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这场座无虚席的演出同时在上海大剧院进行的,是小众得多的钢琴独奏音乐会“邹翔演绎利盖蒂”,两场演出吸引了完全不同的乐迷,但一墙之隔,各得其所。 既然曲目选择上很保守,女指挥西蒙娜·扬(SimoneYoung)无疑成了维也纳交响乐团此次来华最大的新意。尽管交响乐团中的女乐手、女独奏家和女歌唱家如今都已不再新鲜,女指挥仍然是稀有物种,而且对于女人担任这一职位是不是好事、是不是能够做到和男指挥一样好,乐坛仍然争论不休。交响乐是需要逻辑思维和整体把握能力的音乐类型,一般认为,女性在这两个方面则通常不如男性,而更擅长把握细节和局部的情感;再就是气场能不能镇住几十个乐手的问题,扬坚持穿高跟鞋指挥,最初也是因为觉得自己不够高,而高跟鞋的作用不仅仅是增高,很大程度上还是增加自信的利器。 这位 52 岁澳大利亚的女指挥家目前担任历史悠久的德国汉堡国家歌剧院音乐总监,是唯一担任世界著名歌剧院音乐总监职务的女性。她还保持着多项引以为傲的“第一”:第一位指挥维也纳爱乐乐团、维也纳国家歌剧院的女性,第一位指挥全套瓦格纳四联剧《尼伯龙根的指环》的女性。去年 5 月,为纪念德国伟大作曲家理查瓦格纳诞辰 200 周年,扬在汉堡完成了在一个月内指挥全部瓦格纳歌剧的“壮举”。 “人们一般认为男人是强大的,女人是细腻的,但所有艺术家都必须强大且细腻的,我是谁不重要,我怎么演绎伟大作曲家的音乐才重要。”然而无论扬本人如何在采访中淡化自己的性别,都不能改变她因性别而尤其受到关注的事实。当她像往常一样蹬着高跟鞋站上上海大剧院的舞台,不够有力地挥动不大的双手,带领乐队奏响“英雄交响曲”时,无论是不是先入为主,都多少令人觉得“违和”。不得不承认,指挥的动作在几个世纪中都是完全属于男性的动作,女性即便完全习得,使用时也很难百分之百抹去模仿的和搔首弄姿的痕迹。 “我从来没有试图从女性的视角理解这支交响曲,我试图从贝多芬的角度理解,”扬在演出前接受采访时说,“第一乐章表达的是英雄主义,接着三个乐章分别是巨大的悲伤、失落和绝望,重生以及正被成功和胜利弥合的空洞。”在她看来,与其说这部作品是关于拿破仑和战争的,不如说它是关于为更好的世界而奋斗的人性,和艺术家对更好的世界所抱有的信念。基于这样的理解,扬对“英雄”的演绎显得柔和绵密有余而力量不足,乐团的音色虽然没得说,但整部作品仿佛没有高潮,温吞吞就结束了。相比之下,较为欢快明亮的第七交响乐要好得多,经过上半场的热身,扬也显得放松不少,好几次她都不自觉地在小小的指挥台上舞蹈起来,十分有感染力,这是看男指挥家的表演时绝不会有的美好体验。正如乐团经理约翰内斯·纽伯所说的:“贝多芬之于维也纳交响乐团的重要性犹如脊椎骨,但一次次演绎他不代表重复自己,通过不同指挥家的演绎,同样的贝多芬也有挖掘不尽的可能性。” 成立于 1900 的维也纳交响乐团在名气上不如同城的维也纳爱乐乐团,但都代表了奥地利古典音乐演奏领域的最高水准,而且与后者一样拥有光荣的传统。在乐团 114 年的历史上,历任首席指挥包括威廉·富特文格勒、卡拉扬、沃尔夫冈·萨瓦利什、朱利尼等一批传奇指挥大师,伯恩斯坦、卡尔·伯姆、谢尔盖·切利比达奇、卡洛斯·克莱伯、洛林·马泽尔、祖宾·梅塔等都曾作为客座指挥与乐团保持着紧密的合作关系。在即将到来的 2014-2015 音乐季,菲利普·乔丹将接替著名意大利指挥家法比奥·路易西担任首席指挥。此次随团访华的乐手中,有一名华裔小提琴手,他在安可环节充当了报幕的角色,可能也是他教会了扬用中文问候观众。总之乐团在这次巡演中表现出了绝对的友好与打开中国市场的诚意,现场气氛也确实被调动得很好,已经很久没有遇到演出结束后全场起立喝彩的场面了。但是乐团在成立之初,其明确的初衷之一是满足当时的当代作品首演需求,如果他们下次还来,要选一些对自己和观众来说都挑战更大的曲目才好。
( v1 ~! T5 Y! b; |* B$ 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