥]舒伯特曲
, I% a( g4 A: a) h8 ?$ ^+ I I
" x; b6 ^9 j% m' _. { 蓝天(探戈舞曲);立茨纳曲 化装舞(探戈舞曲):罗德里兹曲
6 h7 T; X( ^" ^7 V t# v p0 V+ K- u; }
匈牙利舞曲(查尔达斯):[意]孟悌曲 匈牙利舞曲(第五号):[德]勃拉姆斯曲
. r( p: \. a' S* M! F7 v N" t( o' z1 J8 b+ _( J
溜冰圆舞曲;[法]艾.瓦尔德退费尔曲 蓝色多瑙河:[奥]约翰.施特劳斯曲
. V2 m; A* V! M" o: K& t0 V- r& e# G" h& R# o3 g2 E) Z
春天(罗马尼亚民间舞曲):杨文涛改编 霍拉舞曲(罗马尼亚民间舞曲):郭汀石改编
$ N( ?# ] z4 \0 Y7 O3 M& U- n
& j& J3 _$ C" @6 n0 D 哈巴涅拉舞曲(选自歌剧《卡门》):[法]比才曲 郭汀石改编
3 z0 i9 i2 b& E- Q Q8 U/ d/ x+ E, V9 g
拿波里民歌(选自歌剧《天鹅湖》): [俄]柴可夫斯基曲
' A$ B+ v0 ^7 }& Q- B+ i& `5 A, X/ |. ~$ H! D; T
加伏特舞曲(选自歌剧《鲁吉纳》):[比利时]戈塞克曲
% ^& H" B) r4 Z" Z* d0 F# T$ i1 G. f e+ t
在水波之上(即《穿过波浪》):[墨西哥]罗萨斯曲
" c) ] ^+ m1 S# l4 i6 E6 X
& _' `; C9 @: t+ a6 T+ y 多瑙河的波浪(即《多瑙河之波》):[罗马尼亚]伊万诺维奇曲) h* K5 H% X6 H! Q0 l
1 ]0 e. i7 Z/ b) j0 j 野蜂飞舞(选自歌剧《萨尔丹沙皇的故事》):[俄]里姆斯基-科萨科夫
1 ~. k1 P% y+ o: \, h; h7 K" C5 n' Z) a6 g$ ?$ D2 e
马刀舞(选自舞剧《加雅涅》):[俄]哈恰图良曲
9 ]: H: L ?& e- h* V1 @1 i# v
! h' Q' Y; t) P9 o 除了以上的中小型乐曲,还有一些简易的手风琴练习曲和中国民歌、革命歌曲改变的简单乐曲。其中由扬鸿年编曲的《中国民歌手风琴独奏曲集》收录了16首不同地区和民族(陕北、甘肃、安徽、福建、云南、新疆、蒙古、朝鲜、哈萨克)的民歌改编的手风琴乐曲,如:《信天游》、《你送我一朵玫瑰花》等,虽然都很简单,但第一次比较全面地尝试了民族风格手风琴乐曲的改编创作,为以后《四季调》、《彩云追月》等民歌改编曲的成功打下了基础。
* E! G% `$ d+ }4 y: {; t
; @3 m" Z. y4 g7 o 建国之初,是手风琴演出活动的一个繁荣时期。军队和地方文艺团体以及专业院校的手风琴工作者都活跃在大大小小的舞台上,十分红火。除了现场的演出,国家和省、市的各个广播电台录制了许多手风琴乐曲,定期在电台轮回播放。五十年代,上海的宋兴元先生出版了第一张中国人自己录制的手风琴唱片,包括“蓝天”、“化装舞”、“花好月圆”等曲目。当时的手风琴书籍和音像制品非常少,有的书籍即使出版了也只有几千册,并没有大范围地普及和传播。所以许多手风琴乐曲在没有正式出版之前,就已经通过电台和收音机流传开来了。比如由王域平、张增亮在六十年代创作的《牧民之歌》,虽然在1965年才出版唱片,但在此之前就由王域平在电台演奏录音并向全国播出,并在当时出版业不够健全的情况下,以“手抄本”形式在全国广为流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