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转帖]和声基本知识资料:适合音乐入门及和声提高
s0 s) ?& i, O7 b1 L( p6 X1. 大小三和弦、大小调中的主、属、下属和弦
) W0 Q' q( y3 K. H* \西方古典音乐体系的和声基础是三和弦,三和弦又以大小三和弦为最基本。三和弦是由三个音组成的,分别被称为根音、三音和五音。而和弦的性质,则是由根音、三音和五音之间的距离(及音程),来决定的:根音和三音之间是大三度,三音和五音之间是小三度的,被称为“大三和弦”。 根音和三音之间是小三度,三音和五音之间是大三度的,被称为“小三和弦”。 2 P4 P% w, ?$ y9 j" V
西方古典音乐(从16世纪以后),是以大小调为主的。 大小调都各有三个最主要的三和弦:主和弦,属和弦和下属和弦,分别是调内的I级、V级和IV级。我们看到,大调的主、属、下属是大三和弦。
% Q6 Q- h* ?9 i6 B+ a小调的主、属、下属是小三和弦。 3 `% u1 a4 h3 p+ M+ w9 M0 r9 e
作为小三和弦的小调属和弦,当进行到主和弦时,感觉缺乏力量。原因是小调的VII级,到I级是大二度,没有向I级的强烈倾向。而大调的VII级和I级之间是小二度关系,有强烈的倾向。因此,西方传统和声,常常把小调的VII级音升高半音。升高后的VII级音和I级和大调一样,是小二度关系,被称为“导音”,(大调的VII 级亦被称为“导音”)
# @5 S) u. @4 m9 Q+ S6 ?这样,小调音阶中的VII级就被升高了。 这种小调音阶,VI级和VII级间是增二度,被称为“和声小调”。
# n$ `2 w) r! z8 `; RVII级没有升高的,被称为“自然小调” 。 & t& k! K& h$ Y6 H6 b$ B
这两种小调,在现代流行音乐中,都被广泛运用,而在西方古典音乐中,和声小调占绝对优势。
4 X+ z7 g# M7 {1 U# i( d2 U* k E西方传统和声是建立在这样的进行:由主和弦开始,经过下属和弦,到属和弦,最后解决到主和弦上的。 , M! }! s9 p9 W, D
这个进行是西方传统和声的基础,所有的其它和声进行,都是这个进行的扩展和补充。其中,最重要的原则是:下属不能直接接在属之后,这被称为功能倒置。 ) W* ^# b$ w5 j4 I; g
这是因为,西方古典音乐是建立在一种美学体系,及──力量不断增加,最后解决──的美学体系基础上的。属后直接接下属,被认为是解决到主和弦之前的力量衰减,因此不被接受。但现代流行音乐中,这种限制完全被打破。 0 s {; M7 h. T# W; O/ O8 ~8 S# s
$ {8 [# O; ]; l9 K$ b0 X
我们的第一个和声公式:I-V-IV-V,后面可以接I级,或其它可以接V级的和弦。(其它可以接V级的和弦将在以后介绍。) 7 T( G! |% w$ y( q2 T6 p `
: Z v; x W0 e/ U& q" l, ~6 Y
注1:“大小三和弦”是指和弦的性质,及这个和弦的特性是什么。而“主和弦,属和弦和下属和弦”是指和弦 / e! Y/ A1 E _6 q- ?9 p
的功能,及在大小调中起什么作用。“I级、V级和IV级”是和弦根音的音级,及和弦根音在音阶中所占的位 v& B+ W( _( |8 T- {) h) P" f5 h
置。
4 N! b m3 }/ R* ]2. 增减三和弦和大调中的副三和弦
+ Z c8 h/ I1 L西方传统和声体系中,除了大小三和弦外,增减三和弦也是很常用的。 增三和弦是由两个大三度叠置而成。 ) T8 k+ E+ z7 B% t+ l J
4 n$ t8 N5 W* y' w( ?" G减三和弦是由两个小三度叠置而成。 1 A5 s5 |+ A+ m* c* V* {, H
' ]* o! O5 D; x, u, Q$ B1 w
在大小调中,除了主、下属和属以外,其他音级上的副三和弦也是很常用的。大调上的副三和弦的性质分别为: ii级:小三和弦。iii级:小三和弦。vi级:小三和弦。vii级:减三和弦。 % N: K8 d4 p! {# c1 d
# U4 |2 n1 e% @2 S" j- j! E
ii级三和弦,由于和IV级三和弦有两个共同音,有下属的功能倾向,因此被归为下属和声组。 / e+ H# s; |1 @# U; _$ E; N- H
+ r! I, l1 z6 `$ P- O
vi级三和弦,由于和IV级三和弦有两个共同音,有下属的功能倾向,因此也被归为下属和声组。
5 `0 z. m% @% H+ C& @$ R* g7 r( B8 F9 T6 N$ t
然而vi级三和弦,同时和I级三和弦也有两个共同音,因此也有主的倾向,因此有时在属到主的进行中,用来代替主和弦的位置,被称为“阻碍终止”(因为它并不是真正的终止,感觉上象被vi级和弦从中间阻住了一样。)
/ n- p# `, y' e1 Y& ^6 ^* N* e
# T* @; q% ?" r$ e* Xiii级三和弦是一个较少用的和弦,它具有I级和V级的双重功能(因为它和I级、V级之间,各有两个共同音),作为I级的运用:I-iii-IV。 2 D! k# q7 a/ P) y! B+ p5 X( A
" U3 h6 J, @; o0 g7 j6 y8 _4 \
在这个例子中,为什么说iii级是具有I级的功能呢?因为它可以被I级7和弦代替(关于7和弦,后面有详尽的论述),而效果和用iii级三和弦及其相似。
5 r* e& Z8 v( `5 F, O3 `( W) m9 S" }0 _6 t
我们也可以把iii级作为V级到IV级间的桥梁,因为西方古典音乐是不允许V级直接到IV级的连接的。
; C! I* R- `; L7 F7 v$ {
' k y! q. B4 C' ^vii级三和弦和V级有两个共同音,它属于属和声组。vii级三和弦由于是建立在导音上的,因此也叫“导三和弦”。
, ]! V6 U. @9 m) T( G. K
9 e/ p8 ]- w6 O* s! Y0 V4 H现在我们把四个副三和弦加到我们的I-IV-V进行中:I-vi-IV-ii-V-I。 这是最常用的和弦应用顺序,也是最符合人们听觉习惯的。(人们不大颠倒其中vi和ii的顺序,尽管它们都属于下属和声组。) 但这一和弦功能序进,可以简化和代替,如可以变成:I-vi-IV-V, 或者I-IV-ii-V,及更常用的I-ii-V, 或vi-V,I-vi-ii-V等,后面可以跟I级或者接其他的可行连接。(其他可行连接将在后面介绍。) * q8 @" @6 Z0 T' c: o5 Z
这其中的V级也可以被vii级或iii级代替。
- W) H r. h* ]- \% C
! H, V5 K; Q( \0 P6 G" W+ HV级之后可以接I级,也可以接具有双重功能的vi级,变成:I-vi-IV-V-vi。vi级后面可以接上述所有能接在 vi级后的和弦公式连接片段。比如这两个功能连接都是很好的:I-vi-IV-V-vi-V-I,I-IV-V-vi-ii-V-I。 - B `$ z( y4 E2 }+ ^
4 p" c+ I, W" j6 X请注意这一和声公式:I-vi-IV,这是西方流行音乐中最常用的和声公式之一。
1 Y* S S' M8 n' f! `8 ]: y P; A+ V! k% f/ I+ I+ [
3.小调中的副三和弦及关系大小调、同名大小调之间的关系/ Z, C. `0 m" ]8 G
自然小调上的副三和弦的性质分别为: ii级:减三和弦。III级:大三和弦。VI级:大三和弦。VII级:大三和弦。 6 M1 Z3 \- f" }7 c1 P/ ?! l
6 N+ o1 V9 T% p5 S$ ]% |其中ii和VI级的功能和大调类似。VII级由于是大三和弦,不具有导向I级的性质,因此更倾向于作为它关系大调的属和弦。(关于关系大小调,将在这一节的后面介绍。)III级和弦,由于有很强烈的关系大调I级的属性,更多地被用来作为向关系大调的转换。和声小调上的副三和弦的性质分别为:
! ?% B/ l H- `$ y' {ii级:减三和弦。III级:增三和弦。VI级:大三和弦。vii级:减三和弦。 & G) N# g, L: s0 M3 N! Y' H
& D; ?% v+ W- ^( e
III级由于有导音需要解决,更倾向于连接i级。 ( A$ o3 k5 Z, o% Q3 G
5 K) r. X, X: i+ g这种III级较少见于流行音乐中。 ! Y0 r+ E+ O( x1 s/ `0 D& S1 O
vii级和大调中的vii级一样。由于它们是建立在导音上,因此被称为:“导和弦”(或称导三和弦)。
" ]1 E4 e" W; O% }8 ?( d3 \, b
7 z! n$ v& i6 b+ X ~* x7 d自然小调和和声小调中的和弦经常混用。
, U- c3 _; j, G6 h9 n: ^在流行音乐中,常用的小调和弦为:
- I% x0 m4 s* T7 h* Ri级: 小三和弦、ii级:减三和弦、III级: 大三和弦、iv级:小三和弦、V级:大三和弦、 8 x: u8 L0 a* B3 x$ h, y
v级:小三和弦、VI级:大三和弦、VII级:大三和弦、vii级:减三和弦。(比大调多了几种大小和弦的选择。) . G1 S# J( q8 U5 k
+ [: B2 C$ t/ W7 H
最常见的两个小调和声公式: @$ D s0 O. T" e
i-VII-VI-V
8 W' l: c9 y0 ]6 \! b( }0 E6 n1 u; h, G6 t% c
和i-iv-VII-III-(V)。 & w" ^7 }# S2 i" i _. e) Y6 ~$ v$ R9 F! }
, u4 `/ _1 ]; _# _1 z8 W- [9 a这个和声公式中的各和弦根音(在V级之前)都是五度关系,这在古典音乐里是一种非常有力的和声进行,我们可以不让它从III级直接接V级,继续按照五度关系推导下去,成为:i-iv-VII-III-VI-ii-V-i。
( O. f( ~2 l+ {; _8 Q
5 I# M: L) `' K' u& d这在和声学中叫做模进。
# k+ @' A$ E0 o; X
: B1 F6 u K8 V7 c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