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十七章 通讯写作的基本环节(之一)
4 o# E& I7 c! ?) h) T ——通讯的主题+ e1 ~1 i7 E& U. b* B
第一节 什么是通讯的主题7 `: q) r2 Q1 e! P) }0 q
通讯的主题是指通讯要表现的中心思想,是通讯作者经过对现实社会的观察、体验、分析、研究,通过对通讯素材的提炼和组织,所表达的对客观世界的一种认识或一种思想观念。
* X/ k5 g9 v5 K第二节 通讯主题的要求
- a1 }0 V5 T3 ]9 H0 f5 i/ o& i5 m' ~& H一、 符合客观事物的本质特征6 e* f' y# a9 \9 a
首先要弄清,所报道的事实中是否存在记者这种认识的依据;: e2 @- c8 Z G9 o! J
其次,有一条原则在选择主题时是不能动摇的,即所选主题不是随意的,是受事实限制的,必须是在事实内在逻辑所指示的范围之内选择主题。
1 O a/ }! ]& L2 h k) T二、 通讯的主题要深刻
* O, P$ `8 u/ N3 R5 l (一)深度来自全局意识;' N% B7 \, ~6 v4 O7 X, x0 [1 d
(二)深度来自历史感;/ w. H6 Q4 i* H) F4 Q" ]% c
(三)深度来自展示人的心灵。0 M+ b, l f2 e0 ?/ D5 B2 Z9 O
三、 通讯的主题更强调社会人文意义上的针对性+ V8 a# c! b& X+ ^" p$ t
主题针对性在这里有两层含义:一曰
1 [' Q, K8 C+ T! [2 s 新鲜;二曰时代色彩。?
, E! y' F" y* \3 K8 l第三节 通讯提炼主题的方法
7 K: O! y' W% S) e: Q5 v% a& M一、 依据事实,提炼主题* g# W! L5 a: Q) B0 A3 D9 }; B- C
作者在接触新闻人物和新闻事件前,对将要采集的事实不甚了解,对将要写作的通讯主题也没有事先预想。需要在了解事实过程中逐步分析素材,进入主题发现和提炼的过程。
0 X( t, E6 R" \( d s. e+ G二、 预设主题+事实印证0 X, q# C% }6 R9 c3 D
作者依据长期对生活的观察和思考的结果或媒体布置的报道思想,预先设定了要写的主题,然后围绕主题去等待、选择表现这个主题的新闻事实,以验证主题,这就是所谓的“主题先行论”。
! b/ x$ p* E. m5 s# \9 C7 k2 N + p% z, D3 {( n) E$ K
第十八章 通讯写作的基本环节(之二)9 H5 E8 g) b6 B7 T8 x2 U
——通讯的选材
( s9 s( `3 _9 H R/ v第一节 通讯选材的特点( B; Y5 q' V- g% a2 i
一、要注意材料的典型性
0 z R. a) b8 m1 `* r* a 选材的典型性的直接含义,即材料的代表性。“代表性”有两层含义:一曰突出,即所选材料较一般事实材料突出,有特点,有特别之处;二曰普遍存在,即所选事例无论大小,都不是社会中的个别现象、个别事件,而是普遍存在的现象和事件。" _. Q y5 g# y4 Z" a! |3 m
二、要围绕主题选材 7 s$ S! o/ ^) }( M
三、选材忌重复( E+ j3 R+ A# D& |, M+ r/ ~8 m
说明同一问题、同一侧面的事例,列举一个即可,不必连续用几个意义相同的事例来强调。事例最好大小搭配,各个事例之间或有差别、或有递进。+ Q+ c$ U* q5 R' ^ }% P2 F
第二节 通讯选材的类型
8 C! M; y8 \1 z! w; {+ T9 O 一、骨干事例;
9 r, x( f4 f2 M- { l' _ 二、细节材料;
, c) `6 |: n- C/ ?5 b (一)详细的情节事实
7 c( j+ E9 e4 ~9 p* h (二)特写镜头! s* [6 h% R- v& `
三、 一般叙述性材料。* u+ n. ^! U7 `2 O
第三节 通讯感性素材采集的渠道$ S9 u1 h2 Q- V6 c4 _
一、记者的现场观察;
9 {0 |5 u4 p. F) V& f) I 二、记者的体验式采访;# F2 ]+ i3 _" n [4 V4 D
三、记者的访问。) H/ H% Z3 y E) Z s- O' y$ y y( O
* T- R; T$ w- t第十九章 通讯写作的基本环节(之三)
7 H. {; ?7 G0 w7 k; W ——通讯的结构) r, {% H4 v( ?6 i' w
第一节 通讯结构的特点
; }: ^2 ~& e, Y, X% l! A W 首先,通讯的结构比较自由;' B. |3 |; \8 Z1 d6 [: U/ q
其次,通讯的结构较消息的结构复杂。
; _- l- o0 a, u0 M) r6 w0 b第二节 结构通讯的原则
" n [) u6 ~# W0 d一、表现事实为本的原则+ G1 G: o8 v g! ^4 O- B( P( Z
以清晰表现事实为目的,而不是要事实去服从体裁、结构的需要。如果是一个完整的事件,就考虑用纵式顺叙的结构;如果是现场材料,就可考虑写成新闻特写。再如写人物通讯,如果只采访到此人的一个有意思的情节事实,就可考虑写成新闻小故事,而不必硬要写成三侧面或“三块式”的人物通讯。?
2 H2 s% j( R/ j) |5 T( j# A$ U二、表现主题为本的原则
9 J+ y+ H8 z2 Z$ _. p+ [* a: T1 L 在构思通讯结构时,要围绕主题来理顺全部事实材料的内在逻辑关系和层次排列,将通讯的“意义性”结构表现得十分集中和鲜明。( O, E7 x4 V! v; @& a& ?! m
三、简洁清晰原则$ h9 c4 N, j1 M0 ?$ I/ o
对人对事的各种复杂联系进行切割,只挑选出表现主题最有力的材料,这样才能使主题与素材相对简约清晰,易于受众的理解和记忆。1 m; |4 k. U- z4 P3 Y
四、均衡对称原则4 t3 G( U* |! {2 e a
第一,要有层次意识;. K+ i/ d C; j; ^' D; N$ U, ~
第二,写新闻小故事一般一篇文章一个事例,而写较大的典型则需要几个骨干事例;
' q: C) f' C7 d! h7 N& s/ {7 i 第三,段落、层次之间的材料安排要考虑意义上的互异、互补;$ W* f% ?. q1 d, T
第四,即要求通讯的首尾衬托、互相照应,以突出整篇文章的整体感。. k! q: m4 N4 n
五、跌宕起伏原则% ~7 U5 R" ]& b* d- K
根据受众的阅读心理,在通讯结构的安排上注意形式变化,充分利用纵式结构或横式结构所提供的时空框架,组织编织出具有美感特征的通讯结构。?* c- z) c2 [5 w3 s8 ` P
第三节 通讯结构的表现形式- d* w9 r5 T8 h# ^! l b
一、 纵式结构$ h( A3 a+ z# n' m$ o. e
即按照新闻事实发生、发展的时间顺序组合和编排事实材料的一种结构形式,也叫单线条过程链接法。; q4 D& T) O) I/ p
(一)按照一个事件的发生、发展过程,按时间顺序叙述下来;" H. ?, U5 N6 p) O
(二)按照生活中发生的一连串故事的时间顺序,依次叙述;
5 h c- U2 V, S4 J8 W4 c (三)将多线条事实“编织”成单线条纵结构;/ d5 v4 S" X% r
二、 横式结构
, _8 Z; ]( [/ {- ~- ?1 B 即按照新闻事实的内在性质的区别和联系,以多侧面拼接的形式来安排新闻素材。7 Y/ F9 z$ A0 Z, }* e, [1 S) @
(一)同时异空结构;8 f8 U. |( s2 X( b" Y- }
(二)多侧面拼接结构。
+ O5 k6 t1 U( J: H0 ~4 Q& o/ o3 w+ _三、 递进式结构5 e* l+ V2 W) L, I
递进式结构的通讯往往从现象入手,层层挖掘现象的原因,以及原因背后的深层原因。
& ~4 w6 {! }" [/ ?+ h) h第四节 通讯的开头与结尾; p' [$ V7 m+ k7 j" r* t
一、通讯的开头
- ^: L- G* A8 E% J8 t( [/ N (一)开门见山;
. k/ F5 ?3 l& J (二)突出中心事实,勾起人们的阅读欲望;
9 ^6 P$ z: s# w. A; R2 c (三)突然插入记者截取的现场事态,有场景,有直接引语,有人物动作……# V* ?7 Y& w6 K* t) b
(四)以寓意的诗歌故事开头,然后迅速转入本题。0 Q3 U$ J6 C6 z2 C. s
二、通讯的结尾1 Q- h2 k* n! S* ~; k. y
(一)强调主题或深化主题;
~! u+ E8 u4 F# B (二)抒发情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