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2004年杨臣刚的《老鼠爱大米》、庞龙的《两只蝴蝶》、唐磊的《丁香花》等集中走红,“网络歌曲”和“网络歌手”成为一种现象在中国已经有了十个年头。这些歌曲大多是歌手自己的原创作品,从网络红到大街小巷,收录进人们的彩铃和手机铃声里。而在背后,这些歌曲还单枪匹马创造了数千万甚至上亿元的收入,这是传统音乐产业难以想象的。 7 m- a o4 V4 `
# t9 c8 S) H7 [" r
十年来,网络歌曲仍不断推陈出新,却整体失去了当年摧枯拉朽的态势,网络歌手们也渐渐摆脱草根痕迹,而传统歌手却开始贴起了“网络标签”。曾经对抗的两个群体相互融合,但好在,网络歌曲已不再是“品质低下、制作简陋”的代名词——部分坚持音乐品质的音乐人已开始在网络中冒头。这也许,就是华语音乐复苏的开始。
8 k% M1 I% |% [7 b! e7 n( k5 F5 c( a% ]$ v
兴起
! V7 y: r3 W9 W( s r) V& A5 I$ T) U2 _& h7 Z( M7 P
2001年横空出世,音乐有了新“玩法” ! A3 g- s7 c3 h/ \
% }* p2 x; z0 c+ S6 |( x9 l. _8 W$ `1 {“以互联网为传播途径而被认知并且以歌唱作为主要社会活动的人。”这是百度百科给出的关于“网络歌手”的定义。 5 Y& h/ f9 N: [. ?, V
) m' Y8 ~+ a* ~3 I3 F0 K6 B; ~% y* ~0 a5 P( }
如果以上述概念的前半句界定,国内第一个网络歌手当属雪村。2001年,雪村和他的《东北人都是活雷锋》火了。这首原本通过电子邮件传播的歌曲,由于歌词好记又兼具其他流行歌曲所没有的幽默诙谐,逐步在BBS和大型网站中受到追捧。此后,又有电脑动画爱好者将其制作成FLASH,让“翠花,上酸菜”真正家喻户晓。 . h# C2 Z3 E5 p" T+ N! \9 v5 i! P
0 a' D k6 v' `( H
《东北人都是活雷锋》的流行开辟了原创歌曲推广的新捷径:没有唱片公司,没有版权协议,没有包装和MTV,也没有音像商店,却获得了市场的热烈反馈。此后,唐磊的《丁香花》、庞龙的《两只蝴蝶》等不少歌曲都开始以这种传统广播、电视音乐榜难以企及的速度在网上蔓延。庞龙坦承:“我也没觉得唱得多好,突然就火了,真的是运气。” , U9 E6 E, m' l, Q3 f7 w7 K
& Z# C7 T! C3 J o( S- V3 M
然而,真正属于网络歌曲的春天却是从2004年开启的。彼时,电脑已逐渐普及,MP3播放器也大肆流行,人们急于从网络上下载歌曲填满MP3的内存,这也促进了网络下载规模的壮大。 2 a7 }: a1 ^ ~( a' L8 T, j+ Q8 i7 p
, ?' C* P9 g Z) M; S, U; L5 Y6 a如果把唱歌当玩票的雪村视作网络歌曲的探路者,那么杨臣刚才是网络歌曲的领路人——圈中也有人送其美名“华语乐坛网络第一人”。从“业绩”上来看,杨臣刚确实有着网络歌手少有的高度,比如《老鼠爱大米》单曲彩铃月下载量高达600万次,创造吉尼斯世界纪录;他在2005年、2006年连续两年登上央视春晚等。
4 ?3 O1 ]7 v: o! ]% M& w# C+ [, V0 K" m, i5 l6 A3 b6 U( @4 o6 L
走红 $ m7 f I3 x; O4 B. A4 Y
( s6 ^- ~# l/ X9 C2 O病毒式口头语洗脑,在吐槽声中火了
$ I! z! D& U& w, X
- M; P8 n$ U ]" Z8 S8 p7 z% d谁都知道几首,谁都能唱几句——网络歌曲就是这么任性地具备洗脑功效。但在“病毒式”口耳相传的同时,网络歌曲也遭受着诸多吐槽。比如《老鼠爱大米》,听众对这首歌“土”、“俗”、“烂”的评价,曾一度让年轻时向往摇滚乐的杨臣刚很受伤。 . a" ~" D+ Y: {9 W! L7 j2 e. }$ |" I
, H' {) {- C e) \
杨臣刚告诉记者,他后来收拾心情,并试图从中找到一些创作规律,“网上哪些概念点击率高,我在曲风上和整个歌曲名上都会考虑加入这些,因为这些代表的就是老百姓所容易接受的东西。”拿今天的眼光来看,杨臣刚所做的就是大数据分析的雏形。 $ b- s: U0 O! c0 Z7 F- c) L
5 S' S: ~* `7 z( e
《伤不起》以病毒传播的方式迅速传开新鲜的概念,流行的词汇,开始成为网络歌手创作的指向标。例如,《伤不起》就成功借鉴了网络流行语。“当时‘伤不起’这句话太流行了,就像现在的‘有钱、任性’一样成了口头语,所以公司的宣传团队就很自然地拿这个词做了一首歌,这个算是命题作文。”王麟坦言。
E1 Q) p5 k0 s, U# L+ B: B" G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