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雄关位于盐亭县富驿镇(雄关乡),为古巴国和古蜀国分界之关,是远古文化的交流地和传承地。这里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也是巴蜀地区最早的古驿道之一。现留存的古驿道、雄关寺、苍山寺、太平场、杨二堰、花牌楼、天门垭、雄关场等历史遗迹和地名,都是珍贵的历史文化资源。这里是嫘祖、歧伯的故乡,有大禹、蚕丛、鱼凫遗迹,有司马迁、扬雄文字,是三国时期张飞镇守和战斗过的地方。唐代诗人杜甫、李商隐、明代宰相杨廷和(状元杨升庵之父)、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廖承志等许多历史文化名人在此都留下了足迹和许多传世佳作,都记录并传承了巴蜀雄关的沧桑岁月。
杨纯向原四川省人民政府副省长韩邦彦汇报巴蜀雄关筹备事项 巴蜀雄关承载了蚕丛氏驿道文化、米仓道文化、嫘祖蚕桑丝绸文化、三国蜀汉文化、关隘文化、红色革命文化、民俗文化等传统文化等。是广大人文社科学者从事考古研究、抚今追昔的理想之地,也是挖掘古代文化遗珍的宝库。这里山清水秀,人杰地灵,有独一二的“中华丝绸之路第一关”的自然美景。
从左至右:刘文传 李德书 杨纯 巴蜀雄关的历史背景: 巴蜀雄关来源于当年黄帝到西陵国与嫘祖联姻时,由巴到蜀的交界处的一座关隘,亦是古西陵国和古蜀国与古巴国交界处的第一道关口。相传歧伯为嫘祖舅父,携嫘祖发明的丝织品北上献给中原黄帝,黄帝欲学桑蚕技术、因而提出与西陵氏嫘祖联为姻亲,以助黄帝一统中原,而歧伯亦被封为歧舌国国君。当年歧伯将西陵的蚕丝带往中原的黄帝部落时,经过的第一道关口便是雄关。因此,巴蜀雄关可称之为“中华丝绸之路第一关”。(即称: ①古西陵国北面雄关; ②古蜀道上的古巴国、蜀国和西陵之间的一座雄关; ③古巴蜀分界线上一道雄关;④约三千年之后三国蜀汉名将张飞平定巴西郡途中征战多日的一道雄关) 。
从左至右:刘太焰 钱成国 刘德铭 杨纯 邓成刚 结合三国时期由张飞、姜维等率部多次由蜀道嘉陵江至成都和成都至阆中在此地设关防务和战斗,古时是军事、商贸重要驿道,上古为“蚕丛驿道”、“米仓驿道”,中古为“蜀汉驿道”,都是“兵家必争之地,商贾瞩目之区”。尤其是蜀汉名将张飞去阆中时,亦曾屯重兵于此,史家着墨尤多。
花牌楼 巴蜀雄关,厚重的历史文化资源,是历史遗留并传承下来的瑰宝,以历史底蕴为支撑,用前人的智慧和精气神,推进传统文化落地生根,以传统和新时代高科技相结合创新发展,激发时代价值。
古驿道遗址 巴蜀雄关的发现和开发,凝聚了众多学人的心血,对古代传说、古代历史、民族、宗教和考古等方面进行开拓性研究,取得了多方面的成果,为研究和开发提供了丰富的依据,让我们深深领略到其中历史文化积淀的深厚,形成四川三国文化旅游环线,从成都武侯祠出发,陆续拜谒德阳庞统祠、绵阳蜀汉伊始地--涪城会(富乐山)和西山(蒋碗墓)子云亭、盐亭巴蜀雄关、阆中古城张飞庙、广元昭化古城和剑阁翠云廊,梓潼七曲山、平武江油关、养马峡、绵竹诸葛双忠祠等。一路上尽可以尽情领略历史,追怀千古英雄,从中受到启迪和教益。
天门垭 巴蜀文化源远流长,巴蜀大地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之一,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我们将深入挖掘历史文化资源,集资本、科技、人才和现代经营理念于一体,渗透高科技产业、生态健康农业和文旅产业,形成的一种延伸模式,用科技创新与文化创意的颠覆力和影响力融合发展,从产品规划、景区服务、营销推广等方面进行系统化运作,更好地发挥项目优势,深入地挖掘产品的市场潜力,提升文化内涵和品牌价值,提供集游览、观光、休闲、科考等综合性的服务,突出个性与特色、充满创意与活力的景区,充分利用人文自然资源,力争把巴蜀雄关建设成旅游观光、休闲度假的圣地和旅游目的地。 (杨纯 刘文传 杨小刚 文/图)
在巴蜀雄关实地考察
附: 人员简介 李德书:中国三国演义学会副秘书长、绵阳市三国演义学会会长 刘文传:绵阳市三国演义学会副会长 刘太焰:原盐亭县委党史研究室主任、历史民俗文化专家 杨小刚:原盐亭县文物保护管理所所长、文博研究人员 杨 纯:四川省高科技产业化协会高级专家工作站常务副站长兼秘书长 钱成国:绵阳市三国演义学会常务理事、绵阳师范学院讲师 刘德铭:绵阳市三国演义学会常务理事、刘备67代后裔 邓成刚:绵阳西蜀诗书画研究院副院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