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x* @( h$ T其实,记忆歌词完全可以避免机械训练,幼儿学习歌词的关键是理解歌词内容,而不是一味地重复朗诵。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及时有效地引导幼儿理解歌词决定着歌唱活动的成效。那么教师如何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新《纲要》的教育目标以及本班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兴趣、需要和经验等来指导幼儿理解歌词呢?通过多年的音乐教学实践,我总结出以下歌词学习的方法,认为合理地运用这些方法,能使幼儿在愉快的气氛中理解、记忆歌词。+ C0 O. ?3 H8 Y i* r( g
" i: O' ~$ y' Z! Q) n7 ]+ i/ s1.图片演示法 ! a1 h$ j, x6 U. }' Q6 C& K9 q2 u' a0 w/ A7 w
图片演示法是指把歌词内容用线条符号、画面等幼儿能理解的方式绘制出来,帮助幼儿直观地感受歌词内容。这种方法是歌唱活动中运用最普遍的一种方法。图片演示法比较适合歌词情节、逻辑性不强,内容并列的歌曲。如《来了一群小鸭子》,在教学时碰到的实际困难是“小白鸭、小黄鸭,乐得嘎嘎叫,小灰鸭、小黑鸭,吵着要洗澡”这一句。幼儿时常会把颜色搞混,因为各种颜色鸭子的出现没有逻辑性。这时如果只是画一群鸭子不能很好地帮助幼儿记忆歌词,因此我们可以采用按照歌词中鸭子出现时颜色的先后顺序来画图片,从而有效地帮助幼儿解决歌词记忆的困难。 ( J7 G0 f; o1 d' g) K* o. M6 c i9 s2 b7 [ D( @
2.角色扮演法# f' F; E( t. }) C0 S0 x
, l& I' L* D5 e/ Q角色扮演法是指教师创设一个动态的角色表演情境,让幼儿在表演角色的同时自然而然地记住歌词,变抽象的文字为形象的动作。孩子们边说歌词边表演,既活跃了教学气氛又调动了幼儿的角色表现力。孩子们不仅对此很有兴趣,而且很快记住了歌词,加快了学习歌曲的速度。如《三条鱼》这首歌,我给孩子们戴上事先准备好的头饰,三人一组自由选择朋友,一边念歌词一边表演动作,并鼓励他们根据歌词的意思用自己的动作表现出来,孩子们“玩”得很开心,歌词记得也很快。教师利用幼儿对艺术活动自发的兴趣,借助“角色表演”为载体,逐渐提升幼儿对唱歌的兴趣程度。6 }( U$ _* @$ F: C# l3 ?5 c& D
4 e q4 Q6 b! ^1 f! {+ ^6 B% p
3.游戏法+ L/ Y* V$ \' q9 m3 D, T
$ J" m' k; y. j r% z+ G. \4 j
游戏法是指教师把歌曲的内容设计成一个游戏,幼儿在游戏过程中熟悉歌词、旋律、风格、形象等。以游戏贯穿歌唱教学活动中,可以增强幼儿的积极性。如《套圈》这首歌,教师可以让幼儿先学习游戏,边游戏边念歌词,用游戏来帮助幼儿记忆歌词,让幼儿在游戏中自觉自愿地、不知不觉地投身于活动之中。在唱唱、玩玩之中去感知音乐、记住歌词,从而学会歌唱。 & L% b- t7 i! R4 U h 9 K) C7 k+ ]: e+ l% q8 S6 b6 ?7 I4.事先提示法、、、、- k4 U6 J# p. N
: f( f z$ ]+ @+ c* w
5.情境表演法、、、、 ) R! \8 F" ~* M0 T2 Z% q & g$ Z7 K6 t! L6 M6.故事讲述法、、、、 9 e1 ?* ]0 r' ^1 n) W r7 b" Y& s1 N* H0 R3 }7 [
7.歌词朗诵法、、、、 . l" T) s7 n5 O( T3 Q# f2 L$ ]/ } & @7 {+ N: J: ]4 W总之,随着幼儿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幼儿园的唱歌教学也同样不能拘泥于传统的教学方法。你教我学、你说我听的单一的教学模式理念陈旧,不符合幼儿的年龄特征,已逐步被生动活泼和富有儿童情趣的教学活动所代替。记忆歌词也是一样,通过多种方法的尝试运用,探索符合儿童艺术发展规律的教学方式,改变目前幼儿被动接受学习的局面。在新歌教学中,教师采用多种方法来帮助幼儿理解歌词、记忆歌词,以增强幼儿学习歌曲的趣味性是我们需要共同关注的问题。运用合理的表演理解式的方法,可以更好地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使孩子用心、用情、主动积极地投入到歌唱活动中去。