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管弦乐组曲《行星》
- K5 v) \" f9 e5 ~0 x" e+ w霍尔斯特+ f- c3 x: b& P6 U2 n( M
0 L# u, C" L; o" f" J0 M
% L4 F) G) r' i" m[作者简介]& d$ ]4 T" ?/ B7 C. {
. \3 h3 M; c! B! M8 F/ W6 i0 } o+ c [5 k6 b$ W
霍尔斯特(Holst,Gustav 1874—1934)英国现代作曲家、音乐教育家。 他家从曾祖父到他女儿前后五代皆从事音乐工作,并都卓有成果,堪称音乐 世家。霍尔斯特自幼在父亲的严格要求下学习钢琴,青年时代显示出多方面 的音乐才能。他十九岁进伦敦皇家音乐学院学习钢琴、管风琴和理论,1895 年在斯坦福指导下获作曲奖学金,后因右手臂患神经炎放弃钢琴改学长号。 他离音乐院后,先在卡尔·罗沙歌剧团任第一长号手和歌剧合唱排练职务, 后在苏格兰管弦乐队担任长号演奏等工作。自 1903 年起,他先后在几所音乐 院校任教,这期间也是他创作上多产的年代。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期,他到希 腊等地,在军队中进行音乐活动。1919 至 1923 年他担任英国皇家音乐院的 作曲教学工作,晚年辞去一切职务,安心于音乐创作,1934 年 5 月 25 日在 伦敦去世。. T! C/ w! R+ W' n
他的作品计有歌剧、舞剧十五部,管弦乐作品二十多部,管弦乐伴奏或 无伴奏的合唱近六十首,还有若干歌曲。管弦乐组曲《行星》是他最负盛名 的作品之一,其他著名的还有歌剧《十足的傻瓜》、《萨维特利》、《公猪 头上》和合唱曲《耶稣的赞美诗》、《死之颂歌》、《夜巡》、《第一合唱 交响曲》等。' y9 @* I- S( r/ } a
霍尔斯特属于现代作曲家,他运用了一些前人所未用过的新颖手法,如
0 f6 d" L. P+ ~) N6 ^9 w& p) l; B7 x对和弦的选择和调性的转换、重叠都是根据自己的实践经验,用他自己的方 式去表现音乐的意境和效果,但是他绝不追求猎奇式的怪诞。旋律的创作通 常都是从民歌中产生。( D7 t& O3 }5 b3 c
2 i- Q8 ]( {1 R. c$ e, u, o
[作品简介]4 R6 G1 p4 f! h( O" {& `5 m
" r/ e! y) z! G) J* u; c3 C
: H d( i$ Y0 m# E' y# m" K) E 霍尔斯特在 1914 年四十岁时开始创作《行星》组曲,至 1916 年完成, 实际在 1913 年已开始酝酿,那年他的朋友巴克斯向他详细解释了在星占学中 各行星的一些基本概念,使他产生了创作《行星》的念头。作品共分七个乐 章,各乐章以七大行星命名,并各附有象征性的标题:! \3 O, v: J6 _9 w
1.火星——战争使者。 V- d1 v) K. @. B4 b. y& D
2.金星——和平使者。4 s# W7 ^+ k: t$ I+ F9 o3 c
3.水星——飞行使者。
: i, a2 G% G* ]! D' T# }" D; S4.木星——欢乐使者。7 b. A$ m/ o6 g
5.土星——老年使者。
" G1 y5 [$ P0 Y/ _+ R6.天王星——巫师。
R4 |. p& _, ? 7.海王星——神秘主义者。 乐队采用了庞大的编制,运用了一些不常见的乐器,如低音长笛、低音双簧 管、低音单簧管、低音大管、管风琴和诸多打击乐器,在最后乐章里还加入 了六声部的女声合唱。
+ A$ n, P* _/ }" A0 C+ u2 U 1918 年 9 月 29 日,由他的朋友加迪奈尔赞助,在皇后大厅举行第一次 试奏,布尔特指挥,实际乐队只仓促地视奏排练了近两个小时,但被邀请来
& F; o9 q4 _7 J P: E# p# i1 g1 r* `
的听众得知是一英国作曲家的作品而大吃一惊,对其中的“火星”和最后乐 章“海王星”产生了巨大的兴趣和印象,但霍尔斯特自己认为最好的是第五 乐章“土星”。以后在 1919 年 2 月 27 日和 11 月 22 日相继公演过其中的一 部分。1920 年 11 月 15 日在伦敦皇后大厅,由艾·科茨指挥首次全部演出,1 v, _! k, g' v5 g
1921 年正式出版。 关于如何欣赏理解这部作品,作者曾说:“这部作品是受行星在星占学$ k) s8 F2 v7 B" T5 k6 I0 q: g& z& L
上的意义得到启示而创作的,它们没有具体的音乐情节,也不因为与古典神 话中的神仙有相同的名称而发生任何联系,如果听这部音乐需要什么提示的 话,特别是从广义上去理解,那末知道每首的小标题就足够了。例如‘木星’ 带来了通常所说的欢乐,也带来了同宗教或民族的欢庆活动有关的带有礼仪 性的喜悦;‘土星’不只是带来了体力的衰退,也带来了一种完成事业的景 象;‘水星’则是智慧的象征”。, E2 y2 s8 f( @+ i# i
. V" e I* F; d[欣赏提示]" g4 _ D+ ^$ e1 b* g! \+ j, |
% P& Y6 w5 |) \: y. C3 P
组曲共分七个乐章:, S7 W" n( i- x! j4 L2 N/ l
1.火星——战争使者
% a, \" x6 m9 M! d乐曲采用C大调、 5 拍子,快板奏鸣曲式结构。音乐一开始就出现) L) K4 Z$ c9 m+ k6 Q5 Q
4. v1 p6 Z3 Z) }6 p) y7 X5 z
由打击乐器和弓杆击弦敲击着果断逼人的节奏音型,给人以执拗残暴的不祥 之兆的预感!随即在管乐器的低音区上出现第一主题:- k/ ^) H! P: E. X3 I3 Q) z3 c
■
$ z4 Z1 J2 Z- E3 Q音响由低沉渐趋高涨,象征着战争使者的降临和无比威严、蛮横,正当使人 透不过气的时候,在强大的音响下出现了转入 c 小调的第二主题:
2 x+ w% d+ Y' R1 o% {■
0 v: q, T5 r. J0 `6 }它那由低向高蜿蜒进行的半音和通过移调模进的高涨发展,给人以大地被战 火逐渐地侵袭着、弥漫着的咄咄逼人之感。音乐忽然转为单调的四分音符节 奏,强有力的果断和弦,引进了 c 小调的第三主题:2 r( |8 \, N2 p& h
■
7 N: ~4 D* y3 T6 @: r) `它由铜管乐奏出,给人以战士出征的感觉,但它的发展越趋向高潮,那残酷 凶暴的气氛也越浓厚,使人联想到硝烟弥漫的可怕的战争场面。高潮过后, 战场平静下来,音乐进入展开部。第二主题在小鼓间歇敲击的伴奏下,由低 音弦乐呻吟地奏出,它的形象变成了人们对灾难的哀叹和呻吟,并逐渐发展 为愤怒,最后爆发出更强有力的第一主题——音乐进入再现部:它变得更加 残暴蛮横,使人窒息惊恐。第二主题和第三主题的再现加深了战争的可怖形 象。尾声最后连续出现强烈的不协和和弦,即便最后的终止和弦也没能平静 下来。战争的魔影仍死死地笼罩在大地上。% g" J5 h8 W% }& J9 | [
2.金星——和平使者1 Y+ l, U6 e% J2 o2 E& H7 g
乐曲为c小调、在缓慢又平稳的 4 节拍中开始,它与第一乐章形成鲜+ i! H6 {3 J1 |5 W7 I: A$ k2 p6 S
4
" g! q% x) W; ]9 t2 Y明的对比——平静安逸,没有一点骚乱和不安,象夜曲似的那样宁静和富有 诗意。开始由圆号独奏吹出柔和安祥的第一主题:
% p, A2 _. u3 U) h ■ 从第三小节引进了相同情绪的陪衬和弦,主题移调重复时,更给人以清新、
% i7 s! b7 O" T5 D
Z' p! C& g1 R$ t; `5 r5 ^4 j温暖的感觉。在这平静徐缓的进行中,不时发出点滴清脆的钢片琴音响,使 音乐升华,似进入梦境一般。当主题再度完整出现后,小提琴在#d 小调上奏 出优美的第二主题:
1 _/ d; s9 e' _7 a0 w ■ 它在木管乐器微弱轻巧的切分和弦伴奏下,婉如碧波涟漪的春水上飘荡回旋 着的青春恋歌。在平静的展开和延续中运用了木管和弦乐之间清秀的色彩对 比,进行着呼应、对答和交融。最后以丰满谐和的音响,将短短的展开部推 向高潮。第一主题和第二主题清晰地相继再现,接以温和又丰满的一连串平 稳和弦的连结,似云絮在缓缓地飘移、变幻,音响渐渐转弱,但却透出了竖 琴和钢片琴银铃般的声响,它缓慢地在不知不觉中逐渐消失,似乎把人们带 进梦幻中的月宫仙境。4 N- _( J. T0 H" K
3.火星——飞行使者
7 \7 G( R& T0 X6 z, T# s8 M这是一首C大调、 6 拍子,诙谐曲风格的急板乐章,与前面两乐章形5 j! f5 w) g1 E: B' d9 p4 r2 G
8
- l6 l, [9 h% @成对比。它短小精炼,运用变化多端的节奏和灿烂的音色,创造了丰富多彩、 机警敏捷的动态形象,似是着意描写了星体在空中运行的各种神奇姿态。4 S) R, [/ ^* Z
乐曲开始的引子和中间带有发展的段落以及结束部分,都带有使人捉摸 不定的感觉。第一主题带有神经质般的节奏,忽疏忽密:8 i8 |( \2 L! F# L6 b- V8 K* E
■' y$ t1 Y6 O/ f, f# ~& P1 `1 W4 }
它突出地表现了机灵敏捷和飘忽不定的神态。第二主题有着流畅如歌的民间 舞曲性格的旋律:6 M, t# W* J5 Y4 F
■
+ v4 v+ l: j2 a' J主题连续反复了十二次,运用小提琴、长笛、钟琴、单簧管的领奏和各种木 管与弦乐不同音区的合奏,多侧面地表现了飞行者的神采。- ?: W0 Y6 V2 G% z
乐曲结束前又用钢片琴轻巧地奏出第一主题,在双簧管和小提琴上再现
" T- R- u% k0 @( K( s5 C8 Y第二主题,最后钢片琴透明的音色与木管及弦乐的音响,通过模进和琶音相 互交替与融合,力度渐趋微弱,似乎飞行者向太空的深处隐去,轻巧地结束 全曲。+ U- N+ L* v. ^
4.木星——欢乐使者/ U* F, b! k1 U/ S1 P) O- v
这一乐章为了表现欢乐的主题,运用了欢快的快板。音乐一开始即出现 弦乐快速碎弓的音响,构成热闹欢快的场面,并以它为背景相继出现三个不 同的主题:+ n' I9 t1 x/ S
第一主题为a小调、 2 拍子:
% G( ?% ?- W! u% W4
- x* z* ]; a8 R4 Q3 B■
4 J6 ?1 e' @4 Y( [! R2 u第二主题为 b 小调: f7 i3 F# ?9 q( t3 K; r
■6 t+ Z+ v' G i0 B' E/ `3 I$ r
第三主题为C大调、转为 3 拍子:
" H" b: w; j" U' E( G4) E+ g( M- N& w& `( R6 Z8 D) L
■ 这三个不同的主题,似乎都在从不同的角度刻画着一个喜气洋洋神气十足为 大家所注目的姣姣者在狂舞的神采。第一主题机警灵活,第二主题矫健多姿, 第三主题有着英武的气势。在曲式的布局上第二主题之后第一主题再现,构 成三部曲式,为乐曲的第一段落部分。第三主题则在配器的变换下重复八次1 M& z r* `# B1 B( e C
3 \) X. z) _4 t; c* `
构成第二段落部分。在尽情地欢乐之后,一声长音改变
0 }& i+ l- t; x/ o) \+ J: b了音乐的速度——由快转慢,出现了由 b E大调、 3 拍子的第四主题所构成7 {/ B" N* P+ _
48 y) _1 d: y3 U$ Y
的第三段落部分:$ \0 A; a2 C- \! p% i6 l+ f" y2 g
■ 第四主题以中速、有条不紊、庄重的节奏和饱满的音响,使音乐变得严肃, 具有教堂颂赞歌的风味。
W4 o) y( M L7 t( O/ z4 t6 T 前面的音乐段落类似奏鸣曲式的呈示部,但自由得多,类似无展开部的 变体奏鸣曲式。再现部中音乐又相继再现了呈示部的四个主题的布局,但第 四主题在这里不但压缩得很短,且加进了更多欢快的背景音乐,从而加强了 欢快的情绪,并结束了全曲。) x9 R( [+ g$ N' G/ t
5.土星——老年使者2 s' e4 b1 W2 V: s, `6 E
音乐用# f小调,缓板和 4 悠长平稳的节拍。全曲只有一个主题:9 L. |2 I+ l+ {4 S$ l0 D
4% n$ A% v6 a5 }/ _" b0 a& ]1 w
■ 但由上例主题中■的素材形成的■的主导动机的音调,通过模仿和变形并用 不同的音乐背景和音色改变着它的性格而贯穿全曲,使乐曲完美、统一。3 K! p' ^/ b G9 ]
音乐开始在 7-6-■的固定低音中长时间的进行,象一个衰老长者蹒跚而! C" M# C/ J3 `$ _3 k5 m" m6 h
沉重的步履,所运用的和声效果使人痛楚不安。主导动机首先在大提琴上变 形出现,继之在木管乐器和弦乐上交替变化再现,然后主题完整地在低音上 出现,似在表述老人生命将枯竭。但音乐在即将沉寂之际,又出现振奋的因 素:如和声效果的明朗,钟琴和竖琴的美妙音色。尾声中繁闹但又较温和的 音响,似是对没有虚度的过去年华的回忆,或是对美好未来的憧憬。音乐在 幻觉中慢慢隐去。; E0 @% P3 k$ S- N! A3 P
6.天王星——巫师1 D* f2 f0 q' Y/ m2 k0 v( ^7 X% c* F
乐章的小标题曾被译为“魔术师”或“魔术家”,实际是呼风唤雨、降 神弄鬼的巫术玩弄者,或可译为“魔法师”。, p% w7 t/ E8 j6 Z- q2 V3 p" o
乐章在急板、 6 节拍中进行,作者虽以C大调记谱,但为了突出神怪; B7 b: K& O [5 z
4
3 Y( ]2 u( A3 r' w% C莫测的幻境,在音乐的进行及和弦的选择连接上,运用了多种现代作曲手法, 如调性变化无常;变化音兀突出现;绚丽突变的配器色彩及神经质的节奏和 音量的转换等等,使乐曲产生出离奇的效果。- K6 v3 C) f. @0 r. x, y2 Y5 z# V
乐曲开始由小号和长号奏出了富有神秘色彩和恐怖情绪的四个长音及缩
6 t- s3 k! |% _$ J# i0 Q' A# y! v减时值的重复:: {" C0 ^. N4 z2 h* {
■ 这是巫师作法降神的音调,也是代表巫师形象的音型,它在乐曲中不时的出 现。降神音调后紧接一阵鼓声,导出了建立在 e 小调上的第一主题:9 P0 t N1 R% g* @7 ]
■开始由大管独奏,随即加进了弦乐以至整个乐队,音乐象着魔似地越 来越快,突然被一声惊锣所打断,降神音调一闪而过,干枯的木琴敲击声盖 过了整个乐队。当欢闹的背景音乐出现后,大管又吹出了转为 B 大调、急速 的第二主题:
, \+ y1 p5 k$ C0 G. W1 d! O ■ 这快速的音调象阵阵旋风,在不同的乐器组合上重复和变奏,在它的高潮中 带进了第三主题:
( L* D& j: e1 L0 y& f1 K9 I $ Z4 k H" p, c: I: m; E- r- T0 \4 A
■ 上面曲例按首调记谱可改写为:( V) ~: [: ~' N0 N: j
■! o/ y3 ^* E4 K0 c6 U! _! ^
在这短短的八小节内,音乐转换了三次调性:①属于 1=D、②为 1=bD、③是
. D7 P+ J1 R0 v2 X8 ^1=G,这种急速的调性变换手法,正附合音乐内容的要求——表现了施展魔法 的离奇幻觉。这种变换一直在主题的重复与发展中延续,直至掀起高潮。战 栗的镲片声响后,音乐转入长音使节奏变慢而渐趋低沉,降神曲调在低音上 多次变化出现,显得阴森可怕。! W8 h g# [ f: h$ O( j. L- C2 J
第四主题转回 C 大调 首先在低音铜管乐器上奏出:
$ L0 h5 I- U: D; U9 K ■ 这倔强执拗性格的主题,通过多次的重复和发展,使音乐达到了全曲的高潮, 降神音调不时夹杂其间。音乐又突然静得可怕,只剩下弦乐用抖弓奏着微弱 的长音和偶而几声低沉的钟鸣,降神音调在竖琴上重复着,显得清凉刺骨, 继之音调转到大管、铜管以至全奏,造成强大的声势,那铜管的低长音与不 协和和弦相互呼应,音乐更加阴森、恐怖可怕,终于音乐又静下来,竖琴上 又奏出降神音调,音乐神秘地悄悄结束。# F6 _" ]' X4 b& a. S$ D! T. Y' {1 n
7.海王星——神秘主义者
, p1 M( V; ], ~! T) X! b/ X% v" g$ k这个乐章用行板、 5 拍子,全曲分两个段落,每段有一个徐缓流畅的
5 W" ~9 X0 h+ b8 e* q) a1 h4% N7 @( b$ g9 _$ ]. X1 p
主题,主题片断的发展中,都贯穿着各种意想不到的柔和而奇妙的音响,使 音乐既显得娴静、舒缓,又有一种神秘和奇异冷漠的气氛。作者着意绘织了 一幅神秘莫测仙境般的太空景象,让人们尽情地飘游。5 p5 U# {5 A8 H: U
音乐开始由两支长笛的低音区和低音长笛,奏出了交织在 e 小调和#g 小 调上的第一主题(下例用 1=C 记谱):5 D* h' n: R/ A r) M' r9 k
■
( s/ j; ^4 \+ E% n2 x' M7 w6 `上面谱例按首调记谱可改写为:
5 X" F0 u" c$ L5 a■
8 ~* n" {. a; h: d4 I% n其中①、③为 e 小调,②、④为#g 小调。 第一段音乐中,这种不稳定调性的变化结合,再加笛子低音区特有的冷
: E2 \ G7 ~! j8 R/ e! M漠空旷的音色,双簧管甜蜜和弦的对答,竖琴、钢片琴晶莹音响或弦乐长音
0 R: [( r- S1 f: z9 }: x8 U- c的伴奏陪衬,使音乐显得空荡迷茫。 第二段音乐开始由大提琴、大管、双簧管奏着以第二主题因素为动机的
& ^( H+ z$ J/ @/ C) d8 Y1 b; T对答并以复调手法处理,使音乐显得飘忽不定,随即出现了由六声部组成的; T1 o" H K ^" O
女声合唱的音响,构成虚无缥缈的背景音乐,紧接单簧管和弦乐相继轻轻地 奏出了 b 小调的第二主题和它的发展:
6 [3 l! Y0 U- q% a, j6 `' I ■ 音乐显得那么悠扬、舒畅而略带忧伤,但又那么悦耳动听,然后女声合唱在 空旷而缓慢的钟声效果下,重复发展着第二主题。最后两声银铃般的钢片琴 声结束了钟声的伴奏,只剩下孤单单的歌声在虚幻的太空中飘荡并渐渐转弱 以至消失,但余音缭绕,使人感到似乎仍在神秘的太空中飘荡遨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