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981|回复: 1

[杂文|随笔] 儿童节的遐想(盐亭 张禾)

[复制链接]

2万

积分

49

听众

1万

金贝

中国原创歌词基地高级

积分
27787
赵良田 发表于 2024-6-1 09:53: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不觉一年一度的“六一儿童节”已悄然而至,小孙女已经开始索要礼品了。在给她筹划过节的同时,不知怎么的,忽然想起自己儿时就读的街一村小学的往事来。现在,在玉龙场镇区域的平面图上,早就没有了它的踪影。也许,打开记忆的闸门,穿过时光隧道,还可以到达那里。
      假如你站在原来玉龙中心医院右边的小门,这里就是街一村小学的入口。左边是一溜草房,门口摆着一些篾货,那是我们同学何学林的家;右边是一些瓦房,第一家是张伯林先生的家。两家人之间有一个口子,沿十多级石梯往上走,有一个不大的坝子,那就是我们的操场。操场正面就是街一村小学,原来是刘家祠堂。几间瓦房呈“口”字形摆布:左右两边是教室,后边是教师寝室,前面是教师办公室;“口”右边加上一短横,那是男女厕所。学校左边有小路通往供销社肥料仓库;学校右边也有一条小路通向刘家后院,由于我们同学刘崇海也住在那儿,我们放学居然可以通过这条小路,穿过他们的堂屋就到街上了。
       那时先后在这所学校任教的老师有谢鸣岗、赵玉隆、邓正平、罗传珍、杨光兵、张红渊,后来我们到中心小学读三年级后,记得又有刘崇兴等老师任教。
       一年级还能够静下心来学习,二年级就不行了,因为“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开始了。读的课文已经变成“邓拓、吴晗、廖沫沙,《燕山夜话》说黑话”之类让我们这些小娃娃莫名其妙的东西。平时不甚言语的老师被冠以“保皇狗”的之类称谓。带着好奇,我去问邓正平老师,啥子叫“保皇狗”?他说他也不晓得。好在那时玩的时间比上课的时间多,可以到肥料仓库去捉迷藏,也可以到学校背后“官山”(老人们说,这是官家划定区域,客居玉龙或外地无家之人死后,可埋葬于此,类似“义冢”)附近游玩;当然,更多的是在操场上打弹珠、跳板儿(划一长方形,分成两组“田字格”,用废纸叠成一个正方块,右脚蜷起,左脚一跳一跳地用脚尖将正方块运进“田字格”)、摆“哥哥肴”,女同学多是用石子或“梅子米”(杏仁核)玩“抓子”(一种单手游戏)。偶尔有家庭条件好的,拍拍皮球、打打乒乓。但由于操场狭小,稍不注意,球就滚到场边人家户后门里去了,所以球类活动开展不多。
顽皮,似乎永远是儿童的天性,我们也如此。因为遇到“文化大革命”,老师们不大敢管学生,即使是小学生也是如此。街上天天都有闹热事情发生,“斗资批修”的大字报、标语满街都是。看了热烈欢迎什么什么红卫兵赴玉龙参加造反革命行动的标语,于是赵玉龙老师被娃娃们呼为“赴玉龙”;邓正平老师身体差,不时用猪脚炖点海带,于是他也被娃娃们喊成“炖带皮”。现在想来,那时真的是太无知了。场镇的孩子毕竟受到家长严格的约束,规矩要多一些,农村的孩子就有点不同了。记得当年李伯勋老师在村上任课,一节体育课前照例要高呼口号。打倒某某某,打倒某某某,一时喊错了,自己楞在一旁浑然不觉。学生发现后,竟找了根草绳将他绑到乡政府,当天就成了批斗对象。不幸的是,那时小小的我们竟成为这残酷一幕的看客!
        记忆的往事也有美好的,那就是我们的第一次过“儿童节”。那是一九六五年六月一日,一大早大家穿得整整齐齐,从街一村小学列队到罐子沟(玉龙中心小学所在地),大哥哥、大姐姐们给我们新入队的少先队员戴上红领巾,学校给每个孩子发了一个包子,当时感觉自己一下子成了世界上最光荣、最幸福的人。
       往事,就如眼前飘渺不定的烟雾,渐渐散去。还是静下心来想想,面对眼前的“六一儿童节”,该给小孙女准备点什么礼物呢?







音频应用店铺 音乐发布 中国原创歌词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音频应用|歌词网|投稿|中国原创歌词基地 ( 鄂ICP备13005321号-1 )

GMT+8, 2024-6-20 03:44 , Processed in 0.121425 second(s), 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Audio app

中国原创歌词网微信: 924177110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