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1908|回复: 3

[歌词创作] 填词必读

[复制链接]

1万

积分

35

听众

8585

金贝

中国原创歌词基地中级

积分
18557

活动最佳作品

zgycgc 发表于 2014-1-22 14:25: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词和词牌
1 A# h" M6 l2 S7 }. u  ^8 v
3 h, }: h; V6 c1 A! H(一)什么是词?
1 a3 t" V1 g" R' R- |0 }  词最初称为“曲词”或“曲子词”,是配音乐的。后来逐渐和音乐分离了,成为诗的别体,所以有人把词称为“诗馀”。由于文人的词深受律诗的影响,所以词中的律句特别多。
/ |  [1 ^% ]) F" }5 r: {$ D' ?  n  词是长短句,但是全篇的字数、句数是一定的,每句的字数、平仄也是一定的!
7 T5 p7 u. |5 h2 r0 b  ]  词根据长短大致可以分为三类:小令、中调、长调。一般认为:60字以内为小令,60~90字为中调,90字以上为长调。  q0 d3 H: A: `) F9 w" N
  在敦煌曲子词中,已经有了一些中调和长调。宋初柳永创造了一些长调。苏轼、秦观、黄庭坚等人继起,长调就盛行起来的。长调的特点,除了字数较多外,就是一般用韵较疏。
1 T# K& |- N9 V, ~, x9 t* H" I% o9 x7 y, @# I# O
  (二)词牌的来历
" \) x' S1 l; V% Y/ L  词牌,就是词的格式的名称。词的格式和律诗不同,律诗只有四种格式,而词则总共有两千多种格式(按钦定词谱)。词的这些格式称为词谱。, x- ^- ^5 F8 Q" P, `  f
  关于词牌的来源,大概有下面三种情况:
) k4 m4 ~1 T' T4 B" f5 L. S6 K: p$ X  (1)本来是乐曲的名称。如《菩萨蛮》、《西江月》、《风入松》、《蝶恋花》等。这些有的来自于民间,有的来自于宫廷或官方。
7 r9 o# C/ F2 |( u# P  (2)摘取一首词中的几个字作为词牌。例如《忆秦娥》,因为依照这个格式写出的最早一首词的开头两句是“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所以词牌叫《忆秦娥》,又叫《秦楼月》。《忆江南》本名《望江南》,因为白居易的一首咏“江南好”的词,最后一句是“能不忆江南”,所以又叫《忆江南》。《念奴娇》又叫《大江东去》,这由于苏轼一首《念奴娇》的第一句是“大江东去”;又叫《酹江月》,因为苏轼这首词的最后三个字是“酹江月”。! t) ^2 l2 v4 p6 Y. t" H9 l/ x
  (3)本来就是词的题目。《浪淘沙》咏的是浪淘沙,《更漏子》咏夜,《抛球乐》咏抛球,等等。这是最普遍的。凡是词牌下面注明“本意”的,就是说,词牌同时是词题,不另有题目了。; K" a) E4 o# Z$ Y: U2 ]
  但是,绝大多数的词都不是用“本意”的,因此,词牌之外还有词题。一般在词牌下面或后面注明词题。这种情况下,词题和词牌没有任何联系。一首《浪淘沙》可以完全不提到浪和沙;一首《忆江南》也可以完全不提到江南。这样,词牌只不过是词谱的代号罢了。
9 m" V9 s. M; b2 a" D) ]
7 w. X  z1 u  I  (三)调式
" Z) ^1 z3 B4 T3 V; @  词有单调、双调、三叠、四叠的分别。
% D- @% b+ q" E6 d9 ]' L9 K  1、单调的词往往就是一首小令,它很象一首诗,不过是长短句罢了。例如:
/ {: J" O2 M4 _4 ]8 V- l0 a8 z  《忆江南》 唐•白居易; R, l  O3 y& ^6 g" d! ~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F: W. H" B; x7 L
  《如梦令》宋•李清照! W5 O7 O6 ^$ X$ v0 z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 M$ D$ e3 m0 O: r* T) P+ x1 ~2 y! j1 s  2、双调的词可以是小令、中调或长调。双调就是把一首词分成前后(或上下)两阕。两阕的字数相等或基本相等,平仄、句式相同或部分相同,也可以完全不同。字数、平仄、句式相同的就象一首曲子配着两段歌词。字数、平仄、句式不相同的,往往是开头几句不一样,叫做“换头”。双调是词中最常见的形式。例如:
- ?( y& q- M( u% F1 e) i  《浪淘沙》 南唐•李煜! d. b- |0 {( B: L% f: M3 A; V3 f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 b+ t' V9 z, L  u3 L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E6 i0 P" R  N* [& V4 x/ M7 r# _
  《蝶恋花》 宋•苏轼3 M0 O1 t7 B* F+ K0 t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絮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3 }( ^5 f) I/ ]: A0 I! X7 A' x2 L2 U
    墙里秋千墙外道。强外行人,强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杳。多情却被无情恼。
: l2 u" p( W/ m# d9 ^) ?  T+ S6 q8 V6 [  《浣溪沙》宋•晏殊; x3 \4 n8 Q3 b. J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3 U. S9 H, u9 ~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3 o1 J( [( A% H  H) ?! H' r
  3、三叠就是三段,如《兰陵王》、《西河》等。1 z2 N! j% D  J
  4、四叠就是四段,仅《莺啼序》一调。
- ~7 P+ A6 C* \  d+ M词 谱
) o" ~$ r6 k: o  Z  列举十个常用词牌的词谱:忆江南、浣溪沙、西江月、鹧鸪天、临江仙、蝶恋花、满江红、水调歌头、念奴娇、沁园春
  f# p6 s  _8 z4 ?# q7 M% _  c  每一词牌的格式,叫做词谱。依照词谱所规定的字数、平仄以及其它格式来写词,叫做“填词”。
6 D% y- e, s! c# f* Q2 D4 T% W  下面,我们举一些常见的词牌来说明,为了显示古人填词的严格,所以举例不止一首。举例全部选正体。阅读时注意:蓝字表示平仄可变通,红字表示必须押韵。
2 z- S8 ?9 E0 L; f5 G- D6 W
2 J: A1 C" W' a0 ]- p& ~  C6 A  《忆江南》又名《望江南》《江南好》《春去也》《望江楼》《梦江南》《望江梅》等。单调二十七字,平韵。
! F& {5 W2 q& k* R6 K$ B8 l" |7 E7 L    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 z3 Z9 u- E) T9 c' p
  例1:《忆江南》 唐•白居易7 t3 O- d) v% k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 T4 T" I! ?7 a& w  例2:《梦江南》唐•温庭筠
2 P& P# i  U  E- o+ c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
8 [4 R) A! d$ g
( w1 y7 F& d5 n) Q1 U  d  《浣溪沙》四十二字,双调,平韵。别名:《减字浣溪沙》《浣沙溪》《小庭花》《满园春》等。四、五两句常对仗。
8 i: C3 S# P6 {4 d" W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4 w; B  P' o; t  h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8 p: e5 S2 w  k, @% q# a  例1:《浣溪沙》宋•晏殊* b) ^, v" N4 F; C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4 T( I# j$ Z( p' P! b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8 e7 K' ]) {1 d2 h8 l
  例2:《浣溪沙》宋•苏轼——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m1 k" z; |  T5 q/ l& U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3 `, _+ w8 G2 u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3 Y0 J# c# `* z* x5 t2 n" x% i
  注:首句可以用“仄仄仄平平仄平”: O; S# V. H: W3 P1 D

6 M0 h8 r, d1 c) i! h1 l9 f$ V  《西江月》五十字 双调 一、二句,五、六句例用对仗!0 A7 Z" U/ b/ j! Z6 r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
4 [% c5 Z- ~7 l- ~  例1:《西江月》宋•辛弃疾, ^) B# W: a( @1 ^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0 f% v% f+ k2 z; ?& N9 x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e; s9 M2 f( O1 l+ o& L$ c. f
  例2:《西江月》宋•辛弃疾# T7 v' U: u- [3 C' h3 P
    醉里且贪欢笑,要愁那得工夫。近来始觉古人书。信着全无是处。0 y, i" s4 z  K  a2 J( i9 d
    昨夜松边醉倒,问松:“我醉何如”。只疑松动要来扶。以手推松曰:“去”!  \% o! r9 C7 g, b7 k
  例3:《西江月》宋•刘过
: `& @7 X0 Z8 y/ `4 L" m# \8 T1 m% A    堂上谋臣尊俎,边头将士干戈。天时地利与人和。燕可伐欤?曰可!* {2 q& s6 [3 Q( ^
    今日楼台鼎鼐,明年带砺山河。大家齐唱大风歌。不日四方来贺。
0 Z4 D: x! k% B! v* M; x9 I2 Y! I3 \2 ~
  《鹧鸪天》五十五字 双调) c2 B$ e0 D+ ?; p2 A& P% D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0 `; P7 t3 Z1 J5 }; T) y; O+ X. Y1 O2 K. W    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8 z6 A) }' X4 @8 n+ O$ q, z* c! U4 w
  注:上下阕末句不能犯孤平!; w. H% c' a7 }$ j
  例1:《鹧鸪天》宋•辛弃疾: M" K  u6 _8 @3 U" W5 i' u
    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
9 \6 u9 j- |# `    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
# v( f! d  Z) F+ p  例2:《鹧鸪天》宋•辛弃疾
# v( A/ U0 K: ?7 V/ U9 G+ x" n    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燕兵夜娖银胡□(左革右录),汉箭朝飞金仆姑。9 s9 x/ ~% ^; f& X- T8 _0 d1 F
    追往事,叹今吾。春风不染白髭须。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
' M4 e9 J3 S9 ~4 y8 G; i* u  例3:《鹧鸪天》 宋•赵鼎8 o, U* l9 r9 P' k+ y) L
    客路那知岁序移?忽惊春到小桃枝。天涯海角悲凉地,记得当年全盛时。: ]7 [4 Q; P5 H3 P2 k& `% e
    花弄影,月流辉。水晶宫殿五云飞。分明一觉华胥梦,回首东风泪满衣。
  T0 y5 j/ A( O: m+ c- N
6 R- i# O! H! A/ H0 y' R5 Y  《临江仙》又名《谢新恩》、《庭院深深》等。六十字 双调5 u9 @: V' \# x. `5 e1 N- c
    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s2 z5 K3 K/ g) a! ^+ A
  例1:《临江仙•夜归临皋》宋•苏轼
- ]5 Z5 M3 L/ a3 k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仗听江声。$ n& R6 q0 }+ q. N1 l/ M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馀生。
0 ^4 v7 W% e; V, i2 D4 R9 v" c  例2:《临江仙•送王缄》宋•苏轼
% O8 X7 E& _) p# c/ z% y8 F; @    忘却成都来十载,因君未免思量。凭将清泪洒江阳。故山知好在,孤客自悲凉。; Y7 H$ C( k/ N5 {, I
    坐上别愁君未见,归来欲断无肠。殷勤且更尽离觞。此身如传舍,何处是吾乡?4 m+ o3 }1 f$ w0 t  k
  例3:《三国演义》开篇词 明•杨慎' b, X/ K, t  g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 w" I/ X6 ^0 x    白发渔樵江渚上,观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4 J- [# v0 i$ H& ~0 d
5 H0 |9 c6 C' O  p; W/ ^' M5 e4 ~
  《蝶恋花》初名《鹊踏枝》,又名《凤栖梧》、《黄金缕》等。六十字 双调
- b; o' f) W8 t8 C; N& G' V    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5 u( v# n- z) I$ s5 J: }/ t5 b
  例1:《蝶恋花》宋•柳永$ p2 j6 a3 M) s4 F! `: a$ W& ?- d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3 Z* t% k( M6 @- O6 \$ f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 e9 x% F+ M3 P7 s  例2:《蝶恋花》 宋•苏轼5 c" S* P+ a  B1 _! ?, M/ t* Y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絮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3 Z$ M7 a2 e9 h5 F
    墙里秋千墙外道。强外行人,强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杳。多情却被无情恼。( }/ v$ C) `5 c  |; r7 o1 d5 j3 Y
2 d# z9 ~6 O# K2 e- k
  《满江红》九十三字 双调+ R1 O! e3 Q0 f. k! {  T9 v. m
   仄仄平平,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仄仄①、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7 y/ M8 R) g9 \4 I5 w4 q9 w2 W. O   仄仄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  仄平仄,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②。仄平平仄仄③、仄平平仄。
, b! \1 f9 `+ }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④、仄仄仄平平,平平仄。: G, w8 K2 p: @" w/ U- e4 y* K+ }
  (此调常用入声韵,而且往往用一些对仗。①少数用仄平平;②有人用仄平仄;③句法照例是上一下四,也有用平平平仄仄的,罕见;④宋词人填此调以柳永“暮雨初收”为准,但是仅柳永用平仄平。)4 @' ?% J5 d1 v6 V! t1 O9 q: p
  例1:《满江红》 宋•岳飞, S+ V4 ~  h- k2 l. }5 P9 j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阕。- ^! j' S6 d0 t9 u2 {
  例2:《满江红》宋•柳永  ~" C3 ^2 o+ C5 {6 G* ^3 I6 |
  暮雨初收,长川静、征帆夜落。临岛屿、蓼烟蔬淡,苇风萧索。几许渔人飞短艇,尽载(一本作将)灯火归村落。遣行客、当此念回程,伤漂泊。  桐江好,烟漠漠。波似染,山如削。绕严陵滩畔,鹭飞鱼跃。游宦区区成底事,平生况有云泉约。归去来、一曲仲宣吟,从军乐。
4 A1 Q* ~( @8 `) l
% T' ~0 U. B& w, u3 \9 j  《水调歌头》九十五字双调 别名:《台城游》《元会曲》《凯歌》等。. J  C: Q6 O+ v9 C
    仄仄仄平仄①,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仄,仄仄仄平平②(或上四下七)。" y- P. B% c: K) g$ r4 z
    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仄③,仄仄仄平平。& f" C7 `5 g8 F* T. w0 ]2 U* t
    仄平仄④,平仄仄⑤,仄平平⑥。平平仄仄,平仄平仄仄平平②(或上六下五)。
3 [" K* l9 W" ~+ Z0 y1 g* _! s( B    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③,仄仄仄平平。5 ~$ a% J  s0 y6 G5 ^' c+ Z
  注:上下阕后七句相同!①可以用“(平)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
, G6 y7 J2 d4 R% \8 t, U  上下阕②句实际是个十一字句,可以是上五下六或上四下七。如果是上五下六,则为:; N) o& O% s- g1 z" P5 e  }) U/ ^
    平平仄仄平仄,仄仄仄平平。2 K- J) n" g; M
  如果是上四下七,则为:
5 ~( n- _7 U: A( O    平平仄仄,平仄平仄仄平平。
$ _( N6 X# U, M0 l8 D" }, P  上下阕③均可以用“(仄)仄(平)仄仄”。
- \( _& M; n9 }/ H+ q. W# m0 [$ \  ④可以用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还可以用平仄平(未见到例子),切记不能用平平平!" P# ?% o- x+ ~* u3 D5 @+ n
  ⑤可以用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仄仄。
- H4 \, E2 s5 {% p& }6 E( J  ⑥多用仄平平,少用仄仄平(见三例)、平仄平(见二例)。+ p* S/ d$ r- m# M
  例1:《水调歌头》宋•苏轼
! S) D( I9 o' R6 E0 l4 M. W; s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昔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和时常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 L- M8 x% ?! w1 g7 q- F  例2:《水调歌头》宋•刘过+ }+ c; l3 B9 ^5 w3 E) w" w" G
  弓剑出榆塞,铅椠上蓬山。得之浑不费力,失亦匹如闲。未必古人皆是,未必今人俱错,世事沐猴冠。老子不分别,内外与中间。  酒须饮,诗可作,铗休弹。人生行乐,何自催得鬓毛斑。达则牙旗金甲,穷则蹇驴破帽,莫作两般看。世事只如此,自有识鴞鸾。
# E% G# \+ Z' U5 R$ B: C% l0 G9 ~5 x" O* z4 H3 M
  《念奴娇》又名《百字令》、《大江东去》、《酹江月》等,一百字 双调
: O4 {6 a1 X& x2 B! r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 (或仄平平仄仄①,平平平仄)。
" I  p: N  W- d* a' ~3 A    仄仄平平、平仄仄 (或仄仄平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仄仄。1 E9 W7 E, a! L. R( p
    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②。, A# T, G0 r1 Z4 V9 B. ?
    平仄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③,仄平平仄。 (或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④)
$ Y  p* ^- Z) F+ r% ^/ B5 \    仄仄平平,平仄仄(或仄仄平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平仄。
$ v) ?8 g7 a% H: L7 ^    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⑤。平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②。+ k) F2 H/ Z8 q
  注:此调较灵活,常用入声韵。上下阕后七句相同;3 d  _3 l$ ^8 Z" V6 c% ~
  ①用上一下四句法;/ }/ k6 }7 h/ B* [
  上下阕②第二字可以用仄,或者用“(仄)仄(仄)平平仄”;9 z7 A+ Z) B9 z; C* v9 V1 C; ^; |
  ③可以是律句或上一下四句法;
8 h) d4 V/ N( u; d  ④可以用上一下四“仄平平平仄”;- l6 j  T; ?0 T
  ⑤可以用上一下四。" v% P) [: Y& ^4 z
  例1:《念奴娇•赤壁怀古》宋•苏轼
7 @( ~$ S' x# S7 ~- y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处(一本作“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3 V( M. V4 o* ~$ b! H, t
  例2:《念奴娇》宋•辛弃疾3 S/ R# y, m1 l8 }. L
  我来吊古,上危楼、赢得闲愁千斛。虎踞龙蟠何处是,只有兴亡满目。柳外斜阳,水边归鸟,陇上吹乔木。片帆西去,一声谁喷霜竹。  却忆安石风流,东山岁晚,泪落哀筝曲。儿辈功名都付与,长日惟消棋局,宝镜难寻,碧云将暮,谁劝杯中绿。江头风怒,朝来波浪翻屋。- R0 a/ m) C* E1 G+ {( R# y4 ~0 }% ^
  例3:《念奴娇》宋•辛弃疾( S+ {2 P+ [' @- V) G3 u
  野棠花落,又匆匆过了,清明时节。刬地东风欺客梦,一夜云屏寒怯。曲岸持觞,垂杨系马,此地曾轻别。楼空人去,旧游飞燕能说。  闻道绮陌东头,行人长见,帘底纤纤月。旧恨春江流不断,新恨云山千叠。料得明朝,尊前重见,镜里花难折。也应惊问,近来多少华发。+ y. ]) B) r) |& n8 f3 s- H# U
  例4:《酹江月》宋•文天祥  W- @* d+ P, K* D8 r  @6 @
  乾坤能大,算蛟龙、元不是池中物。风雨牢愁无著处,那更寒虫四壁。横槊题诗,登楼作赋,万事空中雪。江流如此,方来还有英杰。  堪笑一叶漂零,重来淮水,正凉风新发。镜里朱颜都变尽,只有丹心难灭。去去龙沙,江山回首,一线青如发。故人应念,杜鹃枝上残月。" A9 c: p' Y+ I  i: H
( T0 y( J5 T+ V  e8 e
  《沁园春》一百一十四字 双调 别名:《寿星明》《洞庭春色》《东仙》
8 e6 ?. H( W+ L" A9 X    仄仄平平①,仄仄平平②,仄平仄平③。仄平平仄仄④,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 E% R( `8 a% F' J4 Z/ I
    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⑤。平平仄⑥、仄平平仄仄⑦,仄仄平平。
3 P' k0 s) K4 X) P    平平仄仄平平⑧,仄仄仄、平平仄仄平⑨。仄平平仄仄④,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
) Q! D: W: a0 j/ I5 p1 [9 B: r    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⑤。平平仄⑥、仄平平仄仄⑦,仄仄平平。
* t: ~6 r' ?: |+ d  上下阕后十句相同;& d7 x5 A0 U# Y( Y/ Q: M4 }
  ①常用“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少用“仄平仄平”“平仄仄仄”;; q9 m$ b1 i6 I/ k) v# F/ }+ _
  ②常用“仄仄平平”“仄仄仄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少用“平平仄平”“仄平仄平”“平仄仄仄”;
1 l; q; x) k2 M5 t" C  ③常用“仄平仄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
7 y1 m7 P$ L* C  ①②③都禁止用“平平平平”、“仄平平平”。6 h$ e. z  \9 K/ G6 S
  ④必须是上一下四句法,少用“仄(仄)仄(平)平”仍然是上一下四;
- t: n$ t3 X) c6 W$ K  R" a  ⑤不能犯孤平!
, e2 L' l' f- G+ }' A% b$ ~3 F$ e  ⑥可以用仄平仄;. v8 b9 ]6 @6 a; {: q
  ⑦是上一下四句法,上阕这句有人首字用平声,(三例,文天祥“为子死孝”属此)* M* @. u2 |$ B" X4 T- X
  ⑧可以拆成两句:平平,仄仄平平。
+ Q/ F3 N  Q0 @" I+ t6 p) H  ⑨三字豆可以是“仄仄仄”,“仄平仄”,“平仄仄”,不能用“平平仄”。或用上一下七句法,首字必须用仄声。后五字绝对不许犯孤平!! F3 A/ \+ S" ~; R) I# |
  例1:《沁园春——赴密州,早行,马上寄子由》 宋•苏轼
" t, n% x# d5 j6 R& }  孤馆灯青,野店鸡号,旅枕梦残。渐月华收练,晨霜耿耿;云山摛锦,朝露团团。世路无穷,劳生有限,似此区区长鲜欢。微吟罢,凭征鞍无语,往事千端。  当时共客长安,似二陆初来俱少年。有笔头千字,胸中万卷,致君尧舜,此事何难。用舍由时,行藏在我,袖手何妨闲处看。身长健,但优游卒岁,且斗尊前。+ e6 x5 K) U& W/ r' l
  例2:《沁园春》宋•辛弃疾* q9 G1 W! L- B1 z
  叠嶂西驰,万马回旋,众山欲东。正惊湍直下,跳珠倒溅,小桥横截,缺月初弓。老合投闲,天教多事,检校长身十万松。吾庐小,在龙蛇影外,风雨声中。  争先见面重重。看爽气朝来三数峰。似谢家子弟,衣冠磊落,相如庭户,车骑雍容。我觉其间,雄深雅健,如对文章太史公。新堤路,问偃湖何日,烟水濛濛。
4 v$ r! B4 @* U9 C  例3:《沁园春》宋•文天祥
. A6 T1 I* ?3 @, I8 L8 |; n  为子死孝,为臣死忠,死又何妨。自光岳气分,士无全节,君臣义缺,谁负刚肠。骂贼张巡,爱君许远,留取声名万古香。后来者,无二公之操,百炼之钢。  人生翕欻云亡。好烈烈轰轰做一场。使当时卖国,甘心降虏,受人唾骂,安得留芳。古庙幽沉,仪容俨雅,枯木寒鸦几夕阳。邮亭下,有奸雄过此,仔细思量。5 g! E+ c8 ^! d" b" ]
  例4:《沁园春•雪》 毛泽东
/ {, T( F( l9 R# A0 ]0 i8 L- N' N. L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唯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弛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尽折腰。惜秦皇汉武,略疏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2 l9 _. G% h, y& A0 F
正体和变体
- R9 c* L" q, M" }9 G  (一)正体和变体,二者的区别和联系 / P% e9 [# X6 E. c, g9 b# ?3 c& y
  大家在读宋词时,有时会遇到这样一种情况,两首词的词牌一样,但是字数、句数、句读、押韵等方面却不完全相同,这是因为词牌有正体和变体之分。下面我们以《卜算子》为例来进行分析:
4 a& C# _2 Z. J; \# m* N) N( x5 l6 b, T+ Z: N
  《卜算子》四十四字 双调。别名:《缺月挂疏桐》《百尺楼》《楚天遥》《眉峰碧》等 $ g( o) v: {! o$ i, R
  ●正体 % N# h; e9 @4 n! L& Y2 a
    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 N- T6 b* E" L* ~$ L! p  ?7 D
  例1:《卜算子》宋•苏轼
+ C" |8 ?( i+ `2 M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时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 a- [9 u8 L7 |0 Q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 u9 y/ K6 g3 F! L6 C  例2:《卜算子•咏梅》宋•陆游
0 w. W. y- f' x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 l2 d- |, n; W0 o" J! D! m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 A3 f* K' x9 N; y8 l6 A
  例3:《卜算子•咏梅》 毛泽东  $ d% E8 N6 _; C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 T) N  n3 \5 B& H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它在丛中笑。 2 ?4 P3 ]6 D0 V, u5 w
! }# O$ Q2 B0 n. n0 i
  ●变体一
) K4 [" l( z! N" L' x+ z0 \. Q  下阕首句变“仄仄平平仄”,四十四字 % X# l7 |& H$ Z
  例:《卜算子》宋•严蕊
/ p$ t2 J3 [9 v    不是爱风尘,似被前缘误。花落花开自有时,总赖东君主。
$ {, S9 C9 R8 B9 \+ j1 K/ J    去也终须去,住也如何住!若得山花插满头,莫问奴归处。
3 l: u" p% |1 L. K  ●变体二
" N( t. c/ A8 g7 C* a  首句变“平平仄仄平”,四十四字 6 y  D: |! C# O
  例:《卜算子》宋•杨冠清
  j4 i0 l7 I6 H2 \- Z    苍生喘未苏,贾笔论孤愤。文采风流今尚存,毫发无遗恨。8 J( w) N9 C8 t  Z
    凄恻近长沙,地僻秋将尽。长使英雄泪满襟,天意高难问。
* I, W1 q% m/ Y; V  ●变体三% M, o3 O& g* ]/ ]0 R
  上下阕首句变“仄仄平平仄”,四十四字
9 O4 G1 n8 {5 e# x. F- `8 h& g6 c  例:《卜算子》宋•石孝友
# X  h0 z8 M0 j7 f    见也如何暮,别也如何遽。别也应难见也难,后会无凭据。8 R8 M+ t! N: E. C$ h
    去也如何去,住也如何住。住也应难去也难,此际难分付。! n9 a5 C) [0 g
  ●变体四: Y4 w9 W. M$ }4 i; \! q9 E! }, e
  下阕末句变“仄仄仄,平平仄”,四十五字
! Z/ c' R& h! W/ Z: w+ v7 @8 _8 y  例:李之仪《卜算子》 : G1 v+ U& C" n7 O, X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 y/ u1 \6 c- d: t# I! g, Y  f) e
    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 x5 A2 _' d6 u7 J3 `7 d7 I
  注:“长江头”的“长”字未拘格律。因为前后两句都要用“长江”才能更好表达意境,就只好破例了!7 F% ^& u- G* n: R
  ●变体五
1 ?5 g- d5 J7 t. _: m( M& ]  上阕首句变“平平仄仄平”下阕首句变“仄仄平平仄”,末句变成“平仄仄,平平仄”,四十五字。
/ D- X" }3 k9 M# m; e) A2 N  例:《卜算子》宋•徐俯! Q" p! P3 }( [5 C: @
    天生百种愁,挂在斜阳树。绿叶阴阴自得春,草满莺啼处。
; A' R+ h5 e: s+ X) d    不见凌波步,空忆如簧语。柳外重重叠叠山,遮不断、愁来路。
# C1 T5 x6 j& C+ F; N2 [  ●变体六1 y  v& v) a; k# k4 A: z
  上阕首句变“平平仄仄平”下阕首句变“仄仄平平仄”,上下阕末句变成“仄平仄,平平仄”。四十六字1 ?, F+ _) M8 t1 Y7 u
  例:《卜算子》宋•杜安世
/ V2 M" F% E. P7 u    尊前歌一曲,歌里千重意。才欲歌时泪已流,恨应更、多于泪。
9 j: }% ]7 g7 \, e( e; [# I; T    试问缘何事?不语如痴醉。我亦情多不忍闻,怕和我、成憔悴。/ g' G# H9 w  S' _4 K8 k
  ●变体七+ u3 B% p) q4 u3 n  F2 j
  上下阕首句变“仄仄平平仄” 上阕末句“仄仄仄,平平仄”,下阕末句“平平仄仄平平仄”。四十七字
+ n" U9 P; m  R8 E! I: f  例:《眉峰碧》宋•无名氏
: L: [! U. @) C    蹙破眉峰碧,纤手还重执。镇日相看未足时,忍便使鸳鸯隻!
3 U# d0 w+ E: q% ~. E    薄暮投村驿,风雨愁通夕。窗外芭蕉窗里人,分明叶上心头滴。
: x" i- e$ k6 K; G  F! b
( w- o% y' ~# L* f8 x) ], i  ●综述:上下阕首句可以换“(仄)仄平平仄”,并入韵;或者用“平平仄仄平”。上下阕末句可以换成“(仄)(仄)仄,平平仄”。在《眉峰碧》里,下阕末句变成了“平平仄仄平平仄”。除掉《眉峰碧》以外,44~46字体总共变化组合为36种。据《唐宋词学大辞典》,《卜算子》有变体30余种。此仅举七种变体。但是众多的体,只有一种使用最多,便成了正体!3 {8 Y; b# P: a. P, W. c- \
  正体和变体之间,既有相同之处,使它们共有一个词牌名,又有不同之处,区别成许多变体,还生成一些别名。 6 U8 `1 J9 F7 \0 u9 u1 I7 U( t

. I5 d. S0 C- n. g( {  (二)同调异名 # Z/ B1 A" x0 i0 h( ]  A
  同样一个词牌,可以有不同的名称,《忆江南》又名《望江南》《江南好》《春去也》《望江楼》《梦江南》《望江梅》等。《菩萨蛮》又名《子夜歌》《重叠金》《梅花句》等。《卜算子》又名《缺月挂疏桐》《百尺楼》《楚天遥》《眉峰碧》等。/ h( y7 a4 ]/ v
  贺铸是一个比较喜欢新创别名的词人,很多词牌的多数别名都是贺铸创造的!这反而给读者带来不少麻烦。这种做法不足取,我们写词时,最好用正名,不要用别名!有人喜欢用别名,借以炫耀自己知识渊博,不足取!
: W8 M; ?" a  s: Q1 j- t
* L" e  I) E% Y0 y( F  (三)同名异调 - R0 P8 A6 j& }$ D! F5 W
  还有一种情况,两首词的词牌名一样,可是格式迥然不同!这属于同名异调。例如:《如梦令》和《阮郎归》都有一个别名叫《宴桃源》;《浪淘沙》和《谢池春》都有一个别名叫《卖花声》。这样的情况还有许多。 " z& y3 o! @8 j! e5 ~3 G2 ~  ^
词的平仄规律
) V8 N# J) D# l  g  `/ r/ b  词的平仄句法是有规律的,但是又比律诗复杂许多。下面我们来仔细讲解。
5 o, \7 k: L" K6 n  (一)“句”与“豆” / H: M6 R! s8 A
  词的句法里有“句”和“豆(读)”。句,大家都不难理解。豆是什么呢?它是词的特点之一。
) f/ r/ x( G" t- S+ K  1、一字豆7 u' P+ `. a0 q8 z
  前面介绍词谱时,有的句子是上一下四,这第一个字就是一字豆!这种五字句相当于一字豆加上一个四字句,和律诗中的律句是不一样的。例如:辛弃疾《沁园春》“正惊湍直下”应该读成“正——惊湍直下”而不能读成“正惊——湍直下”。一字豆常用仄声,仄声中又常用去声,很少用平声。
% @/ A0 R: I* I4 x) v8 i( J  2、三字豆
" W$ ~+ ~/ u7 S  还有的句子是上三下四、上三下五、上三下六等等。例如:《满江红》“凭栏处、潇潇雨歇。”就是上三下四,前三字就是三字豆!不能读成“凭栏——处潇——潇雨歇。”三字豆常用仄平平、仄仄平、仄仄仄、仄平仄、平仄仄、平平仄,少用平仄平,禁止用平平平!切记! % T* g% s: x8 t) s
  (二)律句和拗句;1~11字句的规律。
3 q, ], B6 L7 A/ q: `# o  [8 E; O  介绍诗律时我们谈论过律诗的句子有律句和拗句之分,同样,词的句子也有律句和拗句之分。而且有许多相似点,此外,词的拗句还可以细分为常见拗句、少见拗句和罕见拗句!
  _  p( b4 S9 e! C  常见拗句使用频率高,接近某些律句。少见拗句频率低,一般不用,特殊情况下可以使用。罕见拗句很罕见,往往见于少见词牌(特别是长调),而且是该词调的特征性句子!, R! K% A  j- \7 p9 v2 S  J
  下面我们根据句的字数来分别介绍:
5 R3 a. Q# f0 i; h  1、一字句9 _) p/ G3 h/ T; c4 D0 K' }
  律句:平 仄( |# @/ j/ t5 ?, J/ h
  一字句很罕见,《十六字令》的第一句是一字句“平。”《钗头凤》上下阕末句可以看作叠用的三个一字句“仄、仄、仄。”除此以外,没有见到一字句。
% R0 {& Y+ V4 j( a1 \. V( b6 a  2、二字句$ u$ S% p' ~$ c2 _9 Y6 t0 H: h
  律句:平平、平仄。少见拗句:仄仄。罕见拗句:仄平
1 v' W2 E9 L! @$ D( p0 K& g  “平平”、“平仄”常用,往往要入韵。而“仄仄”很少见,“仄平”更罕见!
5 v9 z$ c# u" ^  `+ Y) _4 L  (1)用“平平”的例如《南乡子》上下阕第四句:
0 M/ ^& ?5 J! u' e, N: c" W) C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宋•辛弃疾- m6 w7 l6 y6 p' I0 R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5 H  y% [# ?- o
  (2)用“平仄”的例如《如梦令》第五、六句,而且常用叠句:. W" @" M$ \; C5 _( k8 a; _* k5 ~
  《如梦令》宋•李清照2 u; O4 c  _/ O  b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h5 H. X+ S7 U# i+ ^6 N  f6 c
  (3)有些词调下阕首句是五字句或六字句,可以拆成2+3或2+4的句式。这时的二字句必须入韵!例如:
% h* }; J/ K: {  《满庭芳》下阕首句“平平平仄仄”可以变成“平平,平仄仄。”" U( P0 O) n. e! G) [
  《霜天晓角》下阕首句“(平)平平仄仄”可以变成“(平)仄、平仄仄。”“仄仄”也见于这句。
3 G7 J1 R: q6 O5 N- r2 x  《沁园春》下阕首句可以变成“平平,(仄)仄平平。”
0 ~  _; n, |& W# {* g& Q  3、三字句
# o  r# L4 A: }$ ?- \* G  律句:平平仄、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常见拗句:仄仄仄、仄平仄。少见拗句:平仄平、平平平
' L3 n: j: G4 o  (1)律句如果单独使用,往往不用“仄仄平”。“平平仄”和“平仄仄”往往可以变通。8 s/ e! C! G+ j# ~
  (2)拗句“仄平仄”往往可以替换“平(仄)仄”。“仄仄仄”往往可以用“仄平仄”、“平仄仄”等变通。- R; @$ M2 j* M
  (3)“平仄平”、“平平平”较少见,《长相思》上下阕首句可以用。2 |! k* |$ s. o
  例如:林逋《长相思》
* X$ H$ M- B, r    吴山青,越山青。两岸青山相送迎。谁知离别情。 & x* Y' K' ^% j1 ~+ S: ~) C& ]
    君泪盈,妾泪盈。罗带同心结未成,江头潮已平。 $ I; w: ~" Q; o3 L* ]2 ?
  (4)两个三字句组合,常见的有:
# V0 S% @, Y3 G2 n- F+ r  平仄仄,仄平平。《捣练子》、《渔父》、《鹧鸪天》等。在小令里,这种格式非常严格,不能变通。在长调里,前句前2字往往可平可仄。切记:后句第二字不能用仄!
8 P" [+ Q- ?( |4 |9 A" p; _  仄平平,平仄仄。《苏幕遮》、《祝英台近》等。% x7 ~! ~$ {2 C  B# C  T
  (仄)(仄)仄,(仄)平仄。《相见欢》、《满江红》等。
! `; w+ J* J: U0 y& f* O; _  y+ R  仄平平,仄平平。《江城子》。
4 Y* J9 [# ~" x+ Y: p. ?  仄仄平,仄仄平。《长相思》。
% Q0 d0 N( B2 [: p% _6 _  (5)三个、四个三字句组合。常见的有:
% x8 _8 R- ]6 V3 k7 T  平仄仄,仄平平。仄平平。《诉衷情》. F, h% h; }0 `& ~% U
  (仄)(平)仄,(平)(仄)仄,仄平平。《水调歌头》、《六州歌头》
0 w8 W- l' w& E6 d  一字豆领四个三字句,如《六州歌头》下阕首句:仄——平(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5 J/ U3 ~5 C$ w
  4、四字句
. J& U' N5 o7 y) K* W( T  律句:(平)平(仄)仄(含: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仄)仄平平(含:平仄平平) 
8 {, M" I$ ~* M1 K  常见拗句: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平。
! `! S1 m5 a3 W& P7 \9 q  少见拗句:仄平仄平、仄仄平仄、平仄仄仄。2 U$ h% `" h' I" j
  罕见拗句:仄仄仄仄、平平平平、仄平平平。# {: r9 z" g  Y& X5 K/ ~
  (1)律句和“特种律”句
/ W3 _! C: ^6 ~( ~. [  律句常见“(平)平(仄)仄”和“(仄)仄平平”。前者有二种格式是“仄平平仄”和“平平平仄”,合起来是“(仄)平平仄”,有的格律研究家(王力等人)认为这是一种“特种律”句,第三字必须用平声。翻开王力主编的《诗词格律》等有关书籍上的词谱,有许多“特种律”句。但是经过严格的校对,这些所谓的“特种律”句,一个接一个地被否定!如果每个词牌用16首作品校对,90%以上的特种律都被推翻!如果用32首作品,则99%以上的都被推翻。综合大量校对结果,古人喜欢使用“仄平平仄”这种格式,但是仍然可以用“平平仄仄”、“仄平仄仄”;除了极少数句子因语法要求必须用“仄平平仄”外,几乎没有“特种律”!六字句情况也大致相同!& }! j# g/ a& L( l( _, b
  (2)常见拗句:
8 p+ n3 C$ u* q8 \7 _- C( A1 B' B  平仄仄平 《一丛花》上下阕倒数第三句。
0 I" C/ A2 f$ Z  仄仄仄平 《沁园春》第三句。& z: O/ v# Z) @/ l' O/ k3 G" F5 k
  平仄平仄 《永遇乐》第三句。
7 ^& U* @" t5 F: |# z* u0 I  平平仄平 《太常引》上下阕末句。# y: {$ e  z" T3 s6 \/ n/ {
  (3)少见拗句:/ M+ g( `- o% y) e4 h. c" z- J6 c  b
  仄平仄平 《沁园春》第三句。- E9 j0 Z" ?) }7 }$ {& o* Q
  仄仄平仄 《雨霖铃》第三句。
3 f; h* q" H1 o6 z8 `  平仄仄仄 《沁园春》第一句。
/ Y2 A  V; ?# q) r' S- Q: b  (4)罕见拗句:仄仄仄仄、平平平平、仄平平平、- ^) m0 U$ }% B0 V
  这三种句式非常罕见,常见半常见词调是见不到的。史达祖《寿楼春》中罕见拗句很多,其中就有“平平平平”、“仄平平平”。
$ R- H* o2 I* [8 [  5、五字句8 t8 Y+ \. F4 r( a1 Q# o2 a
  (1)律句:(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0 ]+ r1 N+ S; s7 U. Z1 C& i+ P
  常见拗句:仄平平仄平、(平)平仄平仄(与律诗不同,在词里本句第一字有时是可以用仄的)、(仄)仄仄平仄。
6 W4 D/ [- @" o  少见拗句:(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仄。
4 ~, U6 U/ W9 ^' i9 H+ j$ b  罕见拗句:其它组合的五字句都是罕见拗句!(上一下四的五字句除外)。- w, @! C* h0 x$ }- y3 J
  (2)五字句(上一下四)首字多用仄,很少用平声。后四字同四字句,常用律句,少用常见拗句,其它极罕见(没有见到)。% f7 A* M- a% C: q
  (3)注意:五字句律句和上一下四句有时可以互换,但是可平可仄字的位置要相应变化,
/ B0 {9 z* h7 |: Z* A* {  仄(平)平(仄)仄(上一下四)←→(仄)平平仄仄) N- @* B  `  J' B- W6 u8 }& N
  仄(仄)仄平平(上一下四)←→(仄)仄仄平平5 `: f, h& W  R6 G$ I
  例如:《摸鱼儿》辛弃疾
  R( z& K( |7 O# J# Q9 D/ V' o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常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春且住!且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怨春不语,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  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C  b3 ?$ F% G5 I$ M# |7 Y# C
  (休去倚危栏是上二下三“(仄)仄仄平平”,但一般都是上一下四“仄(仄)仄平平”,辛弃疾另两首也是上一下四。)
$ o3 U& k. ]- _( o( H  6、六字句( t8 I- `* E1 Z2 `( C# ?8 s! U6 t% Q
  可以看作二字句加四字句或四字句加二字句。
/ j( O2 q! x2 q) b5 \  N( P  (1)律句:(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0 ]" V6 _4 n! f3 I- \: ]" M  I
  六字句是四字句的扩展,它也和四字句一样,有所谓的“特种律”句“(仄)仄(仄)平平仄”,但是严格校对后,“特种律”还是被推翻了!$ P& e0 P/ o$ o" H1 t/ T- R
  例如:《如梦令》三十三字 单调,仄韵。别名:《忆仙姿》《宴桃源》《比梅》《无梦令》等。; _/ z! W7 S1 h( I
    仄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平仄,平仄,仄仄仄平平仄。' h& [6 ?# j+ V' p
  例句:《如梦令》宋•李清照 * p% N) V, g/ g, P3 q2 l" G5 B' u* Z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a2 U" |+ ]* p, V5 W; D  注:四个六字句多用“仄仄仄平平仄”少用“仄仄平平仄仄”。
0 O- D  |0 g; Y7 F( n8 a6 x  各家词谱,基本都把《如梦令》的四个四字句标注成“特种律”的格式(第五字必平!)当我们读李清照另一首《如梦令》时却难以理解:) i  F. Y; L9 b5 ?5 `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 R: P) N+ z4 |. M2 i5 x; V  第一句第五字“日”是入声,难道李清照出律吗?——这肯定不可能的!经过校对后发现,虽然词人喜欢用“特种律”,仍然可以用律句!二者仅是统计学上的差别!
- J9 a# A  E7 e# `  (2)常见拗句:% R+ S$ p' Q! ^
    (仄)仄(仄)仄平平 《念奴娇》下阕第一句。( A* i( R! _6 Y! t
    (平)平(仄)仄平仄 《念奴娇》上下阕末句。& D: ~% K6 ?6 C! c  c" g
    (平)平(仄)仄仄仄 《水调歌头》上阕第三句,下阕第四句。
9 j% H: q( s# p" B4 @' s. E, R  (3)少见拗句:
# Q  W* {4 p! \    (平)平(仄)平(平)仄 《齐天乐》上阕第二句,下阕首句。
. [: q8 s9 h; h: o  ^& @% D    (仄)仄(平)平仄平 《一萼红》下阕倒数第二句。! R. a% M* f+ Q) _; D
  (4)罕见拗句:其它都属于罕见拗句。# [% U8 i* n( m& d0 d
  7、七字句
1 d4 I8 g) g: b% D6 m' L" R  七字句是五字句的扩展,所以变化基本相同。' M7 b) l6 N8 ]5 s
  (1)律句
5 S& J4 b4 K3 i+ W& K    (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0 T' C" j5 `. S8 A
  (2)常见拗句:7 M- U: ~1 u$ \& u0 {
    (仄)仄仄平平仄平、(仄)仄(平)平仄平仄(与律诗不同,在词里本句第三字有时是可以用仄的)、(平)平(仄)仄仄平仄。
) c. b' B. k/ f: b+ L. |  (3)少见拗句:$ ~; {# o: t( ^5 N' O/ i! C& P0 V
    (平)平(仄)仄(平)仄仄 《西河》第三段首句。
' u; [& u8 @1 M    (仄)仄(平)平仄仄仄
0 P9 s* _$ y3 [, G8 y$ ?% R7 L    (仄)仄(平)平平平仄 《贺新郎》有四个七字句可以用这种格式。
/ ~$ ]$ }2 r- ~4 N/ J" R  (4)罕见拗句:其它组合的七字句都是罕见拗句!(上三下四的七字句除外)。' K' V% F( g9 C! A: }' t6 ~0 ~6 X
  (5)七字句(上三下四)三字豆情况前面已经介绍。后四字同四字句,常用律句,少用常见拗句,其它极罕见(没有见到)。
9 g. w" z" u' B  b& T) V2 E- w) _  8、八字句
4 G7 a2 f# j1 W% D0 p  多用上三下五,即三字豆加五字律句(也可用上一下七)。一般来说,三字豆末字为平,五字律句仄起。三字豆末字为仄,五字律句平起。但是不是绝对的。6 s; j( Y4 U: a8 D
    岳飞《满江红》:待从头、收拾旧山河,3 j7 [' d4 o% n& ~8 v
    毛泽东《沁园春》:引无数、英雄尽折腰。3 g0 @0 W1 e2 R3 U
  9、九字句6 u! x$ F: e9 R
  常用上二下七、上四下五或上六下三,也可以是三字豆加六字律句(可以换一字豆加两个四字句)。- N7 k$ c3 b3 |3 T- g( i, F
  最常见的格式是:
1 n6 E2 @" |3 ^3 d    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8 t, v+ B8 C8 t+ t4 U4 \
  例如《虞美人》、《相见欢》、《南歌子》等。
1 ^2 K" S) K8 T. Q0 n  10、十字句
; i8 E4 |2 N8 n  罕见,《摸鱼儿》上下阕各有一个十字句。格式为三字豆加七字律句:
0 [$ Z9 G8 A! J, q" h    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6 ?+ L% s- k+ {# q' g+ T- B
  11、十一字句) P2 H0 P$ R3 k+ ^5 V2 W! O
  常用上四下七或上六下五,后五字往往是律句。如《水调歌头》的上下阕各有一个十一字句。如果是上五下六,则为:
% H4 p- h+ X. Q    平平仄仄平仄,仄仄仄平平。; T) m+ W6 O: i! A' S. M
  如果是上四下七,则为:9 G- E& X' n7 x
    平平仄仄,平仄平仄仄平平。
+ p; z0 x* F  R$ c
8 ~- p9 ^% Q* V5 l7 }1 Q  (三)词的拗救 % y! f; E9 P5 H8 q/ y& H( [# D
  词的拗救和律诗有所不同:律诗拗了,往往必须救,而词往往是拗而不救。词中仅有本句自救,即律诗中孤平的自救!该用“平平仄仄平”的地方,第一字用了仄声(孤平,即:仄平仄仄平),第三字应该补偿一个平声,变成“仄平平仄平”。七言则是由“(仄)仄平平仄仄平”换成“(仄)仄仄平平仄平”。出现这样的情况,不能算作“出律”的!
4 S/ v" Z' f" S8 O$ |9 w8 B词的押韵和对仗
( G/ d) t: M7 F2 M$ |: d  
% h  P4 Z% C0 W$ ~2 q6 t- ]  (一)、词的押韵* \! z1 K* K/ o# h% N, Z
  和律诗一样,词也讲究押韵,平声、入声单用,上声去声通用。! `  V8 b+ Z4 y% o) l
  由于有许多词牌,所以词的押韵和律诗有些不同,有的词牌必须用平声韵,有的必须用仄声韵,还有的是平仄韵交替押韵。某词牌规定用平声韵,就不能用仄声韵;规定用仄声韵,就不能用平声韵。除非有另一体。* {, z5 Q+ G8 e2 q( D
  同时用平声韵和仄声韵的词牌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平仄韵同部,另一种是平仄韵不同部。同部的如《西江月》:; b' l* y! B/ h' W$ U2 x4 k0 H+ c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 [9 a  q) C# e4 l$ d) i6 }0 g/ e6 y
  例:《西江月》 宋•辛弃疾: t  v8 Z; a/ Y7 l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D0 X( Z( v0 n9 H, _. P, B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3 q( W, G( f$ n4 S& Q" Z5 y  韵脚“蝉、年、片、前、边、见”都是同部的。
( i6 z! ?9 W# N0 B$ G* a% Y  N/ ?  不同部的如《菩萨蛮》:
/ \. b# h- @8 A/ I% i6 q    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换平)
# ~- z' l* q8 A, M6 v    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换仄)
+ L' s7 T* T- Y* X  ?  f    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换平)- I( A" d1 D0 s+ _4 v2 i0 U
    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0 S5 @& L" l. U* R" S" S
  例:《菩萨蛮》唐•李白
! e; c% f; w3 Z4 A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2 @7 }' m# V+ z6 I  u1 S: t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连短亭。
3 {6 Y$ ?2 ~, g& H. Z  入声韵独立性很强,有些词牌习惯上是用入声韵的,例如:《忆秦娥》、《念奴娇》、《满江红》等。但是并非不能用上声和去声韵。+ b9 l  ?+ S5 R. ~; p/ J+ B) Z
0 _& N% c9 K5 m" u, g+ D  v
  (二)词的对仗
0 ^$ ~3 L- j6 [7 y  词的对仗,有固定的,有一般用对仗的,也有自由的。7 s8 q" A1 Y/ {) ]
  固定的对仗,例如《西江月》上下阕的前两句。此类固定的对仗是很少见的。(实际上,西江月这两句也有少数的词人没有用对仗)) h$ {6 f; r) q& |  N5 W7 C
  一般用对仗的(也可不用),例如《沁园春》上阕第二三句,第四五句和第六七句,第八九句;下阕第三四句和第五六句,第七八句。又如《浣溪沙》下阕头两句。再如《满江红》上阕第五六句,下阕第六七句。4 P& G2 I, X  E1 G( s
  凡是前后句字数相同的,都有用对仗的可能。但是用不用对仗是完全自由的!
2 I* B' e7 {& k! j; V  词的对仗,有两点与律诗不同。第一,词的对仗不一定要以平对仄,以仄对平。第二,词的对仗允许同字相对。如:“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  g/ C- e6 P! A7 D3 c; U# K
词谱的制定 7 L9 g. D  N2 e* @- R1 N, y7 d2 g
  (一)例作的选择( q+ ]0 b; m( W* I" O
  制定词谱,先要选例作。例作的选择直接影响到词谱的准确性。一般应选唐朝、五代、宋朝的作品。宋朝以后,由于元朝统治者重武轻文,词的格律规则部分失传,词人对格律的理解已经和前人不同,有的词人仅仅满足于字数和句数的相同,平仄全然不顾,所以不能使用他们的作品。至于现代的作品,更不能作为例作来校对词谱了(少数合律的还是可以用来举例的,)!
& Q, r6 m3 W# Z9 r# W7 u  H% ^9 A- u+ Q5 V0 R* b; ]
  (二)古人制定词谱的方法和局限
% Q' u9 ?" ]8 D% a, `, _. q4 K  古人制定词谱,将古人同词牌的作品放在一起,比较其句读、押韵、平仄以及变通与否,制成词谱,规定字数、句数、平仄、押韵、对仗等要求,以及哪些字可平可仄等。格式有不同的,另列一体,选最早或最常见的名家所作一体作正体。
9 U7 V# G3 k2 p# ~) g  但是这种方法有缺陷:第一,有的词牌例作太少,或者编者见到的作品太少,词谱中就会有许多可平可仄字校对不出来!严重影响词谱的准确性。第二,正体和变体区分不合理,区分过于严格,反而使正体的例作更加缺乏!如《满江红》,戴复古有首作品比正常格式多押一个韵,其它格式根本没有明显区别,就被另立一体。又如《水调歌头》,贺铸又一首作品用了平仄韵同部通押(他喜欢这样做,其它词牌也好如此),也被另立一体!还有什么样的体是正体,有人认为最早的是正体,名家作品是正体。实际上有的作品出现虽早,但是格律没有定型,后人模仿者极少,根本不能做正体!如李煜的《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韩幄的《生查子》(侍女动妆奁)等。还有的词牌,格律根本没有定型,各家,甚至同一词人的各首作品格式都不一致,根本没有正体可选!
0 A- w: x( @- _$ x  那么正体和变体如何区分呢?
; H. f+ t) F$ K. J+ n; M8 H
1 B2 Z2 @& w& D  ?  (三)正体和变体的区分
8 D' s( g( w5 J- T2 K3 p. K  1、正体的特点:(1)符合格律规则,以律句为主或基本用律句。(2)使用频率最高和(或)出现最早。
6 ?: @5 W2 M- Q3 i3 D  2、变体特点:在正体基础上,出现字数、句读、平仄、押韵等变化,但是大部分格式仍然与正体一致的变调称为变体,变化过多,就不再是变体,而是同名异调!
# e6 ]' X; l5 o( ?4 Q1 t( W  3、成为正体的条件:正体的使用频率最好能占该词牌的50%以上或更高。而且使用频率最好明显高于使用频率最高的变体。出现最早并不是正体的决定条件。) |5 Q2 ]' I/ Q7 M, _0 G8 m5 n4 j$ U
  4、正体和变体如何划分?$ O( h( d6 V. |3 Q- L1 D8 @2 M
  总则:按格律严格程度,小令>中调>长调,正体变体划分的严格程度亦相同。/ k0 ^$ E/ [9 }7 n
  (1)字数变化:某句字数的增减都能成为变体,如《卜算子》。不过有人认为是衬字。
% J0 E# `  K* S* A$ I" E0 R- B0 A. ?  (2)平仄句式的变化:如果某一句的平仄格式变化,如“平平仄仄”变成“仄仄平平”,就可能是变体。变化可以是一种律句变成另一种律句,也可以是律句和拗句的转换。在小令里很严格,在长调里如果不涉及关键句子,且多个句子变化交织,可以不算变体。如《水调歌头》、《念奴娇》、《沁园春》等。4 @2 [# e# ?4 {2 k& E/ S' u4 `5 o
  (3)押韵变化:平仄韵全篇变动,同时拌有句式平仄变化,肯定是变体!如《满江红》、《忆秦娥》等词牌有平韵、仄韵两体。如果只是1、2句押韵的增减,往往可以不算变体。例如《沁园春》首句可以入韵,但是这是完全自由的,所以不算变体。$ q4 J: l) p/ Z9 B- b2 F
  (4)句读变化:明显的句读变化肯定是变体。但是要注意:五字句可以拆成2+3,六字句可以拆成2+4,九字句可以由上三下六变成上六下四。十一字句可以是上四下七或上五下六。等等。一般可以不认为是变体。
# c: A! I7 F& a$ l
/ _# k2 b, d- }( X. b. K
音频应用店铺 音乐发布 中国原创歌词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114

积分

71

听众

3017

金贝

中国原创歌词基地初级

积分
8114
流水在唱 发表于 2014-1-23 22:12:58 | 显示全部楼层
很有含量  支持顶起
音频应用店铺 音乐发布 中国原创歌词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962

积分

23

听众

1972

金贝

职业写手

积分
5962

版主论坛总监宣传大使最佳版主

白桦 发表于 2014-3-14 00:11:57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很有内容,看一遍还是消化不了,得多看几遍。
音频应用店铺 音乐发布 中国原创歌词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音频应用|歌词网|投稿|中国原创歌词基地 ( 鄂ICP备13005321号-1 )

GMT+8, 2024-11-24 10:34 , Processed in 0.122569 second(s), 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Audio app

中国原创歌词网微信: 924177110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