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团体会员单位:" J7 g1 {1 H7 N# l7 [/ w
黄陂区作协
7 p" J4 h0 _2 d1 n) x3 y1 Y- G 江夏区作协# L( P5 I7 S- T( O
蔡甸区作协
* k2 V5 X- a0 s$ d 新洲区作协; W0 U' Y5 r$ R" a1 f
洪山区作协% _( d0 |: \' s, U. \+ }
江岸区作协
7 O9 h% V+ L5 Z6 n$ p# y$ |) i6 b, s* X9 Z4 s) y w; \
武汉作家协会章程
/ i! T% k' ^& k! y7 j
$ k4 s0 Y- q n, d7 e6 q9 u 总则
7 B' g2 `$ v1 H 第一条:武汉作家协会,是武汉地区作家、文学理论工作者与文学工作者自愿结合的群众性文学团体。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贯彻执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广泛团结本地区文学工作者进行文学创作、评论等活动,繁荣社会主义的文学事业,充分发扬民主,保证创作自由。
; w- x7 W0 i3 J% a9 g: S 第二条:本协会鼓励会员、积极深入生活,与广大人民群众密切结合;加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学习和文学业务学习,鼓励会员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提倡不同风格、流派的竞赛,不断提高文学创作的思想和艺术水平。
! V9 ~& N- I; D$ c; y 第三条:本协会组织并推动文学评论和研究活动,担倡科学的实事求是的批评和反批评,促进社会主义文学事业的发展。本会的一切活动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为根要准则,遵守国家的各项法律、法规。 + F7 o5 z% u) t) ]& U, y+ d
第四条:本协会积极培养文学创作和评论的新生力量,努力发展和壮大社会主义的文学队伍。
/ i: U4 n( o, C* w 第五条:本协会广泛联系各厂矿、郊县、部队、机关、学校等单位的文学组织,在需要和可能的条件下,予以协助。 会员8 H: V3 ?* [$ E' I, W& [
第六条:本协会积极协助有关方面推进内外文学交流,加强同兄弟文学团体、作家、作者的团结与联系。, i. i; S% ^" F/ T+ p. w
第七条:凡居住在武汉地区的文学工作者、赞成本会章程,发表和出版过有一定水平的文学、评论、翻译作品者,或从事文学组织工作,编辑工作有一定成绩者,由本人申请,会员二人介绍,经主席团批准,即为本会会员。/ v# ^; f6 _8 [+ I$ L2 y
第八条:凡本会会员有遵守本会章程,缴纳会费和参加本会有关活动的义务。有选举、被选举权;有对本会提出批评建议的权利;有享受本会所举办的福利事业和要求本会保护其著作和出版的权利。会员有退会自由。凡八年未从事文学活动者作自动离会处理。& G9 Q* a! f, ^) x, f
第九条:本会保障会员文学创作和著作合法权利。若这种权利受到侵犯,会员有权要求本会保护,本会有责任为之辨护,真至依法向司法机关提出申诉。4 e- Q; ~3 O3 b8 \
第十条:本会会员如有严重建反本会章程,严重道德败坏或因犯罪受到法律制裁的,经主席团讨论,停止或取消其会籍。& ]! N! t' k. a4 g
组织4 _" F" K( K% e6 [
第十一条:本会的最高权力机关为会员大会或会员代表大会,代表大会的代表由会员选举产生。在会员大会或代表大会闭会期间,以会员或代表大会选出的理事会代行会员大会或代表大会职权。理事会闭会期间,由主席团领导本会工作。; Q a$ s: m8 d' s0 s! p
第十二条:会员大会或代表大会,每五年举行一次,由理事会召集之,必要时则由理事会决定,提前或延期召开。
8 _+ n( M. I$ I+ n Q 第十三条:理事会由会员或代表大会选举理事若干人组成,负责执行会员大会或代表大会的决议。理事会每年举行一次,由主席团召集之,必要时可以担前或延期召开。8 x S7 u; J# F1 V& I x
第十四条:主席团由理事会选举产生主席一人和副主席若干人组成。主席团在理事会闭会期间,执行会员代表大会和理事会的决议。主席团会议团会议由主席根据需要召集。
. D" @/ p4 Y& \. I2 e- r 第十五条:本会由主席团遴选秘书长、副秘书长,负责协会日常工作。
! N) x0 k9 J" ] }$ T4 O 第十六条:本会设名誉主席、顾问若干人。
$ b5 Q+ F" V8 v& ]2 `5 H1 O' ] 第十七条:本会章程修改和解释权,属于会员大会或会员代表大会。; S/ M1 m" Y; S, x$ f- A3 i
: A l9 B- O8 O& ^) o& H武汉作家协会大事记及特色活动
1 z: G; G- a$ o$ {' s3 K, G# R 1982年5月,武汉作家协会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召开,在全国率先成立了省直辖市一级的作家协会。李蕤当选为主席,李冰、曾卓、莎蕻、马国昌、管用和当选为副主席,姚振起为副秘书长。由莎蕻短暂主持了一段协会的日常工作后,便由管用和主持日常工作。王精忠任秘书长。
# A, \0 U4 a6 {& r 1985年,新黄鹤楼落成后,武汉作协同《光明日报》、《长江日报》、《青年论坛》联合主办了“黄鹤楼征文”,组织黄鹤楼笔会。邀请全国著名作家、画家萧乾、苏金伞、青勃、胡国瑞、罗工柳等和我市作家李蕤、李冰、曾卓、莎蕻、马国昌、管用和等27人。于1985年5月2日,乘旅游船自武汉到重庆往返数天。沿途参观访问和写作。会后,出版了诗文集《黄鹤归来》。$ I+ x* h* |5 [0 }5 T8 y" @
组织了五次大型诗歌朗诵会:“欢庆党的十二大诗歌朗诵会”、“红五月诗歌朗诵会”、“国庆35周年诗歌朗诵会”、“学习武汉三米厂舍己救人英雄集体诗歌朗诵会”和1986年的“十月诗会”。并与《长江日报》文艺副刊共同举办过刊发有关作品的专辑。4 I! A5 O# I9 R& T
1989年,创办《武汉诗坛》,共出版42期。2 B/ W" t- f8 C( N
1989年5月21日,上海《少年文艺》、武汉作家协会在武汉古琴台联合召开“董宏猷作品讨论会”。北京、上海著名儿童文学作家也出席了讨论会。( \* n& g, ~, V! X" I
1989年6月,武汉作家协会第二次会员代表大会召开。管用和当选为主席,杨书案、李德复、刘章仪、涂怀章、董宏猷、池莉当选为副主席。由董宏猷副主席驻会协助管用和主持日常工作,姚振起为副秘书长,以后调任彭建新为秘书长。0 u3 r: h+ J( U1 X: e1 C
1990年,组织创作“时代的足音”报告文学丛书,用长篇报告文学的形式反映湖北武汉的改革开放进程。出版了多人合集的反映阳逻发电厂建设的《我们铸造太阳》、以及陈应松、田天、肖斌臣等作家的长篇报告文学6部。2 G9 F6 K0 v( u# L8 M) k1 L! G; {
1991年冬天,由武汉市文联、武汉作协组织,在武昌县青龙山召开了长篇小说座谈会。吹响了武汉作家向长篇小说进军的号角。
/ y: P- F9 X- z) g 1993年,武汉作协评论委员会在《武汉晚报》副刊上组织的“沙龙闲话”专栏,结集并由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1993年,作协组织为有突出创作成绩而没有出过书的作者出书。编辑出版了“黄鹤文学丛书”第一辑,为十余名会员推荐出专辑《两个人的故事》、《醉翁谈录》、《红色贝雷帽》、《向父亲倾诉》、《职业不是太阳》、《一只手的低语》、《追踪与批评》、《论诗小语》、《苍颜》、《不能远行》等专集。作者有陈应松、王石、唐镇、赵国泰、叶大春、华姿等人。
6 x9 k6 y" B3 W- X% b 1992年至1996年组织作家访问团赴生产建设第一线采访创作报告文学20余部,其中有《我们铸造太阳》、《脊梁》、《雕塑大武汉》以及《江潮》、《长虹》、《窗口》、《大写的东方女性》等大型报告文学集。5 S& T9 O! k2 o3 X0 R. U% h" j
1994年,协会组织了评论家、中青年作家到北京举办了武汉作家作品研讨会。首都著名专家学者及中宣部、文化部、人民日报等十余家新闻单位对活动给予了充分的宣传。
$ i/ X$ S5 I w6 c 1995年10月,在武汉市风景优美的蔡甸南湖纺织宾馆组织了第一届长篇小 说笔会。笔会为期2个月,董宏猷、刘醒龙、邓一光、陈应松、彭建新、何祚欢、田天、钱鹏喜、唐镇、董宏量、徐世立、叶大春等十余位作家参加了首届笔会,创作出《我是太阳》等一批优秀长篇小说佳作。此后,长篇小说笔会遂成为武汉作家协会的品牌活动。至2010年先后组织过共八届长篇小说创作笔会。共创作、发表、出版长篇小说130余部。
, h3 p" B$ `/ @- r" w0 n' F W 1996年,具体参入《金黄鹤文丛》的编选出版工作。请专家从首届长篇小说笔会的成果中挑选了6部长篇小说,由武汉出版社出版:邓一光的《家在三峡》、徐世立的《儿科医生》、董宏量的《遍地黄金》、彭建新的《孕城》、何祚欢的《养命的儿子》、钱鹏喜的《不远的木屋国》。! g0 C* [; p, V- t2 \* y4 n; o
1998年,与《少年文学报》共同组织了“武汉市文学基金奖首届儿童文学奖”的评奖工作。对近十年的武汉市儿童文学创作进行了总结梳理。董宏猷等一批儿童文学作家获奖。
8 D6 u5 w. Q# B5 M: i 积极投入1998年“保卫大武汉”的防汛抗洪斗争,主动及时组织作家采访排渍斗争,分批组织作家赴龙王庙、汉阳南望嘴、嘉鱼牌州湾等抗洪前线采访。在《长江日报》、《文学报》等报刊上发表反映抗洪斗争的作品专版。为武汉电视台赈灾义演晚会创作朗诵诗。在武汉电视台黄鹤楼前举办的慰问演出中,曾卓、董宏猷、刘醒龙一起上台。朗诵自己创作的诗歌。其中,董宏猷创作的《江汉平原的树》,产生强烈反响。组织作家参加省作协组织的报告文学写作,同时,承当起由市委宣传部、文联、武汉作协共同组织的《挽狂澜》大型报告文学集写作。
% ^/ M: |/ B# D, T
1 X5 j( X8 C0 ?/ _
+ Y% b1 a% h T+ a4 b5 ~+ H" i
], Y; X. K* ^' a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