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春舞曲& ]' e) Y+ e. N9 e' @
# Y' ]- B i/ h/ Z9 T- Y2 c+ k———我的记忆,关于那些歌
) i4 Z* Q% W9 m* R" ^" c, {, j5 [1 r* d+ u
一九八一年夏天,我十岁。全校小学生去阳明山郊游,我走在山路上,有些累了,吹着风,想找首歌替自己打气,便唱起了李建复的《渔樵问答》:
% R3 e `1 _; A$ R7 X6 [8 s
( ? I3 c h) \0 @( G喝一杯竹叶青/唱一声水花红8 }5 u& R4 U$ P8 `, m7 C
5 ^4 F6 u3 I" Z道什么古来今/沉醉嘛付东风……
* A9 A6 W8 c2 Q( L" [3 U( L
; m7 S# q( T N老师说:马世芳,你怎么这么来劲啊,唱的这是什么歌呀。我便害羞地住嘴了。
- s; n0 D2 m$ s1 L) A6 O: f2 M3 A* E1 b* O1 I6 d
二十四年后,为了制作“天水乐集”的复刻版专辑,重听这首歌的录音,蓝调吉他、梆笛与弦乐呼应交响,李建复的声嗓清澈嘹亮,编曲的创意与成熟令我惊诧不已。这才憬悟当年自己唱着的是什么样的歌,当年那群二十啷当的音乐人又是多么有勇气、多么有才华……# `1 D3 U1 ^/ f2 y- ~$ j, u
5 z2 d2 M" J* [/ V
当年的制作人李寿全回顾那张专辑,有感而发:“如果现在才要做,大概就不会做了。”七十年代的青年创作歌谣,就在这种“没想太多”的状态下,烧起了燎原大火,永远改变了华语流行音乐的历史。说起来,“没想太多”的状态其实是最珍贵的———因为所有的气力、全部的生命,都摆在歌里了。
7 `9 D& z0 |+ u) s5 K! x
7 o G& ^( j2 [2 O' `" c# o回首三十年来几波创作歌曲的风潮,其中最动人的作品,多少都是从这种“没想太多”的状态里发生的:七十年代中期“唱自己的歌”的“民歌”运动,八十年代初期罗大佑的摇滚黑潮,八十年代后期林立的音乐工作室和轰动一时的“新母语歌”运动、九十年代由魔岩和独立厂牌带起来的民谣摇滚、原住民音乐和另类摇滚———这些音乐的火种,都是老早就在酝酿,只等适当的时机“从地下转进地上”———只要土壤是丰沃的,我们便有“百花齐放”的条件。6 k* |& I( {4 I# D
( }$ @ I4 D) @. f0 U7 x1 x w3 i# ]听听杨弦在一九七七年《西出阳关》专辑里那样虔敬地弹唱着胡德夫教他的卑南语《美丽的稻穗》,你很清楚“流行音乐”这四个字压根儿就未尝进入过他的脑海。
- `5 W% _3 M5 v% T' d4 L- F$ M7 R; N" I" Y7 a$ w# V$ I
它的录音和编曲是那样朴素,但是跨越将近三十年的岁月,仍然能让我们这些后辈感动掉泪,它的力量远远超过了同时代早已朽灭的许多“流行歌”。
" A7 }9 o2 e* ^- Q0 ~4 {7 ^& j+ X1 n* E! y0 Q# O
杨弦在一九七五年出第一张专辑的时候,我的母亲陶晓清还不到三十岁。她在“中广”做节目,每星期固定播放一些年轻人自己在家里录下来的歌,反应之热烈出乎预期,她便邀请这些年轻人来上节目,替他们组织演唱会。很快地,这些歌录成了唱片,卖得比谁都好,渐渐形成了一股人称“民歌”的风潮。
2 e# C- K" ~1 w" h" g+ R6 W7 j+ o7 X R2 m: \
那是我还在幼儿园满地乱跑的时代,家里常常会有一些叔叔阿姨带着吉他,坐在我家铺着榻榻米的客厅地上,说是要开会,结果都在喝茶吃零食讲笑话和唱歌。 p, m) \- ]- [8 Z( E
; |" X) A9 s ?% m' j, j后来我才知道,“民歌运动”很大一部分就是这样在我家客厅开展起来的,那些歌手几乎都还在念大学,我每次叫叔叔阿姨,他们往往露出不习惯的尴尬样。
- v7 R. w( {7 R; m: p# h$ F, U9 T( z* Y
我的同学知道家里经常有歌手出没,纷纷叫我替他们要签名,我觉得丢脸死了。不过倒是有一张李建复亲笔签名的《龙的传人》唱片现在还留着,上书“给马世芳小朋友”。; [* V. p) [6 [) Q
- Y- f/ V- z6 x9 k: D2 s
我记得李宗盛最爱讲笑话、王梦麟最爱骂脏话、郑怡性子最急、邰肇玫酷得像大姊头。那些年轻人经常恋爱或失恋,有时候唱着新写好的歌,唱到一半还会哭起来。. Z8 K% }3 N: v
/ v' t, L% _' B9 `7 i& N
那个年头的“民歌手”,几乎没有人想过要靠唱歌营生,写歌录唱片也是几千块钱就傻傻地卖断了。而且无论有多红、唱片多畅销,一旦和求学就业计划抵触,很多人都毫不犹豫告别乐坛。
8 e9 p6 S( o5 c( N& a: C! C7 W8 r# ]
回头想想,这种别无所求的天真精神,也是“民歌”时代最动人的特质之一吧。8 m0 A+ V8 Y0 I t0 w3 T. i) J
, V5 X- {7 n+ M8 R, \我记得一九八一年十月在高雄的“天水乐集”演唱会上,二十二岁的李建复入伍当兵前的最后一场演出,众多迷妹大呼小叫挤成一团,连旁边比人高的盆栽都被碰倒,玻璃门也险些被挤碎。那是“民歌”时代的尾声,那天的迷妹们,如今有不少人的女儿可能正在以同等的热情疯魔周杰伦和王力宏呢。( ~* M' i* h8 B" i; o& I" Q9 v
: p6 I- h4 O7 n( b0 k, P
后来,在“民歌”渐渐没落,卡拉OK还来不及发明的时代,齐豫、潘越云、陈淑桦、张艾嘉、罗大佑、李宗盛……八○年代“滚石”全盛期的每张唱片,几乎都是一种新观念、一片新天地。那真是一段“太平盛世”的黄金岁月。
5 n* O9 I* V: z; w! L# @ i
) ]0 ]9 Y9 ]. G. Y. ]( U4 T节选自丛书中的另一本《地下乡愁蓝调》0 g+ b( U) S5 o8 k; |, N; {
9 J( r- h) p1 T5 c5 \/ |! H3 m- Y李宗盛的推荐序' z H3 H7 Y) E# I1 L# i( E
; H6 c+ V) i* J+ P/ ]; |7 f* p世芳老弟:
" G! P1 V- j! p% L' h: ], O
5 l( K3 \3 {2 h- C% U. \8 Z让我老实跟你说,即便并不动听。
5 W1 U8 v% v0 R$ [& h) n( E. a- D
$ n0 E# I7 z; L) j5 n9 J2 V从不主动或者能免则免,我极少看乐评或是相关的文章。. p' W' p2 T- w. |( K* m
9 n7 h9 B3 t ]3 w E/ v2 W能给我启发的不多只是一小部分原因。) A/ G( x1 Z0 p/ [* C. I& _/ i
7 q& K- b- G" o" ~! {% J J" c
主要是我想纯粹地、主观地、不受影响地去完成一首歌或是一张专辑的制作。
4 C2 d7 A. x: V( o4 {/ }; L; r0 E" E( b/ |3 b/ b- O. w; F: |
当我交出母带的时候工作已然完成,
( b1 R) b8 ?( E5 b* i, w. u9 }
* u7 n2 D% U/ C4 A- J% A z专辑的销售、外界的评语、歌者的成败,我并不在乎。6 V2 G/ J; v. Z1 Y" q. d% e2 e$ a
; p5 c( e* Z6 f% v0 d, z
一张专辑的制作对我而言意味着是要去说服、去感动、去带领一个团队,
) N7 e7 p! j4 s, w1 l: M! I0 `3 p& O# q4 r% {. y1 ~9 M
一起相信这十首歌能为歌者创造奇迹,能为时代留下印记。
' C# D% o% P9 }5 M4 E) r1 c9 d' T$ b6 d9 C* X! }
身为制作人背负着一个歌者或者是一个公司的未来,) P3 I3 m5 A2 U
& `9 v1 r) K' p$ x他凭借着的是信仰般的虔诚与千万人吾往矣的勇气。
, T4 o: G* n" ]8 Z" H" K3 D- m1 Q% ~# _+ ?
我知道这样的态度当然有失偏颇,但是大半辈子的音乐人生涯也就这样过来了。/ _4 R! m& u: E$ t( W5 V1 u+ ~# X
+ L6 w5 p: J, G6 Q& j4 K: j8 v
然而其实无碍,5 z) _5 f" e4 e' h$ k; s* u' D
/ W1 U+ p: J' F" m8 p你的文章我虽然不多看,但却必须承认持续暗中观察。
, c0 a' ^$ c) M- T- \* z: r
" R8 O' N/ x0 s% s4 L1 m% B4 X所以在你新书发表的时候,要真心感谢你的孜孜不倦。
5 G5 K. O- h. p9 F# C' ?
& _" D& k# s0 |- p6 E$ U: n5 k9 l5 N所以请你继续," x$ ~% I, |! _4 Z( t2 S
* n/ R9 N; s) `) J
在众声喧哗时代中,为尽心尽力的音乐人挣些许尊严。
3 u4 I! w& |9 I2 d/ R: m0 \8 P5 f' x( h0 H
在荒谬浮夸行业里,替混沌不明的现象给出诤言补白。( P/ f& v$ B: J
" r! F3 n' |. N1 p- D, |
我的耳朵无需借你,
) Z. I& l- I: M4 a. `+ k$ @, y' O3 _
你的耳朵当真不赖。
6 O1 r8 c/ b! g( U! J' q* ]' P0 |" ]$ d3 V
李宗盛 敬礼
/ _% E' c! L+ G5 {) r5 ?" u& i
' Y0 O5 g: y/ q @( c当陈凯歌导演被问到为什么选王宝强当男主角时,他的答案是两个字:干净。据说文艺青年特爱用这个词。王宝强是幸运的,他靠着自己呆萌的气质行走江湖,无论是塑造角色还是出演真人秀,他始终是在本色演出。可以说不是他去塑造角色,而是各种适合他气质的角色来找他,他只需要换上戏服就可以了。: c3 L3 c6 x9 o) ~2 l4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