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8457|回复: 0

[音频应用] 15个诚恳建议,让你录音过程更顺利

[复制链接]

1万

积分

27

听众

7415

金贝

中国原创歌词基地中级

积分
15296
sina 发表于 2020-5-21 21:04: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5个诚恳建议,让你录音过程更顺利!
+ t2 j3 q: N! q8 L( z1 p  i( T3 A$ Z7 W
* R" ]" {5 Y4 v3 H0 s; C' j
1 \6 Q: Z$ c9 |8 s
「进录音室」对许多乐团朋友来说,是音乐生涯中的大事,然而,对于录音过程不熟悉的新人来说,或许不知道这之中的许多「眉角」,不管是生理还是心理状态上也可能有准备不足的状况发生。" _" D& l+ F. T" J# v

+ g. R, f9 ~" o; @, X( h% {, V! F+ a- d
9 l  W. x* R# Z' a5 [5 \" v2 H# G
如何与录音师有效沟通?
' _# a5 ^2 t% Y4 A8 }; e7 {5 t; m0 p# z3 C. v, `  C
0 X2 r2 x+ z: A9 C! w

' y) i; {( t2 e4 K& X: R) O避免给予空泛的指示,请准备参考素材。
6 F, ^4 E4 P- o3 k# O' Y, ^, V" |( l" n; ]! O8 e

/ w3 o4 `2 x% [: G+ `4 R3 `+ i8 k, U- Q0 G- v( K
你希望作品录制成什么样子、有没有像哪一首歌或哪一张别人的专辑,乐团要能具体讲述需求,最好能事先将参考素材准备给录音师;此外,也要有基本的录音知识和概念,例如音量大小、频率高低,这些最好都能「具体地提出指示」,避免空泛、虚无飘渺的形容词,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对音乐的想象,使用形容词描述无法确知讨论范畴。请根据自己的曲风,找个能够参考的依据,让录音师知道想录出来的质感、音色是什么样,不要害怕提出自己的要求,准确的表达才能事半功倍。Oliver直接说:「录音师不怕你烦你要求多多,最怕是你没有要求、什么都无所谓、不确定,不爽不舒服也不说,结束后满肚子抱怨。」; {  m4 N7 V: E- x5 o3 k- ^
/ \* a0 M/ [& x% |4 `# U. I4 Q9 P
1 w. i6 b4 j" H( A) F* [

% A8 y8 o& \5 Y; V' s- ^  u不要太过固执,试试录音师的意见。
! g& m7 ^. _% g. {- o& C* ?0 ~0 s$ c# F8 ~; `; N& u

1 O6 s" b! c$ M$ t& X+ s) X9 B2 ?& p- i
若是在过程中,乐团和录音师有不同的想法,两者之前应该要有信任感,录音师是最熟悉环境的人,意见值得被参考及尊重,「如果你说,『我平常就都用这个音箱,这音箱才是我的声音』,录音师有别的意见,身为乐手是可以尝试看看新的做法,不要立刻很反弹说怎样才是我的声音,大家都会有各自的意见,但互相尊重会得到最好的结果。」冠宇笑说,如果不坚持己见的人,也很难做好音乐,他会提供选项给乐团,但还是以乐团最后的意见为准,「如果他们觉得自己的办法还是最好,就用他们的,毕竟那是他们的音乐,是他们要完成的东西,即使是一个失败的过程,也是他们要经历的,那我就陪他们一起经历没关系。」
3 \: l1 l5 o# Y" l  v5 f: d
; _2 J1 ~  r" U1 E7 m
; u7 F9 R  T& ?6 H; f; A! V- O  b, C: c
不要把录音遇到的挫折看得太重。
% t2 G& n: d6 m+ ~) Q8 }' b: Q# T9 i$ i( y1 c& N

- _# p. K+ Y9 X. j  _  |  P6 U
" _4 c# N4 G6 J% D7 t7 f1 t6 k) r9 J其实进录音室对每位音乐人来说都是残酷的考验,在录音室中所有东西都会被仔细检验,没有任何模糊空间,「这对音乐人来说是很煎熬的事,如果你的东西不够好就会很难过,但这样的难过对于以后的音乐是很好的参考点。」经过锻炼之后就会成长许多,也能成为下一张作品的养分,所以不必把录音时遇到的挫折看得太重,重要的是从中学习。
: E* B) j1 a& ?9 G, C* t( a- l, V7 T& R* m$ e$ }/ ?9 d- z
" m8 C% B2 m# ~0 W
  Y" L& W% F1 I# s+ o' U4 f
不要盲从工作带。
0 O/ e, ~4 p1 x" o/ e- q
6 B, t0 E" ~9 o7 f  P4 N5 s0 g; Z; K- ?, t( o0 y8 ^% T: B
7 Y1 ~% T# N3 t! `! d/ D3 Q% X
工作带会造成局限,只告诉乐手什么是对的,却少了互动,没有办法产生一个绝妙的take。最好是一位团员录音时,其他成员也在旁边一起录,同步录下全部乐器,虽然不一定会使用,但这样的演奏才具有生命力。魏骏心中最理想的录音状况是不用工作带:「你跟着『人』演奏,同样弹十次一定会有很大的差别。刺激感、情绪张力后制是做不出来的,只有在演奏的瞬间,录进去的source有就有、没有就没有。」还有另外一种状态,是大家一起录音,吉他手可能会说:「你不要送Keyboard的声音给我。」
0 N" c4 _! n3 E: m
* Y, s0 E) |& c) n6 v3 z8 ~( s+ {9 N$ G$ c0 x
8 O: P' X8 \  d( ^) |2 v

- o+ y+ b- P8 E* a; R, z+ j
& b# ^$ W4 F/ y' B9 w' O: ]7 w" _5 s: Q

. K+ @) ^8 C' E+ y7 d) O' G( b3 {与其执着于工作带,跟团员们一起录音,互动之间产生的音乐会有更棒的效果!
4 L  M$ ?5 m+ f( t) q
9 P8 {# N4 ]: }! S: v: U. N0 B# ^% ^+ m! b9 i/ g6 m, `8 `
0 D, P* I. x/ u! A
现场演出和录音差异何在?3 B0 C4 K. a) f- e8 M( e& ?) N7 T

; Z) f, M" b) d& p
4 M/ g; a  Y) I* Q% o* b7 o% N% w
9 ]4 a7 }: x7 Y1 t: ~+ E, b# o不要以为现场表演力道带进录音室就会录出好东西。$ W) w# w8 ~8 R0 f
1 w/ z! V/ F5 f# l

5 A6 V# W7 ?0 O7 ]6 r" W: M. D$ {2 X# d1 e3 U2 y6 x
对于表演和录音经验都不够丰厚的乐团来说,这两者的演奏方式差异很难拿捏,从录音师的眼光来看,现场演出时为了吸引、感染观众,需要向外放射能量,很多新进乐团以为把这样的力道带进录音室里就会录出好东西,其实不然,魏骏说明:「大部分习惯在现场演出的乐团,可能你觉得这个tone听起来很爽,但如果把相同的音色放入唱片里的话,你只会觉得很糊,整体音量也会产生问题,频率和能量的分配上,你会没有办法做到一般市售唱片的音量。」! x2 `7 o% ]6 ], [( N* Y, v
  q- S+ c3 b$ K' {0 E0 Q; {9 k

  D; G, M/ q8 w# c$ |+ g" T( u
5 M9 t" u8 r" I9 S/ Z精神和态度不是唯一,音准和细节更需要注重。/ I! Y0 d: k7 i

( a& B& i* M% z+ I4 |1 K0 [; t8 s4 Y; @
& L9 i4 k) z$ @9 |# ^/ u
录音师们建议,要能将演出的精神和态度带进录音室,但是也要兼顾热情和音准。部份的电子音乐录音作品更强调华丽、精致等表演时可能会忽略的细节,因此还是取决于音乐类型,再来寻找关联性。他也进一步提到,由于两者对象的不同,其实心态上也有差异,现场面对观众有时能得到满足的回馈,有时毫无反应,上台前要将身体状态准备好;录音时面对的是喇叭,要准备的是对于音乐很细节的认知,「在那个空间就像是面对镜子,任何瑕疵都会毫无遗漏的被检视。」诚如冠宇所提,若不习惯面对自己音乐真实样貌的人,照这面镜子会有很强的挫折感。
9 N/ [* d) w6 F% \7 N) ^; g& r* K; P) T* N4 ~- z
; m2 W" k" G1 b9 K
, V6 f+ L5 e9 h3 S- G$ \: l
不必在录音版本加过多东西。; }  k) E! y$ T" X8 v$ X
5 {, k' V8 R1 U* \% i
! N$ G' ~/ k( L! r3 V$ Z
9 D4 v) R4 c6 W+ ^& U
乐团的录音作品要能在现场演出时完整演绎,而不是录音很满很丰富,现场演出却完全玩不出同样的音乐,以激肤乐团举例,激肤以同步方式录音,只有鼓和贝斯两种乐器,没有因为是录音作品就加其他乐器来塞满音乐内容,也因此他们现场演出能够完全表现出录音的样态、甚至更好。Oliver 表示:「说到底,录音是『纪录』乐团的样子;而乐团样子的呈现,最真实的是现场演出,歌曲的意义在于直接的『演奏』,就算你录音时左拼右贴弄得很完美,现场玩不出来,我觉得是没有意义的。」! @1 B! C) o9 T& c1 t1 H

6 G6 Q0 x: g& `  p+ z1 y$ H# g2 L: O  G6 ?9 C
* U, |- v( n* o
/ Q- l0 L( k! d* I$ h

! z5 M8 X, f2 K8 H1 u3 y( ?
1 ^+ D4 P$ K" X6 r# {5 k) n2 ^4 r) S
4 H& ^! o4 `8 L' E现场演出面对的是观众,录音室面对的是喇叭,得到的回馈完全不同,不要以为用台上的活力录音就一样能录好。% F; }( h3 H, e$ @5 G' ?" A3 K4 S
% f) M, g" r6 ^' n$ q
: Q6 _" v5 p4 C! o
% w4 W2 U# z! g# m
进录音室之后,最常犯的错误是什么?, w. l3 j5 a% l1 U6 y  A
& D6 O' i, s9 g0 P; a: g7 e
0 a8 d) [( C3 ]& `
, z: e. c3 j3 l' A( Z$ d! p
自我感觉良好、准备不足。
% U" Q  G. `) b8 s! u2 v  ?0 ^
; d3 Q; z) W, D0 Z6 u
# x+ _' H2 O; M" _" {1 X1 F/ C
& F0 b- N  w4 g" I- ~4 y录音室非常残酷,平常自己在家练,器材没那么好,鼓手、吉他手音量都超大、键盘的声音也浊浊的,音乐整个糊成一团,你就容易活在幻想里,觉得自己很棒,或者乐手之间的感情交流让人很陶醉掩盖了一切。有时候你可能觉得自己准备好了,做十次中你能做到三次就觉得自己可以做到了,但实际上没有做到的那几次,就是在浪费时间。平常练团若只练到六十、七十分勉强及格的程度,进了录音室之后的成果很可能只剩下二、三十分,即使练到一百分的程度,在录音室往往只剩下五十分,冠宇提醒乐团,对自己的标准一定要设得很高,建议把练团、现场录下来之后回去听,学着判断、检视自己程度,达到全团都认为「好」的目标,如果连自己的水平在哪都听不出来,冠宇直白地说:「要进录音室恐怕有难度。」
" @5 W% o4 g  q& G+ h
$ ]8 s( {- \2 B& x) I% z9 ^: i: r6 g( E

, j- e" {. x5 A* Z不熟悉而紧张,容易当局者迷
6 Q8 Q# ]2 q0 {* A& d" O/ d$ E0 p: _# b, L4 n
& q  c8 u& r, p( |: M( X

* y; Q8 l" r8 z4 M! j. f6 ^另外一点则是对歌曲的「不确定」,这点主要是因为乐团中没有负责做决定的人,团员就会花费太多时间在讨论上,甚至彼此想象的音乐内容可能也不搭,彼此没有讨论清楚,到录音时还反复在想编曲的事,音色取舍也捉摸不定。录音不应该是讨论的阶段,录音是把决定好的东西纪录下来,去录音室之前一切就应该有定案。也有不少情况是,主唱突然被制作人要求合声,若来之前完全没想过这件事,现场就会毫无想法,浪费大把时间。
$ r% Y. l0 ^+ N2 w4 H9 \) `% U8 S) a: r$ Y9 S
' N2 d" _9 ^/ J" Y: V

6 V, d8 J# ~9 K/ |2 }/ w对歌曲的不确定性太高。& h3 {0 \1 d" k, b- I0 `' J! Y  Q

# n* Y9 w3 w2 y' X( O- C9 W4 R& ~! f9 E) {2 {' ?
/ ], ?8 b  Y7 G# k4 Q: X" i# V
另外一点则是对歌曲的「不确定」,这点主要是因为乐团中没有负责做决定的人,团员就会花费太多时间在讨论上,甚至彼此想象的音乐内容可能也不搭,彼此没有讨论清楚,到录音时还反复在想编曲的事,音色取舍也捉摸不定。录音不应该是讨论的阶段,录音是把决定好的东西纪录下来,去录音室之前一切就应该有定案。也有不少情况是,主唱突然被制作人要求合声,若来之前完全没想过这件事,现场就会毫无想法,浪费大把时间。
  t/ w* T( t" u! Z' L8 _# d; S, R* \/ t* B& P9 S

3 `0 {! ?  W: r0 P" i, I2 n( v
0 E$ F4 N8 @, |2 R误以为混音阶段还能补救。
- Z: c! o' o3 `3 O1 Q4 [
3 P+ W" F( E( M7 k2 y. A( G+ Z
, `  b7 q* x. l8 l) _* r- ]9 k* e% H
许多新生代乐团对「录音」有个很严重的错误心态:总以为混音可以挽救/改变歌曲,所以录音的时候不是100%把心中想好的录好;录之前抱持着侥幸的心态,没有做好充足准备,「但混音是 mixing 不是 fixing 啊!混音是把音源整合调理,把歌曲『应有』的样子完善地呈现出来。」Oliver说。
5 E: r, b/ u& P
/ v9 ^& e& A& x. G: M; m
1 d5 m; v1 s6 ~5 ]/ q4 X0 Z! g" @, c8 Z0 p4 q9 V* u
有好的录音素材,就等于是有好的食材,不需要经过繁复的料理过程,就能够端出好菜,混音要做得好,基本上还是要有好的源头,否则「鱼不新鲜,可以油炸可以煎,烹调繁复点,最后还是能吃;如果新鲜,简单清蒸或做生鱼片已经很好吃。但现在很多乐团都只能做油炸做煎的,而且还不见得好吃……」应该要抱持的态度是,录音时就要把每个环节做到最好,这样才有可能在混音时变得更好。
" {+ o% O1 l5 u6 D
) P% q% q, G! Q8 I7 D7 f4 m1 w! Q* {7 G
% i* u2 ?0 G# Y& A8 t
小戴说现在将母带送到国外给知名人士制作,费用比起过往低很多,但不要以为这就是万灵丹;冠宇提醒,尤其音乐的美感和能量等感性的因素,不可能透过后制加入;Oliver觉得最无法挽救是人声,因为人声与其他乐器不同,「好听」不单是拍子、音准所构成,最重要是「情感」,「这所谓的情感是很主观、很不理智的,有时候拍子不准音不太对,反而比较好听比较『对味』;而且人声还包括咬字、发音、呼吸,这些非科学的元素都不太能用混音效果去调整」,音乐的本质依然是基础,是你弹了什么、唱了什么,对于制作音乐的过程要有清楚的认知,而不是期待混音师来擦屁股。
% I% @) y5 Q: z; e0 Q* I
1 O. T" c3 c/ V: d) g" Y: Z# v+ v
$ r9 X% ?4 y0 r; E  R4 G6 x8 J: V' F
录音师们给乐团的诚恳建议。1 ?. n  m" N: u8 n3 F
4 R6 s6 _& ^, n9 D3 B3 Z0 g4 z

; P2 L5 l* n  C3 Q! A: m( E, u0 ^6 X  n
熟练自己作品后,抱着「玩音乐」的心态。
# C5 A4 y1 V+ v( M* L
- q5 J/ Q" {0 ~6 y+ S% a+ o1 w
3 Q' x% b( X8 N) \' N  A
8 j6 o( H% q$ S6 Y, ?( I& D建立了进录音室之前的基本常识与正确观念之后,录音师给乐团以下建议,首要当然还是练习再练习,再者是先花时间熟悉录音师与制作人,进录音室前严阵以待,准备好自己的状态,但在录音室里抱持开放心态去「玩音乐」,让作品产生更多可能。小戴说:「不要把在录音室做音乐这个过程视为很技术性的,你要表达的是音乐里面的情感,很年轻的乐手来一方面会很紧张,一方面会想要把事情都做得很精准,精准这件事应该是在家练习时就发生的,你在家里都弹不准在录音室也不可能弹得准,来录音室要表现出来的是对音乐的情感,以及对这个乐器的想法和热情,不是来了才在桥说弹了十个take只有一个是准的,那我觉得这个录音很难有好的结果。」魏骏也笑说:「好的演奏当然就要靠自己,录音师可能只能帮你加油打气、给你一个充满爱和温暖的环境,或是提供你酒精之类的。」9 T  l) j! n! J
4 ~  \& S5 y+ W1 t& }5 z9 C
) q: ]4 X6 X% @) A* z& ^
) Y- s: s, t5 f9 i( V
自己先摸索过录音过程。
4 z& L& [. N8 n" Z
/ y7 `( f/ O- `- q0 P- u/ u. x1 A( a! r+ e( q

- f: [$ N. t5 f! |" x3 e& p5 MOliver以制作人的观点表示如果是录 Demo、单曲或 EP,请尽量靠自己努力去完成,不要直接去专业录音室,先摸索,多花时间看网络影片(Youtube 一大堆录音混音基础教学),问身边有经验的朋友,多听别人意见;多试用几种不同的软件、方式去录(没有哪一种是最高级的软件、最厉害最好的),找出一套自己最舒适、最适合你需要的录音工序。「这个过程可能要个2-3年,做出来的东西才能稍微见得人,但没关系,因为这个过程你会受用一辈子。」- k1 u% K& n) Q7 K! E/ M) j" s
( q) l7 p$ e; n8 B

8 k3 \, b) R( {. r2 f& r# \5 r9 M9 a+ v
找第三者给予建议,不懂就别逞强。: T7 q2 |; u7 s

' Z2 t5 C7 P3 g) Z* U0 X" U- F- l! Y( k# c% _9 |4 s. |/ n
; J9 k- G; }* Z' _5 b. ]7 V& Y
冠宇、小戴、Oliver一致提到的是,一定要找第三者来聆听音乐、给予建议,人很难跳脱自己的角色客观看待,客观的意见和想法是必须的,也能让录音更顺利,乐团有时过度执着于「不够好」,反而浪费精力与时间,Oliver直白地说:「如果你有迫切需要赶快录好的作品、或者是希望想做专业的专辑,那请你找一个适合的制作人,不要自己逞强。」
2 e" _/ h1 B4 O( z- d$ ~, D  v$ k7 ?
7 M8 ]5 u1 a4 s
& L+ [6 [! l% V: ?9 x/ s$ z/ A
别一昧模仿,发展出属于自己的音乐。; ~) R( v: W8 x
& p8 T& Q" F" D! ?
/ e% b4 `! @# g# i7 N
% D0 f( l8 o2 c
还有一点,初出茅庐的乐团经常以国外的乐团为参考,独立乐团多数对于声音的质地都很有想法,通常来自于听国外同类型音乐的印象,于是会要求一定要使用什么器材,以为这样才会有相同的声音。小戴认为最开始的模仿没问题,但走到后面还是要发展出自己的想法和态度,知道了别人是怎么做之后,要思考如何才能拥有属于自己的声音,这是每个乐团都要完成的突破与进展。
, S9 j; K) x8 a" C# _# U0 t& R( D
6 H* x. b) L% l& {. s7 o% {; q# @" M1 B9 {* d! k

8 O: d# ~: ^6 F( n9 o5 L4 _9 _  {! W( F- j' i. b2 u5 ]
, a+ w$ f; T( T& P; N3 b

- F4 T/ `3 k$ [- X7 F9 j8 V5 x( R5 s, A
# U$ W0 U; |3 L进录音室之前,还是要记得靠自己的力量宅录、摸索过录音的过程,这对未来将有莫大帮助。
音频应用店铺 音乐发布 中国原创歌词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音频应用|歌词网|投稿|中国原创歌词基地 ( 鄂ICP备13005321号-1 )

GMT+8, 2025-11-12 13:33 , Processed in 0.109362 second(s), 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Audio app

中国原创歌词网微信: 924177110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