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9252|回复: 3

[歌词创作] 【诗词名词解释】(诗部)

[复制链接]

2万

积分

19

听众

1万

金贝

中国原创歌词基地高级

积分
26504
anxin 发表于 2015-7-23 14:54: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诗词名词解释】(诗部)转自网络
* R/ g6 R) [$ |7 j* M: U
5 b7 k& l3 ?- O+ {6 F0 y     【四言诗】诗体名。全篇每句四字或以四字句为主。是我国古代诗歌中最早形成的诗体,盛行于春秋以前。它集中地保存在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部集《诗经》之中。东汉以后,五七言诗兴起,此诗体渐趋衰落,唐以后四言诗则少见。
# t' R, h. p4 R- l, ^/ Y: q
6 X( C; _  i3 C+ {+ X【骚体】即楚辞体,诗体名。起于战国时楚国,以屈原的《离骚》为代表作。此类作品突破了四言定格,句式长短参差,形式比较自由,多用“兮”字以助语势,文采绚丽,语言优美,抒情成份较浓,富于浪漫气息。后世把这种形式的诗歌称之为骚体。
+ }; q! g! |# L6 u# G* m) \' Z7 v. Z3 H+ T6 X
【乐府】诗体名。乐府原是音乐官署,汉武帝(刘彻)时始建,掌管朝会游行所用的音乐,兼采民间诗歌和乐曲。后来把汉魏南北朝乐府官署所采集、创作的乐歌,称之为乐府诗,简称乐府。魏晋及其以后的诗人模仿乐府古题的作品,虽不入乐,也称为乐府或拟乐府。宋元以后的词、曲,因为是入乐的,有时也称为乐府。$ m. u- k, U. f# J) K% s
" L  M, X9 L9 H. Q! [( O
【古乐府】指汉、魏、晋、南北朝的乐府诗。后代摹仿其体制的作品,有时也称古乐府。8 u" p/ ^6 V. \( n

  m8 T+ F) S8 ~3 \, D【歌行】古代诗歌的一种。汉魏南北朝乐府诗,题名为“歌”、“行”的颇多。汉代题用“行”者较多,如《陇西行》、《妇病行》等。南北朝题用“歌”者较多,如《子夜歌》、《琅琊王歌》等。文人拟乐府的作品,诗题也常标以“歌”、“行”。“歌”、“行”有时在诗题中连用,如汉乐府民歌有《怨歌行》,曹植有拟作的《怨歌行》。“歌”、“行”名称虽不同,但并无严格的区别,当两者连用时,则作为一种诗体名称。歌行体的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句式可用五言、七言、杂言等多种。歌行体的诗,题目并不一定都标上“歌行”的字样。
+ x. w- r0 {/ A$ a
+ R+ h4 F7 O# n9 b# n【古风】诗体名,即“古体诗”、“古诗”。风,即诗歌的意思,是由《诗经》中的《国风》而引申出来的。唐代及其以后的诗人作古体诗,还有以“古风”作诗题名的,如唐李白有《古风》五十九首。
9 n5 q4 A' H8 m# d0 O; w& h& Z# J, o
7 A( F# j/ N, K' F5 N【古体诗】亦称“古诗”、“古风”。诗体名。与古体诗相对称,产生较早。每首句数不拘,句式有三、四、五、六、七言和杂言等形式,后世使用五言、七言者较多。不讲求对仗、平仄等格律,用韵比较自由。. \, K" T8 A- Y! B
' ]( t( P- v* _
【古诗】1、古代的诗,如《文选》中收录的《古诗十九首》,因不能确定作者和写作年代,故称古诗。2、古体诗的简称。参见“古体诗”。" w9 @: _/ `" Q; a5 A; \: G
( m1 n% c7 A" D! @; O3 l
【近体诗】亦称“今体诗”。诗体名。唐代形成的律诗和绝句的通称,与古体诗相对而言。它的句数、字数、平仄和用韵等都有严格的规定。此名是唐人的说法,后人沿用。4 [+ B0 l, t: K# L) a& [# P" F

: E; k& o) {& `- l& u9 Y  ?【新体诗】指南朝齐武帝永明时期所形成的诗体,又称永明体。当时的诗歌创作,特别注重声律对仗,同汉、魏、两晋的诗歌比较,在形式上有了显著的区别,因而称之为新体诗。它是我国格律诗产生的开端。参见“永明体”条。
' H& s/ f1 X( \; X) F
: N3 z& W/ V! T【格律诗】诗歌的一种。形式有一定的规格,音韵有一定的规律,若有变化需按一定的规则。中国古典格律诗中常见的形式有五、七言绝句和律诗,词、曲每调的字数、句式、押韵都有一定的规格,也可称为格律诗。1 ~& k) m8 M' O/ j% l1 H' W
5 Y, _5 V0 O; q
【律诗】诗体名,近体诗的一种。因格律严密,故名。起源于南北朝,成熟于初唐。每首八句、四韵或五韵。第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或押或不押,一般押平声韵,不许换韵。中间第三句与第四句、第五句与第六句,一般必须对仗。每一句各字的平仄都有规定。分五言、七言两体,简称五律、七律。亦偶有六律。凡一首诗超过十句的,称之为排律。' i2 X. y2 |5 m# s* n+ o& D  a* E
9 o# D4 j7 C0 [9 K3 Y/ F
【排律】诗体名,又名长律,近体诗的一种,是律诗定格的铺排延长,故名。每首至少十句,多至二百句以上,句数必须偶数。除首、末两联外,上下句都需对仗。排律一般是五言,往往在题目上标明韵数,如白居易《代书诗一百韵寄微之》,就是一千字。
6 ^) O2 O. j& W8 _
" g  [" B4 C  y/ I" f+ [0 W9 b【三韵律】律诗的一种。每首六句,隔句押韵,共三个字押韵。如李白《送内寻庐山女道士李腾空》:“君寻腾空子,应到碧山家。水春云母碓,风扣石榴花。若爱幽居好,相邀弄紫霞。”
/ ^  F2 i5 e! {- ?( y
1 b; z1 F" w5 i+ ]2 y" B3 t【绝句】即“绝诗”,亦称“截句”、“断句”,诗体名。截、断、绝均有短截义。每首四句,或用平韵,或用仄韵。始于南朝齐梁新体诗,如《玉台新咏》即载有“古绝句”。唐代通行的为律绝,属于近代体诗的一种,平仄和押韵都有规定。以五言、七言为主。亦有少量六言的,称“六绝”,但未通行。
0 b7 X: Q5 V0 p$ q1 {; o* p- b* z7 H8 y, _  U7 Q
【五言诗】诗体名。每句五字,有五古、五律、五绝、五排之别。起于汉代,魏晋至隋唐,大为发展,成为我国古典诗歌中的主要形式之一。旧时以《古诗十九首》和苏武、李陵《河梁赠答》古体五言诗之始。6 Z5 z1 q- R" [; l- p

. |3 H5 o' X+ D# f$ S【六言诗】诗体名。全篇每句六字。南朝梁任昉《文章缘起》称西汉谷永有六言诗,《文选·左思〈咏史〉》李善注说西汉东方朔已有六言诗,其诗均不传。今所见以汉末孔融的六言诗为最早。唐人也有偶然写六言诗的,如王维的《田园乐七首》、顾祝的《过山农家》。有古体、今体之分,但均不甚流行。% L+ Q' I9 @0 S; p

1 ]* @7 G' a  l【七言诗】诗体名。全篇每句七字或以七字句为主,有七古、七律、七绝等。旧说始于《诗》、《骚》,或说起于汉武帝《拍梁台诗》(见“柏梁体”)近人多以为起于汉魏,至六朝而趋于兴盛,到了唐代,大为发展。它是我国古典诗歌中的主要形式之一。魏曹丕的《燕歌行》为现存较早的纯粹七言诗。. u* \. C' q6 B; b9 ~

) l( X7 h3 [1 L1 b7 g% M/ L5 R【杂言诗】诗体名。古体诗的一种,诗中句子长短不齐,无一定标准,短句仅一字,长句有长达十字以上,而以三、四、五、七字相间杂者为多,是一种较为自由的诗歌形式。《诗经》中已有杂言诗,汉乐府民歌中杂言诗较多,唐代及其以后的诗人也写了不少杂言诗。: [+ P' R2 z7 h1 S' y* p

' F* \( @& I* [/ K
音频应用店铺 音乐发布 中国原创歌词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万

积分

19

听众

1万

金贝

中国原创歌词基地高级

积分
26504
 楼主| anxin 发表于 2015-7-23 14:55:23 | 显示全部楼层
【离合诗】杂体诗名。逐字相拆合以成文。汉魏六朝时即已有之。如汉末孔融有《离合作郡姓名字诗》:“渔父屈节,水潜匿方。与时进止,出奇施张。(上联离“鱼”字,下联离“日”字,合为“鲁”字。)吕公饥钓,合口渭旁。九域有圣,无土不王。(上联离“口”字,下联离“或”字,合为“国”字。)好是正直,女回于匡。海外有截,准逝鹰扬。(上联离“子”字,下联当离“乙”字,古文与今文不同,合为“孔”字)六翮不奋,羽仪未彰。蛇龙之蛰,俾也可忘。(上联离“鬲”字,下联离“虫”字,合为“融”字。)玫璇隐耀,美玉韬光。(离“文”字。)无名无誉,放言深藏。按辔安行,谁谓路长。(上联离“与”字,下联离“才”字,合为“举”字。)全诗离合共成“鲁国孔融文举”六字。见《古诗记》。3 V. J" b7 {6 R+ |

9 z+ J# m" V2 j) Q2 t6 p【回文诗】即“迥文诗”,杂体诗名。一般指可以倒读的诗篇。亦可反复回旋,得诗更多。相传此体始于晋代傅咸、温峤,诗皆亡佚。现存以苏蕙《璇玑图》诗最为著名。; ?. k: c+ a% Z& t; v" W4 x
8 T. Q' m: E! J/ {5 ]! s7 |
【辘轳体】杂体诗名。律体为八句五韵,作此体者须作五言或七言律诗五首,将第一首起韵的第一句全句,分别置于其他四首押韵的四个位置中,在第二首为第二句,第三首为第四句,第四首为第六句,第五首为末句,即第一首首句与第五首末句相同。五首的韵节如辘轳旋转而下,故名。5 u- y( P0 _3 g# ]$ t8 d/ w
2 X" {) p' K9 z8 d- H7 F" m3 Q8 b
【神智体】杂体诗名。一种不把诗写出来,而“以意写图,令人自悟”的诗。因能启人神智,故名。据宋桑世昌《回文类聚》载:神宗熙宁年间,辽使至,以能诗自夸。帝命苏轼为馆伴,辽使以诗诘轼,轼日:“赋诗亦易事耳,观诗难事耳。”于是作《晚眺》一诗,诗意为:“长亭短景无人画,老人横拖瘦竹筇,回首断云斜日暮,曲江倒蘸侧山峰。”但苏轼未写出诗,而只写十二字,有长写,有短写,有横写,有侧写,有反写,有倒写。辽使看后,惶惑莫知所云,声言“自是不复言诗”。
( x$ k3 h0 u+ o( D; s0 Q) T& P" V9 `& S$ }2 H4 {1 Y! W: b
【宝塔诗】杂体诗名。原称一字至七字诗。从一字句到七字句,逐句成韵,或叠两句为一韵。唐张南史有此体六首,其中之一《雪》:“雪。花片,玉屑。结阴风,凝暮节。高岭虚晶,平原广洁。初从云外飘,还向空中噎。千门万户皆静,兽炭皮裘自热。此时双舞洛阳人,谁悟郢中歌断绝。”后人有增至八字句或九字句者。因每句或两句字数依次递增,形如宝塔,故名。/ G9 H9 y0 z* y# J4 N1 d
7 J+ e1 {' {  K# @* g6 K
【盘中诗】杂体诗名。晋(一说汉)代苏伯玉妻所作。诗中叙述苏伯玉出使蜀地,久而不归,其妻于长安作此诗以寄,诉思念之情,吐别离之苦。全诗一百六十八字,二十七韵,四十九句,写在盘中,屈曲成文,寓婉转缠绵之意。/ P; S8 H) q5 d) W3 L. V
% }2 Q! }& j9 M3 E
【八音歌】杂体诗名。全诗为五言十六句,从第一句起,每隔一句冠以金、石、丝、竹、匏、土、革、木八字。“金”“石”等字,代表中国古代八类乐器,称为“八音”。此诗体因以为名。宋黄庭坚《山谷诗外集》中有此体,史容注引李淑《诗苑类格》云:“陈沈炯为此体。”3 g; i$ {' n9 |: q/ v/ x; g/ B- @

5 q8 L. e) k2 B【璇玑图】东晋十六国前秦女作家苏蕙字若兰所作的回文诗。据《晋书·列女传》载:窦滔因罪被徙流沙,其妻苏蕙织绵为《回文璇玑图诗》寄滔。唐武则天《璇玑图序》说:“五色相宣,纵横八寸,题诗二百余首,计八百余言,纵横反复,皆成章句。”宋元间僧起宗以意寻绎,得三、四、五、六、七言诗三千七百五十二首,分为七图。明康万民增立一图,增读其诗至四千二百零六首,合起宗所读,共成七千九百五十八首诗。
7 M7 j1 d8 Q5 `  V  ]( ]% b# _' m7 {3 @/ h: ]0 E' `  a1 G
《璇玑图》:
& ]) B0 ~8 J6 W2 o, Q: |+ G3 D/ R! o8 F0 m. K0 h4 k# @) E
  琴清流楚激弦商秦曲发声悲摧藏音和咏思惟空堂心忧增慕怀惨伤仁
: J1 c  S9 I% _" h% K  O/ _" ?- a! Q- B) G: \4 I; o- E4 W) k
  芳廊东步阶西游王姿淑窕窈伯邵南周风兴自后妃荒经离所怀叹嗟智) C) w0 F6 l' M  x# h! P. w  m
: Y3 u. V' w) }
  兰休桃林阴翳桑怀归思广河女卫郑楚樊厉节中闱淫遐旷路伤中情怀
4 l% p. N- ~$ j$ J- d
/ n! w; p3 A* U% W  凋翔飞燕巢双鸠土迤逶路遐志咏歌长叹不能奋飞妄清帏房君无家德
2 S9 I) Z7 F+ {" V7 k. t: ~/ b) Y0 c  t2 D- M# \% j
  茂流泉情水激扬眷颀其人硕兴齐商双发歌我衮衣想华饰容朗镜明圣
' U$ D6 Y5 i7 ]
- Y9 n/ ^" [- }8 e  熙长君思悲好仇旧蕤葳粲翠荣曜流华观冶容为谁感英曜珠光纷葩虞8 X5 t# }. p/ f, \1 l: v
: u, ?5 U7 p* F% M. K
  阳愁叹发容摧伤乡悲情我感伤情徵宫羽同声相追所多思感谁为荣唐0 Z1 }: `: X" |$ ]$ d

/ Q. |# R0 R/ F  春方殊离仁君荣身苦惟艰生患多殷忧缠情将如何钦苍誓穹终笃志贞# p1 c9 t! |8 J! a

/ h' t# I0 ~5 E  D" ^6 K; g5 p  墙禽心滨均深身加怀忧是婴藻文繁虎龙宁自感思岑形荧城荣明庭妙* X$ u6 t# ~% T1 g1 r3 p# A$ v
' e' t+ U) G# X0 }: ]
  面伯改汉物日我愁思何漫漫荣曜华雕颀孜孜伤情幽未犹倾苟难闱显0 Z7 m- d" c& u( O3 {; O
+ t8 X1 u1 ~2 e, m3 H4 s% Q
  殊在者之品润乎兼苦艰是丁丽状观饰容侧君在时岩在炎在不受乱华, Y' `0 |# `+ a8 q

# y' n; M+ |/ _$ _; f  意诚惑步育浸集悴我生何冤充颜曜绣衣梦想劳形峻慎盛戒义消作重3 B6 a6 E3 T# _2 p) T9 g

! y; _  o3 y& m, |. S! ^  感故昵飘施愆殃少章时桑诗端无终始诗仁颜贞寒嵯深兴后姬源人荣
5 [* T" P6 s; v  r( m# R- H4 f7 T. D+ x5 ~: _1 f
  故遗亲飘生思愆精徽盛翳风比平始璇情贤丧物岁峨虑渐孽班祸谗章
6 F* H& Q, n% a+ P: G/ o) t/ H# y( K. m, }% S
  新旧闻离天罪辜神恨昭感兴作苏心玑明别改知识深微至嬖女因奸臣9 ~" d/ U) S$ E1 U
; i1 f/ `3 `- Q4 u6 c2 l
  霜废远微地积何遐微业孟鹿丽氏诗图显行华终凋渊察大赵婕所佞贤
0 O9 f8 F9 Z7 y; }+ c9 q$ a& ?# ~2 W
: J  j1 N" X$ C7 s  r  X  冰故离隔德怨因幽元倾宣鸣辞理兴义怨士容始松重远伐氏妤恃凶惟
. u* I* y5 B5 ?7 q0 W$ C% A0 c3 s1 ?: x3 u4 K: W
  齐君殊乔贵其备旷悼思伤怀日往感年衰念是旧愆涯祸用飞辞姿害圣! w$ r  {5 A2 K0 T
* Y3 f! ]% j6 H: b  y
  洁子我木平根尝远叹永感悲思忧远劳情谁为独居经在昭燕辇极我配5 q' e, `, n, ~

  f5 t! G0 n. v  志惟同谁均难苦离戚戚情哀慕岁殊叹时贱女怀叹网防青实汉骄忠英3 U( W) b/ G2 j' i, S4 X
4 E% B- d* C( G) e
  清新衾阴匀寻辛凤知我者谁世异浮奇倾鄙贱何如罗萌青生成盈贞皇- \$ `% s1 o8 L3 l" [4 [: j

2 l, F7 Z# z5 r  纯贞志一专所当麟沙流颓逝异浮沉华英翳曜潜阳林西昭景薄榆桑伦% k$ {! @: t+ \# _. k$ [1 `
8 l3 ?# _) V7 m) p  L$ l7 b! P3 k
  望微精感通明神龙驰若然倏逝惟时年殊白日西移光滋愚谗漫顽凶匹
) m* m) W1 s& ?5 R  d6 e' M+ v9 E5 v2 Q$ I9 \0 {. A# K
  谁云浮寄身轻飞昭亏不盈无倏必盛有衰无日不陂流蒙谦退休孝慈离  K/ Q" Z  l3 z- U, P5 Q
0 ~* G0 J$ v) j# _. m
  思辉光饬粲殊文德离忠体一违心意志殊愤激何施电疑危远家和雍飘& S- z6 k  U& m  E5 N+ M  J

0 U9 H! n0 A/ H4 W1 T  想群离散妾孤遗怀仪容仰俯荣华丽饰身将与谁为逝容节敦贞淑思浮
1 X! u0 z& z& F: J6 k% u. ]; b& \8 X$ J9 {& H* M7 Y
  怀悲哀声殊乖分圣赀何情忧感惟哀志节上通神祗推持所贞记自恭江
4 ?% t0 u  V/ A( r, A& [. L
4 D& u2 H' D5 h# X2 u- S: T& y4 o  所春伤应翔雁归皇辞成者作体下遗葑菲采者无差生从是敬孝为基湘" U" Z. Z* `& `. M
8 k; j% y% Z% ^7 @
  亲刚柔有女为贱人房幽处己悯微身长路悲旷感生民梁山殊塞隔河津
音频应用店铺 音乐发布 中国原创歌词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万

积分

19

听众

1万

金贝

中国原创歌词基地高级

积分
26504
 楼主| anxin 发表于 2015-7-23 14:55:57 | 显示全部楼层
【建除体】杂体诗名。南朝宋代诗人鲍照有《建除诗》,共十二联二十四句,每联第一句开头分别冠以建、除、满、平、定、执、破、危、成、收、开、闭等字。(古代占卜迷信者用“建”“除”等十二字与十二地支相配,除会以定日辰的吉凶,称“建除十二辰”,简称“建除”。)后人遂称此种诗为建除体。严羽《沧浪诗话·诗体》中列有“建除体”。
$ }) w# w1 D) l" m/ k2 Q6 d2 z% U1 s1 p) ]* |
【藏头诗】一名藏头格。杂体诗名。有三义:1、《冰川诗式》卷七:“藏头格,首联与中二联六句皆具言所寓之景与情,而不言题意,至结联方说题之意,是谓藏头。”2、《诗体明辨》:藏头诗,每句头字皆藏于每句尾字也。”3、将所言之事分藏于诗句之首字,如《水浒传》吴用题卢俊义宅中诗,即于四句首字中暗藏“卢俊义反”四字。
3 u% s* V2 k0 I4 C! G  k% f( d" G  R- F( T# H2 ?' [' \
【游仙诗】以描述“仙境”来寄托作者思想怀抱的诗歌。《昭明文选》列“游仙诗”为一类,选录晋代诗人何劭及郭璞的作品,“游仙诗”由此而得名。后世拟作者很多。至于借游仙写男女爱情之作,已失本意。
! I* B% T+ J9 r  e. U
/ ]7 J% c. _  q3 G6 H【无题诗】以“无题”为题的诗。因诗中别有寄托,不便标明事题,即用“无题”名之。唐李商隐集中尤常见。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八:“唐人诗中有言无题者,率杯酒狎邪之语,以其不可指言,故谓之无题,非真无题也。”或以诗的起首二字为题,但诗题不能概括诗的内容,也属“无题”一类。, w! n! P! ]0 e! U: `% @6 `

( g. G/ H' k3 j* i6 B! }  v! J  C【田园诗】歌咏农村自然景物、田园生活的诗歌。古代对现实不满,退居田园,通过对自然景物、田园生活的描写,流露出不愿同流合污的情绪。有的幻想回复到远古纯朴的生活中去,表现出消极避世的思想。东晋陶渊明被认为是我国古代最早的田园诗人,他对后世山水田园诗派的形成和发展,有着很大的影响。
1 B" Q3 K. a7 J# M5 s: f2 ]' Y# U0 c" N  ^* z
【山水诗】南朝宋初兴起的一种诗体。其内容主要是描写山水景物,真实地反映了山水中存在的自然美,并且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创造了情景交融的境界。最早写作山水诗的名家是南朝宋诗人谢灵运,唐代孟浩然、王维、李白、杜甫等都写了大量的山水诗,以后各代诗人也都热衷山水诗的创作。山水诗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B8 y1 {: G$ v- z7 Y8 I% ~( l

* @: l) C  l  [3 \; o! L1 i" d【宫词】以宫廷生活为题材的诗歌。多为七言绝句。内容虽有反映被禁锢宫女的悲哀愁怨,但写宫中琐事之作为多。唐代诗人王昌龄等均有此类作品,至唐大历中王建著宫词百首,始以"宫词"为题。历代继之而作的诗人很多。汲古阁有《十家宫词》,收录自王建至宋王珪等十家所作。清张海鹏辑《宫词小纂》三卷,收录明清人撰宫词九种。
% ^; H* L4 R! z" C& a3 l+ X
, B& s# t, }  u9 X6 W. N/ R  q【竹枝词】又名竹枝,乐府《近代曲》名。本巴渝(今四川东部)一带民歌,唐刘禹锡据以改创新词,盛行于世。其形式为七言绝句。唐人所作多以写旅人离思愁绪或儿女柔情。后人所作多歌咏风土人情。
/ Q! e' M+ {' B; d7 ]# b% f- ]5 S, L2 _7 l" r" ?/ W
【杨柳枝】乐府《近代曲》名。本作《折杨柳》或《折柳枝》。唐教坊曲名《杨柳枝》。白居易依旧曲翻为新歌,作《杨柳枝二十韵》,题下自注:“《杨柳枝》洛下新声也。洛之小妓有善歌之者,词章音韵,听可动人。”刘禹锡也作有《杨柳枝》十二首。其体制为七言四句,内容多以咏柳抒怀。又沿用为词牌。敦煌曲子词及《花间集》中,有于七言每句后各加三字或四五字句者,将添声填为实字,亦称《添声杨柳枝》。  V& B) t& d0 J% R1 ^
% |+ |. Z. {' d' e. g
【帖子词】古代侍臣于节日献给宫中的诗。宋代八节内宴,命翰林作词,贴在阁中门壁上,称帖子词,也作贴子词。多为五七言绝句,大多是粉饰太平,美化帝王后妃的作品。如欧阳修、司马光等集中都有春帖子词。. w6 P6 E5 u6 _
0 c* E/ w* \( d: H9 y: E/ K4 B
【试帖诗】诗体名。也称“赋得体”。唐以后科举考试所采用,多为五、七言的六韵或八韵的排律,以古人诗句或成语为题,冠以“赋得”二字,并限定韵脚。平时文人亦有用此体来写诗。以直接或间接歌颂皇帝功德为主要内容,并须切题。! r0 D* y, \; _

+ g! o$ r. i7 ]* g2 S. o2 y$ j  C% a【应制诗】古代臣属奉皇帝之命所作的诗。以歌功颂德、粉饰太平为主要内容,少数作品流露出对当时政治的期望。- I; q& x$ h9 M5 t" o4 v7 Q. h

! w( W9 [6 L% o: A【格律】指诗文关于对仗、平仄、押韵等方面的格式和规律。诗歌的格律是构成艺术形式的一个重要特征,古典诗歌中的近体诗特别讲究格律严整,因称为格律诗。新诗虽也讲格律的,但限制不严格。
3 G- R) x  o- e: `% [6 w
5 D8 c2 H! o, v0 S7 n9 \. n2 }【八病】声律术语。指诗歌声律上的八种弊病。南朝梁代沈约等讲究韵律,探讨诗文声病,提出八病之说,即平头、上尾、蜂腰,鹤膝、大韵、小韵、旁纽、正纽。后人对八病的解释不尽相同。据《文镜秘府论》所述:
# b! t2 ~* Q* r1 g7 M; c5 r$ c- f3 A' N  m3 a- k! H
【平头】指五言诗第一、第二字不得与第六、第七字相同(同平、上、去、入)。
% `" N. m1 [+ ]% e% E% D; U7 ], y$ L
【上尾】指第五字不得与第十字同声(连韵者可不论)。
( `1 Y, Q, V+ C+ d$ Y, b" b! @) f% s
3 C3 t2 t; [* Q/ K; l. v, v【蜂腰】指五言诗第二字不得与第五字同声,言两头粗,中央细,有似蜂腰。
+ z; {- q- [9 b) @2 m
: ~3 }% d* J" c【鹤膝】指第五字的不得与第十五字同声,言两头细,中央粗,有似鹤膝。(近人从宋蔡宽夫说,以为五字中首尾皆浊音而中一字清者为蜂腰。首尾皆清音而中一字浊者为鹤膝。)6 s! d# y; [6 z* w! S
9 ~$ N7 S, x$ L: D) o. Q/ [
【大韵】指五言诗如“新”为韵,上九字中不得更安“人”、“津”、“邻”、“身”、“陈”、等字(即与韵相犯)。
$ K3 ]* W7 G/ {$ C; L6 q
- ]' Y/ \- ]& V1 P- p3 f$ s1 J【小韵】指除韵以外而有迭相犯者(即九字之间互犯)。
' m0 `) ?( c3 A/ M, T, s3 H" ?% H* u- o1 m; x* @
【旁纽】一名大纽,即五字句中有“月”字,不得更安“鱼”、“元”、“阮”、“愿”等与“月”字同声纽字。
! U' _+ r9 D2 R2 b2 M  x( K! r2 [% z( m7 m+ F0 D8 Q6 N" T9 M
【正纽】一名小纽,即以“壬”、“衽”、“任”、“人”、为一纽,五言一句中已有“壬”字,不更安“衽”、“任”、“人”字,致犯四声相纽之病。八病说原为研讨声韵和谐变化,对律诗的形成起了一定的作用,其弊病在于刻意追求形式,雕琢繁琐,反而束缚诗歌内容的表达。9 l  P, q2 L! Q1 D+ r5 p
/ l) p" [& Y: M3 L3 _
【拗体】律诗和绝句不依平仄常格而加以变换者,称为拗体。两联不依常格的,称拗句格。通首全拗的,称为拗律。拗体诗多见于初盛唐。1 M/ Y7 R( I) m$ ?4 p' F# M, i# Y

8 P) ~& l" j" n6 i: u* P& K2 U【拗救】诗律术语。在律体诗中,凡不符合平仄格式的字,称为“拗”。凡“拗”须用“救”,如上句该平的用仄,下句该仄的则平。平拗仄救,仄拗平救,一拗一救,协调平仄,使音节和谐,称为拗救。拗救大致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本句自救,即狐平拗救。律诗五言“平平仄仄平”句型因第一字用了仄声、七言“仄仄平平仄仄平”句型第三字用了仄声而“犯狐平”时,则在五言第三字、七言第五字改用平声字来补救。另一类是对句相救,有两种情况。其一,大拗必救,指出句五言“仄仄平平仄”句型第四字、七言“平平仄仄平平仄”句型第六字拗时,必须在对句五言第三字、七言第五字用一个平声字作为补救。其二,小拗可救,可不救,指出句五言“仄仄平平仄”句型第三字、七言“平平仄仄平平仄”句型第五字拗时,可在对句五言第三字、七言第五字用一个平声字作为补救,也可以不救。本句自救和对句相救,往往同时并用。
( i8 C$ e0 @! \, f! G% ]0 C4 _! o$ @& n+ z5 Y
【粘对】诗律术语。近体诗调平仄,有粘、对的规则。粘,取粘连、粘附之义,指前一联对句和后一联出句的平仄必须相同相粘,即平粘平,仄粘仄。对,取相对之义,指同一联内出句和对句的平仄完全相反对立,即平对仄,仄对平。粘对的标志,主要看五言第二、四字,七言第二、四、六字的平仄是否失误。最关键的位置,是五言第二字,七言第二、四字平仄必须分明。
4 @% h( b: {' Y! |/ z& K9 E/ d8 c9 e0 Y  z: a' `  r* S  L
【失粘】作旧体诗术语。指作律诗、绝句时平仄失误,不相粘贴,即后联出句与前联对句的平仄不合粘的规定,致使前后两联雷同。又据宋的陈鹄《耆旧续闻》,表启之类的骈文,若平仄失调,有当时也叫失粘。参见“粘对”条。+ ~" j- n! ^) H/ {& z, p

: Y& x" A. k" r/ S【失对】作旧体诗术语。指作律诗、绝句时,平仄失误,即一联之内上下句平仄不符合相反相对的规定。失对就造成上下句雷同。
音频应用店铺 音乐发布 中国原创歌词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万

积分

19

听众

1万

金贝

中国原创歌词基地高级

积分
26504
 楼主| anxin 发表于 2015-7-23 14:56:19 | 显示全部楼层

, m4 }7 d4 ~9 P5 i) p3 k3 h0 G, J- a/ k; a4 Z. ?
# c5 R- e% ~8 L7 z1 J
6 p1 F- _( A( b9 N) W# [

4 U( Y" V7 j$ B$ @! t/ e! T: P) A) I
【诗韵】把同韵的字排列在一起,每韵定一字为韵目,作为押韵的依据。隋陆法言著《切韵》,共分二百零六个韵部,分部过细,不便押韵。唐初规定相邻近的韵可以同用。南宋时,平水人刘渊编《壬子新刊礼部韵略》,把同用的韵合并为一百零七个韵,后人又减为一百零六韵,并称为平水韵,这便是沿用至今的诗韵。唐人实际所用的韵部和平水韵所编的大致相同。- ~& R9 E5 X* L% ]
/ v- v/ X. a. B5 h! }' o
【双声叠韵】音韵学术语。双声指两个字的音节声母相同,如珍珠、参差等。迭韵指两个字的音节韵部相同,如窈窕、荒唐等。双声迭韵是古汉语中构成双音节词的重要构词手段,用于诗歌,则增加语言的音乐美。
, a! T3 d; C) v  s6 V1 f3 A0 ^0 U: H7 q3 u
【押韵(压韵)】诗词等韵文为使声韵和谐,在句末用同韵的字,谓之押韵,也称用陨。一般是隔句押韵,也有句句相押的。近体诗都把韵脚放在偶句上。词和曲的押韵视不同词调和曲调而定。- A9 c' i" E* R1 Z0 d

; U/ D6 B$ e+ K9 m& U% K8 H【韵脚】指诗词等韵文在句末或联末押韵的字。
% l' q) U# F$ `1 y: i8 p
0 K# @& H3 y5 d( ?1 f【宽韵】诗韵术语。韵书中包含字数多的韵部,与“窄韵”相对而言。如平声的东、支、先、阳、尤等韵,是宽韵。写诗时,在宽韵中选择脚字,余地大,比较轻松。
" r9 J- Y  [% b8 y6 L1 q% W1 f6 J  P2 K: E6 w7 l3 a* \
【窄韵】诗韵术语。韵书中包含字数少的韵部,如平声的微、文、删、蒸、侵是窄韵,写诗时,在窄韵中选择脚字,余地小,限制大。
2 z, `3 `. U6 k
+ N* q1 q2 p% t  A$ T( W* h【叶(xie)韵】也称协句。诗韵术语。今韵与古韵因古今音变不同,故以今韵读古韵文,多不和谐。南北朝有些学者用当时语言读《诗经》,对不和谐的句子中某些字,临时改读某音,称叶韵。至宋人提出古韵通转,不烦改字之说。朱熹作《楚辞集注》推用稍广,其弊至于一字数读,随处可叶。明陈第始用语音演变原理,认为所谓叶韵的音是古代本音,读古音就能谐韵,不应随意改读。清代对古音研究逐渐安定因素精确,叶韵之说随之废除。* l7 R& \: A0 M# c. {4 o$ {& [3 e, Q

0 v( k& B1 `, p' @6 f9 M8 \( S【通韵】诗韵术语。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韵部可以相通,或其中一部分可以相通。作诗时通韵可以互押。如平水韵中的“一东”与“二冬”、“四支”与“五徵”、“十四寒”与“十五删”等可通押。古体诗通韵较宽,近体诗则受严格的限制。/ \8 [/ |0 @. z

- ~& D3 B; y3 u8 Z3 \【转韵(换韵)】指一首诗中押了两个或更多的韵。在古典诗歌中,古体诗隔若干句则可以转换一韵,至押二韵或二韵以上者。唐以后的古体诗,有的一韵到底,也有的转韵。近体诗不得转韵。新诗用韵自由,不受限制。# [! x( ?5 M  I2 j5 s# U

* K2 y, Q- ^9 D1 K【险韵】诗韵术语。1、诗韵中包含字数极少的韵部。如平声的江、佳、肴、咸等韵,写诗时从其中选择韵脚字,余地小,甚至有选不出的危险,故名。2、指诗句用艰僻字押韵,人觉其险,但能化艰僻为平妥,能造成奇特的效果。唐代韩愈喜用险韵,宋代苏轼曾以“尖”“叉”二字为韵,旧时推为险韵中的名作。
$ t* ^7 Q7 K) N( a6 e3 U% V6 o7 Y( X# Y3 R& P
【尖叉】指称善于用险韵作诗。宋苏轼有《雪后书北台壁二首》,其一,末二句为:“试扫北台看马耳,未随埋没有双尖。”其二,末二句为:“老病自嗟诗力退,寒吟《冰柱》忆刘叉。”用“尖”“叉”二字押韵,虽用险韵,而造语自然,平稳妥贴,为险韵之名作。后因以“尖叉”为善用险韵之代称。  u3 R" P5 c" c3 A3 n

. P% l4 Q  K, \) f! D% e: a! @& e【首句用韵】作旧体诗术语。近体诗是隔句用韵的,但首句入韵(押韵)或不入韵都可以。如唐杜甫《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首句不入韵,五言诗多如此。唐李白《望天门山》:“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直北回。”首句入韵,七言诗多如此。9 a; s, p2 g( H
0 W2 l; z: f# q6 r
【失韵】即出韵。指作诗词押韵违反格律,使用非同韵部的字。多就近体诗而言。唐宋以来,律赋、骈文、诏令、表启之类,上下句平仄不调,也叫失韵。/ p9 Z9 z. b( l9 K% U

; \: h) l( ]. A2 k5 {# D" c+ {4 w【分韵】旧时作诗方式之一。指作诗时先规定若干字为韵,各人分拈韵字,依韵作待,叫作“分韵”,一称“赋韵”。古代诗人联句时多用之,後来并不限於联句。白居易《花楼望雪命宴赋诗》:“素壁联题分韵句,红炉巡饮暖寒怀”。
3 P5 ^1 L/ p# U  P6 Z. R8 B, b& K0 e
【分题】旧时作诗方式之一。若干人相聚,分找题目以赋诗,称分题,亦称探题。大抵以备物为题,共赋一事。宋严羽《沧浪诗话·诗体》:“古人分题,或各赋一物,如云送某人分题得物也。”分题有时分韵,但不限制。
$ ~1 A0 V5 D' O/ [
4 o" J" x" |+ d2 ?% h& H【进退韵】亦称进退格。律诗用韵的一格。进退韵是两韵间押,即第二、第六句用与甲韵,第四、第八句则用与甲韵相通的乙韵。如“寒”、“删”二韵,或“虞”、“鱼”二韵,一进一退,相同押韵,故名。
" t, {8 ~) x0 Y) f! S% p4 F1 K. p9 M1 d6 ]+ K' i
【辘轳韵】亦称辘轳格。律诗用韵的一格。辘轳韵是双出双入,即律诗第二,第四句用甲韵,第六、第八句用与甲韵相通的乙韵,如先用“七虞”,后用“六鱼”,双出双入,有如辘轳,故名。
1 c# H: M7 ^" b2 L9 \
2 d) n5 T0 R$ R1 {【葫芦韵】亦称葫芦格。为作诗用韵的一格。葫芦韵是先二后四,如“东”“冬”通押,先二韵“东”,后四韵“冬”,先小后大,有如葫芦,故名。
7 v' ^& _$ D' Q7 X, X, v2 T  z3 q- m3 i1 k. j& a! C
【和韵】和诗一种方式,即比照原诗中的韵作诗,可分为三种情况:⑴用原韵,而与原作韵脚的字不同,称依韵。⑵用原韵,也用原字,且韵脚字的先后次序都相同,称次韵,亦称步韵。⑶用原韵原字,而韵脚字的选后次序不同,称用韵。
  j: `9 d3 ~! r. [  I* w2 f) o& {) S+ p. R5 L, N$ L* M
【次韵】又称步韵,和韵的一种。即和他人诗词,用原作的韵和韵脚,且韵脚字的先后次序相同。始于唐代元稹与白居易的互相唱和。《旧唐书。元稹传》自叙:“白居易雅能诗,就中爱驱驾文字,穷极声韵或为千言,或五百言律诗,以相投寄,小生自审不能过之,往往细排旧韵,别创新辞,名为次韵相酬,盖欲以难相挑。”至宋以后,尤为盛行。  u) X* ?1 c3 T* _1 Y) a' p. X
; o' j( _' F# d! h, H8 d
【分韵】又称赋韵,旧时作诗的方法之一。数人相约赋诗,选定数字为韵,由各人分拈,并依所拈的韵,赋成诗句。古代诗人联句时多用之,后人分韵并不限于联句。
; e) M% _* c3 Z. t
7 H7 _7 B0 R  L5 N# [【赋韵】即分韵,旧时作诗的方法之一。赋是给予或分配的意思。(参见“分韵”条)
7 S9 r  h. H: c# H" T2 C
/ Z: g( K: s$ g【限韵】指数人一起写诗填词时,限定一个韵,依韵成篇。限韵有两种情况:⑴限韵不限字。⑵限韵也限字,即限定用某韵中的某几个字。
3 X% x9 \6 x6 k$ j4 O) A3 o# W% R1 j) p7 S7 ?
【和诗】指作诗与别人相互唱和,多用于诗人间的酬答,和诗有不限定和韵或限定和韵两种方式。1 ~) P$ x; ?2 E& y9 l
3 U  e4 Q$ t  f  J4 T
【分题】旧时作诗方法之一。诗人聚会,分找题目以赋诗,称分题,亦称探题。宋严羽《沧浪诗话·诗体》谓:“有分题”。自注:“古人分题,或各赋一物,如云送某人分题得某物也。或日探题。”分题有时也分韵,但不限制。8 b. M; P+ @8 X
/ ]$ S6 `8 Y& v  k% }
【口占】指作诗的一种方式,不拟草稿,随口吟成。如随口吟成绝句或律诗一首,称做“口占一绝”或“口占一律”。
& J4 Y" J8 l# W5 i- {  |* N; Z2 V
【口号】⑴古体诗的题名。表示作诗未似草稿,随口吟成,与“口占”相似。如南朝宋鲍照《还都口号》。唐李白、王维、杜甫等都有口号诗。⑵颂诗的一种。宋时皇帝每当春秋节日和皇帝的生日举行宴会,乐工致辞,然后献诗一章,歌功颂德。这种诗称做口号。见《宋史·乐志》。/ f  u& N) h4 k# s* J" @
* |& Q3 b3 p* Y* e
【联句】写诗的一种方式。两人或数人共作的一诗时,人各一句或几句,辗转相继而成篇,叫联句。相传汉武帝与群臣合作的《柏梁台诗》,为联句之始,不可信。此作诗方式起于南朝,沿至唐代较风行。
- }2 D5 `/ r9 J; N2 b& w9 K4 }* ^. z! _: K& m
【集句】用前人一家或数家的诗句,拼集而成一诗的作诗方式。晋代傅咸的《七经诗》为现存最早的集句诗。宋代集句之风,更为盛行,王安石亦工于此。明代传奇中的下场诗也多为集句诗。* ]. B7 t/ I. _' |
" Y' ~- e( ?5 |. o' e) o
【赋得】凡指定、限定的诗题,例在题目上加“赋得”二字。南朝时已有此作,如梁元帝有《赋得兰泽多芳草》一诗。试贴诗、应制之作、诗人集会分题、即景赋诗者,亦都常在题首冠以“赋得”二字。+ Z6 K" e% m1 u3 [9 Z# s- d( W; W

) Y/ g  ?, B. L【首联】指律诗的第一、第二两句。律诗共八句,每两句为一联,一首诗分成四联,一、二句叫首联,三、四句叫颔联,五、六句叫颈联,七、八句叫尾联。首联不必对仗。
/ e  _) }. n+ r$ [) p8 g8 h
7 {: D& S) G% _  X3 ~【颔联】指律诗的第二联(三、四两句),必须对仗。参见“首联”条。/ d: e, X7 _9 o8 n: U  I# y$ y7 V$ A
! |$ e, \2 O, O4 G+ Q5 J
【颈联】指律诗的第三联(五、六两句),必须对仗。参见“首联”条。3 Y% u# L$ |- h6 M1 r: W+ F
3 o8 B! v+ R, H2 f+ e
【尾联】指律诗的第四联(七、八两句),不必对仗。参见“首联”条。
2 [- W* K' d! g9 R* g( j- T% h7 ^, g- s
【平仄】声律专名。古汉语声调分平、上、去、入四声。平,指四声中的平声。仄,指四声中的上、去、入三声。旧时诗词歌赋及骈文中所用的字音,平声与仄声相互调节,使声调和谐,谓之调平仄。3 x0 f  X  Q/ V5 F: u0 N

! C+ l8 ?- l$ O- E0 T+ h【一三五不论】作近体诗时调平仄的通俗口诀。为“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略称。指七言诗句第一、三、五字平仄可以不拘,第二、四、六字必须依照格式,平仄相间,不能变动。由此类推,五言诗句则为一、三不论,二、四分明。这个口诀,简单明快,便于记忆,但不全面、不准确,不能概括近体诗调平仄的复杂变化。) Z5 S# d' h( ^9 c
, \  x9 n& H" w# }) H- w! r
【三平调】诗律术语。指诗句末尾连用三个平声。此为作近体诗的大忌,而又是古体诗的典型特征。
0 `/ e  z9 O1 T" y* h5 o7 {. ]2 e3 \4 n+ {
【狐平】诗律术语。律诗大忌。五律中“平平仄仄平”句型的第一字、七律中“仄仄平平仄平”句型的第三字,必须是平声,否则就是“犯狐平”,也就是说,除了韵脚之外,只余一个平声,是不许可的。倘若用了仄声字,则要采取“拗救”的办法。4 E! t3 `! w$ b$ x1 [) b

7 @- T" E8 {1 N% C" B  v【出句】律诗、绝句都以两句作为一联,上句叫“出句”,下句叫“对句”。
* j  }4 o6 M# ?
' }4 f) K! n6 F# M" H【对句】见“出句”条。( A% u; {9 Y  i( q( }
6 t7 E! @" V2 v' |. Q; ]  U5 S
【律句】指按照平仄规律所写的诗句。律诗、绝句都必须用律句,唐以后的古风,有的也有用律句。
, Y6 U. g* [% r3 R; q2 m/ m7 B7 F  l5 a
【对仗】诗律术语。辞赋、骈文、诗、词中的对偶句。上下句词语相对,句法结构一致,称对仗。“仗”,指仪仗,因古代仪仗多成对,故取比喻。对仗要求相同的词类相对,如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虚词对虚词等。一般还要求同类事物相对,如天文对天文,草木对草木。
# a& m# ^' k: u/ @/ }* a3 D1 K+ t$ y+ ?+ [$ X
【工对】也称严对。诗律术语。指工整的对仗。即两句在词性、词类、句型等方面都分别整齐相对,甚至同一词类中,还可能分若干小类,也分别相对严整。# z( B6 ~6 `5 {% ?: s
" M( F. `0 X- u4 e2 T' _1 B4 Q! l
【宽对】诗律术语。比工对放宽要求的对仗。即两句在大的方面做到相对,其中的字词,有的相对,有的不甚相对。如王维《使至塞上》:“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塞”、“天”相对,但“塞”为地理,“天”为天文,天文对地理,不为工整,但有近似之处,可以为对。
& o: o/ J/ k* W
* y5 U# N. u7 v8 w【借对】亦称假对。诗律术语。一个词有两个以上的意义,诗人在诗中用的甲义,同时又借用乙义或丙义,构成工对。如杜甫《曲江》诗中:“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寻常是平常的意思;又,古时八尺为寻,两寻为常,借“寻常”对“七十”,是数词对数词。还有借字音的,如唐刘长卿《重别薛六》诗中:“寄身且喜沧海近,顾影无如白发何。”“苍”,对“白”字,是也颜色词。
+ N- y/ [; q# }$ R2 |; r2 b6 v9 a5 n2 `9 Z. s3 E
【当句对】诗律术语。在一句中自成对仗。如杜甫《白帝》诗中:“戎马不如归马逸,千家今有百家存。”“戎马”对“归马”后句“千家”对“百家”,句中自对。1 s# t+ @7 u" o. W. N2 l- V7 A

5 b3 E( b! I' E, F" L8 [! i【隔句对】亦称扇对。诗律术语。诗词中不是相连的两句对仗,而是隔句相对,第一句对第三句,第二句对第四句。如《诗经·采薇》中:“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两雪霏霏。”“昔我往矣”对“今我来思”,“杨柳依依”对“两雪霏霏”。% E2 ?: `9 h3 d' t' n; n- ?

, p6 Q- p+ M( q# n! S【错综对】诗律术语。亦称犄角对、交股对。两句相对,其中的字词,不是依次相对,而是交错相对。如唐李群玉《杜丞相宴中赠美人》诗中:“裙拖六幅湘江水,鬟耸巫山一段云。”“六幅湘江”与“巫山一段”交错为对。
& \8 J" Q+ g9 Z
* _$ S+ K. T" j0 T4 X; a$ ^【流水对】诗律术语。凡对偶的上下两句意思相贯串,其次序不能颠倒,下句是上句意思的延伸,似水顺流而下,称流水对,亦称串对。如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3 z6 C- ~: A& \. d, a0 f
! I7 {1 x; J) J* F- {5 x9 ]
【合掌】诗病例的一种。指对仗中意义相同的现象。一联中对仗出句和对句完全或基本同义,称为合掌。此为作诗大忌。
( T( i- u! U. T  g  W6 b
7 ^7 S* Z; Q/ \, z1 }9 G" `【诗话】评论诗歌、诗人、诗派以及纪录诗人议论、行事的著述,是我国古代诗歌评论的一种特有的形式。以“诗话”名篇者起于宋代欧阳修《六一诗话》,其后司马光、张戒、杨万里、严羽等不下百余家诗话相继问世,元、明、清各代,亦颇多此作。传世的诗话大部分被收入《历代诗话》、《历代诗话续编》、《清诗话》等。古代说唱艺术的一种。其体制是韵文与散文相同使用,韵文多是通俗的七言诗赞。宋元间刊印的《大唐三藏取经诗话》,为现存最早的一部作品。【诗词名词解释】(诗部) - 煙波釣徒 - 煙波釣徒
音频应用店铺 音乐发布 中国原创歌词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音频应用|歌词网|投稿|中国原创歌词基地 ( 鄂ICP备13005321号-1 )

GMT+8, 2024-11-15 21:08 , Processed in 0.149585 second(s), 9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Audio app

中国原创歌词网微信: 924177110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