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作词,是指因歌而去写作表达感情的词。从《诗经》到后来风靡几世的宋词,从远古的部落传唱到如今的地方戏曲,所有的词无一不是因“歌”而作。因为人类天生的具有情感,在需要宣泄或表达的时候,就会需要“歌”,而“歌”的过程中又需要适当的词来填充。于是,作词这个概念就这样诞生了。
4 P+ [/ l" Q6 ?% e 作词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v& D- g2 |( N A0 d, ~$ }% o
1、狭义作词:就是不受曲子的影响,自由写词。可以在无曲的情况下,根据词人的主观感受,写出任意段落数目、任意长短字数的句子。0 K' y: h$ [1 B) ^: R/ G& K: p
2、广义作词:包括作词(狭义)和填词两部分。填词也是作词,是在有曲子的前提下,根据曲子所传达的风格和段落、乐句长短,从而填写出适合的歌词,达到二者既合拍又在意境上相得益彰的效果。
b6 y5 }1 Y% j' v 还有一种特殊情况,就是词曲几乎同时作出,灵感一起出现,结合紧密,很难说出词和曲是谁先谁后、谁影响或调整了谁。此时的作词,就既是狭义的作词,也可以说是填词了。此乃词曲合一的作者最希望达到的境界。 * _+ m6 B- Q! `. l% T# e9 b
源流 我们不难想象,远古的作词肯定是口头上的。发展到后来出现了文字,文字一开始也并不是用来作词的,而是一系列用来代替“结绳记事”的符号,慢慢的,符号被赋予了各种含义,于是就成为了我们交流时所使用的一种重要工具。
2 N$ p* ?2 J0 b8 d4 O$ L$ R0 q 从先秦到南北朝,再到唐宋时期,作词发展到了顶峰时刻,科技的发展,交通的便利,文化的交流,使得唐宋诗歌特别是宋词获得了极大的营养。由于本身就是因“歌”而作,在感情上就很容易感染人,于是阳春白雪、下里巴人都流行起填词作词来。到明清、民国直至新中国成立,宋词依然是很多才子佳人的偏爱,各种词牌名也随之融入各类戏曲中,有的已经失传,有的经过创新继续在流传着。
! M/ w& w6 r/ l8 Q 我们现在所说的作词,主要是指为流行歌曲或者民间戏曲作词。而这段历史,是从1978年底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开始的。作曲家曾经压抑的自主意识开始复苏,在伤痕累累的大地上放飞心中的旋律。这是流行音乐的一个过渡时期,“人”的意识开始抬头,人们摆脱了束缚多年的精神枷锁,开始追求新的精神生活,开始用“黑眼睛”去寻找“光明”(顾城诗歌《一代人》)。当时有名的歌曲有:施光南的《祝酒歌》、《在希望的田野上》,张丕基的《乡恋》,刘诗召的《军港之夜》,王祖皆、张卓娅的《小草》,姜春阳的《幸福在哪里》,谷建芬的《妈妈的吻》,铁源、徐锡宜的《十五的月亮》,郑秋枫的《我爱你中国》,王立平的《大海啊,故乡》,刘锡津的《我爱你,塞北的雪》,刘虹的《妈妈教我一支歌》等等。1979、1980年是港台通俗歌曲风靡大陆的时期。十年浩劫造成了民族文化素质的急剧下降,形成了青年人对流行音乐的饥渴,内地青年们对港台音乐趋之若鹜。这期间港台流行音乐大量涌入内地,从邓丽君到张明敏,从齐秦到王杰,无不让人们疯狂。+ [( E2 c/ h) H! K1 ~ f% ^
90年代到20世纪这段时间,流行乐更是如火如荼的发展着。如今,虽说民乐、戏曲也一直在发展和创新,但流行乐早已成为社会上的音乐主流。为流行乐作词也开始流行了起来,随之也产生了许许多多知名的作词家。2 n2 B/ Y4 |: L; n7 [* z
4 y- \( w5 a! c4 u% z
[size=1em]# X# u! e' C0 d6 n
% ` i2 j% ~& g' a5 v, _" W& T
6 _* `7 I2 Z2 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