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8136|回复: 1

[音乐知识] 论音乐文化与和谐社会

[复制链接]

2万

积分

19

听众

1万

金贝

中国原创歌词基地高级

积分
26504
anxin 发表于 2015-7-13 08:13: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音乐是人类情感的灵魂,不同时期的社会产生不同的音乐文化,和谐社会需要和谐的音乐。本文从音乐与和谐有着必然的内在联系这一观点出发,探讨音乐在促进社会和谐与发展中具有的精神方面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音乐文化 和谐社会 构建

  迄今为止,人们对构建和谐社会多偏重于从利益调节、法制建设、社会管理的角度来思考,而较少从音乐、心理、宗教等精神层面来讨论。实际上,构建和谐社会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多种手段共同实施,这中间,音乐文化的作用十分重要。

  一、音乐与和谐有着内在的联系

  何谓“和谐”?“和”,据《辞源》释义,“和顺”、“谐和”;《汉语大词典》释为:“和谐”、“协调”、“适中,恰到好处”;《广韵-戈韵》释为:“和,不坚不柔也”;至于“谐”,《辞源》释义为“和合”,“协调”,《左传》襄公十一年:“如乐之和,无所不谐”。因此,和与谐,都是指人的自身、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以及人与社会之间应处于协调、适宜、恰到好处的状态。

  从“和”的释义来看,它与音乐和美有着天然的联系,或者说,它与音乐有着同源的关系。“和”的大量出现,最早见于中国古代音乐理论中,在古代,人们谈“和”就是在谈音乐,谈音乐必谈“和”,中国古代先秦美学一个鲜明的、影响深远的观点就是“以和为美”。

  中国民族音乐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其表现形式基本上由宫庭音乐、文人音乐、宗教音乐、民间音乐四部分组成,不论何种形式的音乐,它所追求的都是超凡脱俗的意境、天人合一的思想以及“清、幽、淡、远”的浪漫色彩,这种古典的音乐文化折射出中国古代社会的“中和”思想,也是古代人们修身养性、塑造人格的最好手段。从春秋时期起,中国古典美学认为音乐的本质就是“和”。《国语》提出了“乐从和”的观点:“夫政象乐,乐从和,和从平,声以和乐,律以平声”;荀子《乐记》对“乐”的阐释也以“和”为主要概念:“乐者,天地之和也”。庄子认为:“与天和者,谓之天乐”,“与人和者,谓之人乐”,所谓“天和”,“人和”,即人与自然的统一,人与人之间的和谐。音乐的产生也正是源于人们对大自然的感悟,“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乐记认为》)。古人认为“音乐达天地之和而与人之气相接”;这些论述中反映了中国传统的世界观:即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都要象音乐一样:“把杂多导致统一,把不协调导致协调”,把“不同的音调造成最美的和谐”,形成了平和恬淡、自然从容、宁静悠远的东方音乐文化精神。

  二、音乐与美极大地促进人类社会的和谐

  从“以和为美”的理念出发,中国古人对音乐的审美功能及社会属性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1、音乐具有较好的升华作用。音乐不但能产生审美的愉悦,而且能改良人的心理道德,对减少社会事故,降低社会犯罪率起到积极作用,从而促进人自身与社会的和谐,“七情不能自节,待乐而节之,至性不能自和,待乐而和之”。(《欧阳文忠全集》)在重视道德的古代社会,儒家利用音乐塑造理想人格以达到儒家学说中的“仁”。以儒家为代表的审美准则认为人的全面修养不能缺少音乐,他们视古、雅、淡、和等音乐为美,而排斥低俗艳媚的音乐,徐上瀛《溪山琴况》中的美学思想就集中体现了这一审美特征。所以说优美、高尚的音乐蕴涵着潜移默化的高尚情操,声情并茂的音乐是塑造人们灵魂的有力手段,对人的思想起着净化、启迪、升华的作用。根据科学家研究:当人们听到优美的音乐时,大脑皮层出现松弛,同时产生“兴奋灶”而引发丰富的想象,从而开启智慧之门。古今中外众多科学家、政治家、文学家都是音乐艺术的爱好者,音乐对人的意识和思维的催发作用在他们身上得到了神奇的体现。如:孔子、爱因斯坦、沈括、马克思、列宁、托尔斯泰、歌德,江泽民、袁隆平等等,他们除了有超群的知识结构,开阔的视野和惊人的意志外,都与音乐有着不解之缘,他们不仅从音乐中获得了高尚的娱乐,美的享受,重要的是他们惯于在诱发灵感的音乐中凝聚自己熟识的科学幻想,使自己的思维得到充分的活动和梳理,把思维引向深处,从而促进人的本身与社会的和谐。

  2、音乐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给人带来身心的和谐。越来越多的研究资料表明,优美、轻舒的旋律确实能令人心境开朗、平和安宁,可调节人的精神活动和植物神经功能,产生镇静、安定、镇痛、兴奋、调节人的生理节律、降低血压等舒缓作用,继而增强人的身体免疫力,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使人的生活更有意义。我国著名健康教育家洪昭光先生说:“歌唱防病,歌唱治病,尤其是治神经和呼吸系统的疾病,都是有科学道理的。”北京的景山公园一到周末,就会有几千人集体放开喉咙引吭高歌,被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称赞为“景山现象”。究其原因,主要是中老年人通过这种大场面的歌唱使自己完全融入歌声之中,来充实和丰富自己的晚年生活,化解积压在自己心理上的有害情绪,达到身心健康。所以说健康向上的音乐可以焕发人们的青春、陶冶人们的心灵,创造和谐的社会。

  3、音乐能促进社会与政治的和谐。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音乐不但起着塑造人格的作用,还能促进经济、社会乃至政治的和谐,起到安邦治世的作用。据孔子《乐记》记载:“礼以道其志,乐以和起声,政以一其行,刑以防其奸。礼,乐,政其极一也”,把礼仪、音乐、政命、刑罚作为统一民心,实现治国安邦的手段运用于社会各个领域。孔子的这一观点在荀子的《乐论篇》中得到了进一步的阐述,荀子强调:(1)音乐可以使人们统一在同一的道路上以应付社会任何变化;(2)音乐是社会所需要的,可以使人们心胸宽广,这样就有力量对外征伐,对内起谦让亲和之作用;(3)音乐可以促使人们向上,促进社会向前发展。《吕氏春秋-适音》曰:“凡音乐通乎政而移风平俗者也”。中国古代社会的巩固和发展主要依赖于“礼乐”制度,“乐者天地之和也,礼者天地之序也”,把最具震撼人心的音乐形式与法礼结合在一起,其渗透力和凝聚力是强大的。随着社会的进步,音乐对社会的促进作用越来越强,人们将时代的主流意识用音乐的方式传达给社会,用以熏陶、渗透到人们的思想之中,从而增强人与人之间的相互理解、相互勾通、相互团结的力量继而产生心灵的共鸣。例如每当我们听到《春天的故事》这首歌时就会怀念邓小平同志,就会为经济特区的建设感到骄傲与自豪;在奥运会上,每当我们看到升国旗,听到国歌奏响,运动员饱含热泪走上领奖台时,一股爱国激情油然而生,顿时浑身热血沸腾。可见音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载体,同时它又以其独特的功能促进于和谐社会的构建。

  不仅如此,音乐还具有较好的安宁心灵、减少社会犯罪的作用。例如纽约市前市长朱利安尼,针对纽约地铁犯罪率居高不下的顽疾,采取了他曾经在企业中运用的情景管理法,在地铁中播放舒缓的古典音乐,居然大大降低了纽约地铁里的犯罪率。由此可见,音乐对促进社会和谐,确保政治稳定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 ~5 T0 [  ?  h3 P  {) q) @" D
音频应用店铺 音乐发布 中国原创歌词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万

积分

19

听众

1万

金贝

中国原创歌词基地高级

积分
26504
 楼主| anxin 发表于 2015-7-13 08:13:59 | 显示全部楼层
三、为构建和谐社会创造良好的音乐文化环境
( ?. u+ F- h6 L1 I$ o" A) u
5 N1 L# }' R4 r- U7 k  社会的政治导向决定着音乐文化的走向,而健康积极的音乐文化又能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当前,音乐文化已深入到我国人民生产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创造良好的音乐文化对于和谐社会的构建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也就是说:作为和谐社会的一部分,音乐文化本身一定要和谐,同时,通过和谐的音乐文化来促进社会的和谐。# R7 c3 n  v3 C2 Q) F+ x: C
8 `( f7 I; g8 x, j% H7 |- d
  1、树立和谐的音乐文化理念。从某种角度上讲,音乐文化理念可以说代表着人们的行为向导,决定着社会整体的精神面貌,如果没有好的音乐文化理念,就很难创作出有利于社会和谐的音乐作品。当前我国提倡的和谐文化就是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的核心理念之一,但在古代,由于社会生产力水平十分低下,人们的生活十分落后,可谓血雨腥风不断,离乱之时常有,要实现所谓政通人和的太平盛世是不可能的;近代以来,由于帝国主义的侵略,人民为了争取自由而坚持不懈的斗争。尤其是鸦片战争以后的近百年,勇敢的中国人们一直是在“斗”而不是“和”;当然这其中有着历史的必然性,但是到了建国后,我们本应进入“和”的时代,却由于无休止的政治运动,尤其是“十年浩劫”期间,使国家政治生活、社会生活中的和谐安定的气氛荡然无存,这一阶段的音乐文化虽然也有积极向上的,但多有紊乱性,崇拜与愚昧交织,斗争与无知相伴,整个文艺领域处于气氛沉闷,百花凋零的状况。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提出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建国方略,人们安居乐业,为和谐社会的构建打下了很好的基础,这一时期的音乐文化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百花齐放的好局面,但也不容忽视的是,由于受西方文化思想的影响,一些传统的优秀文化受到冲击,也由于一些文化政策上的原因,导致人们的精神文化思想出现混乱,以致主流不彰,从而使我国的文化艺术领域出现了较深程度的分化现象,音乐文化更不例外,一些激进的、暴力的流行歌曲与先进的、健康向上的音乐文化产生了对弈。主流音乐与非主流音乐、高雅音乐与通俗音乐、民族音乐与西方音乐、传统音乐与现代音乐各自形成自己目标群体,并产生了一定的矛盾与磨擦,这也可以说是音乐文化史上的一种博激,这种博激虽然有利于音乐文化的健康发展,但我们也从中窥视到它非理性的一面。例如:一些从事传统音乐文化工作的精英们总是对一些前卫的现代音乐、流行音乐、网络音乐等耿耿于怀,喋喋不休地指责它的低俗与无知,而那些从事前卫音乐文化的发烧友们则对此不屑一顾,他们的后现代队伍在迅速扩大,不断地与传统音乐进行碰撞,这种状况的出现说明了我国的音乐文化领域存在着不太和谐之处,缺乏健康、均衡的音乐文化生态。我们认为:在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大前提下,应该允许各种声音都有表达的机会和发展空间,鼓励它们彼此尊重、互相激荡、互相竞争、相互融合、互相学习、互相促进,从而使我国的音乐文化生生不息、丰富多彩、百花齐放。" i: @( H2 i, U+ x2 l4 X
# \* D& E# H/ K$ j
  2、创作出更多的有利于社会和谐的音乐文化作品 为人们提供更多的精神食粮,从音乐创作的角度上讲,就是要把握好创作的主题,即:表达和谐、理解、宽容、友善、关爱这个主题,好的音乐作品应该是与党和政府的方针相一致,对社会稳定和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起到正确的引导作用,鼓舞人们积极向上、同心同德、团结一致奔小康,这样才能符合振奋人们精神、活跃群众生活、促进社会进步的内在要求,而不要去过分渲染敌意、仇恨、暴力、凶残、悲观、色情等非理性音乐文化。例如:在巴西的里约热内卢,一些十多岁的男孩、女孩经常参加在当地十分流行的疯狂晚会。晚会中,青少年置身于重金属音乐及暴力音乐的环境中,加上在酒精及药物的作用之下,一边跳舞一边发生性行为,从而使一些年少的女孩怀孕和患上性病——特别是爱滋病的机会大大增加;近年来还有一些格调低下的、内容媚俗的、甚至是所谓的死亡音乐等等,这些垃圾音乐就像人在兴奋时语无伦次地说话一样,不管什么抑扬顿挫、轻重格式、语意关联和停顿,一股脑儿地把人类所有的节奏样式和各种稀奇古怪的声音效果乱七八糟地堆砌在一起,使人听过之后头晕目眩,心烦意乱。% g4 @! |, Y9 F% ~" F
: b3 |% x. u$ c. h" W
  据美国心理协会公布一项研究报告显示,在一些暴力歌曲中的暴力歌词会增加与攻击相关的念头和情绪,并可能间接导致更具敌意的社会环境。研究称,暴力歌曲不需透过煽动或威胁,便可增加敌意情绪,该影响并不因音乐型态、演唱者的年龄和性别不同或者歌曲挑逗的特性不同而有所差异。研究指出,即使是幽默的暴力歌曲,也会增加攻击性的想法。由此看出,音乐文化在人们的精神文化领域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作为音乐创作者,应该象邓小平同志所说的那样:“文艺工作者应该严肃地考虑自己作品的社会效果”、“任何进步的文艺工作者都不能不考虑作品的社会影响,不能不考虑人民的利益、国家的利益、党的利益”。应该本着对社会负责、对人们负责的态度,以历史的和美学的观点作为最高检验标准,创作出更多具有思想价值、审美价值、能够促进社会和谐的音乐作品,这也是当今摆在我们音乐创作者面前的一个严肃的课题。2 U0 \+ d; h  A, S
: f% z; b" z5 y7 H2 j" w8 U* ]
  3、尊重音乐文化的多样性,共建和谐社会,为大众提供丰富多彩音乐文化音乐要走近大众,贴近群众生活,真正达到雅俗共赏,促进社会的和谐,其核心是要为大众提供多层次、多样化的音乐文化,这样才能符合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要求。0 z4 ]3 q: E4 X' h
4 W, ^/ Z7 s. @+ M* f" y, y! |
  前不久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了《保护文化内容和艺术表现形式多样性公约》,将文化多样性作为国际社会应当遵守的原则,强调不同文化间的对话是和平的最佳保证。我们认为,这个保护公约完全符合中国传统文化“和”的理念,与当代中国建设和谐社会的目标密切相通。在我们文艺的百花园中,在建设社会主义特色文化的前提下,应该有鲜花也有绿草,有乔木也有刺槐,形成错落有致、高矮不拘、多样并存、百花齐放、的景观,而不能过于整齐划一,这样才能形成全面繁荣的文艺格局。
0 I& O, V2 N6 e" h
5 r0 I! T  P( _% |; j  人类社会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形成了多样的音乐文化,千姿百态,各有所长。音乐文化的多样性对于人类社会就如同生物多样性对于生物界那样必不可少。尊重音乐文化的多样性,就是尊重各族人民在历史长河中创造的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方式;尊重音乐文化的多样性,就是尊重不同文化群体的情感需求。当然,音乐文化的多样性并不包涵那些低级的、暴力的垃圾音乐。当今社会,随着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入,人们的工作节奏也在不断加快,加之各种资源分配不公,一些人生活压力越来越大,许多人常年处于高度紧张、十分疲惫的状态,有的人心中积怨较深,这些情绪如不加以疏导和缓冲,很有可能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导火索。因此,我们在强调音乐文化的净化功能同时更要注重音乐文化的宣泄功能,这两种不同的审美体验都能达到和谐的效果。这就是为什么当前的歌厅音乐、休闲音乐、网络音乐那么火爆?因为它对于普通市民和青年群体有着宣泄情绪、释放压力、调节身心的作用。所以说对于一些人民群众欢迎看似俗气的或比较前卫的音乐文化,切不可站在贵族式的立场上去品头论足或予以封杀,而要充分看到它们对社会和谐所起到的积极作用,以更加开放的胸襟、兼容并蓄的态度、发展与创新的眼光以及科学的精神来对待这种多样化的音乐文化,只有这种才能使各种音乐文化永葆青春活力,为构建和谐社会发挥更大的作用。
音频应用店铺 音乐发布 中国原创歌词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音频应用|歌词网|投稿|中国原创歌词基地 ( 鄂ICP备13005321号-1 )

GMT+8, 2024-11-25 15:15 , Processed in 0.206844 second(s), 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Audio app

中国原创歌词网微信: 924177110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