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章 三和弦- ` d5 ?7 p! M1 H7 T2 w& [
1. 三和弦的类别与构成
/ l( m7 ?3 O) _按照一定规律纵向结合起来的音群,称为和弦。, V& M+ \# G! n0 L- W( z
在大小调和声中,和弦是按三度关系叠置起来的。0 _6 N/ V/ w; w
三个音按三度关系叠置,即构成三和弦。这是大小调和声中最常见的和弦形式。+ C+ ~6 a0 B/ P+ [8 \
构成和弦的每一个音,都有相应的名称。 H. V) ~# U( U8 \$ i! a2 C& A
根音是和弦的基础,在和弦的原始排列中处于最低位置。
/ B% y3 ~' D4 b0 j# _三音,根音上叠置的三度音,在三和弦的原始排列中处于中间位置。2 `" G1 S8 K" ^+ T! L% h
五音,在三音上叠置的三度音,与根音呈五度关系,在三和弦的原始排列中处于最高位置。
; y3 ?. \, H1 K三个音的名称,不会由于和弦排列方式或位置的变化而更改。
6 H7 X u8 C0 Q* s三和弦,可以根据它所含三度音程的性质、数量以及叠置方式的不同而区分为四种类型:2 l9 F+ P6 ^0 _* c1 _
大三度上面重叠一个小三度,叫做大三和弦。) ]* }" j9 q8 \/ N( y
小三度上面重叠一个大三度,叫做小三和弦。
" C7 E( u7 L1 X) _- T两个大三度相叠,根音与五音相距增五度,叫做增三和弦。
# O- Q5 f2 @9 q' K# z两个小三度相叠,根音与五音相距减五度,叫做减三和弦。0 Q7 R) }' W ]& {; f
实际上,每个三和弦都包含有三个音程。大三和弦与小三和弦所含的音程都是协和的,属于协和和弦。3 X+ w7 s- Y& f0 e
增三和弦与减三和弦各含有一个不协和的音程,属于不协和和弦。
% i# H0 D. \) `2. 三和弦的低音位置
5 ?# _' a6 X) k3 P) x- H/ a三和弦有三种不同的低音位置:; g/ y* y7 I, r' Y3 {
根音在低音位置,叫做原位。
w8 S3 |6 V+ Q& U7 ` I3 y; I因低音与上方两音分别构成三度和五度音程,得名三五和弦,常用数字“5”标记。
9 I+ ]8 Q, k3 Y0 R- v9 q. S" ~$ e. g三音在低音位置,叫做第一转位。
P/ _9 [, M7 j/ A# H* Z因低音与上方两音分别构成三度和六度音程,得名三六和弦,简称六和弦,以数字“6”标记。
% e r5 x- u. y9 d) g五音在低音位置,叫做第二转位。 J' @: E* R$ P6 ~
因低音与上方两音分别构成四度和六度音程,得名四六和弦,以数字“”标记。4 A$ U* q, b1 p J
由于等音关系,增三和弦的原位和转位,
+ h; S4 J8 z8 [2 j" \) f7 ~( t与在同一低音上构建的其他位置的增三和弦并无音响上的差别。( o) C- ~ j6 u h) V1 T8 e
所以,增三和弦的不同低音位置,一般需要依靠记谱或音乐的调性感觉来加以区分。
& }6 S& z9 \, p1 H+ f1 f和弦的转位一般不会使和弦的性质发生改变。
& D; [* k( D8 v0 ~& ?) h/ P1 |& T三和弦的三种低音位置,会对和声的稳定性产生不同的影响。同一稳定和弦,原位最稳定,
6 t" D* L8 V# N/ @: P第一转位次之,第二转位最不稳定。
; D& m: ~3 p/ v- ^- X- E大小调和声对四六和弦使用的限制,从来都是十分严格的。3 B4 P; @3 F* E1 X# Q
3. 三和弦的旋律位置" C% Y- t0 k2 A$ `, q# o
三和弦亦有三种不同的旋律位置: ]8 B7 H* S" o$ q& d3 G! O
根音处在最高声部,叫做根音旋律位置。
0 [# q& @3 m: v0 d这是三和弦的各种旋律位置中,最能增加和弦的稳定性和完满性的排列。
# Y7 m% h/ c" g( c三音处在最高声部,叫做三音旋律位置。* D8 k% k" ~1 y G$ K
这样的旋律位置会削弱和弦的稳定性,但和声音响饱满,色彩鲜明。1 ]$ {8 l. g1 g: T3 H g
于结构中(指在音乐进行中)运用,可增加音乐的动力。, L( y8 N+ ~- W% o8 y
五音处在最高声部,叫做五音旋律位置。. {; z' o, P# x3 |5 c
这也是一种影响和声稳定性和完满性的排列,但其性格的鲜明程度不如第二种。3 G: O6 Z: H0 S$ E0 [/ t5 X5 @" _, m
4. 大调与小调中的三和弦 ) |1 V" @$ [2 g7 E/ g1 v# R0 V" M
在自然大调与和声小调的各个音级上,都可以构成一个它所属调式的自然音三和弦。
. B" E: L# L4 @& E' b自然大调的I、IV、V级是大三和弦,II、III、VI级是小三和弦,VII级是减三和弦。/ Z: ^7 i" u! `" @' b i
和声小调的I、IV级是小三和弦V、VI级是大三和弦,III级是增三和弦,II、VII级是减
2 z, g& F7 j% }+ Z三和弦。
9 G4 m/ K8 q- P% b0 K对于这些和声的基本材料的认识,不仅需要从调式音级的角度去鉴别,
; }) ^* _$ r( ]" ?+ u而且也应当以大小调对置的方式加以比较。
2 I1 w, [$ V+ s3 O! U大调和小调的和弦,只有V、VII两级上的和弦结构相同。5 K' f# c( }) \% K( s/ @' S
其他音级上和弦结构的差异,正是大小调和声材料各自构成特征的表现。
1 Y" s5 @/ q; q; j& }' e和声基础训练为什么一定要使用和声小调(即第VII级升高半音的小调)?$ i: v( ^. D' A- U C! }
这是大小调和声基本风格的要求。
7 G* {& A3 o: m当掌握了大小调和声的基本规律之后,欲转向包括自然小调在内
* P, E* ], x4 p# |, u的其他调式和声风格的实践,将是比较容易的。
# q+ u8 _' J8 d. i& C, }和弦的标记,本教程采用音级标记法,
' \ N2 d) o0 y1 u. w, v, a) B即根据和弦根音在调式音阶中的级数来标记和弦。罗马数字代表和弦的级数。
! f) [; O5 F, S! x* ~* q和弦的低音位置,用阿拉伯数字在音级标记的右下方注明。
: v& `$ D- s0 w- Q8 L n- S4 J更严格的要求,应以罗马数字的大写和小写来显示大小调式的区别,0 u; i7 z! S r5 K9 D8 Y# Z. g+ u
有的还在小写罗马数字的上方加一圆点以便于辩认。5 c. e+ o; z( k; U# T6 Q# S- D
5. 三和弦键盘指法(A) . P9 P; H) K2 P- J/ g% B
本课将开始由浅入深的键盘和声练习,: ~. t+ X6 j) V2 g$ P+ ` m8 h
而正确的指法则是实现完美演奏不可缺少的一个条件,0 V7 _& q5 y: K! N7 ?! t
学习者必须一开始就养成良好的习惯。9 }$ K/ t" `* D6 e; Z
现将左、右手演奏密集型三和弦的基本指法归纳如下,
' r4 p% C8 l. p: k0 t; x这套指法需要在每一个大调或小调的各级和弦上反复地练习,直到熟练为止。
: c: U' w2 G, }: r0 }第三章 原位I、IV级三和弦的连接IV级三和弦的性质
4 U, K7 E: Q6 E一、IV级三和弦即下属三和弦。& s; v: x. i# W0 R6 a, |, v8 }
下属三和弦是调式中与属和弦相对的、从另一端支持和肯定主和弦的一个重要和弦。
- x/ `- {! r: D+ {6 r6 e4 K+ M下属和弦在大调中是大三和弦,在小调中是小三和弦,因此也具有一定的调式色彩作用。5 w Q4 b9 {6 F8 x# c/ O& F& q: f
由于IV级三和弦不含导音,它的根音(下属音)又不能直接包含在主和弦之中,2 `: G" w: ?! ^
所以,IV与I的关系不如V与I那样紧密、亲近。! B. S# Z/ j0 P3 z6 O3 F
IV级三和弦以罗马数字IV(IV)标记,“功能”标记符号是“S”或“s”(德语Subdominantfunktion的缩写。4 \5 [, W- l" p: L) t& _- L
IV级三和弦在实际应用中,音的重复与省略的原则,与I、V级和弦相同。+ q# b2 u- B( g5 L( U
二、I、IV级三和弦连接的意义
8 i$ W; X1 {: p! AI、IV级三和弦的连接,习惯上叫做变格进行,是正格进行的一种对比因素和积极的补充。
7 `( j0 t# ~, i# a0 C/ G j在19世纪浪漫主义、民族主义的音乐创作中,变格进行获得了越来越独立的地位。
0 {: y$ }3 E' z4 n与I、IV级三和弦连接的情况相似:; w( n0 E( n2 T m% |! w( H
I——IV的连接,和声由稳定转向不稳定,具有结构上的开放性;
4 L, I$ g/ B$ W f- c% i6 WIV——I的连接,和声由不稳定转向稳定,具有结构上的收拢性。
9 w5 l5 O4 k8 O' _+ l对上述两种变格进行结构功能的不同的效应,需要合理地加以利用。
. B% Y J! A- h8 U应当引起注意的是:
# R5 T/ N" n. y3 Q在大调中,I、IV级三和弦的关系,近似于下属调上V与I的关系。
1 U6 m( t, ]# i7 k所以,I、IV级三和弦的连接,一定要掌握好每个和弦的表达分寸。
3 f$ |" f+ p! Q. x6 C4 s如果不适当地强调了IV级三和弦的稳定性,它就会喧宾夺主,
* H, b% m" O9 g0 ?5 L3 f而将I变为自己的属,由此会产生调性游移甚至转调的现象。
T0 T# h% f( |( R5 ^这是在I、IV级三和弦连接的习作中需要避免的。
+ C1 k* n5 s7 N9 ] n三、I、IV级三和弦连接的两种方法, h, }3 o/ d, g8 Z
I、IV级三和弦的根音呈四、五度关系,这两个和弦有一个共同音(I的根音是IV的五间),
! C" l4 Y0 D1 Y+ y7 X+ f7 I其原位三和弦的连接也存在两种不同的形式。6 e2 u# K. d! ]+ ^% b/ k
在和声连接法中,原位I、IV级三和弦连接最自然的声部进行是:
& h/ Z, z$ K$ R# ?. b共同音保持,低音作四、五度跳进,其他两个声部作三度、六度平行的上行(I——IV)或下行(IV——I)的级进。
6 o- ^) F9 i8 |( @* u& p在旋律连接法中,原位I、IV级三和弦连接最自然的声部进行是:- x/ f4 q: {8 z
低音只作向上(I——IV)或向下(IV——I)的四度跳进,其余三个声部与低音呈反向,平稳进行到后面和弦与它相邻的音。! r2 M) I9 g" V
两种连接法均可使原位I、IV和弦在进行中保持排列法和重复音的一致性。
: B9 @( b2 W4 C2 k6 s旋律连接法回避了I和弦的三音(上中音)与IV和弦的根音(下属音)的直接联系,因而较之I、IV和弦的和声连接法有更强的力度与更多色彩差异。
& R) z6 I4 x7 \8 RI、IV和弦连接的声部进行模式及键盘指法,与I、V和弦连接的模式反向一致,
% @; A' Z& c% |& @5 r! A* e进一步地说 明了一切根音呈四、五度关系的和弦,它们在和声关系上本质是相同的。+ A7 g5 U" H8 f7 B8 l5 \, g9 r
四、五度关系的和弦连接,是大、小调和声语言基本语汇的组成部分。
5 I( T; K" T/ c I1 ?: K8 dI、V与I、IV三和弦连接的方法,可以类推到所有根音四、五度关系的和弦连接之中。/ o) Y$ g$ P4 q! L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