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4476|回复: 1

[编曲制作] 《国歌》配器第一人是外国人

[复制链接]

31

积分

4

听众

9

金贝

中国原创音乐基地发布

积分
31
voisdinoubs 发表于 2015-2-4 10:11: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天津档案馆最新“解密”了一批曾经生活在天津的外国人人物档案。值得关注的是,为我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首次配器的是犹太裔俄国作曲家阿龙·阿甫夏洛穆夫。3 D5 F' }2 t' u
阿龙·阿甫夏洛穆夫是中国现代音乐的开拓者之一,1914年起侨居中国,先后在天津等地居住,与聂耳、冼星海、贺绿汀等中国作曲家交往颇多,他的作 品带有浓重的中西合璧的独特风格。0 R, l$ K, O7 b, g. d/ U9 D4 J

# Y, ?2 P5 |8 h7 C& X" y. t6 N1925年,阿龙·阿甫夏洛穆夫以中国古老的传说故事和民族传统戏曲音调创作了第一部新歌剧《观音》,当年在北平首演。1932年他来到上海,担任当时中国境内最大的唱片公司——百代唱片公司乐队指挥和上海工部局图书馆馆长,任光和聂耳分别担任公司音乐部的正、副主任。
# h' ^$ Z( q4 D( Q
! P2 d1 A( R4 c! M! I) l+ ]# L1935年,聂耳主动请缨,为田汉创作的《风云儿女》电影剧本作曲,曲谱定稿后,由贺绿汀出面,邀请阿甫夏洛穆夫为《义勇军进行曲》这首抗日战歌进行管弦乐配器。另一部音乐剧《孟姜女》则由阿龙·阿甫夏洛穆夫出任作曲兼导演。
音频应用店铺 音乐发布 中国原创歌词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1

积分

4

听众

9

金贝

中国原创音乐基地发布

积分
31
 楼主| voisdinoubs 发表于 2015-2-4 10:11:45 | 显示全部楼层
临近国庆,天津档案馆最新“解密”了一批曾经生活在天津的外国人人物档案,值得关注的是,为我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首次配器的居然是一位犹太裔俄国作曲家。
7 X( \  d  p; z  W# w$ ]; F  阿龙·阿甫夏洛穆夫,中国现代音乐的开拓者之一,1914年起侨居中国,先后在天津等地居住,与聂耳、冼星海、贺绿汀等中国作曲家交往颇多,他的作品均以中国事物为题材,带有浓重的中西合璧的独特风格。4 A% S  y1 w, q7 W& k) \

8 z( ?$ F& G) b+ X# o0 ~  从小着迷 京剧艺术
' C  m2 [: m+ Q4 m" W! T' @+ {- [. F. d+ W
  “我也很惊讶,为我国国歌首次配器的,居然是一个外国人。”天津档案馆档案征集处的王树森老师在翻阅阿龙·阿甫夏洛穆夫(以下简称阿龙)的人物资料时,吃惊地说。
6 g7 a8 B+ V$ s) ?- T. g# x0 b1 {
6 v+ J8 v: N# y" `6 F  从资料上看,阿龙1894年11月11日出生在西伯利亚中俄边境一个华人聚居地的犹太渔行主家庭,“如今国内资料涉及他时,也记载为夏亚夫、A·阿甫夏洛穆夫和阿隆·阿甫夏洛穆夫。”王老师说。" N3 L% {5 H' ^+ v0 o" n, o

1 k- M; b3 D! \4 y, d' V  阿龙生活的小镇,隔乌苏里江与中国相望,华工们从各自家乡带去的乐曲和戏剧汇集于此。阿龙家里的老仆人也是华人,闲暇时经常教他几句简单的京剧唱段,还总带着他到戏园子里去听戏,周围环境的熏陶,使阿龙对这些东西非常感兴趣,他不仅自小就会说汉语,而且倾心于京剧艺术,对京剧中的武打场面及舞蹈身段,他从欣赏到模仿,以至着迷,这也为他后来投身中国题材的音乐创作事业打下了必备的基础。# i2 q9 J% T/ c/ u: K; v

, K* B1 A1 S9 m% }: E# g  侨居中国 首站天津
) b/ @0 d7 k2 w" U) |( V8 x$ ?: H2 l0 e0 y
  1910年,年轻的阿龙考上了瑞士苏黎世医学院,但严谨的医学课程让他难以提起兴致,半年后弃医从乐,转入苏黎世音乐学院学习现代作曲法,在这期间,他对中国音乐文化的魅力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5 l2 x% O4 g: h+ b0 G
  T9 W6 P' K& V7 a' E- O
  资料显示,1914年阿龙来到中国,或许是受当年家乡天津艺人刘喜奎的影响,他选择了天津作为进入中国的第一站。5 ~# ]; x. D9 a  H! a" a

3 M" ^% o( @7 f: T1 m8 F  为了生计,阿龙先在天津的一家俄国洋行做事,天津文化的多样性、开放性深深吸引着年轻的阿龙,后来他又在青岛、北京、上海等地居住过,但依然对天津恋恋不舍。
* n8 E% e; R8 u
$ ~7 p* W' X8 S; {, I8 \& T  新旧结合 大胆尝试8 w5 W7 M/ I9 ~

+ _3 t( ~5 s; M2 W$ ^  阿龙一生写了几十部以中国为题材的作品,大部分写于1917年至1947年。
* d+ m# P1 z! |' M1 ~* J6 t
+ c/ t, h' S& d( h4 {  他的主要成就是呼吁中国作曲家们在学习了欧洲乐器和配器之后不要使他们的作品“西方化”。
  G5 T& `* `* F8 |2 H1 Y
0 k  C6 X) \6 F1 ]* |  1925年,阿龙 以中国古老的传说故事和民族传统戏曲音调创作了第一部新歌剧《观音》。该剧为西方歌剧与中国国情和民族审美习惯、现实生活相结合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当年4月24日在北平首演。! }& P6 P1 ^6 P9 S' g0 i
# a* e/ Z, H% _/ ~# ~
  为了更好地表现中国民族音乐、民族文化,阿龙还采用《诗经》、唐诗的韵律谱曲,并且研究琵琶、萧、笛等中国民间乐器,撰写了很多改革中国音乐和戏曲的文章,聂耳、郭沫若、夏衍、周信芳等大家都对他的创作给予高度赞赏,他为此也与中国人民和中国音乐家结下了深厚友谊。  W. |1 B! X1 E$ j& n
# J0 D3 o, p7 N/ I9 b
  风云儿女 首次配器
5 f: h3 F  U: ]- b: ~" l2 E$ @& c# C8 T
  1932年阿龙来到上海,担任当时中国境内最大的唱片公司——百代唱片公司乐队指挥和上海工部局图书馆馆长,任光和聂耳分别担任公司音乐部的正、副主任,他们先后录制了不少左翼歌曲,如《大路歌》、《开路先锋》、《渔光曲》等。
% U/ h" |6 {2 o6 x0 H9 t2 }( f- u( J. M: ^
  1935年,聂耳主动请缨,为田汉创作的《风云儿女》电影剧本作曲,曲谱定稿后,由贺绿汀出面,邀请阿甫夏洛穆夫为《义勇军进行曲》这首抗日战歌进行管弦乐配器。
& n3 q# F+ I4 b: m; {: _$ r* Z, [# o+ F* p0 g' a7 O
  1935年5月24日,《风云儿女》首映,影片广告称“片中王人美唱《铁蹄下的歌女》暨电通歌唱队合唱之《义勇军进行曲》,已由百代公司灌成唱片出售”,唱片上写着由“夏亚夫”和声配器,“夏亚夫”就是阿龙的另一汉字译音。9 y# _- P4 t* h! ]0 T/ `
' T. g) V' x. x4 `9 E
  入籍中国 终未如愿
# w' r, `$ K$ I9 w& p5 }" X, X; H  g! X! s6 B5 p! S9 I- o" ?
  阿龙在上海沦陷时期生活无着,依靠中共地下党的特殊关系,打算去苏北根据地,他说只要能为中国民族音乐工作,再艰苦的条件都能忍受,只是受当时条件所限未能如愿。8 V1 {5 F0 }7 D  t2 q
4 u7 t4 O: z8 j0 M
  音乐剧《孟姜女》的演出是多元文化的产物。该剧文字编剧是共产党人贺一青(姜椿芳),阿龙出任作曲兼导演,这部以中国古代传说中悲剧人物为题材的音乐作品,鼓舞人民起来反抗专制压迫,反映了二战后中国的政治气候。
5 l8 x# y: q( n8 [, Z/ O  O5 a+ I! j6 w1 D2 p
  1946年3月,该剧在上海兰心大戏院为中国福利基金会义演两场,上海各界显要以及盟军高级将领、苏联武官均出席观看,宋庆龄亲自到场主持,并为全体演出人员颁发纪念章,义演收入高达8000美元。/ n& D$ h, _, J' Z! [
- [3 m( H  ^4 L7 ~6 P. v
  1948年底,解放前夕,阿龙赴美筹划上演自己的作品。行前,他打算加入中国籍,但未能如愿,后加入美国籍,但他创作的作品仍带有鲜明的中国风格。
- }' H" v7 E  W- M2 l% }: r  {' ?, M* ^* I' F$ h0 R* D
  阿龙的晚年并不快乐,身处万里之外的美国似乎总也发挥不出他的才华。1965年4月20日,他终因贫病交加,死于纽约一间狭窄的陋居中。
音频应用店铺 音乐发布 中国原创歌词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音频应用|歌词网|投稿|中国原创歌词基地 ( 鄂ICP备13005321号-1 )

GMT+8, 2025-7-19 12:44 , Processed in 1.450808 second(s), 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Audio app

中国原创歌词网微信: 924177110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