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3241|回复: 2

[软件音色] 弹琴录要

[复制链接]

938

积分

4

听众

557

金贝

中国原创歌词基地初级

积分
938
tiansheng123 发表于 2014-12-15 13:06: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关于古琴演奏的论述,历来多有。其中较有系统而又比较详细的有元明间冷谦的《琴声十六法》、明代徐青山的《溪山琴况》、清代苏景的《鼓琴八则》、清代蒋文勲《右手纪要》、《左手纪要》四种。此外散见于有关古琴文献者难以胜数。
& F2 J$ d, N- u+ I, K, j  纪元前六世纪的晏婴,曾在论及音乐时讲到“清浊、小大、短长、疾徐、哀乐、刚柔、迟速、高下、出入、周疏以相济也”,这十组相对相应的表现。下文再以琴瑟为例来说明“同”、“和”的本义。因而可以说这十组音乐相反相济的现象也是琴的实际音乐体现,或说是琴的演奏实际的要求,已经达到了甚高的水准。+ f5 n; d# a" ]
  西汉桓谭的《琴道》中提出“大声不振华而流漫;细声不湮灭而不闻”,告诉我们音乐在发挥得强劲浓烈时,不可以因过分而失去掌握;音乐在收拢得沈静低微时,不可以因过分而暗淡消失。是很有实践意义的演奏要求。
) G  v1 F8 ~2 g  J  在晋朝人嵇康《琴赋》中包涵有关于弹琴的精辟文字。如“疾而不速,留而不滞”,具体讲到快速时不可以令人感到匆促,缓慢时不可以令人感到眼涩。又有“或相凌而不乱”,应是说在音型密集时,甚至有附点或切分音时,节奏要准确而鲜明。还有“或相离而不殊”应是要求对比句型或问答句型,甚至有休止时,要谐调统一,不可有散漫离断之感。至于“心闲手敏”是讲内心放松,运指灵活。而“触景如志,唯意所拟”指明每一指法都有目的,都是在艺术构思之中的。
8 R0 L' [6 D/ s( o+ F3 N9 ~9 f, r  唐代薛易简《琴诀》中提到“志士弹之,声韵皆有所主”,进一步强调了琴家对每一个音符,每一个指法都有思想、感情、形象为依据,都有明确的目的和准确的要求。宋代朱长文提出“发于心,应于手而后可以与言妙”乃是后世“得心应手”说的先河。宋代成玉磵讲到“弹欲断弦、按令入木,贵其持重”,明白指出并非要人们竭尽死力去弹去按以至僵硬呆板,只是要求音乐的声音品质稳健、坚实、肯定、充分。他接着更要求随着音乐的需要来变化;“亦要轻、重、去、就皆当乎理,乃尽其妙。”
9 R- Q, @- ~" E/ @0 q8 E) a$ ?9 B  明清琴谱中论及弹琴技法及演奏要求中,有不少属于基本常识性的要求或规范。比如指出弹琴时不可以摇头晃脑左顾右盼,不以舞臂作态等等。有的琴谱指出的手病有“其轻若摸、其疾若蹶”等。
4 j  K% D4 s% {0 k7 l9 q  徐青山的《溪山琴况》计有“和、静、清、远、古、淡、恬、逸、雅、丽、亮、彩、洁、润、圆、坚、宏、细、溜、健、轻、重、迟、速”二十四况。涵盖甚广,论述颇细,为人所重。但杨时百先生亦曾为其文字太繁而叹“令读者苦”。冷谦的《琴声十六法》见于《蕉窗九录》,查阜西先生据其各法之论述中引有明代后期严天池的诗句“月满西楼下指迟”判其文当在晚明之后。“十六法”为“轻、松、脆、滑、高、洁、清、虚、幽、奇、古、淡、中、和、疾、徐”。与“二十四况”相比,只有洁、清、古、淡、疾、徐六项相同。“十六法”在命题及论述上较明显的着重于演奏方法和音乐表情的要求。苏景在《鼓琴八则》中谈到了练琴的要求及提高水平的方法。比如弹琴要“调气”、“练骨”等。更对节奏、分句等提出要求,也论及琴歌,很有专业意识。蒋文勲他的《右手纪要》、《左手纪要》中明确指出右手是“始于弹欲断弦以致用力不觉”,应在充分的运指、十足的力度中,经过正确的练习,在运用中最后达到“用力不觉”的完全放松的地步。在对左手的“按令入木”中虽未讲“用力不觉”,但他指出“以至音随手转”即是充分放松而用力不觉的结果。: s* |+ m& P3 e- T4 }1 q; ~
  笔者久思弹琴之法,成于演奏及教学中而用于演奏及教学中,今着为文而有三说:得心、应手、成乐。
# C9 S# U% t  Q* l# K: z( D5 X  得心有四要:辩题、正义、知味、识体。两需:入境、传神。9 l5 ~& g8 ~+ o. q
  应手有三则:发声、用韵、运指。八法:轻重、疾徐、方圆、刚柔、浓淡、明暗、虚实、断续。2 x& p2 G5 w' \7 w' z
  成乐有二和:人与琴和、手与弦和。十三象:雄、骤、急、亮、灿、奇、广、切、清、淡、和、恬、慢。' C# j( b# V4 @6 M4 o' Z6 Y1 c" D5 x
得 心$ [. b' A* `, `0 t% o2 v8 K  C
  得心是要对所要演奏的琴曲由外形到内涵有准确的把握、充分的认识和深入的理解。得之于心是前题、是基础、是根本。有此,可免因盲目而谬误,可免因任意而曲解。
音频应用店铺 音乐发布 中国原创歌词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38

积分

4

听众

557

金贝

中国原创歌词基地初级

积分
938
 楼主| tiansheng123 发表于 2014-12-15 13:07:21 | 显示全部楼层
四 要
  w8 K4 G5 u6 W, h5 [' y& h" e  一要辩题% q1 D" i) H( u" e$ S# l3 I3 U! Q: w
  琴曲几乎皆有明确的标题。弹琴者必须尊重和体会标题所示之意。然有些标题之意却远! r" W# o  o  N7 U/ y6 B
  非其字面所示者。比如《秋塞吟》又有《水仙操》、《搔首问天》两名。《秋塞吟》为秋天塞外之感,《水仙操》解为伯乐海上待师之际,为天风海涛所感。《搔首问天》有解为屈原深切忧国忧民之感。三者相去甚远,必须明辩方可恰当以对。又如《欸乃》,此曲之名应读为ai nai或者ao ai须辩之外,更应明辩这是橹声还是桨声或者是号子声。其曲是写渔夫还是写纤夫。如不辩,则生谬。《鸥鹭忘机》一曲,鸥鹭所忘的是何机心?鸥鹭被海翁所负,鸥鹭是不存机心者。所以如解为鸥鹭忘却人们有加害于它们的机心,方合逻辑。/ Y8 v! |! i6 P4 K/ N" B, e
  二要正义
& J, _- d9 M' q5 r  正义是要准确的把握琴曲的思想内容,并尽可能的深入领会。即以《流水》而言,不只是水流的种种形象,更有种种水流的气度、气势、气韵以及人对流水的感受,“智者乐水”的哲理领会等。对于《潇汀水云》常有两解。一为水光云影的自然景物,为怀念失地的“惓惓之意”。不同理解,演奏处理亦自相异。《长门怨》是表现悲伤之情自无异义。但要把握其悲伤之情属皇后之悲而非仕女之悲亦非民女村姑之悲。所以弹奏之时娓婉中应有高贵之气。具体说来绰注不应浓重,进退吟猱不应柔弱。至于《梅花三弄》应避免因过于艳丽而近似桃花,等等。
  K6 i! `: D7 J5 c" h; b  三要知味
' c; X9 K5 v6 @3 }! J  韵味是音乐的神彩所在,它具体存在于琴曲的风格、流派、情趣等方面。风格流派有地域之别也有传承之异,还有个性之差。既表现在琴曲本身,也体现在弹琴之人。面对各种风格流派情趣之曲已是当今琴人常课,如不能妥当以待,则会或失于不知其精华而不能得益,或失于不知有自主而为人所绕。查阜西先生的《渔歌》刚健、稳重所呈现的豪迈,吴景略先生的《渔歌》生动、挺峻所呈现的豪放,管平湖先生《广陵散》的雄浑古朴,傅雪斋先生《普庵咒》的清朗方正等,都是需要细心研究体会之味。/ z* T  D! F  U8 }0 @
  四要识体% E( Q: W" x4 a- o1 b$ W! _1 j
  凡成熟的艺术皆重章法。音乐的乐曲结构即属于此范围。对于琴曲结构、章法的“体”的认识,既有全局,还要有局部以至细节。全局的起承转合,高潮所在,散板入拍的起收等,乐句、乐汇,乐逗的划分,其结构及互相关系等,必有正确认识,恰当安排,以免失误及平庸。既如《梅花三弄》,三次泛音主题与其前后乐段有对比关系,三次出现之泛音主题,亦有不同表现。第一次清冷,第二次清润,第三次清劲。第八段为第七段的补充,第九段为第七段的再现而有收束之用。又如《阳关三叠》并非大曲,而此曲开始句句紧扣,逐步上行,每句中起伏轻重,皆可从结构中发现其严谨逻辑。《洒狂》为琴曲中极为精致小品,其结构鲜明而严谨。随其布局而显现其强弱起伏的关系。识体方可明心,心明方可致精深,不可轻之。9 t  G: o  l( C
  两 需3 W8 o) O6 [1 u& S4 H
  一入境* ?( Q/ Y- w6 K% s2 S
  以自己之心入琴曲之境,是已得心“四要”之结果。此境既在于乐境(旋律、奏法)之形,更在于意境(情感、品格)之神。8 z/ f$ P* G2 L/ M  z0 O4 y! ]
  于弹琴之前,琴曲的旋律及其结构布局、指法及其运用发挥皆纳于心,将琴曲的内容、情感、品格、气质融为自己的思想、精神。以至于弹奏之时心手皆有所据、音韵皆有所主。当可免陷于俗工匠人之地。
* p# j* S! ^  V  二传神# L# S" q- F% I2 O" I# U1 x+ g
  已经入境之心转为表现琴曲情怀、音韵的构思,下指之前,成竹在胸,乃是传神之途。
4 x+ B0 `/ ?9 q2 F5 i  已达入境之心,既得其形又得其神。在对琴曲的精心分析研判中毫无轻慢之心、玩忽之态,而如奉妙题、对严试、琢美玉、雕良材、着古墨、布奇奕、着长篇、挥雄师,用慎思熟虑于宏观及细节。又古人说唯乐不可以为伪,琴尤如此。无伪必以真诚。真诚之境在于至善,唯至善方能无欺。抱精心、怀慎思、不欺人、不矫世、则可以传神。* K1 V2 K3 ?1 n2 G/ H& G5 |
应 手
9 \4 Y" J# o% V4 i  应手是将已深怀于心中的琴曲外观、内涵通过准确而有把握,严格而又多变化的双手,用于七弦,恰当的表现出来,以心用手、以手写心。令由心出,以手应之。手之写心,在三则八法。
2 {8 a. G; C9 p  a* `7 }  V4 \  三 则& v: l) I/ S+ t1 G0 w9 F2 V& K! I0 g
  一、发声如金玉4 e/ x2 B7 s, u8 ?: s$ U
  古人云弹欲断弦。这是极而言之提出取音要集中、肯定、清晰、实在。因用“断”字,偏于强力,有时为人所疑。今以发声如金石要求,在于音质音色的结果。虽不含下指的力度因素,但如运指绵软飘浮,其声必然失于散漫、含混、模糊、虚空。而如运指生硬爆烈,其声必然失于粗砺干瘪。使拨弦发声以充分而可变之力度,以敏捷而松弛之运指,以正确而恰当的方法触弦。而令宏大兴精微,刚劲与润朗相调,则古今琴所求的金石之声在收放起伏中可为琴之巨制、小品写形传神。, j. [# u) m6 V# y( h4 S8 [# {
  二、移韵若吟诵
8 G  ]. P. A7 X2 h" p  唐宋以前琴曲声多韵少,明清以还声少韵多之说明早有。是知按弦移指为韵。韵为声之延伸,其基础是左手按弦。古人有云“按令入木”,乃是极而言之,提出按弦之坚实、稳重。但左手之用,更多在于吟猱、上下以及逗撞等的移动时的明确肯定,清楚实在,而又在连贯流畅中见抑扬、转折,法则严谨而又灵活多变。于旋律的表现有若吟诗,有若诵文。乃是左手功用要旨之所在。
6 M1 [/ Z2 v5 q) o+ c. L7 }# v  三、运指似无心
1 T, S* d0 }  n8 m7 D9 K8 D. a# p1 k; d  古人于“按今入木”、“弹欲断弦”之后更指出要“用力不觉”,乃可正其义而释人疑。3 G- [! M6 y  v8 i
  人之行为最放松最自如之时乃至于不觉,更至于似乎无心。浅者如人行路,不想腿脚而腿脚自动。以手取物,不思物体距离而手自达。深者如写字为文,不计笔划而成行。皆因成熟自如似无心。心中在于要成之事,而不觉、不思成事之途径,实已得之于心而似不经意。运指挥弦,纯熟自如,法度自严,音韵自明。于已于人,一似无心。
5 R8 J2 O$ i' U: S" p9 i   八 法. v- G* k$ W8 R) k/ I" p$ ^7 k. t
  一、轻重
. X- _& M# w  A! _" u  音乐之构成,于乐音的长短高低之外,最基本的表现既为轻重,亦即强弱。强弱有规则性及变化性。于琴曲尤多变化性。常于自由板眼中呈现句读中各自的轻重。必须准确把握,否则有害于琴曲表达。而一句之中因语气的需要,亦需正确认识恰当运用其中轻重的关系,方可微妙,而鲜明其声韵及兼备其形神。
5 b+ H- c2 q2 b7 m8 ~4 e; s* ?, z. U  二、疾徐& D' }3 }1 S  P& o5 @
  疾徐也是音乐表现之基本因素,琴自亦不能例外。疾徐之用必须基于琴曲自身,因曲而异,不可主观随意而为。有些琴曲不可快,有些琴曲不可慢。有些部分不可快,有些部分不可慢。而又有些可快可慢。即以快慢而言,既有相对性,亦各自有度。《忆故人》为慢曲,不可快。然有人过慢而失度,失于拖沓甚而作态。《洒狂》为快曲,不可慢。如过慢,于指法不合其声多韵少之爽直,于曲意不合其因酒而狂之明快。《梅花三弄》可慢如水墨画,亦可不慢如着色画。《潇湘水云》之前三段不可快,第四段之后至第十六段可快亦可不快。《阳关三叠》第三段后半部可转快,亦可保持原速不变。《广陵散》之“长虹”等段如用慢速,则与指法及曲意不合。弹者必详察而慎用之。+ Q5 U1 z/ Z2 D
  三、方圆
+ {$ `, l. W; S( a& ^  前人有云北方琴风尚方,南方琴风尚圆。一地之内有的人风格尚方,有的人风格尚圆。今应知琴曲也有近方近圆之别。有的句子应方,有的句子应圆。句内有的音型应方,有的音型应圆。方圆相接,变化为用,乃是多种艺术表现的巧妙方法,于琴尤精致入微。方之为用,是左手上下往复中,两音这间移指轻捷所使。圆之为用,两音之间运指和缓,所取音位之音的起收,都有痕迹不顾的过渡。方可清朗,圆可温润,过当则成失于生硬或失于含混。必以精心以为之。( ^* M' p# u# s  H; A
  四、刚柔  @9 b/ b; j: V# b7 D) f
刚柔本亦音乐常法,但于琴则有独特表现。常法之于琴,右手拔奏近岳山则偏刚,远岳山则偏柔。运指疾则偏刚,运指缓则偏柔。常法之中音强者刚,音弱者柔,而琴则不只如此。琴的演奏中弱音可以刚,强音可以柔。琴的这种刚柔之法在于左手。右手拔奏时,左手配以绰、注。短而急者音刚,长而慢者音柔。加以分别程度,变化为用。鲜明而微妙,犹如中国书画用笔之法,更见神彩。9 G! S5 p6 K- d' F5 _% E0 }, R
  五、浓淡
; s7 |9 D4 m4 b* p  浓淡是古琴演奏艺术中又一甚有特色的表现手法。音乐常规表现,一段、一句或浓郁或清淡。而琴更可于单独一声见浓淡,可以一句之中两音之间浓淡相接相依,变化多端。与中国画之“墨分五彩”之妙相类。
5 a' d6 |- ]5 Z: g  浓淡之法主要在于左手。强音可浓弱音也可浓。弱音可淡强音亦可淡。浓者,左手于音前的绰注长而有起点,即是按弦拔奏之后再移指。淡者左手于音前之绰注舍去起点,即是在按弦之指移动同时或移动之后右手再作拔奏。左手运指的快慢速度决定着该音的浓淡程度。过淡易失于无表情无光彩,过浓易失于或甜腻或作态,必慎用之。) v  @8 r5 B, v9 N
  六、明暗, `; X0 s$ y0 R3 i! f
  明暗之法在于右手。拔弦近岳山,音本应刚。但如以中等力度,下指偏浅,缓和运指,方向趋前或偏上,则其音可以不强不刚而明亮。如拔弦远岳山(以岳山与一徽间二分之一处为适中)而近一徽,甚至越过一徽,音本应柔。但如以中等偏强力度,下指偏深,略急速运指,方向偏向下(只有挑可以如此),则音不弱而厚重,属暗。明者不当易失于单薄,暗者不常易失于混浊,不可不辨。1 L8 R9 R4 K" {( w( b
  七、虚实$ r5 [6 q5 n0 d) j3 s
  右手拔奏明确发声,清晰肯定为实音。左手之上、下、指、起、掩、猱、撞、逗等,具有与右手拔弦之音明显不同之特质。音虽清晰明确而自弱,且不可超于右手拔弦音,为虚音。
2 A. J/ w7 q2 M& Y, |  左手上下而生之旋律中,虚实变化则是琴的艺术神韵所在重要之点。此中之虚音是在连续上下中的某音位,只作其应有的时值之一部分的停留,即向其后之音过渡。此音虽已达到,而其后之音的出现又并未占用此音之时值,则此音虽明确而不显着,成为虚音。此种虚音与圆相近而相异。差别在于该音在其音位所停留的时值充分与否。
3 P' A) b: Q) _! @3 s$ f7 p9 S  吴景略先生创造的虚弹之法,使左手多次上下而其声不止。旋律明显却又如只是左手移指所振琴弦之声,于原有神韵毫无损伤。此法是右手挑时,食指迅速上提,以指甲擦弦得声。所难者在于分寸的把握,要弹似未弹。不足则无声而失效,过常则成实音而破坏左手之旋律线。必多练慎用方可。) l( Z1 L9 y8 w& H- N4 X
  实音多变,配以虚音,相反相成,乃佳境。  E* V6 ~; x  y5 p! D; v! b3 A% \
  八、断续
) o4 |4 K; X0 H" \2 ~3 H4 }" ~9 m  断续亦音乐常法,琴自不能外之。
- ?3 M3 S& h: r3 e& x  琴之弦距颇宽,演奏之时,左手过弦常被忽略而不能连贯。最典型之处如《关山月》中部,由七弦向三弦过渡时两弦之间易出空白。再有《平沙落雁》名指十徽处由七弦至五弦的过渡亦常断开。此外,搯起之后如名指移至相邻之弦,其音难免要断。但如果以名指控两弦,则可不断。音之相连,有时用一指控两弦三弦以至四弦之法,有时用放松左手之腕低抬、斜起、轻甩、速移之法,可以达成。9 _+ ]% C: x8 r
  散按相连如果轻重相差过当,则失去相连之气而不能相续。散音之后接以同度或八度之按音,如果其音过浓、过刚,皆会妨碍其连续之气韵。于琴虽然至要,却常为人所忽略。
* j( B) C. v$ f  k: C  断之为用、类音乐常法之休止。用之恰当,有画龙点睛、烘云托月之效。比如《梅花三弄》第七段,大指五徽分解轮七之前的大指五徽按音,于挑之后,左手提起而不离七弦,等此音终止,留出一明显空隙。而接下去的分解之轮时,右手弱弹,左手以柔法注下,与前句成为鲜明对比。此处用断,可使气韵生动表情充分。《广陵散》的“长虹”一段落,于一、二弦之七徽,连作剔、拔、拂、滚中,左手大指在句尾指起而断句,以生激扬刚毅之气。% l: w) G  ]# q5 o4 Z8 B7 A% o
成 乐
5 V5 _( z: Q* I4 A  既已得之于心,又能应之于手,必可形之为乐,完成琴曲的演奏。成乐之境在于二和。
音频应用店铺 音乐发布 中国原创歌词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38

积分

4

听众

557

金贝

中国原创歌词基地初级

积分
938
 楼主| tiansheng123 发表于 2014-12-15 13:07:38 | 显示全部楼层
二 和  a; O+ P, z+ g2 I" k* i+ F6 m
  一、人与琴合
# q& v- K3 a5 E, H& D4 I6 o  人之为体,琴之为用,相和相融,乃至佳境。& e2 Z6 n( m+ ~
  弹奏时能不思曲之旋律、表情、风格、韵味而出于心,能不思琴之弦序、徽位、散、泛、按诸音而发于琴。心在高尚之境时,于崇高者,推已及人,使琴呈阔大宏远元气。于清高者,慎独自重。使琴呈超然冷漠之气。心在典雅之境时,于古雅者,使琴呈庄重稳重而有淳厚徐缓之安详。于今雅者,使琴呈从容闲适而有文雅飘逸之优美。心在质朴之境时,使琴或呈疏朗率真之世风,或呈简约凝重之古貌。心在性灵之境时,使琴呈俊秀、明丽、激越、深情之赤诚。则或可谓人与琴和。6 \8 h0 i7 F0 }( V$ K# m
  二、手与弦和
+ n4 g5 N$ |( ^. _8 D  手之与弦,相和相谐,无碍无阻,无屡无忌,乃达琴曲成乐于至佳的终结。双手随心,从容敏捷以挥弦。弦随手鸣,音随指转。指法不思索而合度,弦徽不寻觅而谐律。手如弦之魂,弦如手之影。精诚而令方法正,勤勉而使功力深。用之于弦,而得以金石之声、诗文之韵,微入毫芒、宏驱山海,从容自如以成乐。
9 Y9 G) ~8 A* {- M1 H  \4 f. K1 Q  十三象$ b0 {$ p, d0 b
  成乐之象约有十三+ s" v3 ]$ `$ Q5 A" r7 N
  本人在《唐代古琴演奏美学及音乐思想研究》一书中为唐代古琴演奏美学提炼出十三种音乐表现,名为《十三象》,引于此为说。
- ~2 b$ l4 I" z5 \4 W/ N0 Q# Q2 q  一、雄
$ q' k( O# w- K& P  这是古琴演奏气度、气韵、气势、气氛的壮伟、阔大、昂扬,也是所演奏琴曲的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原本所具有的品格。《广陵散》、《流水》之某些段属此。
" j6 |: E& r, w# ^+ t4 R  二、骤
2 R8 ?) ]* \  e% Y2 C9 o% `, c  骤是强劲的情绪、激越的形象突然的展现。常常体现为乐曲中的转折突强突快,忽起忽止。在《广陵散》、《流水》中可见。有些琴曲中的某些指法明显有此表现。
! I, H- y2 l2 b. |  三、急7 D1 F. D. |5 M+ W( D# \9 z# b
  急为常见的音乐表现,琴中亦不少见。具有奔腾动荡之势或热烈欢快之情,而非慌忙匆促、零乱破碎之象。& w& G. e2 W% h" D8 K& u) |& w
  四、亮
5 l' U. U6 f) O5 X  金石之声兼有雄浑宏大及坚实明亮之质,而其坚实明亮之质为琴中多用。琴中泛音即属此类。散音按音亦在需要时发出金石般峻朗之声,以生光彩。' D" X+ x5 r3 E4 z$ `4 K
  五、灿
( \( U/ K  t/ a( K* R3 @; Z  ]灿乃明丽。既讲琴的音质,也涵曲的韵味。唐人以“云雪之轻飞”、“秋风入松”及鸾凰这类神鸟的清歌相比,琴中多有。例如《幽兰》第四段于下准泛音的连用撮的一段及《梧叶舞秋风》的开始泛音乐段等属此。
- a0 z# c6 h- q6 p' o5 |% C  六、奇
( |1 ?& t* h2 _% y. t2 S: g  这是唐人文献中所戴于古琴演奏至妙奏至妙时所产生的特别意境,是一种超出常态今人难测的感觉。唐人以忽现的天外飞来之奇峰,忽从万丈云端泻下之泉来形容。以鹤哀鸟啼、松吟风悲来比喻,乃琴中难得之境。张子谦先生的《龙翔操》、吴景略先生的《墨子悲》中可以感受得到。
: u3 A7 M& Q9 L: V  七、广
) g9 \; s9 h- J* b' t  这是弹琴的气质、格调雍容阔大、宽远绵长之概。在人有居高临下,豁然千里之感,在曲则气度稳建、情绪言峻朗,超出一琴之声一室之境。查阜西先生的《渔歌》、吴景略先生的《胡笳十八拍》第一拍可为例。0 B6 ?& ?# e, q2 h2 o; ^4 c  q
  八、切1 R' c" |5 W6 i+ M
  在人与琴,琴与曲,弹者与听者之间的关系中,最佳者可用“切”字,具有真切、贴切、亲切之意。以琴曲而言,《欸乃》以写船夫之题,很为真切。《忆故人》以写深情,很为亲切。吴景略先生的《胡笳十八拍》高潮部分写蔡文姬的归国之欣喜与别子之哀伤交织在一起的心情,极为贴切。$ H! o( `, Y% W! w$ e* ~; q4 J# C3 O) c
  九、清
. @4 i; i  w8 q! o- c( H- G  清是琴趣中最多为人所谈者。从琴的演奏角度来说,是在于音韵、音色、情调、气质的清远、清畅、清朗与清峻。既是指声音,也是指格调。清远有宁静安闲之境,清畅有欣然灵活之趣,清朗有明丽生动之象,清峻有劲健方正之气。清远者,如查阜西先生之《鸥鹭忘机》,清畅者如《梅花三弄》的泛音段落,清朗者如《流水》前部之两次泛音乐段。清峻者如查阜西先生的《渔歌》之大部分。
4 d% J+ B' L5 v  十、淡
' D4 T/ m! K$ s, H4 P4 r1 X% i% H  淡是一种超乎现实无意于人世间名利之心在琴上的体现,在音乐上应表现为曲调平缓、疏简,不见喜怒哀乐。以演奏实际说,应少有吟,宽用猱,几乎不用绰注。若以白居易所追求的无味之淡而言,则应该不用吟猱绰注,不可有附点音符及切分音,也不应有重音、密集音。只可以轻、徐及一拍以上的音。真正淡曲已难求其实例,而无味之淡曲尚未在传世之作中发现,可见淡之不易传。2 C2 v& _7 e7 W, ?% p
  十一、和: d4 b5 e% y' x
  此和所言。主要在于琴曲的意境及品格。是琴的优雅端庄、从容适度之声,是心的可以静物平心之美,令人有和谐和平之感。是心声之正、气息之平,追求谐调世人与圣贤之心的理想所有。此和也另有指与弦和、人与琴和之意,上文已有所言,此不复述。- ^+ J$ o  L9 |& ^) S
  十二、恬
0 ]' E0 M) W. c7 t" Z  恬是琴之泠然静美淡有味者。有味之“味”即是韵味,即是表情,即是美感。具体于琴,应是微有吟猱绰注,精用轻重疾徐。《良宵引》、《凤求凰》一类应有此趣。
; v7 B3 g5 q" T& t+ O, p" H) M; o  十三、慢
5 G# H" B8 r- V" W/ q  琴多慢曲,故慢于琴甚为重要。慢可致淡、慢可致清。用慢可以写忧伤,用慢可以写沉思。然慢不可以无度,过当则或失于涣散或失于慵懒。甚而失于作态,尤为大忌。
7 G4 q! V0 _- Q1 _# v( q, m  总之,弹琴之法,在于得心应手。成乐之途在于人与琴和、手与弦和。基点则应在于辨题、正义.) O, V0 |; Z3 g: Z" e4 \
.
音频应用店铺 音乐发布 中国原创歌词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音频应用|歌词网|投稿|中国原创歌词基地 ( 鄂ICP备13005321号-1 )

GMT+8, 2024-12-22 18:17 , Processed in 0.112713 second(s), 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Audio app

中国原创歌词网微信: 924177110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