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作词,是指因歌而去写作表达感情的词。从《诗经》到后来风靡几世的宋词,从远古的部落传唱到如今的地方戏曲,所有的词无一不是因“歌”而作。因为人类天生的具有情感,在需要宣泄或表达的时候,就会需要“歌”,而“歌”的过程中又需要适当的词来填充。于是,作词这个概念就这样诞生了。
% V! i- Z6 N. l/ x 作词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E! w9 W( K5 n2 }. s8 s- Y
1、狭义作词:就是不受曲子的影响,自由写词。可以在无曲的情况下,根据词人的主观感受,写出任意段落数目、任意长短字数的句子。+ Q, ~8 ~& M0 Y* N% N9 H
2、广义作词:包括作词(狭义)和填词两部分。填词也是作词,是在有曲子的前提下,根据曲子所传达的风格和段落、乐句长短,从而填写出适合的歌词,达到二者既合拍又在意境上相得益彰的效果。
9 d3 J5 H' V1 ` 还有一种特殊情况,就是词曲几乎同时作出,灵感一起出现,结合紧密,很难说出词和曲是谁先谁后、谁影响或调整了谁。此时的作词,就既是狭义的作词,也可以说是填词了。此乃词曲合一的作者最希望达到的境界。
8 k2 Y* ?; R9 Z0 N' q 源流 我们不难想象,远古的作词肯定是口头上的。发展到后来出现了文字,文字一开始也并不是用来作词的,而是一系列用来代替“结绳记事”的符号,慢慢的,符号被赋予了各种含义,于是就成为了我们交流时所使用的一种重要工具。
3 M& f3 x: _5 K. x7 ?* S 从先秦到南北朝,再到唐宋时期,作词发展到了顶峰时刻,科技的发展,交通的便利,文化的交流,使得唐宋诗歌特别是宋词获得了极大的营养。由于本身就是因“歌”而作,在感情上就很容易感染人,于是阳春白雪、下里巴人都流行起填词作词来。到明清、民国直至新中国成立,宋词依然是很多才子佳人的偏爱,各种词牌名也随之融入各类戏曲中,有的已经失传,有的经过创新继续在流传着。; i; H7 h% N) R8 |. r2 a; t. `- r' {
我们现在所说的作词,主要是指为流行歌曲或者民间戏曲作词。而这段历史,是从1978年底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开始的。作曲家曾经压抑的自主意识开始复苏,在伤痕累累的大地上放飞心中的旋律。这是流行音乐的一个过渡时期,“人”的意识开始抬头,人们摆脱了束缚多年的精神枷锁,开始追求新的精神生活,开始用“黑眼睛”去寻找“光明”(顾城诗歌《一代人》)。当时有名的歌曲有:施光南的《祝酒歌》、《在希望的田野上》,张丕基的《乡恋》,刘诗召的《军港之夜》,王祖皆、张卓娅的《小草》,姜春阳的《幸福在哪里》,谷建芬的《妈妈的吻》,铁源、徐锡宜的《十五的月亮》,郑秋枫的《我爱你中国》,王立平的《大海啊,故乡》,刘锡津的《我爱你,塞北的雪》,刘虹的《妈妈教我一支歌》等等。1979、1980年是港台通俗歌曲风靡大陆的时期。十年浩劫造成了民族文化素质的急剧下降,形成了青年人对流行音乐的饥渴,内地青年们对港台音乐趋之若鹜。这期间港台流行音乐大量涌入内地,从邓丽君到张明敏,从齐秦到王杰,无不让人们疯狂。5 E) a" F' ^8 F- G
90年代到20世纪这段时间,流行乐更是如火如荼的发展着。如今,虽说民乐、戏曲也一直在发展和创新,但流行乐早已成为社会上的音乐主流。为流行乐作词也开始流行了起来,随之也产生了许许多多知名的作词家。1 [$ \/ K- n9 P$ P6 \2 o& o
/ U1 }9 Z& } O[size=1em]
! M4 R" G9 E% O) E 4 {0 F" Q- D" X( A# ?( L6 y
+ ~# {( t$ J( s/ 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