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十三章 非事件性消息
0 ~ a% q' ~, |4 T6 v6 B第一节 非事件性消息日益受到重视2 N. J0 @8 s0 U! e y
一、非事件性消息的特点! e# L9 `: \. b1 s$ B
事件性新闻关注的是事物的最新变动,是突显的“事件”;非事件性新闻报道的是社会问题、社会现象,或者某些可供参考的信息、方法。它们与事件不同,往往没有明确的行为主体,没有事件所具备的明晰的时间和空间界限,缺少具体的发生、发展过程。
# ^! [& X( j( U二、非事件性消息的特殊价值
# K1 y" ~- z2 P; p (一)以消息体裁报道非事件性事物,可以进一步拓宽新闻的报道面;+ c! n5 ~3 F! K2 E% Q0 M( n4 t
(二)非事件性消息有助于发挥媒体的“主体意识”;
8 K6 c; V7 F8 P6 B! X (三)一些非事件性新闻具有“读物”的性质,有欣赏价值和“抚慰”作用;
/ ~( J2 M& P8 t, d2 \# ^4 |1 b (四)非事件性消息可以为媒体采制独家新闻创造条件。?
c8 h9 |( n9 Q' U4 L- g第二节 非事件性消息写作的基本要求
, Y7 {5 O) E7 s* u5 `一、对比 显现5 j/ j6 |$ j2 t, z( }
非事件性新闻的写作,要求记者通过材料的选择和运用,将其变化、其问题性、新闻性,明显地揭示出来,摆在读者面前。这需要用一种方法来加以“显现”。而显现的基本手段是对比。( h4 p8 V* h% ?1 h/ r* Y
二、量化 集中( O+ D5 c/ A! K: `3 }/ p& n
非事件性新闻在写作上有必要将散在的事象加以概括和集中。集中的一个有效手段是总体量化——剥去事物的个别的外壳,以抽象了的全局性的数字,反映某些社会问题、社会现象的总体态势。# R) D0 ^: s' I, q
三、以点带面
! G ~# n1 r9 u& B+ v3 v 点,即个别的、典型的事例,面,即全局情况。忽视点会削弱消息的说服力和感染力;没有面,则难以反映总的态势。?6 q, I! f) ]" A" i. i n
四、提出问题,回答问题9 L' D% F+ u1 y7 H
大多数非事件性报道,记者是为了反映某种情况或问题而行动的。有些报道即使利用的是有关部门的调查统计资料,其调查本身——信息源一方的行动本身,也带有鲜明的“问题意识”。+ I$ I6 ]. y! O% X/ K0 o3 C+ Q9 q- I
第三节 预测性消息
1 K Y9 M% h. {% U一、预测性消息的基本特征
1 ~ l' _' E6 y9 _& `& ^ 报道尚未发生、有可能发生的“事情”、提供未来信息的消息,属预测性消息。它所报道的事物带有不确定性。?
8 Q/ H0 k1 k! i5 m2 ~0 p 预测性消息同预告性消息不同。预告性消息是对必定发生的事情的报道,新闻所传达的信息是确定无疑的。' d# g% P$ j0 P0 }# x( ?% J
二、预测性消息的价值) n, s8 e; C4 c! h
(一)有助于科学决策;
, h4 i3 G' S% i) d) n$ B (二)可以帮助治疗“近视症”。5 {$ J! _& E: m; s# x. k+ s) l x
三、预测性消息的写作8 w3 e( S& A+ E# A) T; U
(一)及早预测;
' _) M1 [, L' ] @( s4 M( _# ` (二)他人预测;- |' ~6 B, ^( c" i
(三)权威预测;
( H6 b: @1 D6 e" n' E (四)深度预测;! {4 n" w0 v# D
(五)审慎发稿。$ Z4 c( T- Y% j* J6 a! _, f
第四节 服务性消息1 ~! z1 U5 j: Y9 A
一、服务性消息的特点、功能0 F( d) o) n$ h, v+ V
(一)服务性消息的特点; P4 [! x' X) D1 t0 g; Q0 Z% _
直接可用”,亦即,这种消息以提供切实可用的信息、方法、忠告为己任。/ j+ X- s: r! R
(二)服务性消息的功能; w, i8 u& `+ F5 L! j
1.可以从“生活”角度关注科技发展,为大众提供参考性信息;
& H. @6 r% Z5 `( a 2.在经济领域指导消费、捍卫消费者利益;
% k: a- z2 f: \/ t# \5 Y 3.提供信息、方法、建议,满足大众提高生活质量与健康水平的需要。
: r3 k* I' K8 V9 z二、服务性消息的写作5 g, y- `! z0 Z1 O- C5 n$ y3 {- o4 E: J
(一)服务性内容要新鲜、适时;, \2 `7 e; B! z; E i+ {
(二)着力写好实用部分,增强可操作性;8 ^' s2 `9 K# w2 ?4 f' i2 C- [
(三)说明信息源的身份,增强可信性;
; k. ]9 L, y6 t+ k4 N (四)亲切、自然。
9 D" Y% g# k, o8 c0 X
! ?" D) p, \1 S6 R第十四章 描写性消息$ D; F- l: D, S' T4 k5 \
第一节 描写性消息的定义、功能
+ y9 ~5 f* S4 [! D0 n- Q8 A4 h* U4 r一、描写性消息的定义
. E- k/ z7 n6 U2 E# a! R$ A 以描写为基本手段写作的消息,是描写性消息。换言之,描写性消息的特点是“再现”,——以文字重现新闻事件的现场情景。0 h6 j7 |7 z' B V |* c/ m
二、描写性消息的功能
) S. P( k9 j7 A( q) b& H (一)记录活的、有声有色的历史;6 p1 T4 w( Z1 F3 \& W/ I5 `6 R& `
(二)发挥形象的感染力、震撼力;, G/ F2 x. y$ ]9 i% U
(三)满足读者的视觉需求;" P* h& e. K; W" v: T: J. A, |
第二节 描写性消息写作的几点要求
: p1 O, C% x% K) c一、简笔描写
2 c1 S8 |9 H1 `! |* \7 A; l6 k 作为消息之一种,描写性消息也应力求简括,用简洁的笔墨,概括地勾勒事件的现场情景、人物的活动,以及非事件性新闻的某个场面,而不宜过多地描写细部。
7 c+ A; H& K% _* X! }/ {$ T二、选择景物应有说话意识、信息意识5 y3 ? f: c# M( C8 ]
在有限的篇幅之内,记者描写的每一个景物、活动,都应是有丰富内涵的。亦即,它们应能以形象传达某种信息,帮助记者表达某种观点,只有如此,描写性消息才会有一定的思想性。1 o' Q/ n$ P1 [5 D
三、描中有叙,叙描结合
* w2 Y3 s7 M7 n5 D6 p, Y7 T! h. a2 S/ E 描写性消息不仅不排斥叙述,还需要用叙述来补充、说明、串连所描写的场景或人物活动。
/ X1 B- m& ~0 w) D第三节 新闻素描?
7 h' J" b/ B$ k' p R( O+ F( \- P一、新闻素描的特点
1 Y5 y% V5 ?- k3 Z q 新闻素描的特点是以描为基调。它基本上通篇描写,全过程描写,通过描写,再现一个较为完整的过程和场面,再现具有新闻价值的一幕。3 n& K$ G# H2 ], Z [& h: y' t/ E
二、新闻素描的写作方法
" E/ o' _2 P1 n8 I/ b (一)灵活安排文章结构;( e- x5 D L+ s! M
(二)描写好典型细节;
, O$ w1 f4 e" R4 V$ Y- b% \8 ~# s (三)用自然、准确的文字再现事物本色;
/ _' M9 Q( X- F6 B% u; K% @第四节 花絮?
& X6 {0 m. J& ]# U, |! \5 a一、花絮的特点、作用4 P# a4 ~) `3 m
(一)花絮的特点, i9 x/ `. o8 j3 f4 [7 l. L
它从重大事件、重大活动、重大场面中选取一些小的场景、小的情节、小的趣闻轶事进行描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