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人会怀疑这一等式的成立,在达明一派的系列代表作中,词人林夕的名字是万万不可遗漏的。他为黄耀明写下了《四季歌》、《春光乍泄》、《风月宝鉴》……痴痴缠缠的歌词,莫名地让人心动。听者有心,不禁猜测,要有怎样的默契,才能促成词人和歌者如此“丝丝入扣”的和谐?更难得的是,音乐之外,两人的性格亦有着惊人的相似:为人低调,不喜受访,深夜不眠……所谓“同道中人”,大抵就是如此吧!: {, l' F. Q7 d. x0 W: _3 V; \4 U' b
# J$ e6 X1 Y s7 k+ ?+ Z1 y+ i- M. j$ a# {9 R% ~
- n+ N+ h9 k5 D音乐人之间的互相欣赏,有时并不需要直白的倾诉,不经意间流露的只字片语,足以让对方心领神会。/ C/ e8 `' s$ A& m1 `5 a, ^$ Q
& V' g# O {/ |; A ]* g
在集合自己代表作品的专辑《林夕字传》里,这位著名的词人把第一首歌的位置,让给了合作多年的黄耀明,当年为这位好友创作的那首《春光乍泄》分量之重,可见一斑。在开篇语中,林夕好友林若宁吐露,当年叱咤颁奖礼十周年要推举“叱咤殿堂至尊词”,包括林夕在内的十大词人自选十年代表作参选,林夕钦点了《春光乍泄》应试,当时作为林夕词迷的他也实在摸不着头脑,经典之作那么多,缘何偏偏挑中这首?结果如他预料,《春光乍泄》并未获奖。多年后,林若宁问及林夕其中缘由,词人只从容一句:“这是明哥久休复出之作,有纪念价值嘛!”让林若宁感慨万千:有时感情的分量会比一个奖座来得重。 4 @% \. b' Q4 F/ J7 a5 [3 x7 M8 `; d }2 s
黄耀明又何尝不是如此,把这位多年合作的音乐人,视如生活中的知己:深夜,陪着近来饱受焦虑症困扰的林夕,把酒交流,促膝夜谈,以至于引来香港媒体的疯狂追逐,并引发又一轮对两人亲密关系的猜测。他不是不知道,媒体对于“林夕早年创作的一曲《暗涌》,被传出借歌倾诉对黄耀明的好感之情”的旧闻仍然兴趣多多,但因为视林夕为知己,知好友受困扰,于是,坚持顶着“传闻”继续陪伴在林夕的身旁。 5 N2 i8 G# M& D7 G& I) D5 { J6 D0 ~# L* D. V
4月29日,黄耀明和搭档刘以达将来到上海,第一次站在内地演唱会的舞台上,和众多歌迷用音乐一起狂欢。黄耀明说:“上海可以算是我去的比较多的一个城市。我很喜欢上海,它是现代和历史结合所形成的产物,上海有很多过去和历史,也有很多最现代化的建设。在这样一个城市你能看到最繁华的一面,也会看到最古老的一面,看到之后你会很有感觉,摩天大厦和古老的建筑融合在了一起,整天你都会觉得自己处在矛盾之中,那种矛盾的感觉非常有趣。我也非常喜欢那种感觉。生活在香港能看到的更多是现在,历史与岁月留下的痕迹已经剩得很少了。在上海能感到很多不同时空的冲突,也会使我更加有灵感。” 2 A6 v2 ^! L& x: ^" G9 m7 S- {: f' O2 S
可以肯定,在他们的这场演唱会曲目单中,自然少不了好友林夕的作品。在接受晨报记者采访时,一向寡言的黄耀明,被问及“最想感谢的人是谁”时,还是没忘提及林夕的名字:“想感谢的人有俞王争,是她帮我们取名叫达明一派,希望我们的音乐能够有自己的风格,她还为我们介绍了第一家唱片公司。当然还要感谢给我们写歌词的陈少琪、潘源良、周耀辉以及最近一直在合作的林夕、黄伟文,当然还有写《石头记》的迈克,没有他们那么富有想象力的歌词,也就根本不会有今天的达明一派。”当记者提及,是否会邀请一些圈中好友来上海看演唱会时,黄耀明表示:“其实我们平时不工作的时候都是自己做自己的事情,也很难得有时间在一起的。如果是在香港的时候,我开演唱会,有些圈子里的朋友都会自己来看,所以也没有说是不是邀请来看我的演出。”( d$ q% v5 k' Q: F0 E8 p
( P9 i/ g4 M6 G* o
或许,作为好友的林夕来不来捧场,已经不重要,彼此间的情义早已融化音乐中,旋律一响起,已是无数回忆在眼前,正如黄耀明在接受采访时所说的:“爱的看法我已放在音乐里,说出来便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