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5240|回复: 2

[歌词创作] 武汉作家协会

[复制链接]

1万

积分

12

听众

8351

金贝

中国原创歌词基地中级

积分
16716

版权达人

254969084 发表于 2015-7-13 17:15: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简介:+ l( u; }: Y5 x& ]5 g$ Y$ n
  武汉作家协会成立于1982年5月,简称武汉作协。武汉作协是武汉市文联领导下的武汉作家自愿结合的专业性人民团体,是党和政府联系武汉广大作家、文学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作协的行政层次为:会员大会、理事会、主席团。会员大会为最高权力机构。在会员大会闭会期间,由会员大会选出的理事会代行大会职权。理事会闭会期间,由理事会选出的主席团为常设领导机构。9 c) l0 C+ b3 O# {, O9 V

" T- S5 ]" A9 F0 t$ A主要职能:
; _) _$ s$ R, r2 ]# O  N  (一)贯彻执行党的文艺工作方针,执行会员代表大会、创作学术委员会的决议和决定;
6 z4 |4 i4 S& n! d" l# V, F) b  (二)领导、管理所属创作学术委员会,指导各区作协及有关文学组织开展工作;联系市作协会员并给与业务指导和帮助;* S! f1 v$ y. A; X. e1 e# h
  (三)引导、教育、鼓励全市作家和文学工作者,提高文学创作的思想水平和艺术水平,创作健康向上的优秀文学作品,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 ^9 v: \! ]% z$ @! r* y( {  (四)组织开展文学评论和调查研究工作;3 o. q% o: |- r9 `8 W2 n
  (五)负责作协的组织建设和宣传工作;培养、扶持文学创作、理论研究新生力量;宣传、表彰优秀文学创作成果;- R$ V$ A: p: ~6 S9 |6 m' y' v. v
  (六)反映作家、文学工作者的意见和要求,依法维护会员的合法权益;( g  s% v4 Z  K4 R
  (七)开展同国内外作家、文学组织的联谊,参加国际文学活动,推进中外文学交流;
2 Q' ^7 I5 p& d) j1 w  (八) 完成市委、市政府和省作协交办的其他事项。  ?2 [3 z, M3 {5 `" @- K
- p0 T. }+ H2 W) z. T
单位负责人:董宏猷  (市作协主席、专业作家)
" j$ h; a8 f1 r( b: b+ D7 y# ?5 o- a; H" o' |
作协主席团:& r  h- \; O7 b! L& g# M7 E
+ \# R$ f" B5 Q' r$ Q! o4 S
" q5 j4 [0 T1 `- l  S
. R/ t/ J; [$ D  C9 }, n

. W' p8 ?4 z/ j* y( S1 j" C  主席:董宏猷  (市文联副主席、专业作家,祖籍湖北咸宁市,生于武汉。华中师大中文系毕业。曾任中学语文教师、文学期刊编辑。现任湖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武汉市文联副主席,武汉作家协会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作家协会儿童文学创作委员会委员。著有《董宏猷文集》四卷,长篇小说《一百个中国孩子的梦》、《十四岁的森林》、《少男少女进行曲》、《胖叔叔》系列小说,科幻小说《山鬼》,小说集《湖畔静悄悄》、《长江的童话》、《深巷明朝开杏花》,诗集《帆影》、散文集《三峡绝唱》、《白壁赋》、《男子汉之歌》、《森林笔记》、《扛着女儿过大江》,以及长篇报告文学等多部。在海内外获奖30余次,曾3次获中国作家协会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2次获中共中央宣传部全国五个一工程奖,以及中国图书奖、文化部“蒲公英”文艺金奖,冰心优秀儿童文学奖、陈伯吹优秀儿童文学奖、湖北省文艺明星奖、湖北省屈原文艺奖等。多部作品被译介到海外,并获台湾优良儿童图书金龙奖。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湖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008年北京奥运会火炬手,共青团中央全国十佳少先队志愿辅导员。)2 ^" u% n; r1 K
0 c9 ~5 N9 h5 J. L3 u( C0 B
1 y1 G, A9 R! T

' n; j. o2 c/ c6 Q; A6 z" e. W* A( |- Z
  驻会副主席:王新民  (兼作协秘书长。笔名斯民。生于湖北省武昌县大桥乡。大专毕业。当过农民、工人、机关文书、报社文艺编辑。曾任武汉市江夏区文体局副局长,武汉市青年作家协会秘书长,湖北省、武汉市青年联合会委员。近30年来,先后在国内外120余家报刊发表诗歌、散文、随笔、文艺评论等体裁的文学作品1300余篇(首),约300万字。其作品曾获10余次省市级文学奖,有20余篇(首)作品被收入多种版本的选集或译介国外,并有20余家报刊、电台、电视台对其作品进行专题评介,武汉出版社还出版了评介王新民作品专著《王新民论》。出版著作有:诗集《走向黎明》、《美丽的阵痛》;散文诗集《颤抖的灵肉》;少儿诗集《温柔的小溪》;评论集《与缪斯女神握手》;随笔集《泅渡》、《文化阡陌》以及《王新民集》四卷等。其创作实绩列入《中国作家大辞典》等文艺辞典。1993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系省作协诗歌创作委员会副主任,省作协全委会委员,武汉作家协会驻会副主席,《武汉作家》总编辑。)
' R1 x, u5 G9 M( ]
# }  R% {. g+ J! R9 F9 L7 E/ [, s* ?1 X! Z
  ~- P" C" _5 M4 P( P/ B; }
/ p1 l" d! |0 j3 f+ R" {- h
  副主 席:邓一光  (文学院院长、专业作家。蒙古族。湖北麻城人。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文学创作一级。当过知青、工人、新闻记者、自由写作者、合同制作者、文学刊物编辑。现任湖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武汉市文学院院长,武汉市文联文学院专业作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981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1995年调入武汉市文联。1997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长篇小说《家在三峡》、《走出西草地》、《我是太阳》、《红雾》、《组织》、《想起草原》、《一朵花能不能不开放》、《亲爱的敌人》、《我是我的神》两卷本;中篇小说《远离稼穑》、《父亲是个兵》、《怀念一个没有去过的地方》等30余部;短篇小说《狼行成双》等数10篇;小说集《红色贝雷冒》、《孽犬阿格龙》、《怀念一个没有去过的地方》;散文集《脚下地图》;艺术随笔集《从大地走向大地》;诗集《命运风》;电视剧本《城市星空》、《江山》等;还出版《邓一光文集》四卷本。其作品多次被国家级权威选刊转载,并被译介成英、法、俄、日等多国文字,传播海外。作品曾获国家“五个一工程”奖、鲁迅文学奖、冯牧文学奖、郭沫若散文随笔奖、人民文学奖、《小说月报》百花奖、全国十佳长篇小说奖、《小说选刊》奖、《中华文学选刊》奖、上海市长中篇小说奖、上海文学奖、湖北屈原文学创作奖、湖北“五个一工程”奖等。本人曾荣获湖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湖北省“五个一批”人才、武汉市十大杰出青年等荣誉称号。此外,酝酿7年之久的长篇新作《我是我的神》,被评论界称为“这是近些年来最重要的长篇小说之一,是一部对这个时代的精神疑难做出有力回应的作品。”)4 \9 w" r3 ]8 T1 Q
7 E# Q+ R$ m2 r4 I9 @7 b5 w* @

2 R$ P( {5 d; e) W9 L6 k
. `' V/ }$ h/ a+ n! r/ v  p3 x& H. t2 ]+ B3 m! N$ F1 V* l
  副主席:彭建新  (原作协秘书长、退休。笔名季则、傅勘。湖北武汉人。毕业于武汉师范学院中文系(湖北大学前身),曾在中学舌耕10余年。1985年后历任《武汉青年报》副主编,武汉市广播电视大学培训处处长,武汉作家协会专职秘书长、副编审,湖北省作家协会理事,武汉市作家协会理事。1982年开始发表作品。1997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现为武汉作家协会副主席。1995年开始以武汉城市发展和地域风情为主题的长篇小说创作,之前以诗歌、散文、随笔为主,亦涉猎中短篇小说及报告文学。迄今发表长篇小说、诗、散文、评论等百万余字。著有长篇小说《红尘》三部曲:《孕城》、《招魂》、《娩世》;长篇传记文学《中国十歌妓外传》;还有编著(含与人合著)《爱的选择》、《让我们与历史对话》、《雕塑大武汉》、《江潮》、《凝固的记忆:武汉老街巷》等。编辑的《“胭脂厂长”铁事》获1983年全国青年报刊优秀作品二等奖。)' d. S9 V8 {& S: K7 q
3 M  b0 N) c/ Q$ w- w, j
/ w8 H) A# j* N! t7 L9 R9 U: J) R

! ]# U- J; ]9 ~4 m8 Z; M4 j% F% h, A8 {' w; F6 z7 M  E$ ^. z
  副主席:胡发云  (专业作家、退休。湖北武汉人。武汉市文联文学创作所专业作家。1987年毕业于武汉大学中文系。1997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60年代初开始学习诗歌与音乐创作,并发表习作。80年代初开始发表小说、散文、随笔、纪实文学作品。著有小说集《晕血》;散文集《冬天的礼品》;诗集《心灵的风》;中篇小说《处决》、《老海失踪》、《麻道》、《死于合唱》;纪实文学集《轮空,或再一次选择》;纪实文学《红鲁艺》及散文、随笔、艺术散论等数篇。《心灵的风》、《户长的邀请》均获武汉作家协会优秀作品奖;《晕血》获武汉文学基金奖;《轮空,或再一次选择》获首届中国潮报告文学二等奖。 还著有《隐匿者》、《思想最后的飞跃》、《驼子要当红军》、《葛麻的1976—1978》、《媒鸟5》、《老同学白汉生之死》、《射日》等。 2006年推出长篇小说《如焉@sars.come》,在文学界和思想界引发巨大反响。)8 m( I: L  j( J* L0 T/ g  |, k" O
9 E: ~% v0 v+ s. }2 j$ S/ e- r& c
! p3 n' T* e  h. A6 s
6 H. [/ u8 t$ y& i' ?

! F9 c% ]  b& t, i  f  副主席:涂怀章  (湖北大学教授、退休。笔名图强、途远。湖北石首人。1965年毕业于武汉师范学院中文系。湖北大学中文系教授,历任湖北大学文艺学教研室主任,中国写作学会副会长,中国报告文学学会理事,湖北省写作学会会长,湖北省作家协会第二、三届理事、文艺理论家协会副主席,武汉市作家协会副主席。享受政府特殊津贴,被授予“湖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1964年开始发表作品。1988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理论专著《报告文学概论》、《散文创作技巧论》、《碧野的创作道路》;中篇小说《金碗山诺言》、《爱江山又爱美人》;传记文学《陈潭秋的故事》;散文集《彩色思路》;散文诗集《黄鹤楼的传说》(译有中、英、日文版本);大型教科工具书《中国实用写作全书》、《中国当代诗家诗话词典》、《新编写作教程》等。《散文创作技巧论》获全国写作界首届科研成果评比二等奖;《爆破家传奇》获1984年武汉市科学文艺一等奖;《报告文学概论》获1986年湖北省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二等奖;《玉笛声声》获1992年河北散文百家大赛奖等。)
2 y' e- `' O2 }
+ q  W! a# A2 G
1 n& q* M* c$ C9 I
0 V' H4 Z1 f- V4 \+ i( t) x7 e- K& J2 `% t/ _& }
  副主席:刘章仪  (原江岸车辆厂党委副书记、退休。湖北武汉人。中共党员。1958年毕业于武汉市第九中学。历任铁道部江岸车辆厂工人、党委宣传部副部长、江车报社总编辑及党委办公室主任、厂党委副书记,武汉市文联文学创作所专业作家,文学创作二级。中国作家协会湖北分会第三届理事、产业文学创作委员会副主任,武汉市作家协会第二届、第三届副主席。1972年开始发表作品。1990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长篇小说《铁魂》、《枭雄吴佩孚》,中篇小说《施洋大律师》,短篇小说《汽笛》、《江岸怒涛》等。《铁魂》获全国第二届铁路文学奖,《枭雄吴佩孚》获武汉市首届长篇小说奖、铁道部第四届铁路文学奖,报告文学《启动光明之路》获全国第五届铁路文学奖。)
) V3 x7 s2 f9 X5 _+ L/ x
8 `9 U. p8 i" X# U( T6 ?' i# I" a6 h1 k

  Z# G; u8 P! G' I7 B7 c$ F; F2 E
+ E% z5 e0 u1 `  副主席:田天   (文学院专业作家。原名田贞见。土家族。原籍湖北长阳土家族自治县资丘镇天池口,土家族。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学会理事、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湖北省作家协会理事、少数民族创作委员会秘书长、武汉作家协会副主席。1979年毕业于长阳1中,考入武汉大学生物系遗传学专业,两年后破格转入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文学学士学位。1984年7月分配到武汉市文联工作。先后任《芳草》杂志编辑、《少年文学报》总编,2000年调入武汉文学院从事专业创作,2001年8月挂职担任长阳土家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副县长。著有小说、报告文学、影视文学、散文多种。曾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奖等国家级奖项)- a% x; k) c9 S4 B' Z5 o
2 p6 t- C  i- z; K4 D+ V& V) }: ^
9 ~9 Y7 x* v9 F

) `% q# \1 H* \. c0 g* d4 e% d- H% ?1 k; u# y7 F
  副主席:樊星   (武大文学院教授、博导。祖籍河北邢台,生于武汉。系中国新文学学会副会长、湖北省文艺理论家协会副主席、武汉作家协会副主席。1989年毕业于华中师大中文系,获文学硕士学位,后留校任教。1997—1998年赴美国俄勒冈州太平洋大学访学。2000年获得文学博士学位。2001年调入武汉大学中文系,同年任博士生导师。2007年被德国特利尔大学汉学系聘请为客座教授。主要从事当代文艺与文化思潮的研究。主要著作有:《当代文学与地域文化》、《世纪末文化思潮史》、《别了,20世纪》、《当代文学与多维文化》(论文集)、《当代文学新视野讲演录》;主编有《永远的红色经典》。此外,还在《文学评论》、《文艺评论》、《当代作家评论》等刊物上发表论文百余篇,其中多篇为《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等转载。)! b3 V0 C$ d; x1 G
; C. Y5 Y8 }4 B  B5 X. Q$ \# {3 B

+ M3 N/ m+ c: c* u* ~: s1 r5 [/ C5 P7 _) [% x
) h* [8 N: y3 ^' d2 Z7 X1 B3 b
  副主席:钱鹏喜 (《芳草》杂志主编。祖籍湖北汉川,生于武汉。当过农村教师、工人、宣传干事。1982年考入中南财经大学。1984后历任《武汉青年报》、《当代农民》、《芳草》杂志社记者、编辑、编辑室主任、执行主编等职务。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湖北省作家协会理事、武汉市作家协会副主席、武汉出版发行协会副会长。现任《芳草》杂志社副总编辑。1980年初开始从事文学创作,迄今创作小说、散文、报告文学百余万字,并编著、主编文学作品多部。主要著作有:长篇小说《河祭》、《不远的木屋国》、《花会》、《蚕人》、《最后诊断》(根据同名电视剧改编,与范又琪合作编著);散文集《冰上猎与舞》、《世象杂记》;小说集《鹏喜中短篇小说》;长篇报告文学《龙马负图》;综合文集《让我们与历史对话》(合著);传记文学《中国十歌妓外传》(合著)。多(部)篇作品多次获得武汉市、湖北省多种文学奖项。多(部)篇作品入选《湖北新时期文学大系》和《武汉文艺精品丛书》。)
; j; P. W3 S- Y  S7 Q5 `& K1 F7 W6 x

% R( n' Q0 l" ~+ B& ^# |
更多图片 小图 大图
组图打开中,请稍候......
音频应用店铺 音乐发布 中国原创歌词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积分

12

听众

8351

金贝

中国原创歌词基地中级

积分
16716

版权达人

 楼主| 254969084 发表于 2015-7-13 17:16:10 | 显示全部楼层
团体会员单位:" J7 g1 {1 H7 N# l7 [/ w
  黄陂区作协
7 p" J4 h0 _2 d1 n) x3 y1 Y- G  江夏区作协# L( P5 I7 S- T( O
  蔡甸区作协
* k2 V5 X- a0 s$ d  新洲区作协; W0 U' Y5 r$ R" a1 f
  洪山区作协% _( d0 |: \' s, U. \+ }
  江岸区作协
7 O9 h% V+ L5 Z6 n$ p# y$ |) i6 b, s* X9 Z4 s) y  w; \
武汉作家协会章程
/ i! T% k' ^& k! y7 j
$ k4 s0 Y- q  n, d7 e6 q9 u  总则
7 B' g2 `$ v1 H  第一条:武汉作家协会,是武汉地区作家、文学理论工作者与文学工作者自愿结合的群众性文学团体。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贯彻执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广泛团结本地区文学工作者进行文学创作、评论等活动,繁荣社会主义的文学事业,充分发扬民主,保证创作自由。
; w- x7 W0 i3 J% a9 g: S  第二条:本协会鼓励会员、积极深入生活,与广大人民群众密切结合;加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学习和文学业务学习,鼓励会员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提倡不同风格、流派的竞赛,不断提高文学创作的思想和艺术水平。
! V9 ~& N- I; D$ c; y  第三条:本协会组织并推动文学评论和研究活动,担倡科学的实事求是的批评和反批评,促进社会主义文学事业的发展。本会的一切活动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为根要准则,遵守国家的各项法律、法规。  + F7 o5 z% u) t) ]& U, y+ d
  第四条:本协会积极培养文学创作和评论的新生力量,努力发展和壮大社会主义的文学队伍。
/ i: U4 n( o, C* w  第五条:本协会广泛联系各厂矿、郊县、部队、机关、学校等单位的文学组织,在需要和可能的条件下,予以协助。  会员8 H: V3 ?* [$ E' I, W& [
  第六条:本协会积极协助有关方面推进内外文学交流,加强同兄弟文学团体、作家、作者的团结与联系。, i. i; S% ^" F/ T+ p. w
  第七条:凡居住在武汉地区的文学工作者、赞成本会章程,发表和出版过有一定水平的文学、评论、翻译作品者,或从事文学组织工作,编辑工作有一定成绩者,由本人申请,会员二人介绍,经主席团批准,即为本会会员。/ v# ^; f6 _8 [+ I$ L2 y
  第八条:凡本会会员有遵守本会章程,缴纳会费和参加本会有关活动的义务。有选举、被选举权;有对本会提出批评建议的权利;有享受本会所举办的福利事业和要求本会保护其著作和出版的权利。会员有退会自由。凡八年未从事文学活动者作自动离会处理。& G9 Q* a! f, ^) x, f
  第九条:本会保障会员文学创作和著作合法权利。若这种权利受到侵犯,会员有权要求本会保护,本会有责任为之辨护,真至依法向司法机关提出申诉。4 e- Q; ~3 O3 b8 \
  第十条:本会会员如有严重建反本会章程,严重道德败坏或因犯罪受到法律制裁的,经主席团讨论,停止或取消其会籍。& ]! N! t' k. a4 g
  组织4 _" F" K( K% e6 [
  第十一条:本会的最高权力机关为会员大会或会员代表大会,代表大会的代表由会员选举产生。在会员大会或代表大会闭会期间,以会员或代表大会选出的理事会代行会员大会或代表大会职权。理事会闭会期间,由主席团领导本会工作。; Q  a$ s: m8 d' s0 s! p
  第十二条:会员大会或代表大会,每五年举行一次,由理事会召集之,必要时则由理事会决定,提前或延期召开。
8 _+ n( M. I$ I+ n  Q  第十三条:理事会由会员或代表大会选举理事若干人组成,负责执行会员大会或代表大会的决议。理事会每年举行一次,由主席团召集之,必要时可以担前或延期召开。8 x  S7 u; J# F1 V& I  x
  第十四条:主席团由理事会选举产生主席一人和副主席若干人组成。主席团在理事会闭会期间,执行会员代表大会和理事会的决议。主席团会议团会议由主席根据需要召集。
. D" @/ p4 Y& \. I2 e- r  第十五条:本会由主席团遴选秘书长、副秘书长,负责协会日常工作。
! N) x0 k9 J" ]  }$ T4 O  第十六条:本会设名誉主席、顾问若干人。
$ b5 Q+ F" V8 v& ]2 `5 H1 O' ]  第十七条:本会章程修改和解释权,属于会员大会或会员代表大会。; S/ M1 m" Y; S, x$ f- A3 i

: A  l9 B- O8 O& ^) o& H武汉作家协会大事记及特色活动
1 z: G; G- a$ o$ {' s3 K, G# R  1982年5月,武汉作家协会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召开,在全国率先成立了省直辖市一级的作家协会。李蕤当选为主席,李冰、曾卓、莎蕻、马国昌、管用和当选为副主席,姚振起为副秘书长。由莎蕻短暂主持了一段协会的日常工作后,便由管用和主持日常工作。王精忠任秘书长。
# A, \0 U4 a6 {& r  1985年,新黄鹤楼落成后,武汉作协同《光明日报》、《长江日报》、《青年论坛》联合主办了“黄鹤楼征文”,组织黄鹤楼笔会。邀请全国著名作家、画家萧乾、苏金伞、青勃、胡国瑞、罗工柳等和我市作家李蕤、李冰、曾卓、莎蕻、马国昌、管用和等27人。于1985年5月2日,乘旅游船自武汉到重庆往返数天。沿途参观访问和写作。会后,出版了诗文集《黄鹤归来》。$ I+ x* h* |5 [0 }5 T8 y" @
  组织了五次大型诗歌朗诵会:“欢庆党的十二大诗歌朗诵会”、“红五月诗歌朗诵会”、“国庆35周年诗歌朗诵会”、“学习武汉三米厂舍己救人英雄集体诗歌朗诵会”和1986年的“十月诗会”。并与《长江日报》文艺副刊共同举办过刊发有关作品的专辑。4 I! A5 O# I9 R& T
  1989年,创办《武汉诗坛》,共出版42期。2 B/ W" t- f8 C( N
  1989年5月21日,上海《少年文艺》、武汉作家协会在武汉古琴台联合召开“董宏猷作品讨论会”。北京、上海著名儿童文学作家也出席了讨论会。( \* n& g, ~, V! X" I
  1989年6月,武汉作家协会第二次会员代表大会召开。管用和当选为主席,杨书案、李德复、刘章仪、涂怀章、董宏猷、池莉当选为副主席。由董宏猷副主席驻会协助管用和主持日常工作,姚振起为副秘书长,以后调任彭建新为秘书长。0 u3 r: h+ J( U1 X: e1 C
  1990年,组织创作“时代的足音”报告文学丛书,用长篇报告文学的形式反映湖北武汉的改革开放进程。出版了多人合集的反映阳逻发电厂建设的《我们铸造太阳》、以及陈应松、田天、肖斌臣等作家的长篇报告文学6部。2 G9 F6 K0 v( u# L8 M) k1 L! G; {
  1991年冬天,由武汉市文联、武汉作协组织,在武昌县青龙山召开了长篇小说座谈会。吹响了武汉作家向长篇小说进军的号角。
/ y: P- F9 X- z) g  1993年,武汉作协评论委员会在《武汉晚报》副刊上组织的“沙龙闲话”专栏,结集并由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1993年,作协组织为有突出创作成绩而没有出过书的作者出书。编辑出版了“黄鹤文学丛书”第一辑,为十余名会员推荐出专辑《两个人的故事》、《醉翁谈录》、《红色贝雷帽》、《向父亲倾诉》、《职业不是太阳》、《一只手的低语》、《追踪与批评》、《论诗小语》、《苍颜》、《不能远行》等专集。作者有陈应松、王石、唐镇、赵国泰、叶大春、华姿等人。
6 x9 k6 y" B3 W- X% b  1992年至1996年组织作家访问团赴生产建设第一线采访创作报告文学20余部,其中有《我们铸造太阳》、《脊梁》、《雕塑大武汉》以及《江潮》、《长虹》、《窗口》、《大写的东方女性》等大型报告文学集。5 S& T9 O! k2 o3 X0 R. U% h" j
  1994年,协会组织了评论家、中青年作家到北京举办了武汉作家作品研讨会。首都著名专家学者及中宣部、文化部、人民日报等十余家新闻单位对活动给予了充分的宣传。
$ i/ X$ S5 I  w6 c  1995年10月,在武汉市风景优美的蔡甸南湖纺织宾馆组织了第一届长篇小   说笔会。笔会为期2个月,董宏猷、刘醒龙、邓一光、陈应松、彭建新、何祚欢、田天、钱鹏喜、唐镇、董宏量、徐世立、叶大春等十余位作家参加了首届笔会,创作出《我是太阳》等一批优秀长篇小说佳作。此后,长篇小说笔会遂成为武汉作家协会的品牌活动。至2010年先后组织过共八届长篇小说创作笔会。共创作、发表、出版长篇小说130余部。
, h3 p" B$ `/ @- r" w0 n' F  W  1996年,具体参入《金黄鹤文丛》的编选出版工作。请专家从首届长篇小说笔会的成果中挑选了6部长篇小说,由武汉出版社出版:邓一光的《家在三峡》、徐世立的《儿科医生》、董宏量的《遍地黄金》、彭建新的《孕城》、何祚欢的《养命的儿子》、钱鹏喜的《不远的木屋国》。! g0 C* [; p, V- t2 \* y4 n; o
  1998年,与《少年文学报》共同组织了“武汉市文学基金奖首届儿童文学奖”的评奖工作。对近十年的武汉市儿童文学创作进行了总结梳理。董宏猷等一批儿童文学作家获奖。
8 D6 u5 w. Q# B5 M: i  积极投入1998年“保卫大武汉”的防汛抗洪斗争,主动及时组织作家采访排渍斗争,分批组织作家赴龙王庙、汉阳南望嘴、嘉鱼牌州湾等抗洪前线采访。在《长江日报》、《文学报》等报刊上发表反映抗洪斗争的作品专版。为武汉电视台赈灾义演晚会创作朗诵诗。在武汉电视台黄鹤楼前举办的慰问演出中,曾卓、董宏猷、刘醒龙一起上台。朗诵自己创作的诗歌。其中,董宏猷创作的《江汉平原的树》,产生强烈反响。组织作家参加省作协组织的报告文学写作,同时,承当起由市委宣传部、文联、武汉作协共同组织的《挽狂澜》大型报告文学集写作。
% ^/ M: |/ B# D, T
1 X5 j( X8 C0 ?/ _
+ Y% b1 a% h  T+ a4 b5 ~+ H" i
  ], Y; X. K* ^' a
音频应用店铺 音乐发布 中国原创歌词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积分

12

听众

8351

金贝

中国原创歌词基地中级

积分
16716

版权达人

 楼主| 254969084 发表于 2015-7-13 17:16:41 | 显示全部楼层
  2000年3月,武汉作协与湖北省作协联合召开了《王新民文集》研讨会,研讨会上,大家对王新民其人其文给予了热情、高度的评价,肯定了他作品中关注人生和社会的现实主义精神以及朴实大气的艺术风格,肯定了他的诗和诗歌评论在湖北新时期诗坛的重要地位。参加研讨会的有:刘富道、曾卓、莎蕻、董曼君、张永健、于可训、涂怀章、樊星、刘醒龙、邓一光、刘益善、董宏猷、梁必文、谢克强、等专家学者。
, H! Z- G# H* k; _2 J  2000年,具体组织“新时期武汉文艺精品丛书”中篇小说、短篇小说、报告文学、诗歌散文卷的编选工作。
7 o( C5 `# W6 I/ k: w9 E/ q  2002年,承办“武汉市迎接党的十六大诗歌音乐会”,有市直机关干部、武警官兵、大学生等600余名观众参加。
% @$ ~; X. R, t% S0 l3 d! D' `  2001年8月,武汉作家协会第三次会员代表大会召开。第三届主席团,由10位作家组成。董宏猷当选为主席,邓一光、涂怀章、刘章仪、王新民、彭建新、胡发云、钱鹏喜、田天、樊星当选为副主席。秘书长张炳绍。2004年,王新民调任驻会副主席,2008年张炳绍调离作协后,由王新民兼任秘书长。
5 v  b. [" K) ~( r' _9 S; ]- K  2004年12月26日,武汉作家协会视听创作委员会正式成立,搭建起了一个影视资源整合的互动平台,有效地组织起湖北省、武汉市及其外省区一大批具备影视作品原创能力的作家队伍,形成了“汉军影视创作群体”,走出了一条产业化的原创新路,开创了湖北、武汉影视工作的新局面。  G# r- {3 O. D7 g
  2006—2007年度,组织出版了《新武汉歌谣》(新武汉三字经、新武汉竹枝词)丛书。4 v: X- s3 I4 D! U
  2007年1月24日,举办“树立正确荣辱观、争做文明武汉人”城管杯有奖征文活动,面向社会征稿,这是我市近年来关于文明城市建设的一次最大规模征文活动。此次征文活动历时8个月,共收到稿件574篇,选登了100篇,从中评出获奖作品93篇。$ z& t$ K% |* t# V% ]6 Q
  2007年1月,与省文联文学艺术院、武汉市蔡甸区武装部联办国防教育书画创作活动,并出版《武汉作家•南方书画专辑》。2007年1、2月出版《武汉作家•书法专版》两期。' {8 @: n; Q: y( V' `) k; K3 ~; }
  2007年9月武汉作协与鄂州市文联、作协在鄂州联合举办了首届“武汉城市圈文学论坛”,出席“论坛”的有各市文联主席、作协主席、省、市委宣传部领导、省作协、省文联领导,各新闻媒体记者共近百人,拉开了与八个城市作协进行大联合、大整合、大融合的序幕。
, s3 ?7 |* c# q# _$ q; M  2008年5月17日,本会与《长江日报》等单位率先发起“情系汶川”大型赈灾诗歌音乐会,100多名诗人、作家、二万多名市民参加了赈灾活动,共募集善款二千多万元。据有关媒体报道,这是中国作家第一个作家协会最早发起的赈灾活动,也是募集善款最多的一次诗歌赈灾活动。, R: l% {7 g! t0 P4 ^% j" Z$ a' s
  2008年7月12日至14日,在宜昌三峡人家举办了纪念改革30周年“穿越历史时空  感受全新三峡” 笔会,参加笔会的有来自两岸三地的作家60余人,笔会所创作的60余篇作品均都在全国各地报刊发表。
9 C/ z" G! i; v: {! I2 V  2008年7月23日至26日,为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我们组织了“当代先锋诗歌九宫山论坛”活动,参加论坛的有来自全国各地的诗人、诗评家50余人,此次活动在中国诗坛反响强烈,中国几乎所有的文学核心报刊都予以了报道。. C; u) u9 m. X+ Z" m6 ~7 g
  2008年7月27日,在东西湖红石榴村举办了武汉城市圈“绿色奥运  绿色乡村”诗歌擂台赛,数千名诗人、农民参加了诗歌擂台赛。此次活动极具影响,20多家媒体都纷纷作了报道和转载。4 x/ r8 x' J% U% K* T
  2008年9月13日,与晴川阁管理处,联合举办了“迎奥运晴川阁诗歌音乐会”,近千名文艺界名人参加了诗会,近百名诗人写来新作。此次诗会作品已结集出版。
0 x! E  L! r1 O, Q  S/ x- m" b  2008年11月2日至4日,第二届“1+8”武汉城市圈文艺论坛在安陆白兆山隆重举行。这次会议的主题是“文艺与市场”。来自武汉、咸宁、黄冈、鄂州、黄石、天门、孝感等地、市的文联主席、作协主席、书协主席和文艺工作者聚集一起,探讨文艺繁荣的新路,研究文艺与市场的创新,整合武汉城市圈的文艺力量,为“两型社会”的建设献计献策。3 b8 _7 T9 O9 T1 [2 Z9 p7 h/ x8 }: c
  3 A2 K* I9 j: q: N- k
  2009年5月12日,武汉作家协会、武汉晨报联合组织“我们在5.12重生”大型配乐诗朗诵会。武汉作家协会向旗下的诗歌创作委员会发出诗作邀约,共征集包含深情的诗歌十六首,表达了对灾区人民的温暖与爱心、歌颂了灾区人民坚强和乐观向上的精神。# ^$ `/ P7 E4 \8 m$ {/ Z% H  p
  2009年5月24日,联合荆楚网、长报集团汉网、武汉优尼特茶叶有限公司等单位,主办了“当代网络散文暨红岗山黄金芽杯征歌大赛。此次大赛吸引了150多位来自全国各地的作家、诗人。邓智星、邓琳洲创作的歌曲《情醉红岗山》获特等奖,除共享一万元奖金外,还被武汉优尼特茶叶有限公司授予终身贵宾。该公司提供30年红岗山黄金芽茶品,总价值36万元。作家野夫的散文《江上的母亲——母亲失踪十年祭》、陈峻峰的散文《忧虑》获一等奖。1 U" n. z4 F; n4 I: E
  为了隆重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充分展示武汉作家60年来的辉煌成就,武汉市文联、武汉市文化局、武汉作家协会、武汉市图书馆联合举办的 “文学汉军60年——武汉作家成就展”将于2009年9月22日在武汉图书馆隆重展出。此次展览以作家出生年月依次排列,客观地展示武汉地区老中青几代作家的创作成就。60年来,武汉涌现了一批优秀的作家。据不完全统计,仅新时期30年以来,武汉作家共出版各类文学作品18000余部,共获矛盾文学奖2人次,鲁迅文学奖6人次,全国中短篇小说奖26人次,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28人次,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12人次,骏马奖8人次,全国核心文学期刊及省级文学奖112人次。这次“文学汉军60年成就展”的目的就是集中再现这一辉煌成就。9 y; T- e5 G- P/ k" |7 D
  2009年9月24日,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与湖北省警官学院、楚天电台联合在警官学院举办了《和谐之歌——大型诗歌音乐会》。% z5 F# J4 m( a
  2009年12月10日下午,武汉作家协会在长航大酒店召开了“武汉8+1城市圈文学论坛”。湖北省作家协会知名作家、市委宣传部领导、武汉高校教授和武汉签约作家参加了这次论坛。大家对武汉城市圈青年作家的生存策略及面临的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这次文学论坛,对于青年作家更加自觉地肩负起文学的崇高使命,推动新世纪我市城市圈文学事业大发展大繁荣,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 n( M% s% v) H% I* \) z% S* ?  2010年4月,举办   “红安革命老区行”笔会。清明节后,我们举办了一次“红安革命老区行”活动。作协主席董宏猷以及驻会副主席王新民带领签约作家一行十余人参加了此次活动。活动的主题是“缅怀革命先烈,激发创作热情。”活动得到了红安县委宣传部、红安县文联以及红安县文体局的大力支持。在他们的精心安排下,作家们游览了天台山、爱河谷等景点,并且参观了红安县革命历史纪念馆。红安县是中国历史上“黄麻起义”的发源地,历来被称为“将军县”,有着悠久的革命文化与优良的革命传统,是进行“红色教育”的活化石。此次活动,随行的每一位作家都受到了视觉及心灵的强烈震撼,感慨不已,共创作散文10余篇,诗歌10余首,集中表达了对老区以及老区革命先烈们的景仰、讴歌及赞美之情。& O: Y7 J' t( b6 g
  举办第三届“网络写作与文学空间论坛”恩施组稿笔会。2010年4月27日至4月30日,由武汉作家协会、芳草杂志社主办的第三届“网络写作与文学空间论坛”暨组稿笔会在恩施举行。来自北京、上海、河南、湖北的30余位作家、评论家、学者、编辑和恩施州文艺界、新闻界、教育界的有关领导及部分高校师生参加了论坛及笔会活动。湖北省作协副主席、武汉市文联副主席、武汉作协主席董宏猷,恩施州政协副主席、恩施州文联副主席王月圣,中共恩施州委宣传部副部长唐敦权,武汉作协驻会副主席王新民,副主席钱鹏喜、彭建新、刘章仪以及恩施州作协、理协主席团成员和湖北民族学院领导出席了开幕式。笔会期间,作家们还到恩施大峡谷、坪坝营、腾龙洞等风景名胜进行了采风。
( Y: X, w1 f; P( K2 X2 [. i3 p   围绕中心工作积极策划编撰《雕塑大武汉》报告文学丛书。2010年年初,我们决定整合武汉地区创作力量,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市以报告文学形式纪录我市改革开放以来实施重大项目、开展“两型社会”和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的伟大成就,全景式展现武汉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剖析发展战略,塑造城市形象,弘扬城市精神,提升武汉城市文化凝聚力和影响力,激发广大干部群众热爱家乡、建设武汉的壮志豪情,为推动我市经济社会更大发展提供强大精神动力。我们拟组织我市百名作家,就百个选题进行采访创作。用3年时间,分三期(每年一期)编撰完成《雕塑大武汉》报告文学丛书。' |  C6 }6 z3 L6 z
& _/ ^" Q% f5 F6 {# `. H* h
主要成就. S0 ~# h$ \6 G; E& m: S
! @2 V' d/ S* _! _3 n' Y
国家级奖励:! d: f: s' b9 S+ E) j% z" v5 V
获得矛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五个一工程奖、全国儿童文学奖的有36人次1 J, ~  R1 I+ c5 u' W, l- P2 G
# t7 H: @' M7 {/ h7 @4 N
省级奖励:
5 h6 [4 X& E: `& M  B$ h获得省级文化奖、屈原文艺奖、湖北文学奖的有26人次
音频应用店铺 音乐发布 中国原创歌词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音频应用|歌词网|投稿|中国原创歌词基地 ( 鄂ICP备13005321号-1 )

GMT+8, 2025-10-26 19:14 , Processed in 0.431863 second(s), 11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Audio app

中国原创歌词网微信: 924177110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