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歌词的格式,是和歌曲的音乐曲式紧密相关配套的,什么样的歌词格式,基本决定了歌曲的曲式,就是演唱的段落形式。9 s+ t) t5 y7 k# X+ i
% C2 _. ^/ m! t# Y( g 歌词的格式大致可以分为:
9 q( {4 \( z9 C" i+ S& b+ G, i5 }$ a, R
一、一段体:
, C3 }; k1 Z% t, Q0 ? \9 c% w 分节歌(一段体分节重复演唱,如《东方红》、《莫斯科郊外的晚上》);) L$ W- V9 a% d( b
独段体(一段独立不重复演唱,如《义勇军进行曲》);
- s+ _! ?% J# U" a, `
/ M+ ~. L4 l, b+ m& p二、两段体
H) q W, h% u8 `( ^/ r4 B AB、ABAB、ABABAB、AABA,这里的字母,表示为不同字数句式的先后两种歌词段落。世界上绝大多数的歌曲是由两段体歌词构成的歌曲,两段体,不是歌曲只有两段,而是指歌曲的音乐只有两段,但是可以循环演唱,听上去有好几段歌曲。有一种情况是,B是唯一的不重复的段落,A则是几段不同文字内容的几个段落,每次演唱不同歌词的A之后都演唱同一个歌词的B段落,这个时候,B就成为副歌了,显然,副歌是高度统领歌词的升华部分。也有这样的情况,副歌的几段歌词的格式一样,文字内容不同,比如《我的祖国》就是ABABAB的带副歌的格式。从《我的祖国》来看,两段体的AB形式,也是可以成为大作品的。
3 p8 a: F: I1 ]/ A1 |' ^ 两段体的曲式,最大的体现了歌曲的音乐对比、段落的回环、前后的照应和相互起伏推进,节约了音乐旋律,集中了最精彩的部分,并且不分散、方便记忆,所以大量的歌曲是AB形式的音乐构成的。AB曲式,目的是对比、回环、起伏,因此,把AB处理成AABB,就达不到这个目的了,音乐反而僵化成两个各自为阵的豆腐块,所以,AABB的结构是不足取的。
* X# h3 O9 d, Y* q6 l$ S& m& z# U
三、三段体:! X2 `5 K% g' |- f$ M! ~
ABCABC、ABABC、ABCBC。三段体的歌曲,通常是比较大的作品,含有类似两次高潮的情况。也有C比较短小的情况,C是作为歌曲的意境化而出现的尾声。本来歌曲的段落之间,是有间奏的,现在有的作者,把间奏的部分直接表现为歌词段落,所以又出现了B作为A与C之间的过渡乐段,因此,这样的ABC,实际上是AB中间插入了过渡段,也可以理解成AB形式的丰富化。另一种情况是,A段作为引子出现,是为主歌B而做铺垫的,歌曲的主体是反复演唱的BC,B是主歌,C是副歌,这样也构成了ABC三个乐段。9 n2 @/ A' {" V& q
8 h4 C% Q5 |" R" q. N
四、四段体:+ m. q" K( n3 U: d" K7 o
四个乐段ABCD的歌曲非常少见。即使出现这个情况,也是特例,但是事实上四个乐段的好作品几乎是罕见的,印象中只有赵元任的《教我如何不想他》。我个人并不绝对排斥四个乐段的歌曲,但是,这样的曲式,对作曲家是个严峻的挑战,没有极高的音乐天赋和杰出的才华,是无法写出四个流畅优美并且音乐形象始终统一的段落的。我个人还是主张,歌词作者尽量别去写四个段落的作品,因为这样的格式,作曲家一般不会关注的。( ^8 i5 {7 _4 A8 x" O
8 ^7 j m4 J Q) w4 ~. B9 y 这里说明一下,我们所说的以字母代替的歌词段落,是可以反复创作的字数句式相同的段落,但是,应该规避连续三次重复,因为这样的话,本段落的独立性太强,而无法与新的段落产生连贯推动的效果了。大家可以想象,《我的祖国》是ABABAB的形式,如果谱成相同旋律但是却表现为AAABBB的形式,这个作品还能成立吗?还好听吗?
# a, J {- ^1 U O0 ~ 有经验的歌词作者,在创作相同格式的段落时,第二段会直接比照第一段的字数和语言句式节奏来写,这样,就不会给作曲家的谱曲带来词曲对应的障碍。作曲家只需认真用心完成两个精彩的乐段就完事了。# I9 N6 v1 P1 w8 x) l4 @
还有,一个歌词段落,最好不要超过8句,尤其是长句子,更不能超过六句,因为那样会把音乐塞满,演唱无间歇,歌曲就没有空间可言了。7 S& d) W0 i' l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