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 x( F. p1 D( U李荣浩的风格是什么风格?那是由灵魂乐、布鲁斯、爵士乐、节奏蓝调、乡村摇滚和华语传统的流行乐,融合汇聚而成的风格。相比那种纯正复古美国黑人音乐的那种原汁原味,李荣浩的音乐气质,就像是在黑咖啡里加了奶,听起来更适合东方人细腻温婉的感性口味。当然,也正是这种个体气质的强势注入,使得李荣浩没有成为复刻灵魂乐、蓝调曲风标签的机器。后者恰恰是现在许多国内歌手的通病,虽然他们甚至能在自己的音乐里玩出“摩城”的味道,但在纯粹的复刻之余,却找不到自己的音乐之城。 1 _7 g8 H- O( U' E% E7 w! G: r( s 7 Q4 \2 S# k! V- |, w. ?; T此次李荣浩的新专辑,既是《模特》的一种延续,也是一种升级。当然,他没做加法。甚至在编曲环节,因为突出了吉他、贝司和鼓这摇滚三大件,听起来更像是一种减法。不过,这倒让整张专辑在音乐质感上,显得极其的纯粹和明晰。这种音乐把握上的确定和专注,也使得《李荣浩》专辑有着相当好的完成度。至少相比上张专辑一些谨小慎微的尝试,这张唱片里的李荣浩,显得更自信、自如。当然,也更自由。! X9 m: K! [4 k* y0 e
4 o; m. i( O' _) Z! N) e
十首歌曲十首主打,这是李荣浩在自己同名专辑里做到的,其实也是一个歌手应该做到的,只不过做不到的人越来越多,实现这种理应的常态,反而让人觉得奇怪,尤其是在这个很多时候在一张专辑都挑不出一首主打歌的时代。画面感、叙事性、有温度,还是李荣浩作曲旋律线的特点。即使是轻摇滚的《作曲家》这样的作品里,他依然将细腻、优雅的旋律线交待的一清二楚。而《喜剧之王》的起伏转折,一如个人的情绪起伏,没有什么刻意的戏剧化,却依然让人心潮澎湃。# K( O! h/ p0 n8 O& p
! x) A0 V) c# Q& K《落俗》和《哎呀》这种从华语乐坛传统角度,可以定名为情歌主打、K歌主打的作品,也依然有着李荣浩将黑人音乐更丝滑处理后的质感。在这个情歌都长着一张脸的时代,这种大时代里线条鲜明的创作,或许正是李荣浩在国内、在台湾都能让人眼前一亮的原因。 1 E! l! _* H* T0 U1 X @' x) Z6 n& o; I
至于翻唱崔健的《快让我在雪地里撒点野》,如果是老崔的真爱粉,一定会通过长年跟踪崔健音乐的进程,因此非常诧异的发现,李荣浩对于这首作品的节奏处理,几乎和近几年老崔对自己旧作的改编如出一辙。就是在放慢节奏速率的同时,运用一种层层推进和即兴变化,呈现出音乐更丰富的层次感。而布鲁斯元素的放大,更把这首作品从单一人们印象中的猛和狠中解放出来,有了一种更古朴的味道。 ! y. {, F) G% |- o6 u% ~- A7 b ( M% V: u: X/ g6 i. J2 h& H. S新专辑之所以直接取名为《李荣浩》,除了音乐上非常李荣浩之外,它更为难得的还是音乐上的人性。一般来讲,一个吹拉弹唱样样精通的音乐人,通常最大的弱点,就是文字的表意功能,无法通过音乐和文字的结合,将自己内心更细腻、多变的那一面呈现。有时候一旦借助著名词人的生花妙笔,但文学观赏性有了,却离歌手本人的世界,多少会有一种隔阂感。 3 c) o) M6 r) ? 9 f9 a" I5 }/ O# T而在这次的新作里,九首原创作品中,除了黄伟文创作的《喜剧之王》,以及李荣浩与周耀辉合作完成的《天生》之外,其它所有作品的词作均由李荣浩本人完成。不谈那些空泛的情怀,也不在情歌世界里洒剧本式的狗血,或是文艺小清新有些做作的卖萌。《作曲家》里对于简单最快乐的理解、《不搭》里呈现出的同性(格)相斥又相吸的感悟、《二十三》中流动的场景和流动的人生交汇,既有自嘲也有幽默,最重要的还有真实。而犀利的观点与态度,未必证明这张专辑在思想性上多有深度,但与音乐相得益彰间,却无限增加了厚度。7 c4 `. Y3 @) ^8 I) V: ]- C4 b
/ L' _; N5 `3 ?: y# ?有《模特》作为基础,再加上《李荣浩》继续发力,国内的流行音乐,其实也可以以李荣浩作为一个节点真正走出去。国际化的开放格局,却又不失国内音乐人自己的地气,一中一洋之间,也为国内流行乐树立了另一道标杆。从此后,国内流行乐在港台同行面前也可以扬眉吐气一回。而且,这次我们保证,不靠粉丝靠音乐。文/爱地人‍ ; F' ?+ q' L( \5 B5 G3 b: V.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