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月21日至23日,首届中国-集美全国大学生合唱比赛在厦门集美区举行。这是由中国音乐家协会、集美区人民政府为指导单位,中国音协高校音乐联盟、集美大学等单位共同主办的全国高等院校合唱比赛。
/ j9 g. {' w+ D2 p. H" @
4 R# Y2 s/ @7 w9 |3 ~ Z0 p* `' b 大赛分为常规合唱组和流行合唱组(含阿卡贝拉合唱团)。此次大赛举办的宗旨是:竞技、交流、圆梦,共有30多家高校、1000多名合唱队员参与,搭建了一个高校合唱团展示合唱技能的交流平台。随着合唱普及度提高,大学生合唱团都开始注重合唱队员之间的和谐度,要在比赛中胜出,学会“各司其职”这四个字是比和谐更为重要的能力。
4 |* P6 L$ c4 |: ]
) r: e4 c) N6 J# Q/ K7 Z7 Y4 H “没有不好的合唱 只有不好的指挥”7 ^- q8 W; f: h
; m5 C4 b1 T+ @ 人们常说“没有不好的合唱,只有不好的指挥”。笔者在比赛中看到,有的指挥经验丰富,手势干净利落,这样的参赛队伍往往音准节奏好,对作品的处理对比度突出,音色有自己的特点;有一部分年轻的指挥沉不住气,自己着急的情绪感染了队员,导致起音不准、不齐,旋律越赶越快。江西省南昌航空大学音乐学院的评委李勤表示,作为合唱团指挥一定要遵循“准、稳、省”原则,放下“花架子”,认真研究总谱,才能处理好作品。本次比赛的评委会主任、合唱指挥家阎宝林表示,指挥的学习包括手势技术的学习,还包括排练技术的学习,他在比赛中发现,有的指挥由于经验不足,手势技术也没有学完,在指挥过程中不会提前给团员预示手势,使得曲目演唱出现了滞后的现象。他建议,大学合唱团的指挥一定要完善知识结构,作曲专业的可以完善表演示范力,音乐教育专业的可以完善作曲、音乐史学方面的知识,动手能力方面应多练习双手分工,多打一些节拍组合、旋律组合等等。; `# K8 a- c3 y3 Z0 ]/ s, a8 N5 d) Y
' P# W0 H/ b& C8 V! x “用脑、用耳、用心、用眼,最后才是用嘴” [2 C% |' p& C' |7 b' H, H
; n1 O+ T7 i% @: N 在观摩比赛的过程中,笔者从合唱团员在赛场上的反应发现,懂得“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的合唱团员越多,合唱团的表现就越好。比如获得常规组金奖的两支队伍——山西师范大学烛光合唱团、贵州大学合唱团,他们的团员实现了声音的和谐统一,注意看指挥手势的同时,还会听钢琴伴奏、听自己声部、听其他声部的演唱,并随时调整自己。李勤点评说,合唱队员要学会用脑、用耳、用心、用眼、最后才是用嘴。赛场上表现稍差的团队,基本都存在音准节奏不对,声音突兀,律动出错等问题,仔细观察会发现,这些团队有的成员只是开口唱,眼睛没有细看指挥,眼神是飘忽的;耳朵没有听钢琴伴奏,经常赶得比钢琴伴奏更快,没有听身边的人和其他声部的人演唱,有时可以听到两个声部不是互补而是在比谁唱得更高。在流行组中,由于演唱阿卡贝拉作品的组别较多,音准问题更为突出,尤其是小组人少之后,是否聆听别人随时调整自己就显得尤为重要,稍不注意就出现“各唱各歌”的情况。& Z, g3 e8 |/ Z' C9 x0 I0 }+ p
( J+ z. t5 f. R0 I, \; f, e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