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校歌恢复“青春”. j# w( I. p$ a6 K) ?) M9 f4 V
5 [8 |' l. j6 B2 W* y+ ]* {8 s' [! I
笔者在调查采访中发现,凡是校歌传唱度好的学校,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学校非常重视并给予大力支持。比如在上文提到的几所校歌保留、传唱较好的学校,学校都邀请著名音乐家对校歌进行创作或二度创作,校歌谱子完整,录制音频、视频资料,组织学生进行校歌合唱的训练等等。只有学校从上至下支持,作为校园文化承载者和传播者的校歌才有可能保持并流传下去。 1 E% a- x3 i ]$ T 7 t- `& m9 ?+ G. f# @. s 对于校歌如何恢复、保持“青春”的问题,老师们都谈到了创作的必要性。王艳萍老师说,校歌创作是一个很大问题,基本大部分校歌都存在旋律不上口,歌词“假大空”口号式的问题。如果要在信息化、多元化的社会吸引孩子们的注意,歌词应该与时俱进,更接地气。北京汇文中学音美教研组长郭远老师曾在北京市校歌创作大赛中创作一首《汇文学子之歌》,为二声部合唱,相对于老校歌而言,更为清新、校园化特点更强,歌词作者是当时一位很有文采的在校生,同学们十分喜欢这首歌曲。在老校歌依然保持生命活力的情况下,这首原创作品也是对校园歌曲很好的补充。王艳萍老师自己也在创作两首校歌,她认为,在校教师们的原创才是校歌创作的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