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3929|回复: 2

[直播视频连接] 早期基督教圣咏的发展概况及阶段特征

[复制链接]

2万

积分

19

听众

1万

金贝

中国原创歌词基地高级

积分
26504
anxin 发表于 2015-7-13 08:27: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早期基督教的音乐也用乐器,后来因为反对罗马帝国的乐器繁多的音乐,渐渐开始了音由心生,用单纯人声来赞美教主的音乐方式。当然,也是为了用动听的乐声来吸引更多人入教。米兰的僧侣安木波罗斯在四世纪就主张用富于旋律的颂歌来魅惑人心了。这跟中国儒乐追求的淡而无味之境界截然不同。这篇文章简略地摘编介绍了圣咏从质朴犹太音乐因素渐渐发展到繁复拉丁圣歌的历史。% u) D6 J* }' V

. z# D( n9 c; Y/ ]+ i7 c  关键词: 基督教 圣咏 犹太音乐
3 t- T8 F% N9 m4 g" n- a  j$ l% S% s* L2 m; Z9 U8 b2 h* w4 K
  基督教圣咏(Chant)是为基督教仪式服务并从属于宗教仪式的。而“早期基督教音乐的范畴要比单纯的仪式圣咏广泛。它不仅包括弥撒和日课中的诗篇歌,还包括大量为基督徒在从圣餐礼拜到夜间祷告的任何规模的集会中使用的赞美歌、诗篇歌、吟诵与欢唱(按:此即我们一般所谓的‘圣咏’)。它更可以指各种异端教团的赞美诗,甚至基督徒对音乐的所有方面(无论他们自己的礼拜歌曲,还是蛮族异教的音乐,或是和音乐有关的哲学和理论)的任何态度。”[Mckinnon,2001,795]本文只谈和正统派礼拜仪式相关的圣咏,而对其他和基督教有关的音乐现象及美学思想不加讨论。* g" f& G* I! i$ n4 X
1 }* D( k' l/ T1 y9 q
  在礼拜仪式中使用的圣咏从一开始就具有两个基本的形态特征:其一,是没有和声,对位等伴奏手法的单旋律声乐(早期未经训练的信众在齐唱时可能出现的支声是另一回事),而器乐伴奏一般来说也是被禁止的(埃及的科普特圣咏Coptic Chant中偶尔使用打击乐器是一种例外);其二,是音乐本身没有节奏、节拍,完全依附于《圣经》经文或赞美诗歌词的散板音乐[参见Apel,1958,4]。而礼拜仪式中的“歌咏”主要来自3方面:按某些固定的公式念唱《福音书》等散文中的词句;用旧有或新创的曲调吟唱《诗篇》或赞美诗;在某些单字上的即兴花唱,用以表达激动的宗教感情[参见Reese ,1940,61]。
& X3 L0 h! {8 l6 P9 Y# O* L
8 N$ _, O. o6 |  从历史发展阶段看,早期基督教圣咏的产生和发展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从公元初年至大约公元200年以前为萌芽期,3世纪初至4世纪中叶为发展期,从4世纪晚期至6世纪末为分化期(这一普遍而深刻的分化在西部帝国灭亡时还在进行,但大体上,自安布罗斯圣咏形成后,虽然西部教会的圣咏还受到东派的影响,东、西部仪式圣咏就基本按自己的方向发展了)。而教会音乐的状况在各个发展阶段也有相当的不同。
1 s) I& R! }3 ~7 X. S2 Y6 `* Z, ]6 T# G; R- E
  第一阶段:基督教圣咏的萌芽和犹太音乐的遗迹
$ g" C4 d2 S9 H! Q* _0 w$ z- b- r6 v4 c' T2 N2 p! q
  这一阶段是基督教产生,形成自身特点并最终从犹太教中分离,成为全新的普世宗教的时期。在这一阶段,可以从零星片纸的文献中窥见基督教仪式和圣咏的萌芽;而浓厚的犹太教色彩成为这一阶段基督教圣咏的主要特征。
- e* y, J& l# @
- z- L& l& u8 h9 Y* ]  1.基督教仪式与圣咏的雏形+ Q- a6 e, b  m+ _  F8 b

3 C3 g$ m6 Q: C: G% K6 ?  最原始的基督教礼拜仪式是在星期日鸡鸣和日出前的彻夜祈祷,继之以白天的集会,星期日也因此被称为“主日”(Day of the Lord)。在夜间的祈祷中有读经,祷告,吟诵诗篇的活动,白日的集会除了读经外,也包括布道,奉献和圣餐。而圣餐是全部仪式的高潮。, ^, y& @8 q$ c$ V' v6 `! R& i
8 }: f2 k  U, j+ i" Q5 u
  《新约》中的四福音书完成于1世纪之前(《马太》,《马可》和《路加》约成书于65-80年,《约翰》约成书于100年),是对基督教最初一百年发展过程的直接见证,它们“反映了由早期的基督教社团引入礼拜仪式的一些(犹太)习俗”[Cattin,1984,2]。福音中的许多段落看来是富于韵律而可以和乐吟唱的,如《路加》中第一章的46-55句(也即是后来《圣母尊主颂》Magnificat),及68-79句(也即后来的《降福经》Benedictus)。此外,在使徒书信中有更多地具有赞美诗外形的段落,如《以弗所书》第5章的14句,《彼得前书》第1章的3-5句,《帖撒罗尼加前书》第5章16-22句等等,它们在布道中被经常使用。其中尤以《腓力比书》第2章6-11句的一段赞辞最为著名:
/ [. m, b) Q- u- `+ U$ G
/ A0 e/ q2 E* ?: I/ b8 f# l$ b% O; K' p0 S  “他本有神的形象,不以自己与神同等为强夺的,反倒虚己,取了奴仆的形象,成为人的样式。……所以,神将他升得至高,又赐给他那超乎万名之上的名,叫一切在天上的,地上的,和地底下的,因耶稣的名无不屈膝,无不口称耶稣基督为主,使荣耀归于父神。”
; ~0 z0 a2 O' N. n
, j, s& a2 z4 q* }  可以知道,《新约》中的“赞美诗”都是依照犹太人而非希腊人或罗马人的方式创作的,有的篇章,“很明显显示出礼拜圣事的结构程序”[Cattin,1984,3]而在洗礼和圣餐中广为使用。这些《诗篇》以外的韵文,成为3世纪后在叙利亚教会中首先开始兴盛,并在基督教音乐史上有着重要地位的赞美歌(hymnody)的先声。
! k$ Y$ ^% P6 S6 ?0 C' E6 x, L: @
  113年时,小亚细亚的比西尼亚总督,杰出的罗马学者和著作家普林尼(Pliny)向哈德良皇帝上奏他的行省中基督徒的活动状况时,提到他们“在日落前一个指定的白天(按:即星期天)集会,唱歌赞美基督犹如赞美神灵”(原文为:stato die ante lucem convenire carmenque Christo quasi deo dicere secum invicem)[Cattin,1984,12]。) t+ A  a" Q5 I4 v* _
+ q0 u& \1 p2 G8 T
  150年左右,护教士查士丁(Justin Martyr,约卒于165年)在写该给安东尼-皮护皇帝的著名的《护教文》(Apologia)中描述当时罗马基督徒的礼拜日圣餐仪式:& a' l* f/ K' C

/ _7 u  i0 B3 H  C. h; ?, W# o/ Q( u  “在星期日,有一个地方供城里人和乡下人集会;使徒的回忆录和先知的著作被尽可能长久地诵读。读完后,主其事者便劝戒大家要效法那高贵的懿行。然后,我们便一起站立,开始祷告。5 ^( u+ `9 i; z

$ ]8 M; ?' b, O% L  “这之后,如我所言,做完祈祷后,就取来面包,葡萄酒和水,那主其事者便以他的能力祈祷感谢上帝,大家都高颂‘阿门’应和之。于是将这祝圣之物分发给每个人,在享用它之前,大家都向神致谢。”[James Mckinnon ,1990,68]。( M$ z% K; v! N5 A' u
0 K4 q( V; H( P+ F6 s( W, U" `. I
  这当时人的描述向我们提供了基督教集会(即后人所谓“弥撒Missa”)的直接印象,它传达了礼拜的基本结构:圣餐前的读经,讲道和在祈祷后分享基督的血肉。从中可看出基督教礼拜和犹太会堂礼拜一致、却与古代多神教礼仪的最大不同:这是一个让广大信徒集会的场所,而非杀生献祭的神坛;礼拜的活动主要是由“主其事者”(相当于后来的牧师)宣读经文,中心环节是信徒一起领圣餐。这两点直至今日,在无论哪派基督徒中也无更改。后来礼拜仪式的发展不过是使这一基本框架更加复杂和细腻。这记述中虽然只字未提音乐,但我们却可以从《新约》的许多记载和普林尼的奏章中得到旁证:基督徒在宗教集会上吟唱歌曲是毋庸置疑的。唱歌应该在圣餐之前,很可能就包含在对使徒言论和先知预言的诵读中 [参见Mckinnon,1990,72]。& s/ I. w5 b5 a5 L& d# |
7 m2 F/ _3 a! p% ^; R
  这里所哼唱的“歌”很有可能即是《诗篇》,早在1世纪末期,罗马主教克莱芒一世(Pope St.Clement I,生卒不详)就在一封书信里提到了唱诗篇的情况[参见Apel,1958,38]。 而这吟唱 《诗篇》的音乐也许是从犹太基督教徒那里极为自然地学来的,而后者又是从圣殿中的祖辈那里继承的。“几乎可以肯定,早期基督教诗篇中的音乐,大多与犹太教诗篇中的音乐相同;甚至在很久以后,犹太教和基督教的诗篇曲调之间还有许多相似之处”[亚伯拉罕,1999,54] 。事实上,古犹太音乐的成分在基督教音乐中沉淀很深,学者们一致承认古老的犹太闪米特曲调和格里高利素歌在旋律上和某些吟诵程式上的亲缘关系[参见Apel,1958,35]。虽然不少学者否认《诗篇》作为一种圣咏存在于2世纪之前的礼拜中,但“显然,《诗篇》的音乐性是不能忽视的”[Mckinnon,2001,797]。可以说,这样的诗篇咏唱,在2世纪中叶也只是一种不经意的即兴念唱,而非固定的仪式组成部分(在当时的记述中并常常和赞美诗混为一谈),它和4世纪晚期以后,礼拜中不可或缺的“诗篇歌”(psamoldy)是不同的。: U, E& k" L( ?
7 |: G! M% e& {0 [$ G. Y
  除去《新约》和一些非基督教人士(如普林尼)的著作,3世纪以前的文献中关于基督教仪式中音乐的记述是极为贫乏的,而教父们有关圣咏的记述大都产生于3世纪以后。我们可以推测,除了犹太人之外,别的地区和民族的信徒在礼拜中的歌唱多是自发的,因为这时的基督教还属于非法的秘密组织,礼拜仪式本身是十分简单和没有规范的,集会甚至没有固定的教堂,而在某位信徒的家中举行(比如一位富有的罗马贵族)。而在距巴勒斯坦较近的小亚地区,宗教活动的开展又较帝国西部的拉丁地区要活跃和公开些。
音频应用店铺 音乐发布 中国原创歌词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万

积分

19

听众

1万

金贝

中国原创歌词基地高级

积分
26504
 楼主| anxin 发表于 2015-7-13 08:27:46 | 显示全部楼层
 2.早期基督教圣咏中的犹太因素
* s/ k/ i+ w3 ^) }& ?, J& u; \" a' w' N: ^- T7 G: O! A
  最初的基督徒都是信守摩西律法的犹太人(例如基督本人和十二使徒),这使得公元初年的犹太基督徒成为在基督教会中传承犹太礼仪的关键群体。基督教的礼拜日来自犹太人的安息日(Sabbath),日课是模仿犹太人祈祷的时刻,“最后的晚餐”则是逾越节的翻版。此外,洗礼(baptism)和礼拜中的圣餐(eucharist)作为基督教特有的与教义紧密相连的基本仪式,也在基督教刚刚形成时就在犹太基督徒中、随后又在各地教会中确立下来。和仪式一样,基督教的音乐的某些特征也源自犹太圣殿与会堂(sygagogue),如犹太人咏唱《旧约-诗篇》的传统就成为早期基督教最重要的音乐形式之一;犹太人还唱赞美诗,这也在早期基督教的活动中找到蛛丝马迹。8 x( B. X2 i8 L4 g' @4 h

. P* @! S3 H7 `3 U/ m& {  犹太人的宗教音乐活动很丰富,《旧约》中随处可见对于音乐的描写,大卫和所罗门都是优秀的乐师和歌手,被称为《所罗门之歌》的《雅歌》实在是淳朴而热烈的民歌;而《诗篇》更明白地表示“你们要赞美耶和华!……要用角声赞美他,鼓瑟,弹琴赞美他;击鼓,跳舞赞美他,用丝弦的乐器和箫的声音赞美他;用大响的钹赞美他,用高声的钹赞美他。”[《旧约-诗篇》第150首] 从中可见,犹太人的宗教音乐中有丰富的器乐成分。将音乐与宗教仪式相结合,让音乐表达强劲的宗教感情本是犹太教的特色,这一特色的精神和不少具体内容都被初始阶段的基督教所继承。1世纪前后的希伯来音乐由于处于大的希腊化文化背景下,也受到希腊音乐文化的影响,犹太人出于顽固的天性对希腊罗马世界的抵制本身反映了外来音乐的强大[参阅亚伯拉罕,1999,41],但古代文化对犹太教还有其后的基督教的作用主要发生在音乐观念上。最初的犹太基督徒和受希腊化哲学熏陶的早期教父们都向亚里士多德和柏拉图一样重视音乐的教育功能,但又都不同程度地反对过于精美的纯音乐,而对罗马人所津津乐道的靡靡之音则一致深恶痛绝。逐渐地,乐器被排斥在基督教(还有犹太教)的礼拜仪式之外了,但大多数教父和信众都欢迎朴素虔敬的风格。于是在《新约》中有了“当用诗章,颂词,灵歌彼此对说,口唱心和地赞美主”[《新约-以弗所书》]的言论。
; P/ s$ J9 W4 U$ c/ a6 c$ K- A( ~7 k5 w( Q7 Z
  除了犹太音乐的素材,基督徒们从犹太人那里继承了“应答”(指歌队和独唱者之间的对唱)和“交替”(指两个歌队间的交替演唱)的咏唱方式。在群众性的场合读经布道时,很容易用交替问答的形式唱出一些简单的词句(如“阿门”,“阿利路亚”,或不断反复出现《诗篇》中的某一句之类),见于早期文献的诗篇咏唱也相应地被称为:应答诗篇歌,交替诗篇歌,哈利路亚诗篇歌和诗篇叠歌[参见Cattin,1984,10])。最早提到交替歌唱的是新柏拉图主义犹太哲学家,亚历山大利亚的斐洛(Philo);最早提到应答圣歌的是迦太基教父德尔图良(Tertullian,155——222)。但真正有组织而较大规模的“应答”或“交替”圣咏在这一阶段显然还不能普及。此外,一种源自犹太传统的,被称为“欢歌”(jubilus)的即兴花唱形式(它和具有叠歌性质的“阿利路亚”不是一回事)也被提到,圣哲罗姆(St.Jerome,340 ?-420)和圣奥古斯丁(St.Augustin,354-430)都曾论及它,这种形式似乎与应答诗篇歌一起使用。还有《启示录》中透露的《圣哉经》(Sanctus)这一犹太教中旧有的圣歌品种(希伯来语为“Kadosh”,希腊语转音为“Hagios”,也见于前述克莱芒一世的书信),在大约120年被罗马主教西克图斯一世(Pope St.Sixtus I)引入西部教会的礼拜集会,在4世纪晚期成为弥撒的一个部分。这样,保罗在50年左右的书信中提到的“诗章(诗篇),颂词(赞美诗)和灵歌(圣歌)”[《新约-歌罗西书》]的体裁都可在头两个世纪的文献中窥见。
5 z+ g4 X$ n* r- _3 u# Z
% ~/ w: F0 b4 o: a  总之 “早期教会,无论东、西方,从犹太教中继承的因素对于建立它们自身的礼拜是关键的”,[Rosenstiel,1982,14]正是在犹太教既有仪式音乐的基础上开始了最初的基督教教会音乐的实践。在基督教产生的头两个世纪里,犹太音乐的某些因素(如诗篇咏唱和赞美诗的雏形,应答和交替的形式,吟诵和花唱的唱腔)是很重要的,而这些因素应该在公元70年圣殿第二次被毁之前就随着最初的犹太基督徒进入并扎根于基督教的礼拜仪式中了;但这也不是说早期基督教仪式(尤其是圣咏)是对其犹太对应物的具体照搬。
. P% O" X. b4 O" F+ r) [6 f8 _/ v; A% `1 o+ B
  这一时期,由于基督教自身尚不够成熟,教会的组织比较松散,信徒也不多,各地教会零散而各自为政,教会仪式音乐还没有独创性和规范性的发展。这一阶段的基督教音乐可称为犹太化的圣咏。
+ ^  P2 ^3 u3 m" q; l! L" N1 b1 _0 h$ s6 w* v* H) Q3 p9 s+ F6 _
  第三阶段:拉丁圣咏的发展与基督教圣咏的分化7 R; q2 U$ k, a& r+ e; W3 c6 K
2 ?! T  z+ g0 @: |) I$ H
  第三阶段大约始于狄奥多西皇帝禁绝异教和帝国最终分裂之时。这是基督教完全胜利的开始,同时也是罗马世界的教会走向分裂的肇端。随着帝国分为东西两部,基督教会及其仪式圣咏也有了东派和西派之分。希腊化的东部圣咏在前一期的基础上继续发展;拉丁化的西部圣咏则迅速生发。它们代表了不同政治实体和地域文化的特征,分别成为今天东正教会和罗马公教会圣咏的前身。
8 _# j$ [, _7 e' W$ m3 t  _* ~# v
2 p- ?  H+ o1 p4 a0 W' t' D) m( i  1.东部教会圣咏的继续发展$ V3 R. v  Y5 G0 U/ W  k
& D) B8 @& m1 \6 j  a. A3 L! G
  自《米兰敕令》颁布后,基督教会的地位与过去有了本质的区别。到5世纪初众神时代终结,几乎全体人民都成为基督徒时,它便不再只是连接贫苦人民的纽带,也成为皇帝,贵族和富有者的信仰;它的仪式不再只是广大会众表达宗教情感的方式,而成为像过去的凯旋式一样的经国大典;它服务的对象也在扩展至所有阶层的同时以身居高位者的需要为中心了。从尼西亚会议开始,皇帝开始亲自干预教会事务,而此后的6次大公会议都有皇帝的参与,尤其在作为帝国统治中心的近东地区,教会的礼拜变得和皇室的礼仪一样繁琐和高贵。
4 B6 N1 x  B, \5 h& x) c5 G2 r6 O: h# p
  从这一时期开始,君士坦丁堡取代叙利亚和埃及,成为东部圣咏的中心。以拜占庭教会为代表的东派礼拜仪式在这时期中继续发展——西罗马帝国的崩溃对东部教会影响不大,其后并因查士丁尼时代(527-565)国势的中兴迎来了空前的繁荣期——而它本是对第3、4世纪叙利亚礼拜式的一种吸收和发展。作为东正教的官方礼仪,后来以圣约翰-克利索斯通圣礼(即“金嘴”约翰)命名,至今仍在希腊,俄罗斯和巴尔干的教会中使用。对希腊语赞美诗的偏爱是拜占庭礼拜有异于拉丁礼拜的一大特点,按一定格律新创歌词、按一定程式(所谓“调式”mode)配曲的赞美歌成为东正教礼拜的主体。自厄弗冷开创的希腊化教会中创作赞美诗歌的传统被圣罗马诺斯(St Romanos)及其以后的教会音乐家所接受,在6世纪形成了“康塔基昂”(kontakion)的大型赞美歌形式的繁荣。而过去在埃及教会中广为运用的亚历山大里亚礼拜式则作为东部教会礼仪的旁系保存在科普特和埃塞俄比亚的教会中,艰难地延续至今。
. k6 v. ]% v: D
4 \  _7 |+ Q% f( T5 ^  2.西部教会圣咏的崛起
4 F3 J) P% V2 _5 w1 z
* H1 a$ U5 ^- X4 J4 Z  这一阶段最值得注意的是西部教会礼拜仪式和圣咏的创造性发展;而此前,拉丁教会在仪式和圣咏上主要是追随东部的同行们。大约在350年左右,高卢普瓦齐(Poitiers)的主教希拉里乌斯(Hiralius,卒于367年)根据圣厄弗冷的作品样式写下了第一首拉丁赞美诗——这可以视为拉丁圣咏的滥觞。希拉里乌斯还提到高卢教会中的晚祷、晨祷和早祷的日课[参见Apel,1958, 40],这自然也是受地中海对岸的同道的影响。这是西部教会在发展自身仪式的道路上迈出的第一步。前述西班牙修女前往耶路撒冷朝圣(385年左右),也未始不是西部对东部的一种参观学习,同时证明拉丁教会已在4世纪末普及了隐修制度,为仪式圣咏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2 }7 `+ R1 {& O+ ?1 e5 h) ?- d0 _! x# w
  真正开创了西部仪式圣咏新局面的是米兰主教圣安布罗斯(St.Ambrose340-397)。是他将在东部流行已久的交替式和应答式的诗篇歌和赞美诗带入了作为西部统治中心的米兰的教会,并主持整理了此前已经存在、但较为零散的礼拜仪式,使它配得上拉丁教会的光荣。安布罗斯被尊为拉丁赞美诗之父,而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圣咏被沿用至今。: T) K7 _) v. |! d& H9 V1 v" |

4 ^1 C/ r) k* P7 S7 {  君士坦丁的迁都使罗马失去了帝国首都的地位,却也将永恒之城的光荣让给了基督教会。与安布罗斯同时的罗马主教达马苏一世(Damasus I,366-384年在位)在另一位教父圣哲罗姆(St Jerome,330-420)的顾问下,仿照较为成熟的耶路撒冷教会模式组织了罗马的礼拜仪式和圣咏,并将交替咏唱和阿利路亚花唱形式引入罗马。圣哲罗姆在400年左右完成了第一部完整的拉丁文本《圣经》,从而结束了罗马在礼拜中使用希腊语的历史。达马苏在位时,普世公会议第一次在西罗马召开,这说明拉丁教会的影响力在此时确有加强,而这次有众多东部主教参加的会议,很有可能成为引进礼仪的契机。一份6世纪开始编纂的教会编年史说:“达马苏要求在所有教堂中日夜歌唱《诗篇》,他的命令给予所有的神父,主教和修院”[Apel,1958,47]。可以认为,东部教会的诗篇歌,赞美诗和别的圣歌品种以及交替、应答、花唱等歌唱方式在这时被西部教会的日课和弥撒礼拜仪式采用。在其后的发展中,由于拉丁教会致力于整齐一律,容易染上地方色彩的古代赞美诗逐渐被挤出了罗马教会的正式礼拜,只剩下诗篇歌和别的圣歌。比安布罗斯稍后的西班牙人普鲁登提乌斯(Aurelius Predentius,348-413)的赞美诗达到了同时代的顶峰,但他“及其活泼”的诗体却不能与礼拜仪式相协调,终于归于散失[参见Cattin,1984,19](现代罗马公教礼拜中的赞美诗则另有中世纪的来源)。
音频应用店铺 音乐发布 中国原创歌词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万

积分

19

听众

1万

金贝

中国原创歌词基地高级

积分
26504
 楼主| anxin 发表于 2015-7-13 08:28:39 | 显示全部楼层
5世纪开始时,在罗马教会的领导下,拉丁教会的弥撒开始向规范化的方向的发展。据称塞莱斯丁一世(Celestine I,422-432在位)命令在《奉献经》之前唱交替诗篇歌,这被认为是《进台经》出现的例证。利奥一世(Leo I,440-461在位)则制定了全年的圣咏套曲(annalis cantus),编订了《利奥圣礼》,并建立了一所专门训练歌手的修道院,成为罗马最早的“圣乐学校”。而希腊教会史学家,索佐墨诺斯(Sozomenos)在约450年确实提到,在罗马的复活节星期天的礼拜中有阿利路亚被唱到。杰拉希乌教皇(Gelasius,492-496在位)时制定了另一部全年圣咏,编订了《杰拉希乌圣礼》。这之后的许多教宗,如希马库斯(Symmachus,498-514),约翰内斯(Johannes,523-526),博尼法休斯(Bonifacius,530-532)都被认为参与了全年圣咏套曲的编订,希马库斯还将弥撒中的《荣耀经》运用到全年的主日和圣日礼拜中。就这样,拉丁文化的色彩也一点点地渗入从希腊化教会引进的仪式和圣咏的框架中,逐渐培养出具有西部自身特色和规范的仪式与圣咏。; o4 H" `* F( z3 b) T9 d
( T- f/ V+ M: g% `0 ?
  此外,在意大利半岛上,与米兰和罗马的教会的仪式圣咏同时发展的还有北意的阿基累亚(Aquileia)和南意的贝内文托(Benevento)。亚平宁以外的西部教会的支派,则发展出了高卢圣咏(Gallican Chant)和莫萨拉布圣咏(Mozarabic Chant)。这些地区的礼拜仪式和圣咏除基本规范与罗马及东部相同外,在细节上又各有千秋,使中世纪早期的西部各地圣咏呈现出百花齐放般的场面。如阿基累亚的圣咏曾被圣哲罗姆赞扬为“听起来像神圣的合唱一般”[Cattin,1984,39],而现代学者从他们的礼拜仪式的残迹窥见了亚利山大利亚等非洲教会的影响。贝内文托作为东西部间的交通要冲,加上南意在查士丁尼时代一度重归东部帝国的版图,也成为西部圣咏获取东部资源的桥头堡,从而在6-11世纪间造成了兼具拉丁和希腊色彩的独特的圣咏种属。529年在高卢召开的瓦伊松公会议最先将《慈悲经》从东部圣礼引进高卢教会的弥撒,后来又被罗马的仪式吸收(高卢圣咏对格里高利圣咏的形成将起到特殊的影响);589年的西班牙托莱多公会议则将希腊教会的《信经》引入莫萨拉布礼拜,西班牙地方性的圣咏甚至在摩尔人入侵后仍然继续发展。
  w3 H1 [* A+ A. p0 w+ q3 S
6 J9 S1 H' P1 _! g1 j* t+ N" J  和4世纪东部的情形一样,5世纪后,除主教所在的大城市教会外,在西部推动圣咏发展的另一动力来自修道院。西欧社会经济的残破和苦修厌世思想的流行使不少修道院实力大增。许多礼拜的细节和圣歌的雏形最先是在修院中酝酿产生的(如与原始《诗篇》咏唱没有直接联系、作为中世纪圣咏体裁的交替圣歌和应答圣歌)。圣本尼迪克(St.Benidict)在530年前后制定的日课礼拜制度因其富于节制的合理性而得到推广,作为日课核心的诗篇咏唱被世俗教堂的礼拜所广为吸收。拉丁教会日课圣咏的体系在格里高利一世即位(590)之前已大体形成。
' k5 O- x& w& J$ n9 S
2 S+ e! m2 H3 r) b9 r  面对因风教凌迟和蛮族入侵带来的内外危机,西部教会却成功地填补了君士坦丁一走了之后留下的权利真空,并以近乎独立自主的精神控制着西罗马帝国的宗教和社会事务,这也使得西部教会礼仪逐渐走上了与东部不同的道路。西罗马皇帝被鄂里亚克废黜后,西部帝国陷入群龙无首的乱世三百余年,罗马主教却以教皇之尊成为意大利的精神领袖和整个拉丁教会的首脑。随着罗马公教会权威的形成,罗马礼仪和圣咏在西方教会拥有了中心地位(安布罗斯曾宣称:“在所有方面皆须遵守罗马教会的程序与形式”[Cattin,1958,38]),并为内迁的蛮族部落有选择地接受;而在5世纪后逐渐形成的各种地方性圣咏可以视为拉丁礼仪在全欧洲扩散并与本地传统相结合的产物。西方教会圣咏在一片乱世中繁衍成长,在格里高利大教皇时代[Gregory the Great,590——604在位]终于有了极大的发展,开创了中世纪圣咏的新格局,同时也标志着东西部教会仪式与圣咏分化的完成。基督教圣咏这一阶段的特点可认为是东部希腊化圣咏的继续发展和西部拉丁化圣咏的产生,这一阶段也可以认为是中世纪拜占庭圣咏和罗马教会圣咏的准备期。
# d1 g3 W' o" O3 G' O  V: J! V& z
: X& E/ \8 F- K3 x; T6 q  结语, X8 C; A9 y/ f, e2 g7 T

, A0 `0 e8 w" P: f* w; T  综上所述可知,早期基督教圣咏的发展经历了由简单随意到固定规范、由业余自发到专职专门、由共同源流到独立创造的过程,这与基督教礼拜仪式的发展是相一致的。以圣餐为中心的礼拜仪式的基本框架和总的特点在第一阶段就已形成了,此后的发展使这一基本构架不断的规范化和复杂化,又因在不同地域和民族中的实践而形成了地方性的差别,于极大的个性中贯穿着共性,这是基督教早期礼拜仪式的基本特点。
1 @* y* H. |6 K2 D; }) v9 ~
9 B9 K& L5 j, f: Q; h: I  诗篇歌和赞美歌在作为最具代表性的圣咏品种在不同的时期和地域,也呈现出不同的形态,承担了各自的文化含义,但总的趋势也是不断规范化和复杂化,在礼拜仪式中的功能和作用也不断明确。这使得在西罗马帝国崩溃前的罗马世界各地基督教会的礼拜仪式和圣咏呈现出一种大致相同的粗略外形(其详情我们已不可获知)。
! p0 M- A4 t+ Q" f8 @1 g+ Z3 i0 a" O+ ^! A5 @" g
  476年以后,这种普遍的一致被东、西方教会礼拜仪式的分化与各自发展所代替,导致分化的原因,除了地中海世界统一势力的消亡外,还有基督教拉丁化的继续进行与深化。于是先前的共有的因素被不同的文化载体所接受,经过千余年的发展,成为现今仍在使用的东正教和罗马公教的圣咏体系,虽然它们各自在细节上已有极大不同,但仍能在基本的共性上感受到无法割裂的血肉联系。
- i3 r( F3 B. Z* I' u: ?: Z3 ?& O. G, H; M) H  C+ F. c
  基督教圣咏作为基督教文化的一部分,是建立在对古代文明与生活方式基本否定的观念上的。当古希腊和古罗马的辉煌在逐渐斑驳的夕照中退色时,基督教出现了,并将这正在衰微的老大之物斥为异教和败坏而加以谴责。基督教圣咏在一片酒池肉林的亡国之音中唱起,对于卧榻上昏昏欲眠的罗马人是何等振聋发聩。尽管这种音乐本身可能是粗糙、苦涩乃至平淡的,但它所包含的纯洁隐忍的精神却使它超过精美的歌舞而使人潸然泪下,使它成为一种被称为“西方”的音乐文化的直接源头。无疑的,早期的圣咏也是一种刚刚产生的新文明的重要表征。这种没有乐器伴奏的、以音节式吟唱为主的朴素音调在多少世纪内成为欧洲所能发出的唯一歌声。正像基督教只是古代文化的批判者而非毁灭者和破坏者一样,基督教音乐也吸收了古希腊音乐理论的不少因素(如波伊提乌的著作),后来被用来构建中世纪的教会音乐体系;圣咏中的古代遗迹(如一些音乐材料和咏唱方式)也就此沉淀下来,成为中世纪圣咏的重要基础和上古文明一点不甚耀眼的纪念。
音频应用店铺 音乐发布 中国原创歌词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音频应用|歌词网|投稿|中国原创歌词基地 ( 鄂ICP备13005321号-1 )

GMT+8, 2024-11-16 12:50 , Processed in 0.120187 second(s), 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Audio app

中国原创歌词网微信: 924177110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