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 `4 B" A( z9 M' a2 x
场景音乐存在已久,但是人们对它了解清晰又模糊,甚至对它的定义在学术界领域都是不清晰的。它源于文艺复兴时期私人定制的古典音乐,全慢慢融化在现代人的生活中,在快餐文化漫天起舞的今天,作曲家马爽带着他的场景音乐进行着对古典音乐信仰的守卫。 在5月23日刚刚结束的马爽场景音乐《四季·时光之尘》发布会中,定制的场景音乐和绘画场景,给到来的音乐界、绘画界、媒体及其他艺术爱好者们一次震撼心灵的艺术体验。人们对作曲家马爽写出的那超出画面质感直抵内心的音乐感到震惊!听众被他展示出的钢琴和管弦乐的魅力所征服。 对于他的古典场景音乐,马爽在发言里谈到:“五线谱就是一个场景,每一个音符都是曾是孤独的,作曲家的使命就是把他们召唤到一起,唤醒他们的灵魂,他们的生命,有时持续有时短暂,有时力量强劲,有时润物无声,这个场景最终化作我的五线乐谱,变成我们听到的音乐。我演奏当中的每一个细节,都是我20多年钢琴演奏训练和学习所得来的。这些音乐的技巧就像是我的画笔,我的线条,我用这熟练的技巧来描绘我心中的画面。” 发布会特邀嘉宾上海音乐学院音乐学博士、中国音乐学院博士后、著名音乐评论家高贺杰先生听完马爽的作品后这样评价: 我们挂在嘴边的“古典音乐”其对应的西文正是classcial music,直白的翻译就是“经典音乐”。但古典音乐热衷于对哲学命题、人生意义等深沉厚重的问题进行探究,且过多借助专业音乐术语与基础人文知识储备,这对追求效率、直白明了的现代生活来讲不失为是一种“脱离实际”的奢侈。终究,音乐追求的是直抵内心的情感表达,因而在音乐中赋予画面感,则是我们进入音乐的另一条捷径。在马爽的作品中,我们不需要对和声、复调、配器法、对位法、赋格等有太多的关注,因为他已经将音乐做了“减负”的处理,我们只需在其旋律的流泻中做心灵的闲庭漫步,即可感受他音乐的细腻、精致,与那一丝与生俱来的温情。在这里,他的音乐则更有温度。但在另一面,马爽的音乐也从来不回避对宏大厚重的追求,甚至常能在他表面轻快的旋律背后,听到由乐器编配带来的兵垒森严质感,以及一份五光十色的宽广与壮丽。 而对于我来说,马爽作品除上述特征之外,最为欣赏的则是他的创作才华背后的易读性与亲切感。或许是由于自幼经历了严格而规范的钢琴演奏训练,他对音乐的敏感性不同于以创作为“己任”的那些作曲家们——他更关心如何感受音乐,并及用这样的手法与处理方式将这种音乐的感受表达出来,更进而感染更多的人。所以,在他的作品中,我们仿佛是在与谦谦文质的他亲切的交谈——真诚与自然,是唯一的要求。 同样一位听过马爽音乐的听众感叹道:“原来好的艺术作品即使我们这样的门外汉也是能感受到的。 期待作曲家马爽的下一部作品和他守护的定制古典音乐给我们下一次心灵的震撼。 马爽:毕业于西安音乐学院钢琴系及德国莱比锡国立音乐与戏剧学院。钢琴演奏家、作曲家、场景音乐制作人,尤其擅长视觉画面音乐语言的创作。
4 F3 b; Y0 a1 m! 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