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创编歌表演动作-创编歌表演可以根据歌曲内容、节奏
1 g8 M- v3 K5 w$ m- T2 w
8 H% n0 Q" a# }- y) v' E创编歌表演动作- ]( T0 N! m. r2 [. A& q
1、一般教学步骤" Z, H6 k! a% {' Y) n* x
创编歌表演动作的活动可以根据歌曲内容、节奏、儿童兴趣以及教师的教学需要,安排在教学系列层次活动的任何一个程序中。
) y# R/ {0 |% K" Y范例一:《下雨了》; i$ M3 i; z+ y2 \
程序安排:新歌导入程序9 }/ C' i+ @2 Y. p: h: r
教学步骤:
& x$ ?" t X7 Q; W(1)教师鼓励并启发儿童演出创编幅度、力度、速度合适的动作,分别表现“大雨”和“小雨”。并引导儿童相互观摩,相互学习表演动作。- \" G4 z4 W- G) g7 X8 d9 B
(2)教师弹奏歌曲旋律,儿童根据歌曲前奏的强弱暗示,随乐有节奏地模仿“大雨”和“小雨”的动作。
. f% y( F) s5 [. d/ ?(3)教师带领儿童边唱边有节奏地表演动作。% L" ?& e C( R S5 h' p- M
附歌曲:# I, q7 m/ H6 j3 M' Q& Q
. m- Z6 M7 s9 n- v# {- Z
5 m/ P5 {1 M/ s" I范例二:《两只小象》- m: _. T: O+ h& n7 f! f" B
程序安排:新歌练习并学习动作创编的程序。
0 D8 ]7 B8 S3 }7 m* {6 K教学步骤:
+ y- q; C1 ^6 ]1 m(1)教师出示两只“小象”,边进行情境表演边讲述:9 \7 x. N2 a' W
“两只小象河边走,咦?它们在干什么……”——“扬起鼻子勾一勾。”6 l" D; r, P# d! X7 S1 b
“它们勾鼻子的样子就像一对好朋友见面……”——“就像一对好朋友,见面握握手,握握手。”
8 V" O" ]' {) n4 [(2)教师边表演边朗诵儿歌,鼓励儿童跟随念诵。
N; y: ]. P0 o; D3 B/ x(3)“它们还在唱呢!”教师边操作“小象”边范唱。
4 N+ d/ H, x) W(4)启发儿童用两个手指扮“小象”,探索勾手的方法。
5 f2 S! i$ D* t- B(5)教师边演唱边做动作,在“勾一勾”处,模仿儿童的某个勾手动作。, \, `5 n: R& D9 |; W3 W# M! }
(5)儿童借鉴教师的表演动作,边玩手指游戏边学习演唱,在“勾一勾”处做出不同的勾手方法。
& x% j; ]2 i$ d4 w附歌曲:
7 m* X1 I/ X( y d 9 j2 x- J0 l% t% h1 |
范例三:《小狗抬轿》
6 P/ I: G& P1 E2 t/ T. \8 K程序安排:新歌学会以后专门创编歌表演的程序。( c7 G1 H5 z) m$ i, Z; ]$ _
教学步骤:' i; N* [+ U1 A: x; T4 b
(1)教师组织儿童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 ~/ g" Z6 w* q2 H, s( I(2)教师组织、引导儿童自由地结合成三人小组,自己创编三人配合的歌表演动作(两人扮小狗,一人扮老虎)。
' [) r9 }1 a0 K$ ~' J3 X+ z0 L(3)教师播放录音歌曲配合全体儿童的自由结伴表演(儿童自行协商角色分配)。0 _ P. D3 W) ^$ s7 M4 `6 s
(4)教师组织交流:轮流邀请志愿的小组或有独创、配合好的小组为大家表演。教师组织儿童相互提出优点,创造机会让大家相互模仿。然后再鼓励儿童交换伙伴,进行新一轮的自由表演。0 ]$ l) Q7 H# e7 h/ x. }0 D- G5 M
附歌曲:* F" w4 @' a, |2 I h3 P1 g
" ~7 s$ G7 H M$ o
2、一般注意事项
( b B- T0 \$ G在大、中、小班的动作创编活动中,共同需要注意的问题是:0 N& L6 h/ v0 b3 I9 B3 r# f
(1)即兴创编活动与引导创编活动应该区别对待。
# D- m' D( u) L# x4 S3 d6 i即兴创编的活动特点是:儿童在前,以儿童的意见为主,教师根据儿童的创造结果,提供发展完善的机会或建设性的参考意见。如《小狗抬轿》。! F+ X9 u0 q9 S. g9 M( m5 j# I
引导创编的活动特点是:教师在前,以教师潜在的动作设计为主导性的意见,在儿童提出创编意见后,教师再根据儿童的意见重新组织自己的原有设计。如儿童剧演出《两只小象》。1 F, d0 ^8 n9 r# t' i) Z9 \
(2)结构性动作、情节性动作、情感性动作应该区别对待。; ]3 Z! [ X& E7 n# c. L
结构性动作创编强调的是:通过创编,理解和展现音乐特定的结构。如段落、句子歌词内容的重复变化(相同的歌词内容做相同的动作),前奏、间奏、尾奏等,一般不要求根据歌词内容逐句创编动作,且要避免过分琐碎的动作。如《郊游》为ABA结构的歌曲:全曲分三段,第一段和第三段的旋律及歌词均一样。对于这样的歌曲,仅需创编两个动作――活泼欢快的动作和抒情优美的动作,A段做活泼欢快的动作,B段做抒情优美的动作。(参见新歌导入与新授歌曲的模式一之3:突出结构的动作导入模式)。
; a; z3 f4 K" r+ I; {情节性动作创编强调的是:通过创编,理解和展现歌词内容中的人物和故事情节,一般要求根据歌词内容创编歌词。如儿童剧演出《两只小象》。5 U$ [9 J! F/ ?5 i" ^2 e' w+ @+ r
情感性动作创编强调的是:通过创编,理解、展现歌曲的主要情绪、情感氛围。如《小海军》,首先确定一个主题动作,如“踏步走”,随后在主题动作的基础上,创编各种坚定有力、勇敢、神气的手部动作,如:边踏步边敬礼、边踏步边扛抢等。
: h |& G2 Z/ v- D附歌曲:
; [2 Y, p" G6 E3 V) ~* W
, M$ x' f1 m* l U" p: w(3)在引导创编的活动中,创编的数量以“够用”为限度。即如果只需要一个动作,在比较合适的动作出现后,该种动作创编就可以告一段落了。因为无限制地创编多余的新动作,容易造成兴趣的减退和注意的涣散。如《下雨了》中“大雨”和“小雨”的动作。5 z# D2 m/ ^; i1 l. x
(4)在即兴创编的活动中,教师应主要以“反馈”和相互展示、交流、学习的方式来丰富儿童的创编思路。, ~: _2 j0 w b: V9 |
教师的“反馈”,是指教师用语言或动作将儿童的创造再现给儿童。因为,儿童年龄小,许多创作都是在不完全自觉的情况下自然“流露”出来的,而且往往做完了,也就忘记了。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就十分有必要帮助儿童记录,并把儿童的成果“放大”后,再展现给全体儿童,以便能够产生更大的教育效果。同样,教师组织儿童相互展示、交流、学习也是为了能够更好地利用儿童、教育儿童,扩大教育的效果。! Y' H7 z! e* _% j: g
(5)一般情况下,教师在进行引导创编之前都要自己先创编好一个“样本”,这个样本体现了教师希望儿童通过创编将要掌握的有关知识和技能。但是,在实际的创编教学中,教师一般并不直接提供自己的样本,因为这样会限制儿童的思路,同样也会限制教师从儿童那里获得启发。好教师应该能够灵活地通过提问和提供思考线索、提供改善建议等方式来丰富儿童的创编思路,同时,好教师也应该能够灵活地通过吸收儿童的意见来丰富自己的创编思路。如《小小蛋儿把门开》。
d+ H6 H8 n0 p# g+ L(6)知识准备、数量限制、独创性、审美性要求等与“创编新歌词”相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