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Y2 [1 l, x! h7 H5 c' |8 ]
第 一 部 (平)一东二冬通用
0 B0 o/ i6 z( q) r( M9 G (仄)(上)一董二肿(去)一送二宋通用# v( z2 ^, F9 @7 O
第 二 部 (平)三江七阳通用
3 l2 p" P( x/ ^& b2 p. u (仄)(上)三讲二十二养(去)三绛二十二漾通用
/ r( ?6 b: r& S8 d8 {9 B 第 三 部 (平)四支五微八齐十灰半通用
! h2 M1 h" a" k3 d8 G (仄)(上)四纸五尾八荠十贿半(去)四寘五味八霁九泰半十队半通用, s7 a" Z, G( u1 m: i
第 四 部 (平)六鱼七虞通用) Y% o0 K8 }7 F* k
(仄)(上)六语七虞(去)六御七遇通用$ ~7 A/ f7 ^8 T J. J
第 五 部 (平)九佳半十灰半通用: |1 u2 u& ?- u7 J
(仄)(上)九蟹半十贿半(去)九泰半十队半通用
; |' Q; t9 J! f1 D 第 六 部 (平)十一真十二文十三元半通用
- p+ w" m7 T* P ]# L/ X (仄)(上)十一轸十二吻十三阮半(去)十一震十二问十三愿半通用/ t5 |* u4 L5 b1 {- W' N+ n
第 七 部 (平)十三元半十四寒十五删一先通用8 F% U% |. v* p& {7 z& _
(仄)(上)十三阮半十四旱十五潜十六铣(去)十三愿半十四翰十五谏十六霰通用, z0 f1 Z0 e _. U9 l+ i# @
(入)四质十一陌十二锡十三职十四缉通用3 S, S7 q0 y1 X9 z/ K
第 八 部 (平)二萧三肴四豪通用: V. e: z9 \" t3 }
(仄)(上)十七篠十八巧十九皓(去)十七啸十八效十九号通用
( z4 ~/ H0 n9 B 第 九 部 (平)五歌独用
! _' z0 s9 t% H/ d, f- P* ? (仄)(上)九蟹半二十哿(去)二十个通用
+ B6 R7 y' r. `9 x1 @, ` 第 十 部 (平)九佳半六麻通用5 |0 w4 K$ o+ l$ v% z) `2 F
(仄)(上)九蟹半二十一马(去)九泰半二十一祃通用
6 [* [3 D4 _8 f: @3 Q0 h 第十一部 (平)八庚九青十蒸通用
9 q* L& X: M; V7 _1 S (仄)(上)二十三梗二十四迥二十五拯(去)二十三映二十四径二十五证通用. `6 K8 _* l! C- \3 C9 T
第十二部 (平)十一尤独用/ L# Q- P( T0 s* H- }2 G
(仄)(上)二十六有(去)二十六宥通用
: b7 w9 t, j% [) R; v$ e6 a 第十三部 (平)十二侵独用
) P Q9 g$ I. w. b3 u4 H1 _3 ~8 d" a (仄)(上)二十七寝(去)二十七沁通用5 Y) v* p6 l6 Q, S
第十四部 (平)十二覃十四盐十五咸通用
( `& [/ ?% z# \) S0 ]% o7 U- f (仄)(上)二十八感二十九琰三十豏(去)二十八勘二十九艳三十陷通用
: `( K( N- k1 z o5 x 第十五部 (仄)一屋二沃通用+ j1 l/ d' E* d, X& N
第十六部 (仄)三觉十药通用! c: \$ @( z2 i2 @8 j
第十七部 (仄)四质十一陌十二锡十三职十四缉通用
% S6 d, q! H$ y( ?7 [& @2 d7 o 第十八部 (仄)五物六月七曷八黠九屑十六叶通用. e& B6 ?1 C6 ~1 g. g' a
第十九部 (仄)十五合十七洽通用
, Z5 u+ ^& e: t2 `# \ q配押词韵法
( R$ ]* D0 ?5 }* S4 ` 宋贤词令之妙,不但由其字句之斟酌尽善,即其字句之韵,亦皆配押得当,故凡填词能纯用一韵者最佳。例如此阕应押平韵者,即于平声中任取一韵;应押仄韵者,即于上、去、入三声中任取一韵,其叶韵亦即取材于本韵者最妙。如不得已,则始就其相通之韵叶之。今试将词之押平韵者举例如下,此调前后段各四句,共五韵。
z) A" J X5 [% H; a5 E9 a& `【琴调相思引】阙名 $ m0 l8 a; s& z. s* Q8 Y
胆样瓶儿几点春韵,剪来犹带水云痕叶。且移孤冷,相伴最深樽叶。 每为惜花无晓夜,教人甚处不销魂叶!为君惆怅,何独是黄昏叶?
* W4 E4 X% G% A 押仄韵(即上、去声)者,例如下,此调前段后段各四句,共六韵。
' H% h9 [7 z1 b x" o5 E【关河令】周邦彦 # I2 u; ^1 n3 P
秋阴时作渐向暝韵,变一庭凄冷叶。伫听寒声,云深无雁影叶。 更深人去寂静叶,但照壁孤灯相映叶。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叶?
6 W; K- F" g0 }3 O$ k! }* Y: [ 押入声韵者,例如下,此调前后段各六句,共十韵。 $ F" J# C. R* D
【惜琼花】张先 2 |/ p3 e2 \* p8 \3 K
汀蘋白韵,苕水碧叶。每逢花驻乐叶,随处欢席叶。别时携手看春色叶,萤火而今,飞破秋夕叶。 旱河流,如带窄叶。任身轻似叶,何计归得叶?断云孤鹜青山极叶,楼上徘徊,无尽相忆叶。 * v: D. F! o% t' j+ x+ g1 g
又有押叠韵之调,亦为词中所常见。如下调前后段第一二句即是。
I, s: y+ \) M【长相思】冯延巳
, z4 z" {* D7 q G% A) b* i( d1 F, R 红满枝韵,绿满枝叶,宿雨恹恹睡起迟叶。闲庭花影移叶。 忆归期叶,数归期叶,梦见虽多相见稀叶。相逢知几时叶。
N1 d# \0 C3 V5 `1 B1 z 更有三叠押韵之法,如下调前后段结句,皆承上韵叠三字也。 " _( r% N1 M4 }( T1 J! ?" M
【钗头风】陆游 - I! U, A4 x# b3 [- m% [
红酥手并韵,黄藤酒叶,满城春色宫墙柳叶。东风恶换韵,欢情薄叶,一怀愁绪,几年离索叶。错叶、错叠韵、错叠韵。 春如旧叶首仄,人空瘦叶首仄,泪痕红浥鲛绡透叶首仄。桃花落叶二仄,闲池阁叶二仄,山盟虽在,锦书难托叶二仄。莫叶二仄、莫叠韵、莫叠韵。 ( \; x, W) F! g0 Z9 a, `
变换词韵法
6 d! u! C5 u# k1 |* h* _& Y 诗惟古风换韵,近体则否。而词则无论小令长调,一阕之中,往往变换无常,或平起而仄结,或仄起而平结。其法分两韵、三韵,四韵三种。兹先将两韵平换仄式列下。此调首句用平,二句叶,三句换仄,四五句叶。
1 k/ w- H" e5 r1 e6 P【南乡子】又一体 欧阳炯 ; N0 R G5 u. |3 z5 { J q0 D
嫩草如烟平韵,石榴花发海南天叶。日暮江亭春影绿换仄韵,鸳鸯浴叶,水远山长看不足叶。 : v9 O- ~/ a& z2 W0 s
两韵仄换平式如下。此调前段首句用仄,二句叶,三句换平,四句叶。
) z1 |' X8 |6 D5 L! c0 _【感恩多】牛峤 " c% c/ f5 b( d2 Q$ @, X
两条红粉泪仄韵,多少香闺意叶。强攀桃李枝换平韵,敛愁眉叶。 陌上莺啼蝶舞,柳花飞叶,柳花飞三字叠。愿得郎心,忆家还早归叶。 0 d, D6 c, b4 S7 x. w
换两韵而平仄间叶者,式如下。此调前段用平,后段起句换仄,二三两句叶仄,末句叶前平。 ' h; @+ N/ N/ [3 k; c
【 湿罗衣】毛文锡
$ O' q+ s: R4 o9 j K, G% a. |4 } 豆蔻花繁烟艳深平韵,丁香软结同心叶。翠鬟女,相与共淘金叶。 红蕉叶里惺惺语换仄韵,鸳鸯浦叶,镜中鸾舞叶。丝雨隔,荔枝阴叶前平。 ! c. X: p. ]" R* J) b
三韵上下用平,中间用仄,式如下。此调起韵用平,二韵换仄,三韵再换平。 ' Q3 T* B6 `* {7 t2 h
【鹤冲天】欧阳修 : D' e6 t. q, _( j7 s3 t
梅谢粉,柳拖金平韵,香满旧园林叶。养花天气半晴阴叶,花好却愁深叶。 花无数换仄韵,愁无数叶花好却愁春去叶。戴花持酒祝东风换平韵,千万莫匆匆叶。
+ j' y; f1 h) I: J 三韵上下用仄,中间用平,式如下。此调起韵用仄,二韵换平,三韵再换仄。 7 `8 b8 w6 z/ [, ?0 G
【调笑令】冯延巳
6 I* P: B) H" M0 F# N 春色,春色仄韵,依旧青山紫陌叶。日斜柳暗花蔫换平韵,醉卧春风少年叶。年少,年少换仄韵,行乐真须及早叶。
! e6 M# @* E( Q 换三韵而平仄间叶者,式如下。此调前段首句用平,二句叶平,三句换仄,四句叶仄,五句叶前平;后段首句叶前仄,二句亦叶前仄,三句又叶前平,四句另换仄韵,五句叶仄,六句再叶前平。
. f5 X, ]; u/ [: `) [, v【定风波】叶梦得
+ l* m2 {" \' p7 e8 H1 K5 l- S9 ? 破萼初惊一点红平韵,又看青子映帘栊叶。冰雪肌肤谁复见换仄韵,清浅叶,尚余疏影照晴空叶前平 惆怅年年桃李伴叶前仄,肠断叶前仄,只应芳信负东风叶前平。待得微黄春亦暮换仄韵,烟雨叶。半和飞絮作濛濛叶前平。
# [6 F$ [. A$ N$ G6 j j 换四韵者,大概平仄多相间而用,式如下。此调起韵用仄,二韵换平,三韵再换仄,四韵再换平。 , k9 [' ~0 y9 o/ {
【怨王孙】李清照
8 T3 Q* |* Q' @( m) y7 ? 梦断漏悄,愁浓酒恼仄韵,宝枕生寒,翠屏尚晓叶。门外谁扫残红换平韵,夜来风叶。 玉萧声断人何处换仄韵?春又去叶,忍把归期负叶。此情此恨此际,拟托行云换平韵,问东君叶。
% `7 ?- E6 y1 m 尚有全换平韵者,例如下。此调前段用平韵,后段另换平韵。 + F; }# ?# V& g5 T+ w
【临江仙】冯延巳 0 ~$ y5 K! S0 D3 M
冷江飘起桃花片,青春意绪阑珊平韵。高楼帘幕卷轻寒叶,酒余人散,独自倚阑干叶。 夕阳千里连芳草,风光愁煞王孙换平韵。徘徊飞尽碧天云叶,凤城何处?明月照黄昏叶。 - P. u7 m/ Y% y, O& r/ W
更有全换仄韵者,例如下。此调前段用仄韵,二段第五句另换仄韵,三段第三句仍换仄韵。
$ u: k/ ]6 v" o6 N3 V【采桑子近】辛弃疾
2 A* U- Y# T$ d1 T 千峰云起,骤雨一霎儿价仄韵。更树远斜阳,风景怎生图画叶。青旗卖酒,山那畔,别有人家。只消山水光中无事。过者一霎叶。 午睡醒时,松窗竹户,万千潇洒叶。野鸟飞来,只是一飞流万壑叶。共千岩争秀换仄韵,孤负平生弄泉手。叹轻衫帽,几许红尘?还自喜、濯发沧浪依旧叶。 人生行乐耳!身后虚名,何似生前一杯酒换仄韵。便此地结吾庐叶。待学渊明,更手种门前五柳叶。且归去,父老约重来,问如此青山定重来否叶?
( z. g9 V- @; y% |7 v$ q避忌落韵法 1 @# Q( \/ C6 a5 s
词之为道,最忌落韵。落韵者,即落腔之谓也。盖用韵之吃紧处,全在起调与毕调。起是始韵,毕是末韵。某调当用何字起,某调当用何字毕,有一定不易之则,词之谐、不谐,即由是以判焉。韵各有其类,亦各有其音,用之不紊,始能融入本调,收足本音耳。韵有四呼、七音、三十一等。呼分开合,音辨宫商,等叙清浊,而其要则有六:一曰穿鼻,二曰展辅,三曰敛唇,四曰抵腭,五曰直喉,六曰闭口。穿鼻之韵,东冬、江阳、庚青蒸三部是也,其字必从喉间反入,穿鼻而出作收韵,故谓之穿鼻。展辅之韵,支微齐灰半、佳半灰半二部是也,其字出口之后,必展两辅如笑状作收韵,故谓之展辅。敛唇之韵,鱼虞、萧肴豪、尤三部是也,其字在口半启半闭,敛其唇以作收韵,故谓之敛唇。抵腭之韵,真文元半、元半寒删先二部是也,其字将终之际,以舌抵着上腭作收韵,故谓之抵腭。直喉之韵,歌、佳半麻二部是也,其字直出本音以作收韵,故谓之直喉。闭口之韵,侵、覃盐咸二部是也,其字闭其口以作收韵,故谓之闭口。凡平声十四部已尽于此,上、去即随之,惟入声有异耳。学者明此六音,庶几韵不假借,而起调毕调自然无不合矣,又何虑其落韵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